• 梅兰芳学刊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梅兰芳学刊

【正版书籍 可开发票】120万个品种,一件代发,有需要联系哦,很多书籍没有上架

65.5 5.1折 128 全新

库存3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桢

出版社学苑出版

ISBN9787507758634

出版时间2019-1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128元

货号L9787507758634

上书时间2024-02-15

百科正版图书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商品简介

 本书为2019年1月26日在北京召开的“纪念梅兰芳首次访日演出100周年学术研讨会”,以及2019年6月12日由梅兰芳纪念馆主办的“第二届梅兰芳研究青年论坛”论文合集,约32万字,图片约50幅。
 论文作者主要是中国、日本、美国等海内外戏曲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以及国内戏曲研究领域的青年才俊,聚焦梅兰芳访日演出的相关史实、各界反应与态度、访日演出过程中中日两国知识分子之间的交流情况、梅兰芳访日演出在中日两国近代史上的定位,以及青年学者在本年度梅兰芳研究中的独特视角与成果,包括原始文献的抉发,史实梳理与考证,在一定程度反映了当下国内外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水平。
 尤为难能可贵的是,本辑中以梅兰芳访日为议题的一组文章,通过文献和史料的发掘,勾勒出清末及民国年间以辻听花为首的、在中国有工作生活经历的日本京剧迷及京剧研究者群体,拓展了研究的视域,并在研究深度上有新的突破,在整体上将该领域的研究向前扎实地推进了一步。



作者简介

 刘祯,1963年生于内蒙古,文学博士,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学位)委员会委员,梅兰芳纪念馆馆长。曾任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戏曲研究》主编。现兼任中国傩戏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戏曲学会顾问,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会顾问,中国文化网络传播研究会副会长。武汉大学、东南大学、同济大学、中山大学、上海大学、河南大学、山西师大等兼职教授。主要从事戏剧史论及民间文化、宗教祭祀戏剧等方面的研究。



目录
“纪念梅兰芳首次访日演出100周年学术研讨会”专刊
1919年梅兰芳首次访日演出与中国戏曲的“近代传统” 陈均/1
1919年梅兰芳访日演出与东方美的发现 平林宣和/15
论日、中“梅迷”与中国京剧跨出国门
——梅兰芳之日、中友人与其首次访日演出 袁英明/21
芥川龙之介的京剧缘
——曾协助梅兰芳访日的日本戏通的桥梁作用 秦刚/53
梅兰芳东方戏剧观刍议
——以1930年梅兰芳访美前后两次途经日本为时间节点 毛忠/67
梅兰芳1919年首次访日演出剧目的主体意识 俞丽伟/73
从日本文化人的日记看梅兰芳访日 佐佐木干/87
上海、京剧、早稻田:日本京剧迷菅原英次郎的青春 森平崇文/99
“第二届梅兰芳研究青年论坛”专刊
梅兰芳表演作为一种世界性表演:梅兰芳美学与对世界的想象 赵婷婷/125
梅兰芳学术史管窥:三次有关梅兰芳的论争 朱方遒/149
民初“梨园道统”的建构与想象
——从1917年谭鑫培逝世及《顺天时报》“剧界大王”选举说开去 柯琦/163
论《舞台生活四十年》中的口述史整理与书写方法 于芝瑶/179
肯定与否定之间
——《中央日报》中梅兰芳报道的两面 王兴昀/191
矛盾与抵牾
——梅兰芳古装歌舞戏的被追捧与被冷落 李娇俨/203
云影仙姝
——以梅兰芳银幕上的仙女影像为例看戏曲电影中的“技”与“意” 赵哲群/217
梅兰芳及其表演体系的立体性研究
——以梅兰芳纪念馆的策划活动为个案 焦振文/229
梅兰芳昆曲贴旦戏表演艺术初探 韩郁涛/241
梅兰芳英国行考述 邢春蕾/251
京剧《贵妃醉酒》源流考述 李健/267
京剧《贵妃醉酒》演出流变考 刘洋/287
“梅党”智多星吴震修 张国强/303
论梅兰芳与京剧票友的交往 吴洁/317
梅氏缀玉轩藏书聚散考 王岩/327
浅谈梅兰芳书画与演艺关系研究及后世影响 蒋沈晗洋/343
《梅兰芳学刊》征稿启事 /351

内容摘要
本书为2019年1月26日在北京召开的“纪念梅兰芳抢先发售访日演出100周年学术研讨会”,以及2019年6月12日由梅兰芳纪念馆主办的“第二届梅兰芳研究青年论坛”论文合集,约32万字,图片约50幅。 论文作者主要是中国、日本、美国等海内外戏曲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以及靠前戏曲研究领域的青年才俊,聚焦梅兰芳访日演出的相关史实、各界反应与态度、访日演出过程中中日两国知识分子之间的交流情况、梅兰芳访日演出在中日两国近代目前的定位,以及青年学者在本年度梅兰芳研究中的独特视角与成果,包括原始文献的抉发,史实梳理与考证,在一定程度反映了当下靠前外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水平。尤为难能可贵的是,本辑中以梅兰芳访日为议题的一组文章,通过文献和史料的发掘,勾勒出清末及民国年间以辻听花为首的、在中国有工作生活经历的日本京剧迷及京剧研究者群体,拓展了研究的视域,并在研究深度上有新的突破,在整体上将该领域的研究向前扎实地推进了一步。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