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师道师说:中国文化书院九秩导师文集[周一良卷]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师道师说:中国文化书院九秩导师文集[周一良卷]

【正版书籍 可开发票】120万个品种,一件代发,有需要联系哦,很多书籍没有上架

10.4 2.3折 45 全新

库存2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守常主编

出版社东方

ISBN9787506059831

出版时间2013-01

四部分类子部>艺术>书画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45元

货号L9787506059831

上书时间2024-02-14

百科正版图书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回顾中国文化书院二十多年的历史,在它将进入“而立”之年时,编者从2010年起开始筹备编辑出版一套已故去的和现仍在世的九十岁以上导师每人一册的“文集”。在这套“中国文化书院九秩导师文集”中,收入他们有代表性的论文和他们的子女、学生的纪念文章。这套“中国文化书院九秩导师文集”不仅为了表示对他们的怀念和尊敬,而且它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现代中国文化走过的历程。
这本《师道师说(周一良卷)》(作者周一良)是其中一册。

作者简介
周一良(1913-2001),字太初。安徽东至人,1935年燕京大学历史系毕业。后在燕京领取哈佛燕京学社奖学金,作研究生。第二年经陈寅恪教授的推荐,到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1939年入美国哈佛大学研究院东亚语文系,学习日本语言文学,兼修梵文。1944年获哈佛博士学位。同年起至1946年任哈佛大学日语教员。1946年回国,任燕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1947年任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1949年转任历史系教授,1951-1952年兼任系主任。1952年院系调整,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魏晋南北朝史、日本史、亚洲史,此外在敦煌学、佛学、中外关系史方面也有较深的研究。著作有《中日文化关系史论集》、《魏晋南北朝史论集》、《魏晋南北朝史札记》、《魏晋南北朝史论集续编》、《中外文化关系史论》、《磨代密宗》等。

目录
总序一
总序二
序一
序二
周一良教授传略
魏晋南北朝史
北朝的民族问题与民族政策
领民酋长与六州都督
论宇文周之种族
魏收之史学
论梁武帝及其时代
魏晋南北朝史学发展的特点
佛学与敦煌学
《牟子理惑论》时代考
论佛典翻译文学
中国的梵文研究
敦煌写本书仪考(之二)
书仪源流考
何谓“敦煌学”
敦煌壁画与佛经
日本史及中外文化交流
关于“明治维新”的几个问题
唐代的书仪与中日文化关系
扶桑四周
新井白石论
谈中外文化交流史
纪念陈寅恪先生
纪念陈寅恪先生
我所了解的陈寅恪先生
编后记
总后记

内容摘要
 这本《师道师说(周一良卷)》(作者周一良)是“中国文化书院九秩导
师文集”其中一册。
《师道师说(周一良卷)》收录了《北朝的民族问题与民族政策》;《魏晋南北朝史学发展的特点》;《关于“明治维新”的几个问题》;《我所了解的陈寅恪先生》;《纪念陈寅恪先生》等文章。

精彩内容
 世皆言《魏书》芜冗,以今考之,殆不尽然也。《魏书》纪事苟纪传中互见,必详略可以相成。如孝文帝太和十八年迁都洛阳事,《本纪》,任城王澄,广陵王羽,及其他当时大臣传皆有记载,而各详一面。分而观
之,可以见各人之建树;合而观之,则一事之首尾完具,当时举朝情势了然。《本纪》如经,只书大事,其详见于列传,不必特书见某传也。然事有可书于《纪》,亦可书于《传》《志》者,乃审度其宜,或书于《纪》,或书于《传》《志》,而注云事具某处语在某处。此例至繁,所以渚于此而详于彼也。至列传之以子孙系父祖,盖因当时谱牒遗逸,故具书支派,因以明高门甲族之源流。观过知仁,收已自言之矣。六朝修史最喜载文,《魏书》亦然,然所载诏令奏议皆关系政治,当时形势往往藉之始显。
虽云载文,实同纪事。诏令奏议之外,载诗文者犹有二十六传。如卷二三《卫操传》载操所撰《桓穆二帝功德碑文》,谓:“文虽非丽,事宜载焉,故录于传。”卷四八《高允传》载允《征士颂》,谓:“群贤之行举其梗概矣。”皆可补史事者也。卷四三《房景先传》载所作《五经疑问》十
四则。卷九o《逸士传》载李谧《明堂制度论》及《神士赋歌》。九一《术艺传》载张渊《观象赋》,殷绍《上四序堪舆表》,江式《请撰字书表》,则关系学术之文字也。又有足为鉴戒者,如卷三五《崔浩传》载浩《食
经序》。四八《高允传》载允《北伐颂》及《酒训》。五二《宗钦传》载钦《东宫侍臣箴》。五九《高闾传》载闾《至德颂》。六o《程骏传》载骏《庆国颂》十六章。七二《阳固传》载固《演赜赋》。七九《鹿念传》载念《劝元子直五言诗》二首。八三《常景传》谓景图古昔可以鉴戒之事,而为之赞,载其文。九二《封卓妻传》载高允赞之之诗八首。皆是其例。
又如卷三九《元顺传》载顺《蝇赋》。一九下《元熙传》载《将死别寮吏》及《知友诗》二首,书一通。二一下《彭城王勰传》载勰步行所作诗。
三六《李骞传》载骞《释情赋》及赠亲友诗。五二《胡叟传》载叟《示所
知诗》。《宗钦传》载钦与高允唱和诗共二十四首。《段承根传》载承根赠敦煌公李宝诗。六o《韩显宗传》载显宗赠李彪五言诗。六五《李谐传》载谐《述身赋》。六九《袁翻传》载翻《思归赋》。七二《阳固传》载固《刺谗疾嬖幸诗》二首。七九《董绍传》载绍《牧马高平诗》。《冯元兴传》载元兴《浮萍诗》。八二《常景传》载景《四贤赞》。斯又文词优美,可藉以想见其身世与为人者,而仄艳轻浮之诗文一无取焉。
《魏书》列传之标题目者,有外戚,儒林,文苑,孝感,节义,良吏,酷吏,逸士,术艺,列女,恩幸,阉官,凡十二传。大抵因范哗《后汉书》,易循吏为良吏,逸民为逸士,宦者为阉官。至分独行为孝感节义,分恩幸于阉官,乃收所创。《史记》有《佞幸传》,不列宦者;《汉书》仍佞幸之名,附宦者于其中。《后汉书》兼包二者,而用宦者之名,至收始分为二传。范有《方术传》,收改称术艺,所括远较范氏为广,唐人修《晋书》《隋书》《北史》皆用艺术之名。
《史通‘断限篇》讥《魏书》为东晋宋齐梁诸帝及十六国之君立传,谓失断限。然南朝及十六国皆与魏交通,聘贡争战不绝。尽书其事于《本纪》则繁冗失体;如缺不书,则事不完。而《本纪》之外,又无可附丽,故特为立传,详《本纪》之未备。子玄谓魏初服属于晋及秦赵,列之于传为厚颜,则《后汉书》之传更始亦为厚颜乎?刘氏又言:“张李诸姓据有凉蜀。其于魏也,校年则前后不接,论地则参商有殊。何预魏氏,而横加编载?”今考张氏李氏传屡载朝贡事,李雄且与魏穆帝约分天下,乌得谓为无预?况自史汉以来,皆载外国事于列传,而观其与中国之关系,多不过朝贡已耳,将尽以为无断限耶?《断限篇》又云:“魏刊水运,下列高王。……越次而载,孰日攸宜?”今考《魏书》时称齐献武王,以身仕齐朝,不得不尔。高欢之在魏末事功固有足述者,岂可一概不载,待人齐史乎?越次之云,适同无的放矢耳!
范晔《书》有《十志》,而不传。今可考者惟知有《百官志》,见帝后《纪》;有《礼乐志》、《舆服志》,见《东平王苍传》;有《五行志》、《天文志》,见《蔡邕传》。收书亦《十志》,天象,地形,律历,礼,乐,食货,刑罚,灵征八者皆前史所有,惟易天文日天象,地理日地形,刑法日刑罚,五行日灵征耳。范氏兼有礼乐舆服,沈约《宋书》讥评其失,并为《礼志》,收盖师约之意。范氏《后汉书》及刘彪《续汉书》皆有《百官志》,收以魏初部落之众,最重族姓;其后孝文改代姓从华俗,又多纷扰,故因时制宜,合官与氏而并志之。《释老志》之作尤为卓见
。考《魏书》七二《阳尼传》云:“奏佛道宜在史录。”是伯起之前已有人创议矣。后人之诟《释老志》,皆出于儒家排抵佛老异端之心,其言每固陋可哂,如《史通·书志篇》及皮日休《文薮》八《题后魏(释老志)》一文,其著者也。既不从修史着眼,宜收之真知灼见不为此辈所解矣!《魏书》以前,裴松之注《三国志》,以佛家事附于《东夷传》,沈约《宋书》附于《夷蛮传》。然其时佛教未盛,犹可说也。魏收以后,佛教日盛行,修史者犹不肯为立志。《晋书》以之入《艺术传》,《唐书》以降入《方伎传》。皆勉强比附,终属未安。至近世柯邵忘修《新元史》,始毅然仿《魏书》立《释老志》焉。
《天象志》但纪魏朝象变,与前史兼载亘古不变之天象星体者异,《史通·书志篇》以为合乎事宜。《地形志》分并建置以天平元象兴和武定为限,因收书以东魏为正统,志之体例亦必尔,故取东魏末年为准。惟第三卷以下雍秦诸州地入西魏,收犹综载,以致脱失躇驳,与前文不一其例,则求全之毁也。P121-123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