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内陆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研究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内陆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研究

28.86 3.7折 78 全新

仅1件

河北廊坊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育宝、强小安 著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06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6-28

弘源文化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王育宝、强小安 著
  • 出版社 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5-06
  • 版次 1
  • ISBN 9787514149074
  • 定价 7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06页
  • 字数 32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中国内陆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研究》在系统分析生产性服务业的内涵、特征和集聚发展规律、总结国际国内关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成果和典型国家(地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中国西部最大内陆港区——西安国际港务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历史演进、发展特点、存在问题及原因,并结合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的规律和国际港务区发展的实际,提出了中国内陆港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的产业空间布局、发展模式、发展路径及其保障措施。
【作者简介】
  王育宝,男,汉族,陕西乾县人,1968年生,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5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2007年从西安高新区管委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西安交通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出站。2009年3月,国家公派加拿大萨省大学经济学系访问学者1年。主要从事区域经济、产业经济、低碳经济等方面的研究、教学和咨询工作。兼任中国区域经济学会理事,民盟陕西省委科技委员会委员,陕西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陕西经济研究中心区域产业协调发展研究室主任,西安交通大学国家重点学科“产业经济学”学科秘书,中德气候变化能力建设项目培训教授。主持省部级以上项目10项(其中重大项目3项)、国际合作项目1项,参与国家社会科学重大项目等省部级以上项目10多项。在《统计研究》、《中国软科学》、《资源科学》、《国际金融研究》、《投资研究》等公开发表论文55篇,被《高等学报文科学术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全文复印或转载多篇。出版专著1部。多次获省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和科学技术奖。强晓安,男,汉族,西安市长安区人,1964年生,中共党员。2005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审计师、注册审计师。历任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县[区]计划局局长,西安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西安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常务副主任(主持工作),西安市经营城市办公室副主任西安国际港务区管理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正局级)、主任。在《经济管理》、《宏观经济管理》、《人文杂志》等发表文章近10篇。主要从事区域经济、宏观经济管理等的研究和实际管理工作。李钊,男,汉族,2005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任西安国际港务区发展研究院院长。
【目录】
第1章中国内陆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紧迫性分析
1.1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的概念
1.1.1服务业的内涵与外延
1.1.2生产性服务业集聚
1.2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研究综述
1.2.1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关系研究
1.2.2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的机理研究
1.2.3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的趋势研究
1.3中国内陆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的紧迫性分析
1.3.1内陆港区的内涵、特征和作用
1.3.2中国内陆港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第2章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的理论基础
2.1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的原因理论
2.1.1规模经济理论
2.1.2交易费用理论
2.1.3产业创新系统理论
2.2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的区位选择理论
2.2.1企业区位选择理论
2.2.2产业区与新产业区理论
2.2.3新经济地理理论
2.3生产性服务业集群的形成理论
2.3.1增长极理论及其新发展
2.3.2竞争优势理论与产业集群
2.3.3产业集群与创新理论
2.4生产性服务业在产业结构中的地位演进理论
2.5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的理论基础评价
第3章国外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的经验
3.1全球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现状特点
3.1.1发达国家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现状特点
3.1.2发展中国家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现状特点
3.1.3全球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特点
3.2世界主要国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的模式
3.2.1发达国家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发展模式
3.2.2新兴工业化国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模式
3.3国外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的经验借鉴
第4章中国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的现状及特点
4.1中国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的现状特点
4.1.1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现状
4.1.2中国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的特点
4.2中国主要区域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的特点
4.2.1东、中、西三大区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
4.2.2分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分析
4.2.3各省GDP和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之间的关系分析
4.3重点城市和园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的做法
4.3.1重点城市和产业园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
4.3.2国际大都市和产业园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的主要做法
第5章陕西省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特征及存在问题
5.1陕西省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的现状特点
5.1.1发展基础和优势
5.1.2陕西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
5.2陕西省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特征——以西安市为例
5.3陕西省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5.3.1存在的问题
5.3.2原因分析
第6章西安国际港务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6.1西安国际港务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基础和优势
6.1.1西安国际港务区建立和发展的演进
6.1.2西安国际港务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优势
6.2西安国际港务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的特点
6.3西安国际港务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6.3.1西安国际港务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6.3.2西安国际港务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第7章西安国际港务区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布局及功能定位
7.1现行国际港务区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布局及功能定位
7.1.1现行港务区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布局和功能定位
7.1.2国际港务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及其招商引资现状
7.1.3现行国际港务区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布局存在的问题
7.2国际港务区生产性服务业重点发展的产业确定和空间布局
7.2.1港务区重点发展的生产性服务业产业确定
7.2.2国际港务区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布局
第8章西安国际港务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的机制及模式
8.1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发展机制
8.1.1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的影响因素
8.1.2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的形成机制
8.2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的模式及其优缺点分析
8.2.1基于马库森产业集聚模式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模式
8.2.2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的典型模式和机理
8.3西安国际港务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的模式
8.3.1西安国际港务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
8.3.2西安国际港务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的模式确定
第9章西安国际港务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的基本思路
9.1西安国际港务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的思路和目标
9.1.1总体思路
9.1.2发展原则
9.1.3发展目标
9.2西安国际港务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的战略构想
9.2.1着力推进“544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战略”
9.2.2在产业互动和区域互动中提高生产性服务业资源整合和共享能力
第10章西安国际港务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的路径和保障措施
lO.1西安国际港务区重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的路径
10.1.1现代物流业
10.1.2现代商贸业
10.1.3信息技术服务业
10.1.4应急公共服务业
10.2西安国际港务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的保障措施
10.2.1完善组织领导,创新陆港体制机制
10.2.2完善顶层设计,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10.2.3筹措发展资金,完善金融服务体系
10.2.4统筹城乡发展,化解港区发展瓶颈
lO.2.5强化监测评价,引进培育高端人才
10.2.6优化区域环境,促进持续协调发展
第11章基本结论和展望
11.1基本结论
11.2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