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拓本 学篆典范《秦峄山碑》后为清朝张之洞等名人题跋,达十几人之多
  • 清拓本 学篆典范《秦峄山碑》后为清朝张之洞等名人题跋,达十几人之多
  • 清拓本 学篆典范《秦峄山碑》后为清朝张之洞等名人题跋,达十几人之多
  • 清拓本 学篆典范《秦峄山碑》后为清朝张之洞等名人题跋,达十几人之多
  • 清拓本 学篆典范《秦峄山碑》后为清朝张之洞等名人题跋,达十几人之多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清拓本 学篆典范《秦峄山碑》后为清朝张之洞等名人题跋,达十几人之多

800 九五品

仅1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不详

出版社不详

出版时间不详

货号8-10

上书时间2010-01-19

  • 店主推荐
  • 最新上架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商品描述
《峄山碑》又称峄山刻石,为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率群臣东巡,登峄山(今山东邹县东南),为炫耀自己的文治武功而立。此碑为秦始皇刻石之始。前为始皇诏,144字。“皇帝曰”以后为秦二世诏,79字,字略小。《峄山碑》久佚,唐时已不传。今传者皆摹刻本,有七种:长安本、绍兴本、浦江郑氏本、应天府学本、青社本、蜀本、邹县本,其中公认为长安本最好。长安本为宋人郑文宝得其师徐铉所藏本于宋代淳化四年(公元993年)重刻于长安。此碑现存西安碑林,圆首方座,通高218厘米,宽84厘米。小篆书,两面刻字。  《峄山碑》传为李斯所书,李斯,战国末期楚国上蔡(今属河南)人。李斯是中国书法史上第一个有书迹留存下来的书法家,也是古今第一小篆书法家。李斯的小篆,是先秦时期人们逐渐进入理性化思维的产物,是人们经过先秦诸子在思想上的洗礼,《诗经》《楚辞》在文化上启蒙,进入一种理性思维阶段,总结综合了时代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趣味,结合大一统国家的治理需要,经过深思熟虑以后,有意识地创作出来的。  《峄山碑》就是李斯小篆的杰出代表,它是在大篆的基础上改造、演变而成的,但已没有了大篆那种刚猛的武士气概、随意自由的精神,结构已趋高度对称均衡,字型修长,笔画婉转通畅,含有一种内敛、含蓄的阴柔之美。碑文构图整齐,章法秩序井然。用笔单纯齐一,藏锋逆入,圆起圆收,如铁画银钩般匀称,如玉箸般温润,如游丝般流畅。柔美中包容力度,圆转中显见遒劲。  学习篆书的人 ,李斯书写的秦刻石既是入门的钥匙,又是提高的阶梯;既是传承的薪火,又是难以超越的典范。从汉代的曹喜、唐代的李阳冰、徐铉,一直到清代的邓石如、钱坫、钱泳、莫友芝、杨沂孙、赵之谦、吴熙载、吴昌硕等篆书大家,无不从此入门。而李斯秦刻石中,大多遗散,或有存留,亦残破不堪,无法临习,而宋人重刻的《峄山碑》当为此中翘楚,堪称学篆范。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