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版图书|怪咖心理学月梓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正版图书|怪咖心理学月梓

人工筛选9成新图书,假一罚十,可开发票。当天14点前订单,都可发出!

7.5 2.5折 29.8 九品

仅1件

河北廊坊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月梓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1092027

出版时间2015-04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29.8元

货号9787201092027

上书时间2024-05-20

聚宝盆图书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每个人的心理都有正常的一面,也都有异常的一面,怪咖就在你身边。
月梓著的《怪咖心理学》讲述让人目瞪口呆的极端心理,解密你身边重口味的怪异行为,同时汇集众多离奇古怪的极端行为案例,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深度解析,让你从一个从未发掘的角度找到人类内心最隐秘的角落。

作者简介
月梓:心理学硕士,靠前知名的的心理咨询师,有多年的心理学、社会学研究经历。长期在各报刊杂志开设心理专栏。

目录
第一章  社交恐惧症——被紧张缠绕的五脏六腑

社交恐惧症的前兆是这样2
见面时“肾”先替你问好6
障碍的“舌头”10
汗毛=外界传感器13
克服社交恐惧症17

第二章  说谎心理学——为什么不说谎,我们就活不下去

无恶意的谎言——你其实需要谎言22
谎言的类型——老虎、兔子、狐狸、豺狼和大象27
如何识别谎言——做一个不轻易受骗的人34
被骗后你该怎么做---学会做一个“懒”人38

第三章  焦虑这件事——爆肝的世界

焦虑感谁都有,但不都是焦虑症44
那些引你爆肝的焦虑事件49

第四章  多重人格障碍——你的内心住着几个人

潜意识里的你有另一面54
幻想杀人?你的恐怖style58
多重人格障碍,哪一个你是真的63
驱赶内心另一个你,做自己67

第五章  不计代价的迁就——好人综合征

我的感觉无所谓,只要你喜欢就好72
掩藏在赞誉中的疯狂——做好人76
太“好”也是一种罪,别再当“好人”80

第六章  普通厌食症——看美食如秽物

厌食症朋友,都有一个瘦子梦86
吃下去的,何必吐出来91
胃的反抗战争95
胖?瘦?纠结,不纠结98

第七章  神经性厌食症——我的身体哪去了

都是肥胖惹的祸——神经性厌食症的病因104
瘦的代价——神经性厌食症的症状和危害108

第八章  人格障碍——行为怎么就跑偏了

人际交往那些八竿子打不着的恐慌114
影响他人?人格怎么了118
摆正你的人格,保护家庭和睦122

第九章  自杀——与死神接吻

压力大不是自杀的借口128
与自杀有关的心理疾病134
活在边缘的人们139

第十章  性别认定障碍——传说中的基友情

你到底是男孩,还是女孩144
改变现有情况,给自己一个肯定149

第十一章  强迫症——摆正眼前的世界

摆正眼前的世界158
强迫症与焦虑症的结合体164
救助手段,别试图改变169

第十二章  抑郁症——看谁都是痛

悲观能造成自身的恐慌174
心态变了,心霾就散了178

第十三章  躁郁症——难以掌控的冰与火之歌

是抑郁,还是躁郁184
天才艺术家的“精神鸦片”188

第十四章  妄想症——我的世界我做主

跟踪狂的情爱妄想世界194
被害妄想症:世界危机四伏199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204

内容摘要
我该如何摆脱社交恐惧症的困扰?
为什么有时候自己会突然焦虑不安?
幻想杀人?天啊,我真这样想过!并无数次在大脑中演示。
活在自杀边缘的人的心理现状是什么?为什么那么多人会选择自杀?
处女座真的有强迫症么?对不起,我是处女座……这本《怪咖心理学》将为你讲述更隐秘更深层的心理学内容:自闭症、抑郁症、催眠、说谎患者、异食癖、密集恐惧症、强迫症、自杀、临终关怀、潜意识等。让你迅速找到身边的怪咖,读懂并掌控他们。

精彩内容
第一章社交恐惧症——被紧张缠绕的五脏六腑社交恐惧症的前兆是这样如果你对社交有着充分的热情,觉得社交起来很轻松,那恭喜你,你会是一个受欢迎的人;如果你经常觉得不敢与人接触,逃避别人的目光,那要提醒你,你得了一个非常时尚的病症——社交恐惧症。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住着一个“社交恐惧”的自己,社交恐惧症就像一面讨厌的镜子,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反射出最弱势的自己。镜子中的自己其实潜藏已久,之所以我们没有发现他,是因为我们不敢直面那个脆弱的自己。可以说,很多宅男宅女都有这种潜藏的心理问题,只是许多人还没有完全意识到。
听到“心理问题”这几个字,很多人都会惊恐地问:“啥?难道我得了精神病?”精神病!
这意味深长的三个字,是不是震惊到你了呢?
在现实生活中,哪个人都有或多或少的社交恐惧。说起社交恐惧症大家也多半会把自己当成一个精神病,因为只有精神病才会在面对陌生人时一惊一乍,甚至还会不自觉地尿裤子。
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会对社交有些害怕,一部分人是害怕自己会因为胆怯出丑,还有一部分人是不知道怎么去和他人交往,这些看似“不正常”的行为,实际上都是社交活动中正常的心理表现。然而如果有人因为害怕与人交往而选择闭门不出,那就是真正的社交恐惧症了。这其中加了一个“症”字,而实际上,这并非真正的病症,而是一种潜藏的心理,属于自闭症的前兆。
一个平时以搞笑著称的姑娘突然面容憔悴地游荡在桥边,一副失魂落魄的样子。几个年轻人担心她做傻事,便走过去和姑娘闲聊起来。
见陌生人走过来,姑娘果断地将头转了过去,双手抱着正在发抖的肩膀,极力控制着自己的情绪,然后吞吞吐吐地问:“你……你们要干什么?”几个年轻人愣了一下连连摆手:“你别误会,我们没有恶意。我们只是担心你做什么傻事,那个……你有朋友的联系方式吗?我们叫她来接你!”姑娘一听,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强忍着没有哭,结巴着说:“没什么朋友,我们都好久不联系了!”姑娘娓娓道来,原来,她悲伤的源头便是这个。以前,姑娘乐观开朗,朋友不计其数。她原本家境很好,一个典型的富二代,可她父亲的生意突然失败,母亲因为经受不了打击而住进了精神病院,姑娘的自信也随之崩溃。此后,她便对什么都没了兴致,和朋友们在一起经常会感到自卑,社交能力也越来越差。
有时和朋友们在一起,本想夸赞朋友的裙子漂亮大方,可张口就变成了:“那个,这裙子以前我也有。”之后一群人瞬间陷入了尴尬。
越与人接触,问题就越大,姑娘几乎不敢再与人接触了,她每天把自己关在家里面,看着自己越来越自闭,她便在这个下午跑到桥边……看着奔腾的江水,想想现在自闭的自己,越想越不是滋味,觉得自己的生活不该如此沉沦下去,于是,便出现了后来的情况。
其实,社交恐惧症都是有前因的,有了所谓的前因,才衍生出所谓的后果。姑娘的前因是她老爸的生意失败,造成她的自卑心理,也给她日后的社交带来了根本性的影响。
许多社交恐惧症患者都觉得自己对社交的恐惧是特立独行的,实际上,这是个非常“流行”的病症,对于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来说,谁敢说自己没有或多或少的社交恐惧?有的人甚至连买东西都会紧张。
然而很多一不小心患上社交恐惧症的人,根本原因都是自己太“闲”了。长时间闲在家的宅男宅女实际上是社交恐惧症患者的主要群体,不经常与人打交道,于是逐渐从不喜欢社交变成了不会。这种不会与人交往的人,通常是太长时间无事可做,闷在家里造成了自己的坏情绪大爆发,逐渐被抑郁、焦虑等情绪缠绕,心理压力也会逐渐增加。
同样是在街上走一圈,正常人不会有太多的“收获”,而社交恐惧症患者则带回了很多意想不到的东西,比如“批评”等,尽管大多数的“收获”都是他们臆想出来的。
其实社交恐惧症并不像大家所认为的只是人际交往那么简单,多半的社交恐惧症都会影响到人们自由的工作和生活,有的人甚至还因此丢掉了工作,或是萌生了自杀的念头。
要追寻社交恐惧症的根源,那真的是好多好多,说到这儿,就不得不提到远古时代的我们了。
远古时代,人们靠打猎为生,语言很单一,只是那么几句。人们的交流是靠着肢体语言和单一的表情结合而进行的,因此,社交比较薄弱。由于经常外出打猎,与猛兽之间的对抗也在人的心里留下了恐惧的影子。
这种恐惧倾向流传下来,便逐渐演化为如今我们所见到的社交恐惧。说得简单点儿,远古时期的我们,真心做不到与自己的“食物”聊天。而区别所谓的食物与同类的根本参照,便是语言。
社交恐惧症的出现都是有前兆的,比如,远古时期的我们因为受到了外界恐惧的刺激,所以会害怕外界给自己带来的危险,于是便成了社交恐惧。与现在的社交恐惧症相比,前兆其实是大相径庭的,都是害怕危险,突然不喜欢户外活动,不喜欢和别人交流,甚至是连买东西都会产生畏惧心理。
如果意识到自己患上了社交恐惧症,其实也没有必要陷入恐慌,首先要调整好心态,找到自己患上社交恐惧症的原因,然后进行根本的控制。
见面时“肾”先替你问好在我们的社交世界里,其实每个人对社交都有着一定的畏惧心理,有些人表现在表情上,有些人表现在生理反应上。
许多社交恐惧症又称社交焦虑障碍,17~30岁之间的男女成了患病的主体,通常男女发病率几乎相同。常无明显诱因突然发病,还有些人觉得这种社交的“紧张”是与生俱来的,中心症状围绕着害怕在一个小团体中被人审视,一旦发现别人注意自己就会觉得浑身上下都不自然,不敢抬头,不敢与人对视,有时候甚至会觉得有些无地自容,在公共场合演讲,也变成了上刑场,集会时不敢坐在别人前面,会故意回避社交,极端情形下还会导致与社会隔离。
常见的恐惧对象可能是异性、严厉的上司和未婚夫(妻)的父母亲等,很多人因为恐惧而闹出了不少笑话。我们所知道的社交恐惧症患者,可伴有自我评价低和害怕批评,可有脸红、手抖、恶心或尿急等症状,这些症状也会随之发展为惊恐发作的程度。不少患者在发病初期因为紧张而尿频尿急,有时还没来得及打招呼就已经直奔洗手间了,所以和陌生人打招呼的方式就成了“不好意思,我肾不太好……”这种让肾替自己问好的情况其实时有发生,有位赵先生就因为“肾问好”给自己带来了不少麻烦……一天下班路上,赵先生遇到了自己心仪已久的姑娘,赵先生原本就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人,遇到这个姑娘后,各种紧张情绪、社交恐惧便随之而来。
由于紧张,赵先生拿起路边小贩的水果,然后目光直视姑娘,竟然忘记了引导话题。有一次,他突然想到了一个好的办法,有一天,他看到女孩就要进门时,迅速地往她常坐的桌子上放了一本书。
女孩还是如往常一样坐到了那张桌子上,当她看到了那本《星座密码》时,竟然拿起来翻读了一下。或许女孩子觉得不礼貌,竟然主动对这个男人问道:“这本书是客人落下的吧?”男人擦了擦手走了过来,笑得很腼腆,他说道:“应该是。还有,你很喜欢《星座密码》吗?”其实在前几次,他就看到女孩在喝咖啡的时候看着关于星座的书籍,所以他才会特意选这样一本书。
“恩。”女孩给他的答案很肯定,之后,男人和女孩聊起来天,两个人的缘分就是这样开始的。
很多年以后,直到两个人的孩子都很大了,男人才告诉女孩当时那本书是他放在桌子上的,当时只是为了引起她的注意。而女孩只是搂住了他,轻轻笑了。
欺骗性的谎言虽然带着目的性,但是有时候却可以很美,其实你仔细想想,有时候不管骗人还是被骗,可能会是件很美妙的事情。不管是不是欺骗,只要让自己的心情美丽,就很好。
谎言的类型第一:捏造事实。
所谓捏造,是指说出来的谎,听上去很像那么回事,甚至听上去很合理的样子。当然,一切都没有真正事实基础。而是完全编造出来的事情,甚至是事实真相的反面。而且,最有趣的是,有很多人甚至给自我捏造事实,并让自己完全沉浸于其中,居然还会相信自己捏造出来的谎言。
第二:瞪眼说瞎话。
所谓瞪眼说瞎话,是指周围所有人都看得明白,这就是个谎言。比如,孩子吃巧克力吃得满嘴都是,却矢口否认自己吃了巧克力。
第三:故意省略重要的事实真相。
这样做,是有意使听者产生误解。这里面也包括不对一直存在的误解进行纠错。比如当丈夫的告诉老婆自己出差了。出差是真,但同时却省略了跟情妇一起走的重要事实真相。 第四:向孩子说谎。
这主要是为了帮助孩子按他们的理解能力去理解某种事物吧。这种说谎,可以被分类为善意的谎言。
第五:无害谎言。
这类谎言一般是指没有什么原因,却只能说谎。不过,说出来的谎言对人对己都不造成什么伤害,也没有什么利益可得。
第六:高尚谎言。
什么意思呢?这完全是个西方概念。与无害谎言是相对的。是指说了谎,会对说谎者有利益,也同时通过说谎者得到利益,使整个社会也得到一些利益。
第七:紧急时分谎言。
这种谎言指什么呢?它是指如果把事实真相说出来的话,第三方利益就会受到侵害。还举丈夫和妻子的例子。这次相反,是妻子出轨了。震怒的丈夫要来个现场大捉奸,于是揪住邻居问,那个不忠实的老婆跑到了哪里。如果邻居说了出来,则会使丈夫在暴怒之下,给女方造成身体上的伤害。
第八:作伪证。
这是典型的西方概念。也就是指,如果你把手放到了圣经上面,并发誓所说的一切都是事实真相,结果你却说了谎。在西方,这是犯罪。因为法庭是要按你的阐述(谎言)来进行法律意义上的权衡。
第九:欺骗。
意思就如\"欺骗\"两个字所显示出来的字面意思一样。
第十:误导。
这一点被使用的频率可能很高吧。总之,也是一种谎言,因为它毕竟是要使你相信一些远离真相的事情。
第十一:佯装不知。
实际上,这个\"佯装不知\",就是“说谎”的另一种比较温和的表达方式。
第十二:言过其实。
故意渲染没有的事情,把本来已经十分清楚也非常基本的真相给故意渲染一番。
如何识别谎言——做一个不轻易受骗的人自然界的很多植物,都是会说谎的。含羞草,只要有东西碰触它的躯体,它就会紧闭自己的叶子。栗子为了防止昆虫吸食它多汁味美的果肉,会用坚硬带刺的外壳紧紧包裹住身体,让昆虫和鸟类不能接近。夹竹桃的叶子和花,就连树皮都带着毒性,别说虫子吃了他的叶子,就连碰一下都会被毒性麻痹。植物尚且如此,人自然可以有防止被谎言欺骗的方法。
遭遇谎言最多的地方无非是在人际交往中。人际交往中,会遇到很多无关紧要的人,很多人不可能为了无关紧要的人损失自己的利益。所要的,无非还是趋利避害。利润,在职场中,一个人面对陌生的同事可能连一块钱都不愿意失去,更不愿意损失升职加薪的机会。而为此,她可能要说更多的谎。以此要掩饰真相,确保她的完美形象和地位。
生活中,说谎的方式多种多样。
讨好、赞美、自保、推托、炫耀、贬低别人抬高自己。
比如,你是单位的高管,你的下属就会通过不切实际地取悦你达到他的目的。某项工作出现了问题,你的搭档为了免除责任,可能会把责任推给你,和你的领导汇报“关键的部分是她没有掌握好时间”,诸如此类,以达到她的目的。
这些谎言并不可怕,只要我们能确定这是一个谎言,在加以应对、攻心有术就好了。但是可怕的是,很多谎言是在你不知不觉中发生的。它和你切实的利益息息相关,或者会让你命悬一线,但是可怕的是,你并没有感觉。
现在,我们要讲述的就是如何识别这些“看不到”的谎言。
曾经有一个心理学专家做过一个实验,一个人做过两次不同版本的演讲,一个版本叙述的完全是真话,而另一个完全是假话。
然后这个心理学专家让台下的观众猜测哪个是真哪个是假,并说出自己的观点。一时间众说纷纭,心理学专家让自己的助手记录下众人认定假话的理由。
最后,专家公布了答案,并把说谎者一般会出现的生理表现告诉给了大家。
听出他的弦外之音:那个人在说假话时,不断使用了“老实讲”、“坦白说”、“实际上”、“说真的”等这些肯定行的字眼。其实这样做的理由很简单,因为他说的是假话,所以需要这些肯定的话语来肯定自己。举一个例子来说,一个男人对你说“我爱你”,远远要比“我其实真的爱你”要真诚可心太多了。
说谎者常用作法就是不断肯定自己,例如“你相信我”、“我只告诉你”、“实话实说”、“我不会骗你的”、“我保证”、“我发誓”等等相关的词汇,如果遇到一个人反复的提及这样的词汇,你就要小心了。
还有一项就是观看他的表情,人的微表情是非常值得注意的,一个人即使在伪装,但是微表情也是无法掩饰的。
一个人在说谎前,可能会做出摸摸自己的鼻子、揉揉自己的眼睛、抿抿自己的嘴唇等几个关键信号。当然,这个人这样做并不能说明他在说谎,但是你却要注意了,他可能和你隐瞒了什么,或者说他故意避开了真相。但是如果他一边说话,一边对你说那些故意肯定语气的话,你就真的要好好分析了,十有八九,他已经在撒谎了。
说谎者的眼神很重要,他可能不会直视你的眼睛,而是有些躲闪,而且在他说完后他反而会看你的眼睛,从观察你的眼神看你是否相信他的话。 总结出10个关于说谎破绽的关键就是:1、说谎者会用手摩挲自己的面颊。
2、假笑眼角是没有皱纹的。
3、眼睛躲闪说明这个人心虚。
4、翘首,说明这个人做出了防御的姿势。
5、如果不是激动,面红无端的发红,那就是这个人在说谎。
6、总是转移话题跑偏,说明这个人对你的话题已经完全不耐烦了,他很可能是在撒谎。
7、声调陡然提高,说话速度也变快。
8、额头上出了一些汗珠。
9、口干舌燥,总是咳嗽或者喝水。
10、过分的小心翼翼和谦卑。
1.真正的吃惊表情转瞬即逝,超过一秒钟便是假装的;2.撒谎者不像惯常理解的那样会回避对方的眼神,反而更需要眼神交流来判断你是否相信他说的话;3.“你去过她家吗?不,我没有去过她家”,对问题的生硬重复是典型的撒谎;4.男性鼻子下方有海绵体,摸鼻子代表想要掩饰某些内容;5.手放在眉骨附近表示羞愧;6.描述一连串发生的事情,编造都是按时间顺序进行的,能否流利准确地进行倒叙是判断对方是否说谎的标准之一;被骗后你该怎么做---学会做一个“懒”人谎言本身就无处不在,并且通过无数种方式。你还记得小时候你看过的童话书吧?美丽的白雪公主和她恶毒的后母,聪明的小美人鱼爱丽儿和她的好伙伴塞巴斯丁,林中的睡美人和吻醒她的英俊的王子。你会不会觉得这一切都好美好?但是你有没有想过,这其实本身就是谎言呢?童话本身就是一种欺骗性的谎言,它虚构了美好的世界,来满足你的情感。
电视剧中电影里,女主角和男主角爱得死去活来,惊天动地,你有没有哭过,你有没有笑过?其实你心理知道她们都不是真实的,但是你还是接受了。
说谎者和被说谎者之间的关系越紧密,欺骗就越可能成功。因为你的印象管理机制已经认定这个人是你值得信任的人了。你很难把他和骗子联想到一起。
情侣间造成的伤害是非常深的。他爱你时或者你爱他时,你会把他当成你最亲密的人,最值得信任的人,甚至是可以交付一生的人。如果对方管你借钱,而你正沉溺在爱河中,想必你是不会拒绝的吧。如果这时候对方有其他的心思,马上就可以有机可乘了。拿到钱后分手,果断的离开。很多道德低下的情感骗子屡试不爽。
社会上一些诈骗短信,对很多年长的父母造成了很多影响。他们假借孩子的名义通过电话、短信、视频管孩子的父母要钱,而很多父母都是不假思索就汇款过去,等醒悟时已经为时已晚。
谎言利用的途径无外乎金钱、权力和情感,而你接受谎言的方式也是通过主动方式和被动的方式。
主动的方式类似于,你要去买一辆车,车店的店员竭力像你推销一款车,并告诉你“它耗油低,而且环保”,但是你可能会想,他为何会给我推荐这辆车?他是不是有什么阴谋?这辆车可能低油耗,但是别的方面是不是有问题,比如为了省钱它可能没用安装安全气囊?
被动的方式就是通过电视,亲戚的“善意”劝导,然后,你就受骗了。
尼采说:“这个世界虚伪、残酷、矛盾、充满诱惑力、无意义……这样的世界是真实的世界……”在这个充满了谎言的世界,但是我们又如何能避免谎言呢?
我们避免不了,但是我们可以正确的处理谎言。
每个人都有所谓的心里防卫机制。心理防卫机制或简称心理防卫是心理学的名词,是指自我对本我的压抑,这种压抑是自我的一种全然潜意识的自我防御功能,是人类为了避免精神上的痛苦、紧张焦虑、尴尬、罪恶感等心理,有意无意间使用的各种心理上的调整。心理防卫机制被认为可以防止因各种心理打击而引起的生理疾病或心理障碍,过分或错误地应用心理防卫机制可能带来心理疾病。
所谓心理防卫机制,就是对自己个人的一个保护。成熟的心里防卫机制,会在我们受到危险或者被骗的时候,警惕我们。让我们积极地应对,而我们只要掌握了正确使用心里防御机制的方法,就可以提升我们的幸福感。
我们要学会正确看待谎言,充满积极地往前看,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消极的实物,让我们的人生不受影响。
英国一个设计师在酒醉后被昔日好友骗取了辛苦设计的广告作品,十年友尽,并且这个设计师损失的钱财高达一万英镑。他起诉了,想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但是无奈证据不足,他败诉了。
这个年轻人之后却没有在起诉,他的亲戚朋友说他怯懦,说他气馁了,而他只是笑笑,说了一句“我只是想通了”。
在之后的几年,他更努力更认真地学习自己的专业技巧,设计出更优秀的广告作品,在这几年中,他赚取了一百万英镑的高额收入,而那一万英镑对他来说,不过是杯水车薪。
如果他面对谎言不能够坦然接受,而是固执地非要法律还他一个公道,那么他应该会奔波于律所和法院,四处寻找证据,因为无法胜诉而郁郁寡欢,或者他得到的是那一万英镑,但是他失去的却是一百万英镑。
被骗后,其实我们需要的就是尽量不去想消极的事物,积极地往前看,这样,你的心情会美好,生命也会觉得不通。
还有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提前做好心理建设。从小我们被教导,要不求回报地帮助他人。我们受骗了,我们会伤心,但是如果我们想想,也许这个骗子只是需要帮助,他需要钱或者需要情感,我们给予了,并且我们也不想要求回报,是不是会好受很多?
我们不能说只求付出不求回报,这样太空洞,但是当你面对再也回不来的钱和情感时,这么想也许会让你好受许多。
最后一种方法就是倾诉法,友谊是这个世界上最坚不可摧的感情之一。你被骗了,但是有几个可靠的好朋友,你们会聚在一起聊天,诉说自己的快乐与不幸,获得情感上的支持。这种亲密的行为会获得心灵上的支持和帮助。
你被骗了,可能你的朋友也有类似的经历。你被骗了钱,她可能也被人骗走过钱且数目比你的好大,在这种聊天中,你把内心的情感宣泄了出来,一定会舒服一些。
在被骗后,你越是消极地对待,心情就会越不好,但是如果你能放开,你会发现这个世界上还有更多更美好的事情等待着你。这样想,心灵就会放晴了。
心理防御机制的行为分类(1)逃避性防卫机制:压抑/潜抑(repression),否定(denial),退化情感(regression)。
(2)自骗性防卫机制:此类防卫机制含有自欺的成分,也是一种消极性的行为反应。包括反向(reactionformation),合理化(rationalization),仪式与抵消(ritualandundoing),隔离(isolation),理想化(idealization),分裂(dissociation)。
(3)攻击性防卫机制:转移(displacement),投射(projection)。
(4)代替性防卫机制:幻想(fantasy),补偿(comp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