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版图书|逝水年华许渊冲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正版图书|逝水年华许渊冲

人工筛选9成新图书,假一罚十,可开发票。当天14点前订单,都可发出!

23.8 21 九品

仅1件

河北廊坊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许渊冲

出版社三联书店

ISBN9787108028136

出版时间2008-01

装帧其他

开本32开

定价21元

货号9787108028136

上书时间2024-05-20

聚宝盆图书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本书是许渊冲的自传,是一个中、英、法三种文字的诗人写下的回忆录。他在许多书中作出了巨大的努力,把悠久的中国文学史上的许多名诗译成英文。他特别尽力使译出的诗句富有音韵美和节奏美。
本书记录了陈寅恪,吴宓、朱自清、叶恭超、钱锺书、沈从文等先生的谆谆教诲,记录了青春激扬的学生生活。

作者简介
许渊冲,翻译家。1921年生于江西南昌。1943年毕业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外语系,1944年人清华大学研究院,1948年赴欧洲留学,1950年获巴黎大学文学研究院文凭。自1951年起,在外语院校教授英文、法文,l983年起任北京大学教授。他翻译了《诗经》、《楚词》、《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李白诗选》、《苏东坡诗词选》、《元明清诗选》、《西厢记》等,是唯一把中国历代诗词全面、系统地译成英、法韵文的专家。他还将英、法文世界文学十种名著译成中文。已在国内外出版中、英、法文文学翻译作品六十余部。

目录
一、序曲
二、路
三、名师
四、文史哲
五、叶公超、钱锺书、杨振宁
六、作家
七、诗与友
八、吴宓
九、雅与俗
十、小林
十一、美国空军翻译
十二、联大毕业前后
十三、天下第一中学
十四、如萍
十五、出国之前
十六、出国·巴黎·牛津
十七、巴黎大学
十八、巴黎生活
十九、欧游心影:瑞士·罗马
二十、回国之后
二十一、尾声
二十二、逝水余波

内容摘要
 许渊冲是一个硕果累累的作家。从西南联大到巴黎大学,从翩翩少年到“诗译英法唯一人”,《逝水年华》的追忆,记录了陈寅恪,吴宓、朱自清、叶恭超、钱锺书、沈从文等先生的谆谆教诲,记录了青春激扬的学生生活。

精彩内容
 二、路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李白《下终南山》一九三九年一月二十日联大门口有两条路:一条是公路;一条本来不是路,因为走的人多了,慢慢成了路。现在走那条近路的人更多了,我却不喜欢走大家都走的路。我只喜欢一个人走自己的路:在南昌、在永泰、在黄昏、在月夜,我都有我爱走的路。如果能把我路上的脚印、河畔的影子,都描绘下来,那对于我是多美丽的回忆呵!
我过去喜欢一个人走我的路;现在也喜欢一个人走我的路;将来还要一
个人走自己的路。
这是我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一年级写的日记。那时日本侵略军已经占领北平(就是今天的北京)、天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迁到昆明,组成西南联大。
我为什么留恋故乡南昌呢?在三十年代,赣江之滨的滕王阁早已名存实亡,再也看不到“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了。就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也并不是南昌独有的风光。所以我在江
西第二中学读书的时候,并没有什么乡土之恋。但一等到离乡背井之后,我才发现故乡也像健康一样,在失去后才觉得可贵。司空见惯的小桥流水人家,仿佛也旧貌换新颜了。和二中同学刘匡南同坐一辆汽车离开南昌,他在我的纪念册上写道: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十三日,与许君不期而遇于车,沿途休息于八都最久,遂相与散步村之附近,复坐于鲜见大树下闲谈,觉既别于二中,相见甚难,不料犹遇于兹,然自今以后,必难有此乐矣!因执笔记之以为念。
平平常常的几句话,但在我这个初离家门的游子读来,却有了不平常的意义,仿佛字里行间凝聚了一片乡情似的。后来二中迁到永泰,每逢月夜,我喜欢同匡南、燮昌在赣江之滨散步,望着滚滚北流的江水,仿佛它能把我们滔滔不绝的乡思,带回遥远的南昌。这时我们最爱读的诗句,是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我们在江边谈得最多的人物,是教我们国文的汪国镇老师。同班同学涂
茀生在《永远的怀念》一文中写道:“汪老师身材矮小,行动急遽,从不请病事假,从不迟到,讲课很快,要求严格,动不动就讲‘扣你五分啦’。再就是他的教法很怪,每周六节国文课,他分配为:课堂命题作文两节,两周一次(不写作文的那周则进行临时测验)。其余的四节课还要抽一、二时,高一时讲文字学概论,高二、高三时讲中国文学史,课本是他自己的著作。另外还指定《吕氏春秋》、《庄子》、《苟子》、《论衡》、《文心雕龙》、
《史通》、‘四书’、《文史通义》等书,每学期各自选定一本为课外读物,轮到课堂测验的那一周,要交一篇读书报告,可以由各人畅叙读书心得,驰骋思想,如王树椒同学就写过《孔子为私生子考》。
“对受教育的学生来说,如果你升学学文科,这已经从文史哲诸方面给你指引了门径;即使不学文科,这也给你展示了中国文化的全貌,给了你广博的文史知识。其次,在写作方面则由课堂命题作文,锻炼你应时应事即时写作的能力,简明扼要的文风。再由写读书报告锻炼你发挥自由思想创作抒怀的情意。”后来我在联大听余冠英教授的《中国文学史》,觉得汪老师讲的《文学史》简直不在其下。
但汪老师一身硬骨,宁可杀身成仁,不肯苟安江东。当日军进攻南京时,南昌动摇,二中迁往清江县永泰镇,汪老师坚决不随校南迁。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十日,我去向他告别,他用毛笔在我的纪念册上写下了十四个大字:日学新知多致用;得师取友愿齐贤。
这两句话体现了他对我们的一片深情厚意。“学以致用”就是他教过我们的《论语》中的第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今天看来,知识如
能用于实践,创造出新的美,那真是世上最大的乐趣了。“得友齐贤”是化用《论语》中的第二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幸福如有朋友分享,可以倍增;如不分享,就会消失。《论语》中的第三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他没有写下来,却付诸实践了。他有大学教授之才,却甘心在知名度不高的中学任教;人也不堪其忧,他却不改其乐,这不是名符其实的“君子”么!
一九三八年七月二日,汪老师惨遭日寇杀害。他的学生周礼写了一阅《水调歌头》,现在节录于后:日寇侵赣,入彭泽,执夫子,骂贼不屈,壮烈牺牲。忆教诲之深恩,痛忠良之死节,为词以哭,聊当悲歌。
正气今犹在,彭泽一书生。
窥江胡马十万,攒戟拥孤城。
不见当年张许,只见纷纷弃甲,烽火使人惊。
金瓯嗟已缺,生死一朝轻。
骂寇贼,申大义,是人英。
男儿所学何事?肯做楚囚鸣?
不负平生宿抱,拚却头颅一掷,浩气振丹青。
华表归来处,一笑大江横。
在汪老师遇难时,我们正在参加中学毕业考试。毕业之后,就要确定人生的道路了,我打算报考联大外文系。但是江西教育水平不高,那时全省甚至没有一所大学,南昌二中虽是全省最好的中学,每年考取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屈指可数,例如曾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的吴有训,就是二中首屈一指的首届毕业生,而我并不在屈指可数之列,能考上联大吗?虽然我在小学四年级就开始学英语,但学习方法非常可笑,我把英文二十六个字母中的最后四个编成口诀:“打泼了油,吓个要死,歪嘴!”这样才勉强记住了。后来学习生词,我又在“儿子”(sons)下面注音“孙子”,在“女儿”(daughters)下面注上“刀豆子”,就是用这样动植物不分、长幼无序的方法死记硬背的,自然对学英文没有什么兴趣。升人中学后,我和同班同学涂茀生、王树椒等都喜欢集邮,而认识英文却可以知道是哪国的邮票,这才觉得英文有点用处。那时我有一个表姐在美国学教育,有一个表哥在欧洲学音乐,我要他们给我寄邮票来,结果得到了美国的自由女神像图,德国的萨尔风景票,我玩得爱不释手,仿佛旅游一般。初中三年级时,我写了一篇《集邮的经过》,寄给芜湖《邮话》杂志,那是我第一次在报刊上发表文章,这才增加了学习英文的兴趣。熊式一表叔写了一个英文剧本《王宝钏》,得到英国大作家萧伯纳的赞赏,在英美舞台上演,引起轰动,回南昌来把全家三个“孙子”和三个“刀豆子”,都带到英国去定居,这更加强了我学英文的念头。于是在高中二年级时,我突击背熟了三十篇英文,包括莎士比亚《凯撒大将》中的演说词,考试成绩居然从中等跃居全班第二,从人中人变成人上人了,这又加强了我学英文的信心。到了高中三年级,我在永泰河滨读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的英译本,觉得人与自然融洽无间,这是我从前读郭沫若的中译本感觉不到的,尝到了学外文的甜头,我的决心就下定了。加上那时浙江大学从杭州迁来江西泰和,也带来了西子湖畔的歌声,我们就跟着大学生唱起英文的《江上彩虹》来,仿佛要用歌声组成彩虹,飞上高不可攀的象牙之塔似
的。
抗日战争之前,名牌大学只在当地招生,要考清华、北大就要北上,不但需要屈指可数的人才,还要屈指难数的钱财,二者缺一不可。平津京沪失陷之后,各大学纷纷迁往内地,举行统一招生考试,并且不收学费,反而发给贷金,这对没有钱财的人才,才是大开了方便之门。于是我们二中毕业班的同学,多半都在浙江大学参加入学考试。我还记得考英文时要写一篇作文,题目是《团结就是力量》。我用比喻开始,说一支箭容易折断,一束箭就坚不可摧;然后言归正传,说如果中国四万万同胞团结一心,全民抗战,那国家就不会被日本鲸吞蚕食了。结果英文得了八十五分,考取了联大外文系。同时考取的同学有吴琼(现为清华大学英文教授)和万兆风(江西师范大学英文教授)。
P7-13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