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国藩 黑雨 唐浩明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曾国藩 黑雨 唐浩明

本店书品均经过[分拣、拍照、扫码入库等]多个环节核验,请放心下单。同一本书,如果您已经在其他书店下过一单,烦请不要在本店下单,感谢。

8.3 2.5折 33 八五品

仅1件

广东东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唐浩明

出版社春风文艺

ISBN9787531334385

出版时间2009-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3元

货号9787531334385A

上书时间2024-01-25

时间有路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有着巨大影响的人物。唐浩明为著名的曾国藩研究者,占有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本书在史实的基础上,对事件描述、情节细部作了恰当的虚构,使曾国藩这个长期被当代历史忽略的人物,重现在读者面前。
本书既写曾国藩的文韬武略,也写他的待人处世与生活态度;既写他的困厄与成功,也写他的得宠与失宠。曾国藩制胜的兵法、治军行政的方针,他独特的人生观、处世哲学,他的文化素养和人格品位等等,都在书中得到精彩的体现。

作者简介
唐浩明,湖南衡阳人,1946年出生,先后就读于河海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长期从事湖南近代历史文献的整理与出版,曾获过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业余热心历史小说创作,著有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杨度》《张之洞》。《曾国藩》荣登《亚洲周刊》20世纪华人小说百强榜,并获首届姚雪垠长篇历史小说奖。《杨度》获国家图书奖、中国图书奖。《张之洞》获第二届姚雪垠长篇历史小说奖。并著有《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奏折》《唐浩明评点曾国藩语录》等。现任湖南省作协主席、岳麓书社首席编辑。

目录
《血祭》
第一章  奔丧遇险
一  湘乡曾府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中
二  波涛汹涌的洞庭湖中,杨载福只身救排
三  摆棋摊子的康福
四  康家围棋子的不凡来历
五  喜得一人才
六  把这个清妖头押到长沙去砍了
七  哭倒在母亲的灵柩旁
八  蟒蛇精投胎的传说
九  刺客原来是康福的胞弟
第二章  长沙激战
一  城隍菩萨守南门
二  康禄最先登上城墙
三  今日周亚夫
四  欧阳兆熊东山评左诗
五  计赚左宗棠
六  巡抚衙门里的鸿门宴
七  药王庙里出了前明的传国玉玺
八  左宗棠荐贤
第三章  墨绖出山
一  谢绝了张亮基的邀请
二  世无艰难,何来人杰
三  接到严惩岳州失守的圣旨,张亮基晕死在签押房里
四  陈敷游说荷叶塘,给大丧中的曾府带来融融喜气
五  郭嵩焘剖析利害,密谋对策,促使曾国藩墨绖出山
第四章  初办团练
一  乱世须用重典
二  曾剃头
三  宁愿错杀一百个秀才,也不放过一个衣冠败类
四  鲍超卖妻
五  拿长沙协副将清德开刀
六  大闹火宫殿
七  停尸审案局
八  逼走衡州城
第五章  衡州练勇
一  王錱挂出“湘军总营务局”招牌,遭到曾国藩的指责
二  忍痛杀了金松龄
三  从钓钩子主想到办水师
四  接受船山后裔赠送的宝剑
五  一个钟情的奇男子
六  把筹建水师的重任交给彭玉麟
七  湘江水盗申名标
第六章  靖港惨败
一  为筹军饷,不得不为贪官奏请入乡贤祠
二  出兵前夕,曾国藩亲拟檄文
三  青年学子王闿运的一番轻言细语,使曾国藩心跳血涌
四  曾国藩踌躇满志,血祭出师;一道上谕,使他从头寒到脚
五  定下引蛇出洞之计
六  利生绸缎铺来了位阔主顾
七  曾国藩紧闭双眼,跳进湘江漩涡中
八  左宗棠痛斥曾国藩
九  白云苍狗
十  兄才胜我十倍
第七章  攻取武昌
一  青麟哭诉武昌失守
二  湖北巡抚做了彭玉麟的俘虏
三  薛涛巷的妓女蚕儿真心爱上造反的长毛头领
四  康福挥刀砍杀之际,一眼看见弟弟康禄
五  一律剜目凌迟
六  来了个满人兵部郎中
七  明知青麟将要走向刑场,曾国藩却满面笑容地说:我将为兄台置酒饯行
八  康福的绝密任务
九  一颗奇异的玛瑙
十  一箭双雕
十一  曾国藩身着朝服,隆重地向湘勇军官授腰刀
十二  曾国华率勇来武昌,王璞山请调回湖南
第八章  田镇大捷
一  周国虞横架六根铁锁,将田家镇江面牢牢锁住
二  三国周郎赤壁畔,美人名士结良缘
三  从蕲州到富池镇,太平军和湘勇在激战着
四  彭玉麟洪炉板斧断铁锁
五  委托东征局办厘局
六  康福带来朝廷绝密
第九章  江西受困
一  浔阳楼上,翼王挥毫题诗
二  水陆受挫,石达开一败曾国藩
三  水师被肢解,石达开二败曾国藩
四  湘勇厘卡抓了一个鸦片走私犯,他是万载县令的小舅子
五  参掉了同乡同年陈启迈的乌纱帽
六  塔死罗走,曾国藩感到从未有过的空虚
七  樟树镇受辱,石达开三败曾国藩
八  在最困难的时候,曾氏三兄弟密谋筹建曾家军
九  邹半孔出卖奇计
十  大冶最憎金踊跃,哪容世界有奇材
十一  重踏奔丧之路

《野焚》
第一章  进军皖中
一  丑道人给曾国藩谈医道:岐黄可医身病,黄老可医心病
二  曾国藩细细地品味《道德经》《南华经》,终于大彻大悟
三  敬胜怠,义胜欲;知其雄,守其雌
四  巴河舟中,曾国藩向湘军将领密授进军皖中之计
五  东王显灵
六  七千湘勇葬身三河镇
七  曾国华死而复生,不得已投奔大哥给他指引的归宿
八  李鸿章给恩师献上皖省八府五州详图
第二章  总督两江
一  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
二  江南大营溃败后,左宗棠乘时而起
三  想起历史上的权臣手腕,曾国藩不给肃顺写信感恩
四  定下西面进攻的制胜之策
五  纹枰对弈,康福赢了韦俊
六  施七爹坏了总督大人的兴头
七  李元度丢失徽州府
八  曾国藩卜卦问吉凶
九  李鸿章一个小点子,把恩师从困境中解脱出来
第三章  强围安庆
一  围魏救赵
二  调和多鲍
三  夜袭黄州府
四  上了洋人的大当
五  左宗棠宴客退敌
六  荒郊古寺遇逸才
七  血浸集贤关
第四章  大变之中
一  曾老九要把英王府的财宝运回荷叶塘
二  鼎之轻重,似可问焉
三  东南半壁无主,涤丈岂有意乎
四  王闿运纵谈谋国大计,曾国藩以茶代墨,连书“狂妄,狂妄,狂妄”
五  离国制期满还差两天,彭玉麟领来一个年轻女子
第五章  幕府才盛
一  《挺经》。“如夫人”与“同进士”。五百两银子洗冤案
二  今日欲为中国谋最有益最重要的事情,当从何下手
三  你还记得初次见我的情景吗
四  安庆操兵场的开花炮弹
五  含雄奇于淡远之中
第六章  天京大火
一  庄严的忠王府礼堂,集体婚礼在隆重举行
二  孤军独进,瘟疫大作,曾国荃陷入困境
三  彭玉麟私访水下道,杨岳斌强攻九洑洲
四  一别竟伤春去了
五  献出苏州城后,纳王郜云官也献出了自己的脑袋
六  我们还是各走各的路吧
七  半路上杀出个沈葆桢
八  洪秀全托孤
九  康禄和五千太平军将士在天王宫从容就义、慷慨自焚
第七章  审讯忠王
一  威震天下的忠王被一个猎户出卖了
二  洪仁达供出御林苑的秘密
三  攻下金陵的捷报,给曾国藩带来两三分喜悦、七八分伤感
四  陈德风在李秀成面前长跪请安,使曾国藩打消了招降的念头
五  洪秀全尸首被挖出时,金陵城突起狂风暴雨
六  宁肯冒天下之大不韪,也决不能授人以口实
七  争夺幼天王
第八章  殊荣奇忧
一  李臣典不光彩地死去
二  皇恩浩荡,天威凛冽
三  荣封伯爵的次日,曾国荃病了
四  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
五  匕首和珊瑚树打发了富明阿
六  御史参劾,霆军哗变,曾国藩的忧郁又加深了一层
七  恭王被罢,曾国藩跌入恐惧的深渊
八  秦淮月夜,曾国藩强作欢颜,为开缺回籍的弟弟饯行

《黑雨》
第一章  裁撤湘军
一  养心殿后阁里的叔嫂密谋
二  官文亲到江宁追查哥老会
三  男爵的座船在九江被查封
四  江湖窃贼泄露了僧格林沁的军事部署
五  借韦俊之头强行撤军
六  英雄不可自剪羽翼
七  恭亲王东山再起
第二章  整饬两江
一  甲子科江南乡试终于正常举行
二  落选士子薛福成上了一道治理两江万言书
三  上治理两江条陈的美少年原来是故人之子
四  践诺开办金陵书局
五  两张告示,三四万两银子就进了海州运判的腰包
六  侯门娇姑爷被裕家派人绑了票
七  看到另一本帐簿,曾国藩不得不让步了
八  彭玉麟焦山还愿
九  慧明法师的启示
十  联合七省总督支持长江水师改制
第三章  三辞江督
一  北上征捻前夕,为家中妇女订下功课表
二  炮声为北征大壮行色,却惊死了统帅唯一的小外孙
三  国宝被陈国瑞抢去
四  软硬兼施制服了骄兵悍将
五  把捻战胜负押在河防之策上
六  叩谒嘉祥宗圣祖庙
七  武昌城里,巡抚和总督大开内战
八  若许当初亲骑射,河淮处处是高楼
第四章  名毁津门
一  灵谷寺内,曾国藩传授古文秘诀
二  堂堂大清王朝,竟好比一座百年贾府
三  初次陛见太后皇上,曾国藩大失所望
四  终生荣耀到达极点的一天
五  火烧望海楼教堂
六  给儿子留下了遗嘱
七  轿队被拦在天津城外
八  老朽眩晕病发作了,恕不能奉陪
九  关帝庙忽然闹起鬼来
十  委曲求全
十一  外惭清议,内疚神明
十二  萃六州之铁,不能铸此一错
第五章  马案疑云
一  慈禧太后对马案的态度微妙
二  张文祥校场刺马
三  江宁市民嘴里的马案离奇古怪
四  曾国藩审张文祥,用的是另一种方法
五  张文祥招供
六  马案又起迷雾
第六章  东下巡视
一  水师守备栽在扬州媒婆的手里
二  英国传教士傅兰雅送了一件时髦礼物
三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四  一个划时代的建议
第七章  黑雨滂沱
一  欧阳夫人择婿的标准与丈夫不同
二  一个苦甜参半的怪梦
三  看看我们湖南的湘妃竹吧
四  艺篁馆里,曾国藩纵论天下人物
五  曾国荃他乡遇旧部
六  前湘军哨长与前太平军师帅成了异姓兄弟
七  康福隐居东梁山
八  左季高是真君子
九  最后一局围棋
十  不信书,信运气
十一  陈广敷三见曾国藩
十二  遗嘱念完后,黑雨倾盆而下

内容摘要
 梁启超对世人说:“曾文正者,岂唯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唯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毛泽东对友人黎锦熙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
役,完满无缺。使以今人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满乎?”这个曾文正究竟是何方神圣,他有哪些特别过人之处,值得这二位如
此重视?
但是,近世国人中也有斥曾文正为元凶、伪君子、汉之不肖子孙的,到后来,汉奸、卖国贼、刽子手,又似乎成了判定的铁案。
五千年的中国文明史上,一个人的盖棺论定,其反差如此之大,大概
找不出第二个。仅凭这一点,就足以引发人们的无限探索兴趣。那么,就让我们一道推开锈迹斑斑的历史铁门,走进一百五十年前那段血雨腥风的时空隧道吧!

精彩内容
 第一章奔丧遇险一 湘乡曾府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中湘乡县第一号乡绅家,正在大办丧事。
这人家姓曾,住在县城以南一百三十里外的荷叶塘都①。
荷叶塘位于湘乡、衡阳、衡山三县交界之地,崇山环抱,交通闭塞,是个偏僻冷落、荒凉贫穷的地方,但矗立在白杨坪的曾氏府第,却异常宏伟壮观:一道两人高的白色粉墙,严严实实地围住了府内百十间楼房;大门口悬挂的金边蓝底“进士第”竖匾,门旁两个高大威武的石狮,都显示着主人的特殊地位。往日里,曾府进进出出的人总是昂首挺胸,白色粉墙里是一片欢乐的世界,仿佛整个湘乡县的幸福和机运都钟萃于这里。现在,它却被一片浓重的悲哀笼罩着,到处是一片素白,似乎一场铺天盖地的大雪过早地降临。
大门口用松枝白花扎起了一座牌楼,以往那四个写着扁宋体黑字——“曾府”的大红灯笼,一律换成白绢制的素灯,连那两只石狮颈脖上也套了白布条。门前大禾坪的旗杆上,挂着长长的招魂幡,被晚风吹着,一会儿慢慢飘上,一会儿轻轻落下。禾坪正中搭起一座高大的碑亭,碑亭里供奉着一块朱红销金大字牌,上书“戊戌科进士前礼部右堂曾”。碑亭四周,燃起四座金银山,一团团浓烟夹着火光,将黄白锡纸的灰烬送到空中,然后再飘落在禾坪各处。
天色慢慢黑下来,大门口素灯里的蜡烛点燃了。院子里各处也次第亮起灯光。曾府的中心建筑黄金堂灯火通明。黄金堂正中是一间大厅,两边对称排着八间厢房。此时,这间大厅正是一个肃穆的灵堂。正面是一块连天接地的白色幔帐,黑漆棺材摆在幔帐的后边,只露出一个头面。幔帐上部一行正楷:“诰封一品曾母江太夫人千古”。中间一个巨大的“奠”字,“奠”字下是身穿一品命服的老太太遗像。只见她端坐在太师椅上,慈眉善目,面带微笑。幔帐两边悬挂着儿女们的挽联。上首是“断杼教儿四十年,是乡邦秀才,金殿卿贰。”下首是:“扁舟哭母二千里,正鄱阳浪恶,衡岳云愁。”左右墙壁上挂满了祭幛。领头的是一幅加厚黑色哈拉呢,上面贴着四个大字:“懿德永在”。落款:正四品衔长沙知府梅不疑。接下来是长沙府学教授王静斋送的奶白色杭纺,上面也有四个大字:“风范长存”。再下面是一长条白色贡缎,也用针别着四个大字:“千古母仪”,左下方书写一行小字:“世侄湘乡县正堂朱孙贻跪挽。”紧接县令挽幛后面,挂的是湘乡县四十三个都的团练总领所送的各色绸缎绒呢。遗像正下方是一张条形黑漆木桌,上面摆着香炉、供果。灵堂里,只见香烟袅袅,不闻一丝声响。
过一会儿,一位年迈的僧人领着二十三个和尚鱼贯进入灵堂。他们先站成两排,向老太太的遗像合十鞠躬,然后各自分开,缓步进入幔帐,在黑漆棺材的周围坐下来。只听见一下沉重的木鱼声响后,二十四个和尚便同时哼了起来。二十四个声音——清脆的、浑浊的、低沉的、激越的、苍老的、细嫩的混合在一起,时高时低,时长时短,保持着大体一致。
谁也听不清他们究竟在哼些什么:既像在背诵经文,又像在唱歌。这时,一大捆一大捆檀香木开始在铁炉里燃烧。香烟在黄金堂里弥漫着,又被挤出屋外,扩散到坪里,如同春雾似地笼罩四周的一切。整个灵堂变得灰蒙蒙的,只有一些质地较好的浅色绸缎,在附近的烛光照耀下,鬼火般地闪烁着冷幽幽的光。换香火、剪烛头、焚钱纸、倒茶水的人川流不息,一概浑身缟素,蹑手蹑脚。灵堂里充满着凝重而神秘的气氛。
灵堂东边一间厢房里,有一个六十二三岁、满头白发的老者,面无表情地颓坐在雕花太师椅上,他便是曾府的老太爷,名麟书,号竹亭。曾家祖籍衡州,清初才迁至湘乡荷叶塘,一直传到曾麟书的高祖辈,由于族姓渐多略有资产而被正式承认为湘乡人。麟书的父亲玉屏少时强悍放荡,不喜读书,三十岁后才走入正路,遂发愤让儿辈读书。谁知三个儿子在功名场上都不得意。二子鼎尊刚成年便去世,三子骥云一辈子老童生,长子麟
书应童子试十七次,才在四十三岁那年勉强中了个秀才。麟书自知不是读书的料子,便死了功名心,以教蒙童餬口,并悉心教育儿子们。麟书秉性懦弱,但妻子江氏却精明强干。江氏比丈夫大五岁,夫妻俩共育有五子四女。家中事无巨细,皆由江氏一手秉断。江氏把家事料理得有条有理,对丈夫照顾周到,体贴备至。麟书干脆乐得个百事不探,逍遥自在。他曾经自撰一副对联,长年挂在书房里:“有子孙,有田园,家风半耕半读,但将箕裘承祖泽;无官守,无言责,世事不闻不问,且把艰巨付儿曹。”现在夫人撒手去了,曾麟书似乎失去了靠山。偌大一个家业,今后由谁来掌管呢?这些天来,他无时无刻不在巴望着大儿子回来。曾府有今日,都是有这个在朝廷做侍郎的大爷的缘故。丧事还要靠他来主持,今后的家事也
要靠他来决断。
就在曾麟书坐在太师椅上,独自一人默默思念的时候,一个三十出头的男子,身着重孝,轻手轻脚地走了进来。这是麟书的次子,名国潢,字澄侯,在族中排行第四,府里通常称他四爷。
“爹,夜深了,您老去歇着吧!哥今夜肯定到不了家。”“江贵已经回来五天了。”老太爷睁开半闭着的双眼,眼中布满血丝,“他说在安徽太湖小池驿见到你哥的。江贵在路上只走了十六天,你哥就是比他慢三四天,这一两天也要赶回来了。”“爹,江贵怎好跟哥比!”说话的是次女国蕙。她双眼红肿,面孔清瘦,头上包着一块又长又大的白布,正在房中一角清理母亲留下来的衣服,“江贵沿途用不着停。哥这样大的官,沿途一千多里,哪个不巴结?这个请吃饭,那个请题字,依我看,再过半个月,哥能到家就是好事了。”麟书摇摇头说:“你们都不知你哥的为人。这种时候,他哪会有心思赴宴题字,莫不是出了什么意外吧!”麟书无意间说出“意外”二字,不免心头一惊,涌出一股莫名的恐惧来。
“哥会遇到什么意外呢?虽说长毛正在打长沙,但沅江、益阳一路还是安宁的呀!江贵不是平安回来了吗?”国潢没有体会到父亲的心情,反而把“意外”二字认真地思考了一番。
“你们不知道,江贵对我说过,他这一路上,胆都差点吓破了。”接话的是个二十七八岁的青年,他是麟书的第四子,名国荃,字沅甫,在族中排行第九,人称九爷。他也是一身纯白,但却不见有多少戚容。国荃放下手中帐本,说:“江贵说,他从益阳回湘乡的途中,遇到过两起裹红包头布,拿着明晃晃大刀的长毛,吓得他两腿发抖,急忙躲到草堆里,直到长毛走过两三里后才敢出来。”“团勇呢?团勇如何不把那些长毛抓起来?”国潢是荷叶塘都的团总,他对团勇的力量估计很高。
“四哥,益阳还没有办团练哩!”搭腔的是麟书的第三子国华,族中排第六。这位六爷已出抚给叔父为子,他虽然也披麻带孝,但却跷起二郎腿在细细地品茶,与其说是个孝子,不如说是个茶客。他略带鄙夷地说,“四哥总是团勇团勇的,真正来了长毛,你那几个团勇能起什么作用?省
城里提督、总兵带的那些吃皇粮的正经绿营都打不赢,长毛是好对付的?
我看长沙早晚会被长毛占领。”曾府少爷们的这几段对话,把挂名为湘乡县团练总领的老太爷吓坏了。他离开太师椅,在房子里踱着方步,默默地祷告:“求老天保祐,保祐我的大儿子早日平安归来。”老太爷喃喃自语多时,才在大女儿国兰的搀
扶下,心事重重地走进卧室。
P1-3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