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卜筮到大数据:预测与决策的智慧9787302471240清华大学出版社朱书堂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从卜筮到大数据:预测与决策的智慧9787302471240清华大学出版社朱书堂

22.9 4.6折 49.8 全新

仅1件

北京海淀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朱书堂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471240

出版时间2017-07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9.8元

货号9787302471240

上书时间2024-05-25

北京博远慧达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人类的决策行为源远流长。数千年来,尽管技术有了长足进步,而决策的本质却没有改变:针对问题,掌握信息,进行预测,做出决策。很多个人及组织,拥有现代化技术方法,却不能准确预测,更不能正确决策。朱书堂著的《从卜筮到大数据--预测与决策的智慧》立足我国管理前沿最新实践,较为系统地把我国古代管理智慧与现代管理理论结合起来,是传统文化与决策管理理论、大数据技术相结合的管理类著作。
新颖性。围绕“预测与决策的智慧”这一主题,从人类社会发展的整个历程组织素材。贯穿了上古神灵崇拜的巫觋预测和决策、中古的“卜筮”预测和决策、现代数值模拟预测和决策、方兴未艾的大数据预测和决策。
知识性。系统地介绍了现代决策理论知识,我国古代巫觋文化,卜筮文化,数值模拟预测知识,大数据相关知识。从“大数据”视角,介绍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几次信息技术革命:发明文字,发明造纸术,发明印刷术,发明计算机及数字存储技术。

作者简介
朱书堂,博士,研究员,注册咨询工程师,注册核安全工程师,注册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科技部项目评审组专家,核能行业协会科技奖评审专家。在华东理工大学(本科)、清华大学(硕士)、香港大学(博士)、荷兰代尔夫特大学(博士后)接受教育。1990―1995年、2001―2008年在清华大学从事技术研发和科研项目管理工作,取得的科技成果两次获得重量科技奖励,获得专利授权三项,发表学术论文五十余篇。2009年至今,先后在国家核电技术公司和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从事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管理与科技创新体系管理工作。期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接受创新管理培训,具有系统的管理理论知识和丰富的管理实践经验。热爱传统文化,具有广阔的视野和东西方文化融汇经历,对现代西方管理知识体系和我国传统管理智慧具有独到的认知和领悟。立足我国管理前沿近期新实践,致力于较为系统地把西方现代管理理论与我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进我国管理水平提升。已出版管理学专著一部《治之道:穿越时空的管理智慧》。

目录
引言 大数据时代的决策与生活
现代社会,生活充盈决策
正确决策,生活品质保障
高效决策,成功管理基础
第一部分 古代决策实践与智慧
第一章 原始神灵崇拜,探索决策奥秘
祈求神灵,巫觋垄断决策
发明文字,传承决策智慧
绝地天通,人神决策之争
长生不老,千古神仙迷梦
第二章 上古卜筮预测,形成决策体系
商人占卜,龟甲兆纹预测
周人占筮,蓍草卦象预测
丰富实践,孕育决策理论
第三章 凝练决策智慧,融入传统文化
凝练智慧,形成决策文化
重视谋略,强调决策效果
以史为鉴,熟谙决策艺术
第二部分 管理者如何做决策
第四章 现代决策的理论基础
现代决策理论概述
现代决策基本过程
决策属性与关键要素
决策依据与基本原则
第五章 提高决策质量和效率
识别决策类型,明确决策定位
借鉴成熟模型,规范决策流程
掌握技术方法,提高决策质量
实施有效管理,提升决策效率
第六章 决策影响因素分析
组织结构与文化
决策者个人特征
客观环境因素
组织管理能力
第七章 决策常见问题探析
用人决策,关乎组织生存发展
组织文化,最终左右用人决策
随意决策,严重损害组织利益
第三部分 大数据时代预测和决策
第八章 大数据特征及其影响
大数据概念及其特征
大数据影响个人生活
大数据引发社会变革
第九章 大数据具体应用领域
工业领域大数据应用
商业领域大数据应用
其他产业大数据应用
政府部门大数据应用
第十章 人类预测未来的智慧
人类特殊预测智慧
数学方法建模预测
大数据分析及预测
第十一章 大数据时代决策智慧
把握不确定性,合理控制风险
数据驱动决策,提高决策质量
运用决策智慧,助力事业成功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改变命运的不只是努力,比努力更重要的是决策。过去的决策决定了现状,正在做的决策注定将影响未来。如何汲取前人的预测和决策智慧?利用大数据技术提高决策质量和效率?本书围绕上述问题,介绍决策与生活和工作的关系、决策的历史渊源、传统文化中的决策智慧,阐述现代决策理论与基本过程、如何提高决策质量和效率,探索大数据时代的预测与决策。本书不是“决策操作手册”,而尝试为各类组织机构的管理者、涉及数据技术的科技工作者和具有一定传统文化基础的普通读者提供可资借鉴的智慧。

精彩内容
 古时帝王成仙梦帝王们不愿意臣民与天和神灵沟通,而他们中很多人却总想着长生不老,成为神仙。越是能力强、本领大的帝王,这种愿望越是强烈。
据《史记》“封禅书”记载,齐人公孙卿告诉欲成仙的汉武帝,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黄帝就在一个叫做“鼎湖”的地方乘龙飞升,成了神仙。
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
胡殉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余人,龙乃上去。
周王朝第五代天子周穆王姬满,是一位有能力且兴趣广泛的统治者,留下了很多传说故事,后世称其为“穆天子”。据《穆天子传》所述,周穆王任用擅长造车和养马的造父,驾着诸侯进献的八骏神马(赤骥、盗骊、白义、逾轮、山子、渠黄、骅骝、绿耳)拉的“豪华旅游专列”周游天下。穆天子西行抵达昆仑之丘与天界神仙西王母相会,西王母请其观赏黄帝之宫,迎其上瑶池,设宴款待,诗歌相和。
周穆王虽然陶醉于神仙生活,但更迷恋人间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力。在与西王母相会期问,淮河流域东夷族的徐国称王作乱,穆王只好终止其与西王母在天界的那段旖旎风流故事,回中原平定叛乱。
唐朝诗人李商隐写了一首《瑶池》诗描述这一传说: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自周穆王以降,近海诸侯国君则把追求神仙梦的机会转向了临近的海上。传说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等三神山,去人不远;也听说曾经有人到过,看到了诸仙人及不死之药。齐威王、齐宣王、燕昭王都曾派人入海寻找,却没有一个如愿以偿!虽然如此,后来的帝王们仍然不死心。
秦始皇剪灭群雄一统天下后,觉得人间的事都做完了,便开始执着地寻觅成仙之道。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齐人徐市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日蓬莱、
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
于是遣徐市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三十二年,始皇之碣石,使燕人卢生求羡门、高誓。因使韩终、侯公、石生求仙人不死之药。
秦始皇不仅未能成仙,死后短短三年时间,自商鞅变法以来秦国七代国君历经一百四十余年奋斗建立的郡县制大一统帝国也灰飞烟灭。
唐代诗人顾况在《行路难》诗中对此进行讽刺:行路难,行路难,生死皆由天。秦皇汉武遭下脱,汝独何人学神仙。
我国历史上贤明帝王汉文帝刘恒,勤俭节约、励精图治,开创了中国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就是这样一位帝王也对神仙之事颇感兴趣,在未央宫召见
学识渊博的贾谊时,不问如何治理好国家以造福天下苍生,却先问起鬼神之事,以至于李商隐专门写了一
首《贾生》诗讽刺这件事: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千载之后梦长生
古代人设想实现“长生不老”的途径是“修道炼
丹”,修成不死之身,炼得不死仙药,就能够成为神仙。我国神话传说中的嫦娥奔月,就是因吃了王母娘娘赐予其丈夫后羿的不死仙药,飞升到月亮中成仙,在广寒宫里品味着孤独寂寞的滋味。李商隐题《嫦娥》诗讽咏: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目前所知人类最早的史诗《吉尔伽美什》创作于3500年前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苏美尔时期,讲述了乌鲁
克统治者吉尔伽美什为了复活好友的生命,同狮子、
公牛和各种怪兽搏斗,展开追寻永生的旅程。
“长生不老”不仅是古代人梦寐以求的终极目标,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们同样无法拒绝这种诱惑。今天,掌握科技知识的人们,不也想通过科技手段延长人的寿命,以实现“长生不老”吗?
P33-34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