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触摸历史:五四人物与现代中国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触摸历史:五四人物与现代中国

21.7 5.4折 40 九品

仅1件

河北廊坊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平原、夏晓虹 编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04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5-06

书有路书店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陈平原、夏晓虹 编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9-04
  • 版次 1
  • ISBN 9787301150849
  • 定价 40.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87页
  • 字数 347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本书以五四人物为经,以现代中国为纬,内容涉及五四运动的前因后果与诸多方面,通过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和事件现场来透视当时的历史与社会,构成了一幅立体的五四运动的全景图。书中精选了与五四运动关系密切的45位人物,分为四组:“为人师表”、“横空出世”、“内外交困”、“众声喧哗”,采用历史照片与史料解读相结合的方式,形象生动地展示了那不同凡响的“关键时刻”,显示出编著者对历史匠心独运的架构。
  本书的主编陈平原先生曾带领作者沿当年五四学生运动的路线,用将近5小时走遍全程,以历史照片比较或补充当时的情景。这正说明了全书的着力点在于通过考掘历史人物和精彩细节来理解百年中国,帮助读者重返那段令人神往的历史,为我们进入历史深处提供了绝好的线索和强烈的现场感,不失为一部脉络清晰、具有张力的关于百四的著作。
【作者简介】
陈平原,198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近年关注的课题,包括21世纪中国文学、中国小说与中国散文的历史演进、现代中国学术史等.主要著作有《在东西方文化碰撞中》(1987)、《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1988)、《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三人谈》(合著,1988)、《二十世纪中国小说史》第一卷(1989)、《千古文人侠客梦-武侠小说类型研究》(1992)、《小说史:理论与实践》(1993)《学者的人间情怀“(1995)、“陈平原小说史论集》(1997)、《陈平原学术自选集》(1997)、《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1998)、《老北大的故事》(1998)、《中华文化通志·散文小说志》(1998)、“文学史的形成与建构”1999)等。
治学之余,撰写随笔,借以关注现实人生.并保持心境的洒脱与性情的温润结集有《书里书外》、《大书小书》、《书生意气》、《阅读日本》、《漫卷诗书》、《游心与游目》等。
夏晓虹,198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获文学硕士字位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重点研究近代中国文学、晚清社会及文化、明遗民等,著作有“觉世与传世《梁启超的文学道路》(1991)、《诗界十记》(1991)《晚清文人妇女观》(1995)日译本(1998)、《旧年人物》(1997)、《诗骚传统与文学改良》(1998).并主编“学者追忆丛书”(1997)。
【目录】
总说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1
关于五四运动/2
五月四日那一天/11
如何进入历史/51
为人师表/57
蔡元培在“读书”与“救国”之间/58
陈独秀“直接行动”和“牺牲精神”/70
李大钊从图书馆到广场/77
胡适不在场的参与者/86
钱玄同在疑古与革新之间/94
刘半农从才子到战士/101
周作人在理想与现实的岔路口/107
马寅初永远的“五四青年”/112
马叙伦四入四出北大缘/118
刘师培闭关谢客抱疾著述/125
梁漱溟来自北大的另类/135
横空出世/143
傅斯年这不是他要的五四/144
罗家伦一笔写出五四潮/148
段锡朋“学生自治”的“段总理”/153
许德珩学运中的社会活动家/157
张国焘急速“左”倾的学运领袖/164
邓中夏脱下西装换上工装/170
罗章龙亢慕义斋里的译者/176
杨振声从文化观点看五四/180
匡互生打进赵家楼的第一人/184
闻一多终身维护五四传统/188
梁实秋五四运动的“局外人”/193
郑振铎风雷中的新探索/196
冰心被“震”上文坛的奇迹/202
内外交困/209
徐世昌调和各派关系的大总统/210
段祺瑞被忽视的罪魁祸首/215
曹汝霖千夫所指曹阿瞒/220
章宗祥饱尝老拳为哪般/226
陆宗舆江东父老羞于认/230
陆徵祥难胜重任的首席专使/234
顾维钧临危受命的外交家/239
傅增湘突然失踪的教育总长/245
吴佩孚“军人卫国,责无旁贷”/250
众声喧哗/255
梁启超来自巴黎的警报/256
林长民从留日到抗日/266
汪大燮外交元老的投袂而起/276
刘崇佑抗辩政府的大律师/282
康有为向后拉车的“文圣人”/296
孙中山革命新力量的发现/301
章太炎行一万四千里之后/310
严复书牍里的中国//316
林纾拼我残年极力卫道/325
邵飘萍必使政府听民意/339
王光祈工读互助的梦想/343
鲁迅“待死堂”与“呐喊”/347
余论/355
设议院与开学堂/356
人物简介/371
参考资料/378
后记/383
新版后记/386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