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版 溪花汀草:文俶绘草木虫鱼图 复古艺术馆系列 明代才女画家文俶500余幅作品集 中国画传统文化古风收藏画册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正版 溪花汀草:文俶绘草木虫鱼图 复古艺术馆系列 明代才女画家文俶500余幅作品集 中国画传统文化古风收藏画册

9787559480330

113.42 全新

库存37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明] 文俶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59480330

出版时间2024-03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页数624页

货号781603802399

上书时间2024-05-09

橙微书屋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商品名称
溪花汀草(文俶绘草木虫鱼图上下)

责编
曹波

定价
188.00

ISBN号
9787559480330

出版社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版印次
1版 1次

开本
32开

装帧
平装

页数
624

出版时间
2024-03

印刷时间
2024-03

真实历史中的世家才女、明代第一女画家、文征明玄孙女文俶工笔绘制,“点染写生,自出新意,画家以为本朝独绝”(钱谦益语)。中国古代女性受限于闺阁,往往无法真正展露才华,为世人所知,但文俶是例外。她出身书画世家,又嫁入南宋王室后裔、隐世的赵家,学养和才华受到充分的滋养和尊重,画名远播,作品“远近购者填塞”,“贵姬季女,争来师事”,是女性绘画史绕不过的丰碑。

 艺术领域的《本草纲目》,中国博物手绘的开山之作。本草图谱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从神农氏尝百草开始,精研中医的人们便通过图谱来记录和传承药物知识。文俶与文从简、赵均共同创作的《金石昆虫草木状》对本草图画进行了艺术性改造,打破了医药学的藩篱,开辟了中国博物艺术的的先河,更是赋予博物画以至高的审美价值。

 彩绘古籍珍本全新制作,500余幅花草名画集于一书,中国画史罕见的艺术巨作。《金石昆虫草木状》由文俶耗时三年绘制,父亲、书画家文从简为每一幅画题写了名字,丈夫、文字学家、书法家赵均题写了各卷目录和序言,被誉为“书画三绝”之作,展现了古代文人的理想关系与精神追求,是画史罕有的艺术珍品。

 格物致知与传统文化:艺术家观察、描摹自然,借绘画凝练修养,寄托生活志趣,在寻常草木中展现着不寻常的审美与格调。翻阅图集,透过文人画家之眼,重识草木虫鱼的美感与灵韵,回归中国文化天人和谐的共生意境。

上册





下册



菜果

米谷

鸟兽

金石虫鱼

附录

书籍成为一种艺术,是明代中叶之后兴起的风尚。人们不再仅仅把书当作信息载体,开始关注它的物质形态,用审美的、鉴赏的眼光看待书籍。在此观念的影响下,一批作为独立艺术品的书籍诞生了——它们从实用中超拔出来,成为文人士大夫案头把玩的“雅赏”。现藏台湾省图书馆的《金石昆虫草木状》就是“书籍之为艺术”的典范。这是明代万历年间的一部彩绘孤本,记得第一次见到它时,我不禁目酣神醉,“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

这真是一部美妙绝伦的杰作:全书千余幅彩色图画,皆以工笔绘就,粉彩敷色,花草树木宛然可喜,鸟兽虫鱼栩栩如生。这些图都出自明代苏州才媛画家、文徵明的玄孙女文俶之手。参与书籍制作的还有两位男士:文俶的夫婿赵均题写了序言和各卷的目录,父亲文从简则为每幅图题写了名称。赵、文二人皆以书法闻名,后来时任兵部侍郎的张凤翼在获观此书时,忍不住感慨:“千金易得,兹画不易有,况又有灵均(赵均)、彦可(文从简)之笔相附而彰耶?三绝之称,洵不诬矣!”

然而,这件悦目怡神的艺术品竟不是“原创”。赵均在序言中说得明白:“此《金石昆虫草木状》乃即今内府本草图汇秘籍为之。”这声明倒也坦率:图画并非我太太的发明,是以宫廷医药书籍为底本临摹的。赵均所说的“秘籍”即《本草品汇精要》,是明代*的一部官修本草著作。将《本草品汇精要》与《金石昆虫草木状》稍加对比就会发现,后者中的图像几乎全部来自前者(图1-1、1-2)。《本草品汇精要》是仅供皇帝御览的“中秘之籍”,藏于深宫大内,但它的副本却流落至民间,被赵氏夫妇有幸获得。夫妻俩决定:要以这部医药秘籍为基础,打造一部性质、风格、功能迥然不同的“新”书。

图1-1(左):景天,《本草品汇精要》传摹本,德国国家图书馆藏

图1-2(右):景天,《金石昆虫草木状》,台湾省图书馆藏

“推陈出新”的过程可谓创意满满。首先,改书名。《本草品汇精要》的“本草”二字,点明这是一部药物学著作。赵氏夫妇将书名改为“金石昆虫草木状”,刻意回避药材主题,突出了书籍的博物学特质。其次,改文字。除了保留目录和图像名称之外,赵氏夫妇将《本草品汇精要》中关于药物的文字全部删除。所以,在面对书中那只妖娆多姿的孔雀时,读者只会将之当作迷人的动物去欣赏,不会想到孔雀屎是一味“主女子带下,小便不利”的药材(图2)。一旦文字缺了席,视觉的愉悦感便占据了*上风。再次,改图画。文俶临摹了《本草品汇精要》中绝大多数的图画,但对个别图画却做了特殊处理。方式之一是“易以古图”,用赵家所藏金石学图书中的古图去替换原图。比如原书中的铜镜很普通(图3-1),而《金石昆虫草木状》中的这面铜镜(图3-2),是从《宣和博古图》中汉代的“海马葡萄镜”(图3-3)“挪用”而来的。这种方法既增强了图像的审美效果,也显示出赵家丰富的藏书和深厚的金石学素养。

图2:孔雀,《金石昆虫草木状》,台湾省图书馆藏

图3-1:铜锡镜鼻,《本草品汇精要》,德国国家图书馆藏

图3-2:铜锡镜鼻,《金石昆虫草木状》,台湾省图书馆藏

图3-3:汉海马葡萄鉴,《重修宣和博古图》,哈佛燕京图书馆藏

方法之二是“易以家藏”,把自己家里收藏的珊瑚、瑞草等古玩奇珍“植入”了《金石昆虫草木状》中,优雅而含蓄地炫了个富(图4-1、图4-2)。

图4-1:广州珊瑚,《本草品汇精要》,德国国家图书馆藏

图4-2:从赵氏家藏中“搬”来的广州珊瑚,《金石昆虫草木状》,台湾省图书馆藏

*后,还有一个绝招——艺术家联袂。书中的图像全部由文俶亲笔摹绘。文俶,字端容,号寒山兰闺画史。她出生在苏州著名的文氏家族,家学渊博,自个儿又冰雪聪明,成为明代声名赫赫的闺阁画家。大学者钱谦益就夸赞过她的作品“所见幽花异卉、小虫怪蝶,信笔渲染,皆能摹写性情,鲜妍生动”。虽说是根据《本草品汇精要》临摹,文俶却也展现出不俗的功力:造型谨细,设色精雅,风格上则承袭了文氏家族一贯的清逸秀润。画家主笔,书法家也来助阵——序言和目录由赵均题写,每幅图的名称则出自文俶的父亲文从简之手。这两人的书法风格有所区别:赵均的书风圆润优雅,可以追溯到赵孟頫\;文从简的字棱角鲜明、点画遒劲,接近欧阳询的风格。两种书体,一墨一朱,与文俶的彩画映照,更显得色彩斑澜,娱目怡情(图5)。三人联手的创意,并非仅出于美学的考量,还隐藏着更深刻的动机。赵均与文俶的结合,是吴门两大文人世家之间的联姻。赵均、文俶承袭了家学—赵深谙金石之学,文擅长绘画之法,夫妇二人的才华相得益彰,堪称“伙伴式婚姻”的典范。因此,这部由父女、翁婿、夫妻合作完成的书籍还低调地传达了家学传承、世家联姻以及伙伴式婚姻等丰富信息。

图5:赵均(墨色)与文从简(朱色)的书法,《金石昆虫草木状》,台湾省图书馆藏

《金石昆虫草木状》的构思和创作表明:拥有一件珍贵文物*的方式,不是将它秘密庋藏,而是用艺术的方式将其再造。赵氏夫妇不仅获得了诸如《本草品汇精要》这样传自宫廷内府、堪称“盛世文物”的珍贵钞本,还能够使之从一部专业药典脱胎换骨为一件艺术品,这才是一种更具创造性的占有。

要理解赵氏夫妇“推陈出新”的创意,我们必须把他们的造书实践放在“书籍之为艺术”的传统中去考察。赏玩书籍,是明代兴起的风尚。明代画家仇英绘有《竹院品古图》,描摹了初春时节几个好友在竹院中玩古鉴珍的景象。画中有个细节,耐人寻味:文人雅士们面前的画案上放有一本团扇册页、四个手卷和一函书籍(图6)。这函书籍给了我们一个重要提示:自明代中期开始,随着复古之风的盛行,书籍也与青铜、瓷器、古琴、书画等一样,成为古玩的一部分。书籍不仅可以满足对智识的追求,还能愉悦双眼。这样的观念一旦形成,就会引导赵均这样的文人用鉴赏的眼光看待书籍,并推动他们将此种艺术眼光带入书籍的制作中去。当然,打造一部供“耳目之玩”的珍本佳椠未必全赖“原创”,赵氏夫妇采用了一种更便捷的方式—对既有文本加以艺术化改造。除了《金石昆虫草木状》之外,赵均还“再造”过宋版《玉台新咏》:尽管是翻刻,他却没有原样照搬,而是对文字和行款进行了少量改动与整饬,狭行细字,优雅清贵,甚至连用纸都不尽相同。正是通过这些别具匠心的“异变”,赵均在古籍再造的过程中显示出自己独特的风格与品位。

图6:(明)仇英,《竹园品古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金石昆虫草木状》对于女主人文俶而言更是意义非凡。文俶红颜命薄,四十一岁便香消玉殒,这部书是她在二十四岁到二十七岁之间,花费整整三年时间绘制的,成为她人生中*重要的作品之一。一千三百多幅图画,涉及动植物、人物、金石、山水等各种题材,有的画里还有复杂的场景,临摹过程全面锻炼了文俶的绘画技能。书籍完成之后,她的艺术声名也得以奠定,坐上了明代苏州女画家的头把交椅,用《国朝画征续录》中的话说,就是“吴中闺秀工丹青者,三百年来推文俶为独绝云”。

三载光阴,佳人手绘,《金石昆虫草木状》是这世间独一无二的孤本。当年,许多仰慕这部书的人,不惜跋山涉水,前往赵氏夫妇居住的寒山别业,祈求一观。今天,这部书藏在台湾省图书馆的珍本书库里,若想一睹真容,还是免不了仆仆风尘、车马劳顿。为了方便读者品味此书的种种美妙,后浪出版公司从《金石昆虫草木状》的千余幅图画中精选五百余幅,合成《溪花汀草:文俶绘草木虫鱼图》一书。这消息叫人欢喜:我不必再漂洋过海就可与此书两两相对、再续前缘。因我此前对《金石昆虫草木状》做了些探索(参见《从皇家药典到“珍奇之橱”:〈金石昆虫草木状〉与明代古籍艺术化改造》,《文艺研究》2022年第2期),编辑嘱我写文介绍此书,我便把研究的主要心得梳理了一番,权作导览。

欣赏与研究,虽有相通之处,毕竟是两件事。做研究的人面对一件艺术品,不满足于感官的快乐,总想把它的产生背景、风格之谜弄清楚。譬如食八宝豆腐羹,食客只需沉溺于丰腴细腻的滋味,做学问的却偏要“捣鼓”出一篇论文,从“黄豆是怎样种植的”说起。一片痴心,能博得垂怜理解固佳,若读者一笑置之,亦未尝不可。

'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