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学
¥
7.7
2.1折
¥
37
九品
仅1件
作者陈国明 著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06
版次2
装帧平装
货号9787561768884
上书时间2024-12-28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陈国明 著
-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9-06
-
版次
2
-
ISBN
9787561768884
-
定价
37.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83页
-
字数
442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内容简介】
-
《跨文化交际学》以主题方式叙述,突出跨文化技巧或技术的方法与知识,亦强调跨文化交际或传播的原则与理论,帮助学习者了解跨文化交际的内涵。书中附有大量范例和个案,让学习者产生亲切感,真正体会跨文化交际或传播的精髓。跨文化交际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这门学科得到了快速发展。
- 【作者简介】
-
陈国明,教授为美国肯特州立大学(KentStateUniversity)传播学博士。主修跨文化交际与组织传播学,以及传播研究方法。为美国1987年国际与跨文化交际学杰出博士论文奖得主,目前任教于美国罗得岛大学(UniversitvofRhodeIsland)传播学系。除了担任不同专业期刊编辑与编委之外,也是中华传播研究学会(AssociationforChineseCommunicationStudies)创会会长。目前为国际跨文化交际研究学会(InternationalAssociationfor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Studies)执行长。著作颇丰,除了一百余篇论文,已出版了《简明英汉传播学辞典》(2002,五南出版社)、《文化问传播学》(2003,五南出版社)、《中华传播理论与原则》(2004,五南出版社)、《传播学概论》(2005,巨流出版社)、《媒介素养》(2005,五南出版社)、《传播研究方法》(2009,复旦大学出版社)、“Foundationsof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1998,Allyn&Bacon)、“ChineseConflictManagementandResolution”(2002,Ablex)、“CommunicationandGlobalSociety”(2000,PeterLang)、以及“TakingStockin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WhereToNow?”(2005,NationalCommunicationAssociation)等二十余本中英文著作。
- 【目录】
-
序
自序(2003年版)
第一篇基础篇
第一章跨文化交际学一绪论/3
第一节跨文化交际学的需求/3
科技的发展
经济的全球化
广泛的移民潮
多元文化的发展
邦国概念的模糊化
第二节跨文化交际学发展简史/6
草创期(1959年之前)/6
基础期(1960—1969)/7
巩固期(1970—1979)/7
开花期(1980一现今)/8
第三节跨文化交际学的内涵/10
第四节跨文化交际的伦理依据/13
跨文化交际学的伦理原则/13
跨文化交际学的伦理准则/14
本书结构/15
结论/15
第二章沟通(交际)与文化/18
第一节沟通(交际)的本质与模式/18
沟通的定义/18
沟通的特征/19
沟通的要素/21
沟通的模式/23
第二节文化的本质与特征/24
文化的定义/24
文化的功能/25
文化的特征/26
第三节跨文化沟通的意义与特征/29
跨文化沟通的特征/30
结论/34
第三章文化认知/35
第一节认知的本质与过程/35
认知的定义/36
认知的过程/36
认知的特性/38
第二节影响认知的因素/39
生理因素(PhysiologicalFactors)/39
社会角色(SocialRoles)/41
自我观念(Self—Concept)/43
第三节文化与认知的关系/45
饮食(Foods)/45
颜色(Colors)/47
社交问候(SocialGreetings)/48
价值取向(ValueOrienations)/49
宗教信仰(ReligiousBeliefs)/49
其他影DrY/49
第四节刻板印象/50
刻板印象(Stereotype)/50
刻板印象与信仰/51
刻板印象与事实的扭曲/52
刻板印象的多样性/53
第五节偏见/55
态度(Attitude)/55
偏见(Prejudice)/55
偏见的多样性/56
第六节媒体与认知的发展/58
结论/59
第四章文化价值与沟通/60
第一节文化价值的本质/60
世界观(WorldView)/60
文化价值(CulturalValues)/61
文化价值的种类/62
文化价值的比较/63
第二节文化价值与沟通/65
价值观与符号行为/65
沟通行为受制于价值观/71
第三节文化价值取向/72
第四节文化价值取向的模式/73
Kluckhohn&Strodbeck模式/74
Condon&Yousef模式/75
Hall模式/79
Hofstede模式/79
Schwartz模式/81
第五节文化价值取向模式的应用与局限性/82
文化价值取向模式的应用/82
文化价值取向模式的局限性/83
结论/84
第二篇脉络篇
第五章语言与文化/89
第一节语言的本质与结构/89
语言学(Linguistics)/90
语言的结构/91
第二节语言的特征/93
符号表征性(Symbolic)/93
规则性(Rute—Governed)/93
意义出自言说者
(MeaningsAreinPeopleNotinWords)/93
变化性(ChangeandVariation)/94
第三节语言的变异与种类/95
方言(Dialect)/95
混合语(LinguaFranca)/98
洋泾浜语(Pidgins)/98
克里奥语(Creole)/99
术语(Jargon)/100
隐语(Argot)/100
第四节语言与文化的关系/101
语言决定论(LanguageDeterminism)/103
语言相对论(LanguageRelativism)/104
第五节语言表达与文化价值取向/105
家庭内的层级关系系统/107
亲族系统/107
其他例子/109
第六节语言表达与文化价值取向的变迁/110
第七节语言与翻译/112
结论/114
第六章非语言沟通与文化/116
第一节非语言沟通的本质/116
非语言与语言沟通的异同/117
非语言沟通的特征/118
第二节非语言沟通的功能/120
支援口语(SupportingVerbalMessages)/120
表示亲近性(ExpressiwlgImrrlediacy)/121
第三节非语言沟通的种类/122
举止动态学/122
间距学/130
声调学/134
时间学/137
第四节非语言沟通与文化的关系/140
第五节风水与非语言沟通的关系/140
风水是什么/141
风水的特色/141
风水学的中华文化与哲学基础/142
风水对华人社交与沟通行为的影响/146
结语/149
结论/150
第三篇互动篇
第七章跨文化适应、认同与训练
第八章跨文化关系、冲突经营与谈判
第九章跨文化沟通能力
第四篇未来篇
第十章跨文化交际学未来的展望
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