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得见的正义/法窗夜话系列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看得见的正义/法窗夜话系列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图书都是8-9成新,少量笔记,不影响阅读使用!光盘、学习卡、附件等默认不带,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10.2 6.2折 16.5 九品

仅1件

河北廊坊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瑞华 著

出版社中国法制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2-06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9787800837456

上书时间2024-12-04

涛闻天下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陈瑞华 著
  • 出版社 中国法制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2-06
  • 版次 1
  • ISBN 9787800837456
  • 定价 16.5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90页
  • 字数 178千字
  • 丛书 法窗夜话系列
【内容简介】
  本书的写作可算是最高有挑战性的一次学术经历。这是因为,对那些与一般民众有相当距离的法律程序和司法制度问题,从理论上作出清晰的分析,而又尽量做到通俗易懂,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不过,作为一部学术随笔,本书不可能过多地讲究逻辑的严密性和体系的完整性。笔的在意图在于,通过整理自己阅读、思考、观察、访问中感悟到一些思想“火花”带给诖些自认为富有新意的观念和思路。
  本书举出的不少案例往往在程序方面都有一定的瑕疵,一些案件的办理过程在合法性、公正性方面也有一些缺陷。这种“刻意”搜寻的案例并不能代表中国司法机构的整体办案状况。另一方面,本书对西方尤其是英美程序观念的重视,丝毫不意味着笔者对中国制度、程序和司法实践一味采取批评甚至批判的态度。在笔者看来,面对中国人长期一直存在着“重实体,轻程序”“重权力,权力利”甚至“重国家、轻两造”的传统,实在需要提出一种与之完全不同的理念,使之对中国人的思维定势和价值追求形成强烈的冲击。笔者真诚地相信,接受那种为英美人所坚持但不为英美人所垄断的程序正义观念,对于中国走向法治之路可能是有益的。
【作者简介】
  陈瑞华,1967年生于山东聊城。1985年9月,考入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系,先后于1989年7月、1992年7月和1995年9月,在该校获得法学学士、法学硕士和法学博士学位。1995年7月,进入北京大学法律学系博士后流动站工作。1997后7月工作期满出站,并留校任教。从1997年8月起至今,任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主要学术领域:刑事诉讼法学、程序理论、证据法学、司法制度。主要学术著作:《刑事审判原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出版);《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主要学术论文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国法学》、《法学研究》、《政法论坛》、《中外法学》等刊物上,代表作有五十余篇。
【目录】
序言
1.看处见的正义——从三位大法官的名言谈起
2.获得听审的权利
3.不得作自己案件的法官
4.既听取隆著者也听取卑微者
5.迟来的正义为非正义
6.判决应当从何而来
7.司法的被动性
8.什么是公开审判
9.单方面接触问题
10.司法的亲历性
11.法庭上为何难见证人
12.司法的集中性
13.司法的终结性
14.也谈司法的独立性
15.司法权的功能
16.执行政是司法权吗
17.检警一体还是检警分离
18.谁来监督监督者
19.警察权的性质
20.刑讯逼供为何屡禁不止
21.超期羁押为何久盛不绝
22.公安人员何以滥用权力
23.第四种司法裁判形态
24.反思“个案监督”
25.从陪审制看司法的社会化
26.从曹海鑫案看中国的司法改革
27.司法不公的另一类型
28.律师阅卷与突袭审判
29.反思刑法第306条
30.通过程序实现法治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