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一罚四】慢话教育
全新正版书籍,假一罚四,放心选购。可开发票,24小时内发货。
¥
16.9
5.7折
¥
29.8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杨士军
出版社漓江
ISBN9787540775711
出版时间2015-08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29.8元
货号3319412
上书时间2025-01-09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杨士军一直任教于复旦附中,是一位优秀的教师,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学校管理者,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有效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这些思想和理念,是从实实在在的工作中生长出来的,并且能够落实到日常的教育实践中,产生实际的作用。《慢话教育》这本书,从教育实践中而来,也值得推荐给更多的关心教育、实践教育的人。
作者简介
杨士军,1970年生,1992年大学毕业至今一直在复旦附中工作,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上海市特级教师。现任复旦附中副校长,兼任复旦二附中校长。其间先后担任校团委副书记、团委书记、德育处副主任、科研室副主任、科研室主任、校长办公室主任、校长助理、控江中学副校长(挂任职务)等职务。参加过首批中学骨干教师(地理)国家级培训和首批“上海—加州”影子教师项目培训等。已连续5次被聘为全国青少年创新大赛(实践活动)专家评委;目前受聘为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兼职硕士生导师、安徽师范大学地理教育硕士生导师等。主持或参与各类课题15项并有获奖,发表各类论文上百篇,主编(编著)、参编各类书籍40多本。获得上海市环境保护先进工作者、上海市园丁奖、首届杨浦青年创新奖、杨浦区新长征突击手等荣誉称号。
教育主张:【座右铭】发散使人聪明,集中使人成功。
【行为处世】为人要谦虚,做事当执着,做有准备之人。
【教学风格】构建“思维的课堂”,努力探索有效教学的途径,注重教学实效,“幽默地”教“联系生活的地理”。
【教育主张】让学子拥有活力、迈向卓越;教育就是要满足学生素质发展的需要,着眼促进学生的可持续成长。
【自我期待】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所获荣誉:主编(编著)、参编《高中地理活动创新设计》《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研究》等著作40多本。在《中学地理教学参考》《地理教学》等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上百篇。
参加首批中学骨干教师(地理)国家级培训、中国科协“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实验学校首轮教师培训”、上海市普教系统首批“两名”培训对象等培训,入选上海市教委首批“影子教师”项目并赴美国洛杉矶学习。
指导学生先后3人次在国际大赛中获奖(ISEF大赛、I-SWEEP和美国中学生科技创新大赛)。有30多个项目在全国、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获奖。数人获“明日科技之星”“明天小小科学家”“小院士”等称号。
自编教材《高中地理助学指引》为港台班授课,该教材沿用多年,港台班地理高考年年取得佳绩。
目录
序言 张新颖
第一辑 理解教育
理解教育,做积极的实践者
教育,请慢慢来
读书:我们可以因此改变
教育的本质是要恢复人的天真
好的教育应该使孩子们更进一步
预设越科学 生成越自由
努力给学生更宽广的教育
少灌输,多争鸣
学段衔接之我见
分层教学的有效实践
绿色指标 细节推动
人间有味是清欢
学校环境教育要走向成熟
爱校园可从识校园植物始
复旦附中:从容之校
复旦附中:营造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
绿意盎校园
凝聚力量,继往开来
相约金秋,成就卓越
道路越走越宽广
由哈佛大学课程清单想到的
又一个“破茧式”的育才故事
坚持特色办学 促进学生成长
第二辑 理解学生
健康、快乐与奉献
以青春的担当创造精彩人生
把做对的事做得更好
今日探索创新 明日科技之星
春在枝头已十分
给学生多些自由时间
请多给学生留出10分钟
环境教育 促我发展
阳台的教育
积极践行“五个多” 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让我们“动”起来
信自己
向松鼠学习
请在书桌上放一本伟人传记
又到毕业寄语时
第三辑 理解教师
与学生一起成长
听课去
做教师,专业基础厚实全面更重要
中学通识教育 教师可以作为
幽默:激活地理课堂
基于课标 吃透教材是根本
环境教育与咬文嚼字
人地关系随想两则
培训、教研与科研
鼓励和促进教师争取学术话语权
项目推动为师生发展助力
奉献:做好自己
知行合一的成功者
身边的榜样
学无止境
创新教育路上的同行人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慢话教育》是著名特技教师、学科带头人、中学校长杨士军二十年中学教育管理经验的一份珍贵总结。
随着时代发展加速,生活节奏加快,“快”俨然成了一种“时尚”、一种追求。但因为“急”,因为想“快”,造成失误、酿成重大损失的例子也比比皆是。
杨士军认为,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需要生
命的沉潜,需要精耕细作式的关注与耐心的等待。我们须直面人才培养独特的规律:世间既有早慧的孩子,也有“开窍晚”的孩子,培养孩子要多一些等待、
理智和宽容,不拔苗助长,不越俎代庖。教师和家长应当责无旁贷地遵循教育之内在规律,尊重孩子自然生长的性态,耐住性子,切实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
生活习惯,为孩子的未来成长奠基。
“良好的教育是在细腻与沉静之中。”以“慢”的心态来对待教育,陪孩子慢慢走,慢慢等待和欣赏孩子成长之乐,何尝不是一种睿智、气度?事实上,教育最核心的问题是着眼于孩子的可持续发展,而绝非眼前一时进度之快慢,或许这才是更大气的教育。
让我们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慢慢来”,把沿途美丽的“风景”看个够!
精彩内容
理解教育,做积极的实践者教育主张座右铭:发散使人聪明,集中使人成功。
行为处世:为人要谦虚,做事当执着,做有准备之人。
教学风格:构建“思维的课堂”,努力探索有效教学的途径,注重教学实效,“幽默地”教“联系生
活的地理”。
教育主张:让附中学子拥有活力、迈向卓越;教育就是要满足学生素质发展的需要,着眼促进学生的可持续成长。
自我期待: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我1992年7月工作至今一直任教于复旦附中。我重师德修养,为人师表,兢兢业业于课堂教学,孜孜求索教育科研。个人认为:教育就是要满足学生素质发展的需要,着眼促进学生的可持续成长。鉴于这种理解,我进行着积极而有效的实践:一、注重培训学习,讲求与时俱进我努力将自己置身于一个学习状态下工作、工作状态下学习的环境中:工作不久,便先后参加了上海市青年地理骨干教师培训、上海师大德育管理研究生
课程班、上海市中学教育科研骨干等培训;2000-2001年被推荐参加首批中学骨干教师(地理)国家级培训;2004年-2006年参加中国科协“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实验学校首轮教师培训”;2005年3月,成为上海市普教系统首批“两名”培养对象;2010年考取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博士;2011年入选上海市教委首批“影子教师”项目并赴美国洛杉矶学习。期间,还曾数度赴美国、瑞典、韩国、新加坡等国学习交流。我乐此不疲,与时俱进,因为工作学习化使我感
悟到生命的意义,学习工作化促进了我的专业发展。
在日常地理教学和指导学生开展创新活动中,我为人师表,并不忘渗透德育,引导学生认可和主动选择积极向上的社会价值观:课堂上,我用自己的言教身传影响和感染学生读书做人;凡有我指导学生获奖,我就嘱咐他们以平常心看待成绩;学生引证他人研究成果时,我就提醒他们“凡引文必有出处”,尊重知识产权;对于成绩优异的学生,我还建议他们主动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在付出与给予中收获助人之乐。我乐于为学生答疑解惑,还积极参与公益辅导,希望自己敬业的行为和对地理学科的钟爱,能够转化为学生学习地理的激励,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我创建并指导校环境爱好者协会,协会曾多次获评“市优秀学生志愿者服务队(优秀环境分会)等”。我在指导学生创新活动中的成长事例入编中国科协出版的《在项目研究中和学生一起成长--10位教师及其学生的成长日记》一书。
2014年1月31日是农历马年初一,照例收到了包括学生在内的许多新春问候,其中一位多年前毕业的学生家长短信,让我再次感到了为人师表的魅力。这位家长提到:“……昨晚儿子提到您时,深情落泪,说在他人生最灰暗低谷的日子里,您是唯一给予他鼓励,勇气,希望并鼎力相助的人。没有您的鼓励,他不会有勇气考入诺丁汉大学再度四年书。……”对此,我也深感欣慰与愉悦。
二、砥砺教学功底,聚焦教学实效从教以来,我秉持“施教之功,贵在诱导,妙在转化,重在开窍”的教学理念,教学着眼学生长远发展,探索有效教学路径,我倡导构建“思维的课堂”,重视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积极引导学生大量阅读背景性素材,在讨论、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理解地理学科的本质内涵。我十分关注常态课的质效,也曾开设过市区校公开课、研讨课、示范课等达30余次,无论是对《现代科技能否阻滞地球日益暖化》的追问,还是《局部范围内闭合等高线的判别并作地形剖面图》的探究等,“他在授课中关注对细节的应变处理,尊重学生主体性”的教学风格可谓体现得淋漓尽致。学生、同行对本人评价最多的是“贴近学生生
活,信息量大,上课幽默,启发式教学能力强”。我也注意现代技术与地理课程的有效整合,《上海乡土
地理》、《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中国区域地理》等课件成为远程教学资源。我也曾在各地诸校讲学数十次;在市区教学研讨和地理专题论坛等活动中获得好评。《上海中学生报》还曾载文介绍我“幽默的地理教学观”和生动活泼的教学风格。
课改实践中,我努力将活动引入地理教学。早在1998年,我就组织并参与了中学地理、环保综合实践野外基地(浙江安吉)的筹建,探索地理野外实践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我适当加大地理实验和实践活动的比例,如让学生采集、制作岩石标本,讨论地形剖面图的绘制,参与黄浦江全流域综合考察,城市商业网点调查,策划和组织专题地理研究等,引导学生直接参与解决问题的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上海师范大学学报》曾在“遍铺创新路精育英才苗”一
文中介绍过我在指导学生开展地理实践活动中的具体做法。
我将一切可用来学习环境和地理知识的资源都纳入课程体系,先后开设过《环境与发展》、《中国旅游地理》、《环保-生存之道》等拓展型课程,认真
指导学生进行地理和环境探究活动,我对指导的每个项目均倾注了大量心血,字斟句酌做好表率,当时在美国交流的沈同学的项目在获得州科学博览会二等奖后,她曾发邮件给学校,其中写道:“在此万分感谢杨士军老师,我在结稿前期将论文第三稿传给杨老师,他竟然连夜看完20余页的英文稿件,并提出了许多中肯切实、一针见血的意见,正是这些意见使得论文的终稿有了质量上的飞跃。”在与部分教师、专家的合作中,在学生们的共同努力下,也取得了良好成效,近年,先后有3人次在国际大赛获奖(ISEF大赛、
I-SWEEEP和美国中学生科技创新大赛),有30多个项目在全国、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获奖,数人获“明日科技之星”、“明天小小科学家”、“小院士”等称号,还指导学生先后发表过多篇学术论文。
为此,本人还获得过不少诸如优秀科技辅导员(指导
教师)荣誉。这些让我感受到了与学生一起在研究中成长的快乐,更深切地领悟了师生相长之道。教,然后知不足,为进一步提高自我,更适应培养学生创新素养的需要,我还在业余时间攻读环境科学的博士学位。
多年来,我认真研究并忠实依据地理课程标准,对必修课教材进行个性化的研读和创造性的“二次开
发”,编写出版了多本学生自学用书、校本教材、选修课程或研究型课程课教材。例如,1999年主编的《环境与发展》在2003年9月后成为全市中学拓展型教材;2001年主编出版面向高三文科考生的教学参考用书《文科综合》;2001年9月,参与编写了全市高中研究性学习的读本《高中综合学习与实践》。2005年开始,组织部分骨干教师编写《研究型高中地理教材》;2008年,参与了市教研室组织的高中环境教育拓展性教材《绿色探索者》的编写;1996年起,我自编教材《高中地理助学指引》为港台班授课,该教材沿用多年,港台班地理高考年年取得佳绩,2010年复旦大学正式出版了该讲义。这些体现便学利教理念的教材讲义不仅丰富了学校的课程体系,而且对全市高中地理学科和环境教育的改革起到了先行试验的积极作用。《中国环境报》记者曾以《复旦大学附中20年推出12本环境教材》为题,报道了学校及本人开发环境教育教材的成功做法与体会。
P7-11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