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价库存书】女性领导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特价库存书】女性领导

特价库存书,均为正版书籍,无笔记无使用痕迹,在仓库存放时间久。可开发票,工作日24小时内发货。

10 2.2折 45 九五品

库存72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素玲著

出版社研究出版社

ISBN9787519900182

出版时间2017-05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45元

货号2858540

上书时间2025-01-08

朗朗图书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张素玲编著的《女性领导》共分六章,第一章探讨社会性别与性别刻板印象。主要以社会性别理论为基础,探讨性别差异的本质及对女性的影响。第二章研究女性领导的刻板印象。传统的刻板印象依然影响着人们的认知和行为选择,由于领导刻板印象号性别刻板印象的不一致,导致女性领导面临重重障碍和困境,难以形成积极的性别身份认同,从而极大影响女性领导的领导效能感和领导绩效。第三章是女性与领导风格。主要从领导风格的含义及演变发展历史,分析在学术界广泛存在的女性领导风格理论出现的社会历史背景、理论渊源,剖析女性领导风格理论的主要观点以及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第四章研究女性怎样才能走向成功。第五章研究女性领导力提升。领导力是影响力,它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通过教育和训练有意识的提升。第六章是女性领导自我修炼。

作者简介
张素玲,教育学博士,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教授、领导学教研分部主任、领导研究院副院长,上海市领导科学学会女性领导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长期从事领导学、领导教育、妇女发展方面的研究和教学.承担国家和省部级课题多项,先后在核心期刊与公开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两部:《文化、性别与教育:1900-1930年代的中国女大学生》《革命与限制:中国共产党早期妇女(1921-1927)》,译著一部《女性领导力:现实与挑战》。

目录
本书主要从女性领导发展现状、社会性别与刻板印象、女性领导风格、女性领导力提升、女性领导心理、女性领导形象塑造、心理压力与调适等方面, 探讨女性领导的成长环境, 揭示女性领导的成长规律, 分析女性领导面临困境以及实现自我突破的现实路径。该书运用了大量占今中外优秀女性领导的案例, 针对女性领导群体的特点, 进行剖析阐释, 旨在为女性领导认识自我、提升领导能力提供启发。

内容摘要
 张素玲编著的《女性领导》主要从女性领导发展现状、社会性别与刻板印象、女性领导风格、女性领导力提升、女性领导心理、女性领导形象塑造、心理压力与调适等方面,探讨女性领导的成长环境,揭示女性领导的成长规律,分析女性领导面临困境以及实现自我突破的现实路径。该书运用了大量占今中外优秀女性领导的案例,针对女性领导群体的特点,进行剖析阐释,旨在为女性领导认识自我、提升领导能力提供启发。

精彩内容
 现在,男女平等已成为社会共识。随着越来越多的女性出现在领导职位上,创造了卓越的成就,以及社会公共政策和制度的保障,人们对女性担任领导职务的认识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还是有很多人甚至包括女性自身,认为男性和女性有不同的特质,女性不适合当领导。这种观念在表面上未必得到社会认同,但有时候,它却可能潜藏在人们的意识背后,起着重要的作用。
那么,为什么人们会对男性和女性持有不同的观
念,这种观念是怎样形成的?它又是如何影响人们的自我意识、成长发展以及自我对他人的评价。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需要从社会性别以及性别的刻板印象来进行分析。
一、性别与社会性别性别是人类社会成员一项最持久和最深远的身份特质,它是形成人们认识的重要因素。不管是否意识到,它一直是每一个社会成员一生都在面对的问题,涉及我们每一个人怎样看待自己、怎样评价他人。基于陛别而产生的认识、心理和行为广泛深入地影响着
我们。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很自然地就会对一个人进行性别区分,这是男人,这是女人。那么,性别及其差异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异?
研究性别,我们需要关注一个重要的概念即社会性别。社会性别号I生别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性别(sex)是指生物学上的差异,即男性与女性个体之间的生理差异,所谓“男女有别”,首先指的就是这种生理差异。而社会性别(gender)指的是人们所认识到的男性与女性之间存在的社会差异,由社会形成的男性或女性的群体特征、角色规范、对男女两性不同的期望、要求和限制等。它反映男性与女性在行为方式、思维特点、兴趣爱好、成就动机、角色期待以及社会地位等众多方面的不同。
心理学和人类学的大量研究成果表明,影响社会性别的差异主要有两大因素,即生理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生理因素包括染色体、性腺与性激素、解剖构造、生理机能、身体形态等。生物学上的性别是由染色体决定的,因而是先天的。这种性别差异可能会促使特殊的行为和认知策略的产生,比如,两性体形、
体重、身高、力量的先天差异有可能影响性别行为,如男性的更具攻击性和女性的顺从与被动性倾向。这说明生理因素对性别差异的形成有一定作用。但多数研究表明,生理因素对性别的心理差异并不起决定作用,性别差异的形成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文化因素,取决于对儿童的教养方式。在这方面,社会性别理论的解释已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同。
社会性别理论认为,“男性”和“女性”的意义不仅仅是生物性的,是与生俱来的男女生物的构成,更是历史、文化和社会的产物。性别的建构,个人在特定社会结构或体系中的位置,或者说身份、性别角色,并不是天生的或自为的,而是被赋予的。作为社会性动物,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并从中学习如何成为社会中的一员,为社会所接纳。一个社会中的文化传统和社会制度建构了关于男人和女人的定义以及在社会中的身份角色,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则不断学习社会制度和文化环境中所要求的性别规范,并按照社会期待的方式行动。在这种学习过程中,一方面是国家通过社会制度等的强制力量影响着两性的性别意识和性别行为的形成,另一方面,社会文化传统则通过无形的力量使人们学习和接受自己的角色安排,从而实现自我管制、自我遵从角色规范的结果。在历史文化的更替与传承中,这种影响人的性别观念逐渐渗透到人们的思想与行为中。因此,社会性别是获得的,是通过心理、文化和社会手段共同建构的,在此过程中,国家依靠行政管理上的权威性和意识形态领域内的影响力,塑造着人们的性别角色与他们在社会中对性别规范、身份的认同。除了这种外在的权威力量,更有已经内化于人自身、浸透于社会生
活、几乎使人不可抗拒的文化与传统的影响,使人们在无形中接受社会的性别角色规范。正如法国女权主义者西蒙·波伏娃所说:“不是生物学而是文化成为人类的命运。”P11-13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