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一罚四】莞商密码
全新正版书籍,假一罚四,放心选购。可开发票,24小时内发货。
¥
34.6
5.1折
¥
68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卢忠光著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ISBN9787536087507
出版时间2019-0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8元
货号30468931
上书时间2025-01-05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目录
前言 在粤港澳大湾区雄起
引子 莞商是什么样的人
第一章 从莞商的身世说起
一、第一代莞商的身影
二、食盐多过你食米
三、当年莞草今何在
四、莞糖与东莞“老字号
五、莞香与香港之名的来源
六、“砰——”爆竹声远去后的产业涅槃
七、海上丝绸之路的黄金航道
八、口袋要赚钱,脑袋要读书
九、“唔好俾人睇衰
十、在时代风浪中沉浮
十一、唱响《春天的故事》
第二章 走进莞商精神大世界
一、敢为天下先
二、顶硬上
三、冇问题
四、吃得苦中苦
五、低调务实,闷声发财
六、牙齿当金使
七、开放包容,英雄不问出处
八、富起来后乐善好施
九、爱国爱乡赤子情怀
十、向钱看!向前看!
十一、“穷得只剩下钱”?此话差矣!
第三章 莞商的经营智慧
一、不一样的“东莞模式
二、转得快,好世界
三、借船出海
四、让市场“话事
五、“无中生有”的本事
六、“金句”里头有金子
七、守着青山绿水,赚得金山银山
八、大有大做,细有细做
九、“要做坚嘢,唔做流嘢
十、“稳稳阵阵”有钱赚
十一、“有钱大家揾
十二、再没那支歌仔唱了,怎么办
第四章 不一样的莞商
一、东莞的港商与台商
二、富二代与创二代
三、“好犀利”的女老板
四、咱当兵的人,就是不一样
第五章 当莞商成为一个商帮
一、“巴闭”的莞字号商会
二、横空出世的世界莞商联合会
三、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
四、莞商与深商、潮商、温商之比较
尾声 情系东莞,商通天下
内容摘要
《莞商密码》是卢忠光创作的一部解开东莞财富密码的作品,也是一部展示东莞商帮文化的作品。全书既有对东莞商业千年历史的溯源和轨迹描述,也有对莞商在改革开放近40年来取得惊人财富的解秘,还有对新一代莞商在财富和商业文化传承中的理性思考。全书50余万字,全面而生动地向世人展示了东莞商人的真实面孔。作品既描述了站在金字塔尖上叱咤风云的莞商“大佬”,还书写了许多在街头巷尾摆摊卖货的小生意人,亦没有忘记在塔底座里工厂车间流水线上的那些普通工人,充满了辩证和人文关怀,充分体现了东莞人的本色:穷则思变,勇于承担,敢于冒险。通过慎密的逻辑,完整地把东莞商人的“脉根”理得清晰而明朗,并旁涉历史、地理、经济、文化、
语言、民俗、风土人情等诸多学科和内容,堪称莞商“小百科”,是一部非常厚重、珍贵的作品。
精彩内容
东莞是南粤历史文化名城,有文物可考的历史可追溯五千余年前,在距今一千七百多年前的三国时期建郡,是岭南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中国近代史的开篇地和改革开放的先行地。“东莞”这个名字的由来,有其盛产莞草、莞盐和莞香三种说法及源出于山东东莞郡的“移民说”,专家对此各执一论。但无论官方或民间,普遍认同莞草之说。
改革开放前,很多人对东莞略感陌生,虽然熟悉虎门销烟的历史故事,也会吟诵《过零丁洋》的诗句,但往往
不知这些与东莞的渊源。而如今,敢问天下谁人不识君?
一提起这个名字,人们津津乐道,虽有赞有弹,但往往两眼放光,面露向往神情,原因很简单:这是一座富可敌国之城。
四十年前的东莞人,和全中国的农民一样,两脚是泥,就像东莞歌谣唱的那样:“背脊顶天口食泥,不见日头去不见日头归。”从来没什么人觉得他们天赋异窠,也没什么人觉得他们可以改变命运,更没人相信他们会干出一
些惊天动地,改变中国的大事来。
20世纪80年代,人们在东莞蚝岗发现了一个五千年前的文化遗址,2003年开始挖掘,找到了一些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生活用具,包括陶器、石器、骨器和蚌器,还有房子、墓葬、灰坑、沟渠的遗迹。考古学家惊叹:五千年前的东莞人,就已经过着渔猎的生活,食物中已有野生稻子和块茎植物了!他们把蚝岗称作“珠三角第一村”。
然而,如果从另一个角度去理解,貌似也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东莞人的农耕生活,在漫漫五千年间,竞没有太大的变化。
难道生在“两脚牛屎泥泮”的家庭,就注定世世代代都是“两脚牛屎泥泮”吗?
“有呢回事(没这回事)!东莞佬从来都唔做衰仔(霉运而认输的人)。有机会一定顶硬上,搏出位!”当笔者就东莞历史发展问题请教被誉为“东莞文史泰斗”的史学专家杨宝霖时,他手一挥,坚决地说。说话间,他那头稀疏的白发,在逆风飞扬。
这位耄耋老人,个子不高,身材瘦削,曾任教职数十
年,业余时间全身心投入东莞文史和民族民间文化的搜集、整理和钻研,著作颇丰,对莞商历史文化的发掘及莞商家族的研究,亦成果斐然。如今,杨宝霖仍不顾年事已高,笔耕不辍,每天伏案至深夜十二点,次日五点半起床洗漱后又端坐案前。
杨宝霖对东莞木鱼歌钻研很深,目前东莞能够演唱木鱼歌的,尤其是雅唱的,他可能是最后一人。他每月都要
抽半天时间,到莞城图书馆举办东莞历史文化公益讲座。
笔者在采写本书时,杨宝霖亦给予了诸多指导。“我一生中只看过三次电影,我没有多余的时间可以浪费。”在与杨宝霖的访谈中,让笔者印象最深的就是他的这句话。杨宝霖对东莞文史的痴迷,由此可见一斑。
杨宝霖话中那个“搏出位”的机会和变化终于来了!
风起于青蘋之末,黎明起于晨星毫芒之光。谁也不曾想到,20世纪80年代初开启的改革开放,会骤然引发如同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