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假一罚四】5GNR标准:下一代无线通信技术(原书第2版)
  • 【假一罚四】5GNR标准:下一代无线通信技术(原书第2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假一罚四】5GNR标准:下一代无线通信技术(原书第2版)

全新正版书籍,假一罚四,放心选购。可开发票,24小时内发货。

91.1 6.1折 149 全新

库存2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瑞典]埃里克·达尔曼(Erik Dahlman),[瑞典

出版社机械工业

ISBN9787111684596

出版时间2021-06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149元

货号31183237

上书时间2025-01-05

朗朗图书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序言一<br/>序言二<br/>译者序<br/>前 言<br/>致 谢<br/>第1章 5G概述  1<br/>1.1 3GPP和移动通信的标准化  2<br/>1.2 下一代无线接入技术—5G/NR  3<br/>1.2.1 5G应用场景  3<br/>1.2.2 LTE向5G演进  3<br/>1.2.3 NR—新的5G无线接入技术  4<br/>1.2.4 5GCN—新的5G核心网  4<br/>第2章 5G标准化  5<br/>2.1 标准化和监管概述  5<br/>2.2 ITU-R从3G到5G的活动  7<br/>2.2.1 ITU-R的角色  7<br/>2.2.2 IMT-2000和IMT-Advanced  7<br/>2.2.3 ITU-R WP5D的IMT-2020流程  8<br/>2.3 5G和IMT-2020  10<br/>2.3.1 IMT-2020使用场景  10<br/>2.3.2 IMT-2020能力集  12<br/>2.3.3 IMT-2020性能要求  14<br/>2.3.4 IMT-2020候选技术和评估  16<br/>2.4 3GPP标准化  17<br/>2.4.1 3GPP流程  18<br/>2.4.2 作为IMT-2020候选技术的3GPP <br/>5G NR规范  20<br/>第3章 5G频谱  22<br/>3.1 移动系统的频谱  22<br/>3.1.1 ITU-R为IMT系统定义的频谱  23<br/>3.1.2 5G的全球频谱状况  25<br/>3.2 NR的频段  26<br/>第4章 LTE概述  32<br/>4.1 LTE Release 8—基本的无线接入  32<br/>4.2 LTE演进  34<br/>4.3 频谱灵活性  36<br/>4.3.1 载波聚合  36<br/>4.3.2 授权辅助接入  38<br/>4.4 多天线增强  38<br/>4.4.1 增强的多天线传输  38<br/>4.4.2 多点协作和传输  39<br/>4.4.3 增强的控制信道结构  40<br/>4.5 密集度、微蜂窝和异构部署  40<br/>4.5.1  中继  40<br/>4.5.2 异构部署  40<br/>4.5.3 微蜂窝开关  41<br/>4.5.4 双连接  41<br/>4.5.5 动态TDD  42<br/>4.5.6 WLAN互通  42<br/>4.6 终端增强  42<br/>4.7 新场景  43<br/>4.7.1 机器类型通信  43<br/>4.7.2 降低时延  44<br/>4.7.3 设备到设备通信  44<br/>4.7.4 V2V和V2X  45<br/>4.7.5 飞行器  45<br/>4.7.6 多播/广播  46<br/>第5章 NR概述  47<br/>5.1 Release 15中的NR基础知识  48<br/>5.1.1 高频操作和频谱灵活性  48<br/>5.1.2 极简设计  49<br/>5.1.3 向前兼容性  49<br/>5.1.4 传输方案、部分带宽和帧结构  50<br/>5.1.5 双工方式  52<br/>5.1.6 低时延支持  53<br/>5.1.7 调度和数据传输  54<br/>5.1.8 控制信道  54<br/>5.1.9 以波束为中心的设计和多天线传输  55<br/>5.1.10 初始接入  56<br/>5.1.11 互通和与LTE共存  57<br/>5.2 Release 16中的NR演进  58<br/>5.2.1 多天线增强  58<br/>5.2.2 载波聚合和双连接增强  59<br/>5.2.3 移动性增强  59<br/>5.2.4 终端节能增强  60<br/>5.2.5 交叉链路干扰缓解和远程干扰管理  60<br/>5.2.6 接入和回传一体化  61<br/>5.2.7 NR与非授权频谱  61<br/>5.2.8 智能交通系统和车联网  62<br/>5.2.9 工业物联网和超可靠低时延通信  63<br/>5.2.10 定位  63<br/>第6章 无线接口架构  65<br/>6.1 系统总体架构  65<br/>6.1.1 5G核心网  65<br/>6.1.2 无线接入网  67<br/>6.2 服务质量  69<br/>6.3 无线协议架构  70<br/>6.4 用户面协议  71<br/>6.4.1 SDAP  73<br/>6.4.2 PDCP  73<br/>6.4.3 无线链路控制  74<br/>6.4.4 媒体接入控制  76<br/>6.4.5 物理层  84<br/>6.5 控制面协议  85<br/>6.6 移动性  87<br/>6.6.1 网络控制的移动性  87<br/>6.6.2 小区重选  89<br/>6.6.3 终端跟踪  89<br/>6.6.4 寻呼  91<br/>第7章 总体传输结构  93<br/>7.1 传输机制  93<br/>7.2 时域结构  95<br/>7.3 频域结构  98<br/>7.4 部分带宽  102<br/>7.5 NR载波的频域位置  103<br/>7.6 载波聚合  104<br/>7.7 补充上行  106<br/>7.7.1 与载波聚合的关系  107<br/>7.7.2 控制信令  108<br/>7.8 双工方式  108<br/>7.8.1 时分双工  110<br/>7.8.2 频分双工  112<br/>7.8.3 时隙格式和时隙格式指示  112<br/>7.9 天线端口  116<br/>7.10 准共址  117<br/>第8章 信道探测  119<br/>8.1 下行信道探测:CSI-RS  119<br/>8.1.1 CSI-RS基本结构  120<br/>8.1.2 CSI-RS配置的频域结构  123<br/>8.1.3 CSI-RS配置的时域特性  123<br/>8.1.4 CSI-IM资源干扰测量  124<br/>8.1.5 零功率CSI-RS  124<br/>8.1.6 CSI-RS资源集  125<br/>8.1.7 跟踪参考信号  125<br/>8.1.8 物理天线映射  126<br/>8.2 下行测量和上报  127<br/>8.2.1 上报数量  127<br/>8.2.2 测量资源  128<br/>8.2.3 上报类型  128<br/>8.3 上行信道探测:SRS  129<br/>8.3.1 SRS序列和Zadoff-Chu序列  131<br/>8.3.2 多端口SRS  132<br/>8.3.3 SRS时域结构  132<br/>8.3.4 SRS资源集  132<br/>8.3.5  物理天线映射  133<br/>第9章 传输信道处理  134<br/>9.1 概述  134<br/>9.2 信道编码  135<br/>9.2.1 每个传输块添加CRC  135<br/>9.2.2 码块分段  135<br/>9.2.3 信道编码  136<br/>9.3 速率匹配和物理层HARQ功能  137<br/>9.4 加扰  139<br/>9.5 调制  139<br/>9.6 层映射  140<br/>9.7 上行DFT预编码  140<br/>9.8 多天线预编码  141<br/>9.8.1 下行预编码  141<br/>9.8.2 上行预编码  142<br/>9.9 资源映射  143<br/>9.10 下行预留资源  146<br/>9.11 参考信号  148<br/>9.11.1 基于OFDM的上下行传输所使用的DM-RS  149<br/>9.11.2 基于DFT预编码的OFDM上行传输所使用的DM-RS  153<br/>9.11.3 相位跟踪参考信号  155<br/>第10章 物理层控制信令  157<br/>10.1 下行  157<br/>10.1.1 物理下行控制信道  158<br/>10.1.2 控制资源集  160<br/>10.1.3 盲解码和搜索空间  165<br/>10.1.4 下行调度分配:DCI格式1_0、1_1和1_2  171<br/>10.1.5 上行调度授权:DCI格式0_0、0_1和0_2  174<br/>10.1.6 时隙格式指示:DCI格式2_0  178<br/>10.1.7 抢占指示:DCI格式2_1  178<br/>10.1.8 上行功率控制命令:DCI格式2_2  178<br/>10.1.9 SRS控制命令:DCI格式2_3  178<br/>10.1.10 上行取消指示:DCI格式2_4  178<br/>10.1.11 软资源指示:DCI格式2_5  178<br/>10.1.12 DRX激活:DCI格式2_6  179<br/>10.1.13 Sidelink调度:DCI格式3_0和3_1  179<br/>10.1.14 指示频域资源的信令  179<br/>10.1.15 指示时域资源的信令  180<br/>10.1.16 指示传输块大小的信令  182<br/>10.2 上行  183<br/>10.2.1 PUCCH基本结构  185<br/>10.2.2 PUCCH格式0  185<br/>10.2.3 PUCCH格式1  187<br/>10.2.4 PUCCH格式2  188<br/>10.2.5 PUCCH格式3  189<br/>10.2.6 PUCCH格式4  191<br/>10.2.7 PUCCH传输使用的资源和参数  191<br/>10.2.8 通过PUSCH传输的上行控制信令  192<br/>第11章 多天线传输  194<br/>11.1 简介  194<br/>11.2 下行多天线预编码  198<br/>11.2.1 类型ⅠCSI  199<br/>11.2.2 类型ⅡCSI  201<br/>11.2.3 Release 16增强的类型ⅡCSI  202<br/>11.3 上行多天线预编码  204<br/>11.3.1 基于码本的传输  205<br/>11.3.2 基于非码本的预编码  207<br/>第12章 波束管理  209<br/>12.1 初始波束建立  210<br/>12.2 波束调整  210<br/>12.2.1 下行发送端波束调整  211<br/>12.2.2 下行接收端波束调整  211<br/>12.2.3 上行波束调整  212<br/>12.2.4 波束指示和TCI  212<br/>12.3 波束恢复  213<br/>12.3.1 波束失败检测  214<br/>12.3.2 新备选波束的认定  214<br/>12.3.3 终端恢复请求和网络响应  214<br/>12.4 多收发节点传输  215<br/>12.4.1 基于单DCI的多收发节点传输  216<br/>12.4.2 基于多DCI的多收发节点传输  216<br/>第13章 重传协议  218<br/>13.1 带软合并的HARQ  219<br/>13.1.1 软合并  221<br/>13.1.2 下行HARQ  223<br/>13.1.3 上行HARQ  223<br/>13.1.4 上行确认的定时  224<br/>13.1.5 HARQ确认的复用  225<br/>13.2 RLC  227<br/>13.2.1 序列编号和分段  229<br/>13.2.2 确认模式和RLC重传  231<br/>13.3 PDCP  233<br/>第14章 调度  235<br/>14.1 动态下行调度  235<br/>14.2 动态上行调度  238<br/>14.2.1 上行优先级处理和逻辑信道复用  240<br/>14.2.2 调度请求  242<br/>14.2.3 缓存状态报告  244<br/>14.2.4 功率余量报告  244<br/>14.3 调度和动态TDD  246<br/>14.4 无动态授权的传输—半持续调度和配置授权  246<br/>14.5 节能机制  248<br/>14.5.1 不连续接收  249<br/>14.5.2 唤醒信号  250<br/>14.5.3 从节能角度考虑的跨时隙调度  250<br/>14.5.4 小区休眠  252<br/>14.5.5 带宽自适应  252<br/>第15章 上行功率和定时控制  254<br/>15.1 上行功率控制  254<br/>15.1.1 功率控制基线  254<br/>15.1.2 基于波束的功率控制  256<br/>15.1.3 PUCCH功率控制  258<br/>15.1.4 多个上行载波情况下的功率控制  258<br/>15.2 上行定时控制  259<br/>第16章 小区搜索和系统信息  261<br/>16.1 SSB  261<br/>16.1.1 基本结构  261<br/>16.1.2 频域位置  263<br/>16.1.3 SSB的周期  263<br/>16.2 SS突发集—时域上多个SSB  263<br/>16.3 PSS、SSS和PBCH的详细说明  265<br/>16.3.1 PSS  265<br/>16.3.2 SSS  266<br/>16.3.3 PBCH  267<br/>16.4 剩余系统信息  269<br/>第17章 随机接入  271<br/>17.1 步骤1—前导码的发送  272<br/>17.1.1 RACH配置和RACH资源  272<br/>17.1.2 前导码基本结构  274<br/>17.1.3 长前导码和短前导码  275<br/>17.1.4 SSB索引到RACH时机和前导码的映射  277<br/>17.1.5 前导码的功率控制和功率提升  278<br/>17.2 步骤2—随机接入响应  279<br/>17.3 步骤3/4—竞争解决  280<br/>17.3.1 消息3  280<br/>17.3.2 消息4  280<br/>17.4 补充上行的随机接入  281<br/>17.5 初始接入之后的随机接入  281<br/>17.5.1 切换中的随机接入  281<br/>17.5.2 SI请求的随机接入  281<br/>17.5.3 通过PDCCH Order重新建立同步  282<br/>17.6 两步RACH  282<br/>17.6.1 两步RACH—步骤A  283<br/>17.6.2 两步RACH—步骤B  286<br/>17.6.3 选择两步RACH还是四步RACH  287<br/>第18章 LTE/NR互通和共存  288<br/>18.1 LTE/NR双连接  288<br/>18.1.1 部署场景  289<br/>18.1.2 架构选项  290<br/>18.1.3 单发工作  290<br/>18.2 LTE/NR共存  291<br/>第19章 NR非授权频谱技术  294<br/>19.1 NR的非授权频谱  295<br/>19.1.1 5GHz频段  295<br/>19.1.2 6GHz频段  297<br/>19.2 非授权频谱的技术组件  297<br/>19.3 非授权频谱中的信道接入  298<br/>19.3.1 动态信道接入流程  299<br/>19.3.2 半静态信道接入流程  304<br/>19.3.3 载波聚合和宽带操作  304<br/>19.4 下行数据传输  306<br/>19.4.1 下行HARQ  306<br/>19.4.2 参考信号  309<br/>19.5 上行数据传输  309<br/>19.5.1 交织传输  309<br/>19.5.2 上行数据传输的动态调度  310<br/>19.5.3 上行数据传输的预配置调度授权  311<br/>19.5.4 上行探测参考信号  313<br/>19.6 下行控制信令  313<br/>19.6.1 CORESET  313<br/>19.6.2 PDCCH盲检和搜索空间组  314<br/>19.6.3 下行调度分配:DCI格式1_0和1_1  314<br/>19.6.4 上行调度授权:DCI格式0_0和0_1  315<br/>19.6.5 下行反馈信息:DCI格式0_1  317<br/>19.6.6 时隙格式指示:DCI格式2_0  318<br/>19.7 上行控制信令  318<br/>19.7.1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