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一罚四】终身教养(男孩篇)
全新正版书籍,假一罚四,放心选购。可开发票,24小时内发货。
¥
28.4
6.3折
¥
45
全新
库存3件
作者刘墉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ISBN9787521207392
出版时间2019-1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5元
货号30789101
上书时间2025-01-0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刘墉,知名作家,22岁获得中国台湾地区图书金鼎奖,其作品在中国大陆销售超过千万册。他是知名主持,27岁摘得中国台湾地区金钟奖。他是高校名师,31岁开始在纽约圣诺望大学教书。他是知名画家,一幅画售价过百万。他是励志大师,被称为影响千万人人生的“精神教父”。他也是华人家教的典范,被称为“青少年心灵沟通专家”。
目录
目录
Chapter? 1 少年之烦恼
孩子,出去找你的世界 / 003
战胜压力 / 006
少年维特的烦恼 / 010
年轻人有探索的权利 / 014
台面都上不了,怎么成功 / 018
当你成为一只候鸟 / 023
男大不中留 / 027
Chapter? 2 英雄出少年
上课第一天 / 035
英雄出少年 / 037
迎向战斗 / 040
你自己决定吧 / 043
一句话让你成功 / 046
Chapter? 3 懂得爱学会爱
不怨不悔不回头 / 053
坐在时光上 / 057
最真实的友爱 / 061
总是爱漂泊 / 065
美丽的结束 / 071
放下·放空·放平·放心·放手 / 075
今夜会不会是最后一眼 / 077
当你心碎的时候 / 081
最后一口糖西红柿 / 085
拥抱是心灵的沟通 / 088
大胆说声我爱你 / 092
远行的朋友 / 096
当老人变成孩子 / 098
不再孤独的孤独 / 102
Chapter? 4 绅士的品格
隐藏的体谅 / 109
站着说还是坐着说 / 113
把光芒让给别人 / 117
留神你的“行为语言” / 120
职业道德决定成败 / 123
窗外有蓝天 / 127
读书的秘诀 / 131
演讲的艺术 / 134
平常心,心常平 / 137
打动常春藤 / 140
猪八戒,笨死的 / 144
理直气和 / 151
反败为胜 / 153
掌握时间,就是掌握生命 / 157
你准备好发怒了吗 / 163
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 / 167
关车门与优雅 / 171
惜话如金 / 175
四肢发达,头脑灵光 / 179
幽默感 / 183
据理力争 / 186
气质与风采 / 189
Chapter? 5 不该犯的错不犯
不要喧宾夺主 / 195
做好好人好事 / 198
时机不同大不同 / 204
辛苦的假象 / 208
别吃曹操的点心 / 211
谎话说与不说 / 216
别做毒舌派 / 220
你有道歉的能力吗 / 225
永远不该死 / 229
Chapter? 6 尊重生命
毛虫的愿望 / 237
你懂不懂得爱 / 239
被尊重的生命 / 242
橡树与小草 / 244
心灵的接纳 / 247
蝉蛹之死 / 251
奉献的大地 / 255
Chapter? 7 做个世界人
校园枪响之后 / 261
以中华文化为荣 / 265
关怀地球,放眼世界 / 269
尊重少数的情操 / 273
做个世界人 / 277
Chapter? 8 不负我心,不负我生
取与舍 / 283
不负我心,不负我生 / 285
超越时间的藩篱(一) / 289
超越时间的藩篱(二) / 293
倾听心灵的声音 / 297
描一次心灵的地图 / 301
内容摘要
童年是一双双好奇的眼睛,我们应该为孩子早早打开一扇扇窗,让他们看看外面美好的世界啊!
刘墉从自身中西结合的独特的家庭教育出发,与家长分享怎样做才是真正的爱育,分别针对儿子和女儿,因材施教,用贴近生活的真实故事、有趣的文笔、独特的视角、深刻的见解金句,用温和亲切的话语与孩子谈成长、处世、谈人生、谈沟通,与家长探讨爱育、亲子关系的真谛与实践方法,以及培养孩子对美,对世界,对家庭,对友情等正确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完整的人格。
这套书是刘墉先生四十年教育精华结集。愿家长能够有效学习刘墉教育子女的独特智慧,提升做优秀父母的教养能力;愿所有的孩子健康快乐地长大。
写给男孩:“在这个多元的世界里,要有多元的价值观。记忆不等于学问,聪明不等于智能,知识不等于见识,智商不等于情商,成绩不等于成功。教育新新人类、需要新新的观念、视野与胸怀。
——刘墉
主编推荐
精彩内容
Chapter.1 少年之烦恼
原来那一切都是这么平凡,这么不必大惊小怪。于是,你才可以用平常心去面对这些人世的现象。
孩子,出去找你的世界少年人如同春天,一番雨、一番暖,病一次、长一次。
老年人如同秋天,一番雨、一番寒,病一回、老一回。
九月初,先是岳母去大陆探亲,接着儿子回哈佛上课;十月上旬,我又陪老母到了台湾。
原先的七口之家,一下子只剩三个人。加上妻要工作,白天家里就只有三岁多的小女儿和七十多岁的老岳父了。
打电话过去,孩子一直问:“爸爸、奶奶和婆婆什么时候回来?”妻则说孩子很乖,比家里人多的时候更听话,只是爱黏着她,寸步不离地跟在身边,好像怕再有大人,随时可能离开似的。
放下电话,我静站了良久,想那小女儿的心境。
可不是吗,她岂知大人因为各有要事而远行?在那小小的心灵里,只知道爱她的婆婆、哥哥、奶奶和爸爸,一个接一个地离开家。她怎能没有妈妈和外公也离开的恐惧呢?
恐怕偌大的家里,只剩下她一个!
再想下去,就令我悚然而惊了。算算家里的三位老人年龄加起来超过二百二十岁,就算他们再长寿,不也可能在那小丫头二十多岁之前,一一离开吗?
还有我们这做父母的,如果照我父亲去世的年岁算,竟连再陪她十年,也成为奢想。
我心寒了,觉得四十多岁生下她,固然是无比欣喜,却也有了一种先天的遗憾,怕自己难陪她走过较长的人生旅途。
记得儿子小时候,总要我带他去“大冒险乐园”玩。先坐两三个钟头的车子,接着又得陪公子坐那“云霄飞车”和“自由落体”各种惊险的游戏。
最初,下了三百六十度连转两圈的“云霄飞车”后,我觉得过瘾,问他还要不要再来一次,他苍白着脸,想一下,摇摇头。
只不过两年后,再去,却由我摇了头。
而今,眼看小丫头就要长大了,必定有一天会跟她哥哥小时候一样,要去“大冒险乐园”。到时候,我怎么办?
前人说得好,少年人如同春天,一番雨、一番暖,病一次、长一次。老年人如同秋天,一番雨、一番寒,病一回、老一回。
看那孩子们,可不是病一次、长一次吗?病完了,猛吃一阵,不但原来消瘦的,全补了回来,且长得更高、更壮。
相对地,中年以后的我们,则日日往下坡溜。
想到这儿,又觉得中年再生孩子,别有一番好处—父母一天天老了,需要人照顾,正好孩子一日日长大,可以负起照顾的责任。
也确实见到不少朋友,过了适婚年龄未配,就是为了照顾年老的父母。这些人常是老幺,父母年老有了他们。他们从小跟在父母的身边,眼看双亲一天天衰退,自然产生一种休戚与共的感觉,也“就近”责无旁贷地挑起照顾老人的责任。
于是,我这小小的女儿,不正将成为我未来的拐杖了吗?!
返台一个月,再拨电话去,妻说小丫头已经不再黏人,因为家里为她养了一只兔子,而且跟邻居孩子交了朋友。小丫头不是在家玩兔子,就是去邻家串门,一点都不用大人操心了。
我高兴地放下电话,突然觉得心里好澄澈、轻松。
过去常怕自己年老,孩子却离开身边的失落,但是再想想,老一辈总要先走,应该说离开的不是孩子,而是长一辈。当我们活着的时候,孩子即使不在身边,总能找得到。而当我们死后,反而让仍然活着的孩子,再也无法追寻。
如果我们永远在孩子心中排第一位,当我们逝去,他们将受到多么严重的打击!如此说来,能见到他们找到自己的朋友、伴侣,又是多么值得我们欣慰的事!
于是,我想当我老的时候,坐在火炉前,会对陪在身边的孩子说:“不要总窝在我们身边。穿上大衣,出去玩玩雪!找朋友聊聊天!你还年轻,那外面的世界正等着你去发现……”选自刘墉先生作品《悲欢离合总是缘》战胜压力压力有着非常特殊的滋味,如同“云霄飞车”,你可以转身离开,去玩简单的,也能硬着头皮坐上去,再在尖叫之后轻松地离开。
我曾在电视上看到一个日本NHK记者做的报道,人坐在泡了水的车子里,当水位升到六十厘米,车门还打得开,但是升到七八十厘米的时候,就推不开门了。因为水深只要变成原先的两倍,水压就会上升四倍。所以专家建议车上最好带能够敲碎强化玻璃的锤子,以备不时之需。而当车子掉进深水里,推不开车门又敲不碎车窗的时候,可以等,等车里渗进的水逐渐上升,跟外面差不多高的时候,因为压力相当,就很容易打开门了。压力就是这么妙,当你内在的力量强,那外来的压力常常就算不得什么了。今天就来谈谈怎么战胜压力。
常听人说:“压力太大,受不了。”或是讲:“我这个人,就是受不得压力。”其实我们每个人从尚未出生,就已经受到压力,而且一直到死,都无法脱离。甚至可以说因为地球上的生物已经适应了这种压力,只有在这种压力下才能生长得好。
不知道你在学校有没有做过这个实验—先装满一杯水,在杯口盖上一张纸,再把杯子倒过来。你会发现,那张纸和杯里的水,居然能不倾泻下来。这是因为大气的压力。
还有项比较复杂的实验,是把一个空心的铁球切成两半,合起来,抽掉其中的空气使铁球的两半紧紧吸在一起,据说即使用十六匹马都拉不开。这是有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的压力,谁能想到,我们赖以生存的空气,由地面向上延伸六十到三百公里,也把它的重量狠狠加在我们身上。可是,我们不是活动得很轻松吗?那是因为我们的体内,相对地产生压力,两个压力抵消,就没感觉了。
我在电视里看过一个台湾的政界人物,早年做政治犯在监狱的时候,常自己泡豆芽。一大把豆子,泡在杯里,居然越被压在下面的豆子,长得越肥。他提到这事,就是因为受到启示,撑过困苦的日子,才能东山再起。
我自己也有经验—每年秋天,我会在地上挖一个个深达六英里的坑,把郁金香的鳞球放进坑底,再盖上厚厚的泥土。每次一边盖土,我一边想:“娇嫩的郁金香,为什么得种这么深呢?它们怎么有能力冲破这么厚的冬天冻结的泥土,在早春绽放?”只是,一年又一年,它们都及时探出叶片、露出花苞,绽放出彩色玻璃杯般的花朵。
当然,我也偶尔发现有些因为力量不足没能钻出泥土而死亡的。看到它们终于萎缩的球根,我有着许多感慨:它们不就像人吗?有些人很有才气、很有能力,甚至有很健康的身体,却因为受不了压力,而在人生的战场退缩下去。他很可能是参加竞选的政治家,实在受不了精神压力,而中途退选。他很可能是花几年时间,准备参加世界运动大赛的选手,却因为承担不了太多人的属望,唯恐失败之后,难以面对全国同胞,而临场失常,败下阵来。(当然因伤退赛是可以谅解的)他还可能是每天把高考挂在心上的好学生。当那些功课不如他的人,都准备上场一搏的时候,他却宣布:“我痛恨考试,为了向这考试表示抗议,我要拒绝高考。”他确实可能是特立独行的人物,敢于向他认为不理想的制度挑战。但是,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这么想—他是因为太怕失败、受不了压力,而选择了不应战。
你看过城隍爷出巡的仪式吗?那真是精彩极了!掌管地府的城隍爷在前面威风凛凛地前进,后面跟着批青面獠牙的小鬼和背枷戴铐“被打下十八层地狱的恶人”。在很多地方,那游行队伍中,一边走一边被打的恶人会越来越多。因为一路有许多人,化装成罪犯加入。据说这样可以作为忏悔,帮他消减一些罪恶。但是据心理学家研究,他们实在是怕自己死了之后下地狱,所以先主动“下地狱”。好比原始人类怕狮子、老虎,反而把狮子、老虎画成壁画。也可以说,面对恐惧时,他们不但没有采取积极的态度,反而俯首下来,任凭宰割。
同样的道理,很多人有恐高症,站在高处往下看,就心惊肉跳。你问他有什么恐惧,他会说“害怕”。你再问:“你不是站在很稳的地方吗,有什么好怕?”他可能说:“我觉得自己会跳下去。”不敢面对压力,或实在无法忍受压力的时候,就消极地逃避,甚至向那压力去靠拢、屈服。这是多么可悲的人性啊!连小孩子,都会用装病或弄伤自己,来博取大人的同情。连成人都会因为不敢面对工作压力,而装病不上班。他们哪知道,如同面对大气压力,最好的方法,是由体内产生相对的压力,使它两相抵消,觉得轻松。
最近读到两个人的报道,都谈到压力。
一位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十七岁的年纪,勇夺温布尔登网球大赛冠军的德国网球好手—贝克。他说如果时光倒流,他真希望当年输掉那场温布尔登赛。因为自从他拿了冠军,大家对他的要求越来越高。只要一场失利,就嘘声四起。贝克感慨万千地说,大家好像只记得他是温布尔登的冠军,却忘了他还是个青少年。
另外一位,是伟大的音乐家伯恩斯坦,他曾经对一群年轻的音乐家说:“你们要想成为伟大的音乐家,不仅在于你多么勤苦的练习,更要看你走上台,面对观众的强大压力时,是不是能一下子把所有的恐惧与犹豫全甩到一边。由内心产生一种特殊的力量,一种不信你办不到的力量。那力量,使你成为大师!”各位朋友,压力有着非常特殊的滋味,如同“云霄飞车”,你可以转身离开,去玩简单的,也能硬着头皮坐上去,再在尖叫之后轻松地离开。
如果人生像个游乐场,你打算怎么做?
选自刘墉先生作品《世说心语·成功篇》少年维特的烦恼
青少年早上常常特别不爱起床,除了因为他们需要较多的睡眠,更因为不知道如何面对外面的世界。当他们想到,起来有一课、一家属望和一串考试,恨不得躲在被窝里不要出来,恨不得别长大,永远躲在父母的怀里,很多抑郁的现象也就在这时候显现了。
最近台湾的著名作家赵宁因为胆囊癌逝世了。赵宁虽然是名嘴和著名的节目主持人,其实有时候挺腼腆,行事也很低调,所以一直到他病重,文友们都不知道。噩耗传来,让大家非常悲痛。这也使我想起三毛,表面一派乐观的样子,其实骨子里很抑郁,加上是完美主义者,常常对自己的表现不满,而显得不快乐。记得她在一篇文章里写,自己到了晚上,如果想想当天没什么成绩,即使累了,也会再读读书、写写东西,又说刘墉也有这毛病,就是总希望“不负我心”。
三毛死前两年,常写信给我,大概因为我们都爱画画、写文章,个性又接近,她比较会在信里说自己的抑郁。譬如她说,有一次某杂志社老板请吃中饭,使她由前一天就不安,结果一夜失眠。又有一回告诉我一种很有效的抗抑郁的药,说她吃了舒服得多。其实三毛在自杀前,早露出一些征象,只是朋友们没有察觉事情的严重。她死前住在台北荣民总医院,我去看她,她说我没先通知,害她素颜见人,还开玩笑,要拿身边的小药瓶砸我。也就因为她常表现在外面的是乐观开朗,使大家没能防止她走上绝路。
想到三毛的死,想到她高中也曾经因为抑郁症休学,我觉得有必要谈谈青少年的抑郁和自杀的问题。各位知道十五岁到二十四岁的年轻人,前三大死因是什么吗?答案竟然是:意外、恶性肿瘤和自杀。
年轻人正在花样年华、黄金时代,为什么会厌世呢?这是很多人不能理解的。只是据《读者文摘》杂志2003年做的统计,上海和香港的青少年,曾有自杀想法的占11.3%和11.2%;台北的更高,居然占27.7%。香港的《文汇报》上更说去年十九岁以下自杀的人数,比前年多了74%。更可怕的是香港青少年自杀,选择了更绝的手段,就是跳楼。
面对这样的统计数字,做师长的人能不反省我们引导青少年的方法吗?会不会由于时代变化太快了?会不会因为功课的压力一天比一天重?又会不会因为今天的父母太忙碌、情绪不稳定,跟孩子的沟通不够,使青少年的自杀率不断攀升?
先让我们想想青少年时期本来就有的特质。这也是我在前面曾经提到的—当一个孩子到了青春期,长得跟父母一样高大了,似乎可以独立,却又不得不依靠父母,会造成心理上的矛盾。另外,当他们走向独立的时候,对自己的能力不放心,造成心情上的惶恐。还有,过去他们在父母的呵护下,一切都听大人的指示,当他突然要自己面对外面的世界时,就好像关在笼子里的小动物,一下子被放出来,他们常常冲出笼子先要怔一阵,无法适应陌生的环境。因此,好多青少年会问:“人生的目的是什么?价值是什么?我为什么活着?”青少年早上常常特别不爱起床,除了因为他们需要较多的睡眠,更因为不知道如何面对外面的世界。当他们想到,起来有一堆的功课、一家属望和一串考试,恨不得躲在被窝里不要出来,恨不得别长大,永远躲在父母的怀里,很多抑郁的现象也就在这时候显现了。
抑郁症会怎么样?我有位朋友说得好,就是不愿面对外面的世界。当他的房客欠他房钱,他要打电话去催的时候,却一边拨电话,一边希望对方不在家。也可以说,抑郁症显示了退缩与畏惧。而且据统计,越是完美主义,越对自己不满的人,越容易产生抑郁,所以功课好的学生更容易抑郁。他们可能把事情直挂在心上,放不下。就像三毛说的,第二天中午有应酬,前一天就没办法睡了。抑郁症的人很爱自责,甚至到了晚上,会把白天发生的事整个想一遍,想对某人是不是说错了话,然后翻来覆去睡不着。所以抑郁症的人也可能产生“强迫症”的现象。警如在路上看到一块香蕉皮,没立刻捡起来,他可能走出去一公里了,还一直念着、不断自责,再跑回头,捡那香蕉皮。最普遍的原则是,出门前查瓦斯炉关好了没有,查了一遍又一遍,把大门都锁上了,还不放心,要重新打开门,再查几遍。
近几十年来,医学界发现抑郁症不只是心理问题,还是大脑里缺少“血清素”造成的。血清素是什么?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抑郁好像站在岸边,等着渡河的人。每个人都有烦心的事,但是大多数人的脑海里有很多船,才到岸边招招手,就有船过来,把抑郁渡到对岸了。血清素负责脑神经元之间的传导,有抑郁症的人,因为缺少血清素,好像河上只有很少的船,于是岸边等待的抑郁客人越来越多,那抑郁症的病征就显现了。
再举个例子,如果一个人早上碰到件不顺心的事,但很快发现是误会,问题立刻解决了。按说事情过去,一点没事儿了,他却可能搞得一整天不高兴。这个所谓惹一肚子气,气一整天,就因为脑海里不快乐的情绪没能很快地渡过河。
河上的渡船不够,会造成岸边站了太多等着过河的抑郁客人。换个角度想,就算渡船不少,如果抑郁太多,譬如一群又一群的人拥向岸边,那岸边也会拥挤。太多人拥向河边,就是有太多烦心的事。所以当情感的困扰、金钱的困扰、功课的压力、考试的压力太多的时候,也容易产生抑郁的现象。当那些压力大到无法承受,就会崩溃。如果外人及时发现,能多关怀,多陪伴,为那个人减少压力、舒缓情绪,或者在验血发现缺少血清素的时候,以药物治疗,也能避免悲剧的发生。
只是很多人可能像三毛自杀前一样,虽然严重地失眠和抑郁,对外却表现得快乐洒脱,亲人必须很细心才能察觉。
选自刘墉先生作品《世说心语·教育篇》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