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假一罚四】古贤福清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假一罚四】古贤福清

全新正版书籍,假一罚四,放心选购。可开发票,24小时内发货。

27.3 5.3折 52 全新

库存6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郑敬平, 贾枚编著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7167445

出版时间2015-12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52元

货号2409552

上书时间2025-01-01

朗朗图书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福清素称“海滨邹鲁”、“文献名邦”,历代名贤迭出,不绝如缕。郑敬平、贾枚编著的这本《古贤福清(文化福清)》以文化视角,介绍了62位福清杰出人物的生平,讲述了他们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领域,为推动社会发展、人类进步,用血汗和智慧铸就光辉灿烂的人生。力图从这些人物身上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性、现实性和先进性。

目录
福清素称“海滨邹鲁”、“文献名邦”, 历代名贤迭出, 不绝如缕。本书以文化视角, 介绍了53位福清杰出人物的生平, 讲述了他们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领域, 为推动社会发展、人类进步, 用血汗和智慧铸就光辉灿烂的人生。力图从这些人物身上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性、现实性和先进性。

内容摘要
 吾邑福清自唐圣历二年(699)置县迄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自唐大和四年(830)福清出了第一
名进士林简言,至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废除科举制度的1073年间,从福清这片素重“诗书礼乐”“登科第者甲于诸邑”的土地上,走出了1404位举人、
710位进士。
郑敬平、贾枚编著的这本《古贤福清(文化福清)》从众多的古贤中遴选出其中较为知名的各类人物62位,其中唐代6人,宋代25人,元代2人,明代23人,清代6人。按人物生年编排,生年不详的大体按其生活的朝代排序,以示尊重。
本书力图熔思想性、知识性和可读性于一炉,希望通过对这些历史人物的介绍,挖掘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寻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创新。由于资料欠缺,有些文字较为简
略,有的还只是传说,并非史实,仅资通俗阅读。

精彩内容
 释义忠——御赐“广济大师”的高僧释义忠(781—872),俗姓杨,祖籍陕西成阳高陵县,其父曾任福唐县(即今福清市)县令,唐建中二年正月初六,义忠出生于福唐县治所。唐贞元十一
年(795),释义忠14岁,因劝说移任宋州(今河南省商丘市)的父亲改去贪婪恶习无果,便愤然剃度出家。
释义忠先是拜宋州律师玄用为师,随后遍访福建、广东各大名刹,先后到过福建武夷山、鼓山,广东佛山、罗浮山,拜访众多高僧,被石巩、大颠玄师等收为徒弟。他好学不倦,废寝忘食,不仅学习佛教经、律,以修身养性;还学习太祖拳和少祖拳等武术,以强身扶弱;尤其重视对医学的实践与研究,深入民间,博采众长,救死扶伤。他几十年如一日,学有所
得,成为一位道行高深、武艺过入、医术高明的禅师。唐宝历元年(825),释义忠从广东返回福建。
释义忠途经漳州紫芝山,见这里村落稀少,人丁
不旺。打听得知,这里常闹瘟疫,缺医少药,所以一
派萧条。他决定在紫芝山住下,走乡串巷,一边行医,免费为百姓治病;一边化缘,在紫芝山半云峰下建三平寺。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三平寺终于落成,远近僧尼闻讯前来投缘,三平寺很快成为方圆百里的名刹,更多的百姓慕名而来投医问药,一时间名震闽南。
不料,到了唐武宗李炎登基,李炎对和尚有成见,下旨除庙赶和尚。三平寺太出名了,自然成了朝廷灭佛的目标。无奈,释义忠只好放弃紫芝山,率众僧尼到了山高皇帝远的平和县九层岩,再建一座新三平寺。
那时候,平和县境内的九层岩地区,山民过着原
始的刀耕火种的生活,住洞穴,穿兽皮,听天由命,生存艰难,不少山民被迫迁徙到别的地方去了。释义忠到了那里,深入洞穴,对山民嘘寒问暖,悉心为山民治病,向山民传授健身武术,被山民尊为“仙人”。消息传出,外迁的山民陆续回到山里来。接着,释义忠传授他们先进的农耕技术,开垦荒山,建造田园,兴修水利,养牛造犁,插秧耘田;还教山民建筑村舍,男耕女织,使深山老林的山民们走出原始时代,走进铁器时代,使这里的生产得到迅速发展。
六年后,唐武宗李炎驾崩,唐宣宗李忱继位。这位皇帝与前帝相反,认为佛教对教化百姓有重大作用,对国家安定有益,于是又复兴佛教。福建官员为了邀宠,投新帝所好,便把释义忠事迹上报朝廷。宣宗大喜,颁旨敕封释义忠为“广济大师”。从此,释义忠名声大振,三平寺香火鼎盛。
唐咸通十三年(872)十一月初六,释义忠在三平寺圆寂,寿92岁。后人尊称他为“三平祖师公”,在三平寺里塑像,把他作为慈善的神来敬奉。一千多年来,三平寺一直香火不断,连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都对广济大师顶礼膜拜,常捐款赠物,修缮庙宇。
林简言——福清历史上第一位进士林简言(810—870),字欲纳。他的出生地说法不一,一说出生在上迳,一说出生在渔溪苏田村,一
说出生在龙田前林村。有史记载,他于唐大和四年(830)登进士第,是福清有史以来第一位进士。
古代,中了进士并不是马上都有官做,大多要在京城“等缺”,即等待分配。此时,所有等待分配的进士都有所活动,朝廷里有官的走“官路”,身上有钱的走“钱路”。林简言生性狷介,一直把大文豪韩愈作为自己的榜样。他只相信自己的道德文章,不屑于去走歪门邪道。连许多文人常常言不由衷的歌功颂
德的文章,他也不写。林简言关心的不是自己的“官途”,而是国家大事。他发现当朝皇帝并没有注意到当时藩镇割据情势的严重,更没有去关心民众的疾苦,却一味沉湎在权贵的吹捧之中,做着太平盛世的梦。因此,他写了一篇题为《汉武封禅论》的文章,借
批评汉武帝好大喜功、爱听奉承拍马的话,结果奸臣得宠、忠臣受气、百姓遭殃的史实,借古讽今,想以此给唐文宗李昂敲敲警钟。林简言的这篇文章在当时文坛引起强烈反响,文人们争相传阅。没想到,这篇文章没引起皇帝的警觉,却吓坏了那些惯于在皇帝面前阿谀奉承以求得利益的奸臣权贵们。他们害怕皇帝从林简言的《汉武封禅论》中得到启示,从而以史为镜照出他们丑陋的嘴脸,于是千方百计想把林简言排挤出京城。他们正愁找不到一个合适的理由,忽然接到福建报告,说漳州剌史暴病死了。他们喜出望外,立马向皇帝举荐林简言前去“补缺”。皇帝见这么多大臣举荐,没有二话就准了。
林简言赴任前没有忘记家乡族人的嘱托,向皇帝打了一个报告,要求为族人减免繁重的赋税。皇帝把报告转到户部,户部又转到福建,当时福建的最高长官罗让看了户部转来的报告后很诧异,便把林简言叫来问话。他问林简言:“当年盈州徐公官为相国,只向朝廷请求减免一乡的赋税。而你只是一个州的刺史,却要求减免一族的赋税,这样合适吗?”林简言说了两个理由:一是家乡族人多以种地晒盐为业,无奈十年九旱,粮食年年歉收,连肚子都填不饱。同时盐税太重,盐贵了卖不出去又不能当饭吃,负担不起过重的赋税。二是家乡置县至今已有131年了,才出了他一个进士,足见家乡多么贫穷落后。他能有今天全仗族人栽培,为族人申请减免赋税,不仅仅是他个人给族人的一种回报,也是朝廷对热心教育,为国家培养人才的族人的一个奖赏,以利激励世人把兴学之风发扬光大。罗让听了觉得很有道理,从此便很器重林简言。
P7-10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