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假一罚四】安吾人生谈(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假一罚四】安吾人生谈(精)

全新正版书籍,假一罚四,放心选购。可开发票,24小时内发货。

22.2 4.1折 54 全新

库存2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坂口安吾

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3956424

出版时间2019-07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54元

货号30658363

上书时间2024-12-26

朗朗图书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本书为日本作家坂口安吾的文学思想评论集。以二战后日本社会混乱的秩序为背景,通过当时报纸上一件件令人意想不到的奇特案件的手记作为文本内容,通过嬉笑怒骂,反讽调侃的文学评论,揭示出人心的变异和转型时期社会的奇特构成。作家以自己化身“巷谈师”,通过收集讲述街头巷尾的一个个故事,并在后面附上有趣的评论,来使人思考社会和人生的意义。颇有日本现代版“三言二拍”的感觉。

作者简介
坂口安吾(1906-1955),本名坂口炳五(因生于丙午年,又于家中排行第五),1906年生于日本新潟县新潟市一个豪族家庭,父亲曾任众议院议员。
青少年时期性格叛逆浪漫,喜欢阅读讽刺喜剧及巴尔扎克、谷崎润一郎、爱伦?坡、波特莱尔等东西方名家作品,曾因看文学书太多在考试时交白卷被中学开除。退学时在课桌上刻下“余将成为伟大的落伍者,有朝一日重现于历史上”的语句。后去东京就学,毕业后做过一段时间的小学教师。
1926年,进入东洋大学学习佛教,为求悟道,一度过起一天只睡四小时的生活,结果得了神经衰弱症,不得不靠努力学习梵语、拉丁语等语言恢复健康。
大学毕业后,1931年发表了小说《风博士》和《黑谷村》,从此成为文坛新星。
因“堕落论”和“输家哲学”闻名于世。在1946年发表的文艺评论《堕落论》中,他指出:“为了活下去,必须堕落。”他所说的“堕落”指的是要人恢复人的天性。日本战败后,压抑日本人民的传统文化不断解体,他认为这对于日本人和日本文化都是有益的。
同年6月,发表了代表作《白痴》。该小说被日本评论界认为是“堕落论”的小说化,成为“日本战后文学的样板”。

目录
安吾人生谈
  一、前往判官巷
    前言
    少年杀死人妖的故事
    女孩金蝉脱壳的故事
    税务局员工殴打妇女的故事
  二、大冈越前守
    男子无法获得抚慰金的故事
    一晚能否喝掉七万四千日元的故事
    现学现卖《安吾巷谈》被罚千元的故事
  三、精神病诊断书
    丈夫忘记妻子的故事
    樱木町幸存女子的故事
  四、玩偶之家
    女子怀抱玩偶的故事
    妻子做了艺妓的故事
  五、众生开眼
    出版业唱白脸的故事
    真凶随后浮出水面的故事
    赛狗的故事
  六、暗哉,东洋
    奈汝何
  七、大人乃一流绅士
  八、安吾爱妻物语
    短视面相学
我的人生观
  一、没生下来的孩子
  二、发现庸俗
  三、我的职责
  四、孤独与好色
  五、国宝烧亡无妨论
  六、日大劫匪团伙
  七、芥川奖杀人凶手
  八、安吾风流谈
附录  坂口安吾文学年谱

内容摘要
 本书从坂口安吾的随笔、评论中选择了其代表作品《我的人生观》和《安吾人生谈》,以飨读者。
《我的人生观》,1950年5月至次年1月连载于杂
志《新潮》,共八篇。安吾由自身经历及身边大小事件生发感想,或深入剖析,或尖锐批评,观点一针见
血,行文幽默风趣,充分展现出文学家安吾在生活中的可爱与苦恼。
《安吾人生谈》,1951年4月至12月连载于杂志《ALL读物》,共八篇。与《我的人生观》不同,安吾在《安吾人生谈》中就当时的社会热点,展开了鞭辟入里的分析评论。在代表作《堕落论》中,其展现出把握社会现实的敏锐目光,猛烈抨击笼罩战后日本的传统思想;《安吾人生谈》连载时,日本仍然陷在战后的泥沼中,固有价值观分崩离析,整个社会在思想上陷入混乱,不同阶层的人们,在旧观念的禁锢与新思潮的冲击下,演绎着一出出光怪陆离的百态人生。《安吾人生谈》摘取当事人手记,嬉笑怒骂,直言不讳,其中表现出的诸多观点,可以认为是《堕落论》思想更为具体、更加贴近现实的一种延续。

精彩内容
 一、前往判官巷前言
由于工作原因,我时常四处旅行,在外期间往往读不到报纸。回到家里,面对一摊旧报,又懒得逐一翻阅,有时错过了重大新闻,自己却浑然不知。
此次《ALL读物》编辑部带来三份手记;三起事件之中,有两起恰巧发生在旅行期间,我都不得而知。其中一起据说曾在《社会之窗》播出,既然电台采访过,先前应该也上过报纸。
编辑部最初的意思,是要连载时事评论,主要依据罪犯的手记,在当月热点中挑几件有代表性的来谈。可我将这几篇手记读完,却感到一片茫然,不知如何处理。确实,手记是当事人的记录;每个当事人固然有其独一无二的特质,但当事人的手记却未必如此。任何人做下的事情,自然带有其本人的个性因素,但未必能在手记中体现出来。手记不能体现个性,那便毫无意义。至于这几篇手记,对当事人的心理活动,算是记录了一星半点;不同当事人的性格轮廓、家庭轮廓,从中或许也能推测一二。但我总感觉,一味分析轮廓没什么意义,工作做得很辛苦,提不起干劲。一旦丧失了动笔的欲望,每天只有无所事事,望着截稿日徒然兴叹,倍感重任在肩,浑浑噩噩,苦不堪言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根本问题是选错了素材。我若要理出头绪,必须得了解更多信息;信息不足也无妨,至少得让我感受到当事人的内在本质,就算只有一处也好。
当事人讲述自己的故事,当然超不出自身的知识水平。我所能做的,也仅仅是从我的角度出发,对故事形成一种新的理解。问题是,当事人的由衷之言我接触不到,因此实在难以下笔。比如说那个杀了人妖的少年,假如我和他见
面,亲耳听他讲述,就算口述的内容与手记一致,从中得到的信息量也会大有不同。现如今只有一篇手记,不可能听到真实的声音。甚至连手记本身的真实性,也未必能够
确定。犯人遭到逮捕之际,或许是审讯案情的最佳时机,却未必适合自述心境。拿这篇杀死人妖的手记来说,假如
对作案事实的描述更加细致具体,同时对离家出走前的争吵也详加记叙,那么我就能够从中把握少年的个性。每个当事人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可惜手记不过是流水账,我也
只能凭空推测了。如此一来,不管案件本身多么光怪陆离,只要描述仅限于心理轮廓,手记再多也不过是纸上加纸。当初欣然接下这份工作,是敝人考虑不周。
综合上述诸多因素,从下个月起,我就不用罪犯的手记了。税务局员工殴打妇女的那篇倒还有点意思,可惜只是一面之词,颇伤脑筋。这种情况,不仅当事双方的手记,连证人的手记也必不可少。毕竟犯罪内容不好处理,下个月起,我准备搞一点简单的题材:比如个人或团体之间产生纠纷,各执一词,我兼听双方说辞,然后就其中的时代特性、社会百态及人心偏向,独具一格地加以指摘,展开批判。近来佐藤春夫、河盛好藏两位先生文坛鏖战(《文学界》二、三月号),两位之手记皆非易得,不想此时竟一并置于案上。此事作为素材,原本再合适不过,可惜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