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一罚四】衣食亦有禅(精)
全新正版书籍,假一罚四,放心选购。可开发票,24小时内发货。
¥
21.4
6.7折
¥
32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王祥夫
出版社重庆
ISBN9787229066772
出版时间2013-08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32元
货号2637914
上书时间2024-12-2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衣食亦有禅(精)》一书为王祥夫的随笔和国画的集合。本书启发我们◎没有什么可以比生活中的点滴细碎的往事光影更能教诲人;◎没有什么能够比得上父母亲筑的安宁小巢更能够滋养人的性灵;◎唯有细敏的心灵能够捕捉花鸟草虫的韵味情致,能够懂得安宁起居生活中可以恒世的好味道。
◎十数幅清新淡雅的书画,好似闲闲道来的散文,◎传达出这样的信息:禅在衣食住行中,散淡平凡的生活中也有人生大境界。
鲁迅文学奖获得者、中国著名作家王祥夫作品。
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吃饭穿衣亦有禅!
作者简介
王祥夫,辽宁抚顺人。著有长篇小说《米谷》《榴莲榴莲》等七部;中短篇小说集《狂奔》《顾长根的最后生活》等八部;散文随笔集《杂七杂八》《何时与先生一起看山》等九部。中篇小说《上边》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中短篇小说集《狂奔》获第二届“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奖;《看戏》获第九届《上海文学》奖;《顾长根的最后生活》获第二届“赵树理文学奖”中篇小说奖。
目录
胡同时光/001
玻璃/004
玻璃乐器/008
爬格子/011
案头/014
香与生活/018
民间香道/021
沉香的记忆/024
眼镜的事/027
关于伞/030
竹夫人/033
关于骆驼/036
八十年代的书店/039
看报纸/042
民间告示/046
随身口琴/049
手风琴与吉他/052
榴莲记/058
青梅煮酒/061
闲话瓜子/064
煮雪烹茶/067
德合堂杏子酒/070
说虾/074
吃烧鸡/077
吃肥肠/080
大筋/082
说大酱/085
夏天的味道/088
转市场/090
黄瓜酱油/093
绍兴酒/096
茄盒儿/099
三坊麻糖/102
芫荽鱼/105
说三叶/107
苦瓜生蚝/110
晋北饭食记/112
味道端午/115
先生姓朱/118
城墙植物/122
最完美的植物/125
再说竹子/128
1958年的麻雀/131
荷花记/134
草虫/137
纸上的房间/140
读画说大小/143
《腊梅珍禽图》的细节/146
大觉寺的玉兰/149
傅抱石先生/152
金农的梅花与字/155
且说陈老莲/158
台静农的梅花/161
乡村画匠/165
说八大山人/169
访徐渭故居/172
谁知道周瘦鹃的心情/175
毕竟是1951年/178
从画说到肥皂/181
何时与先生一起看山/185
宽堂冯先生/192
红湘妃/195
乐为纸奴/198
宝贝字典/201
夏日的蝉/205
庙宇与学校/208
民歌/211
关于闲章/214
启老一瞥/217
本色/220
内容摘要
《衣食亦有禅(精)》一书为王祥夫的随笔和国画的集合。王祥夫不仅仅是鲁迅文学奖获得者、中国著名作家。他出生于书香世家,从小耳濡墨染中国传统
文化和生活之道。他有专门的绘画老师,老师亦是一
个具有古典文化情结的人。在这样的氛围中,加之他的天性,他热爱市井,热爱饮食,热爱生活中注视到的点点滴滴美的享受。他说:人类的生活其实就是一
个始终追寻美的过程。许多事物,只是当它们过去或消失的时候才会显示出它们的美来。他最经典的话是:古人除了击鼓鸣金地打仗,一般都很闲散。
就是这个闲散,充分地体现在了他的随笔和书画中。此闲散并非无事可做的庸庸碌碌。此闲散里有多少情趣和诙谐。生活本是细碎的桩桩件件日常构成,本书所书写的小事们哪一件里都盈漾着正在消逝,但是只要我们停下脚步,就能捉住的美好感受。
《衣食亦有禅(精)》作者从玻璃琉璃写到沉香,从榴莲瓜子写到大酱。历史感、人文感,可以完全地在市井里寻见,只要你有一颗向美和够淡定素朴的生
活
精彩内容
胡同时光里弄、胡同、巷子,这三者其实都一个意思。
在北方,没有叫“里弄”的,大多叫巷子,这个巷,那个巷。陆游的“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可见宋时已经在叫巷了,或可能更早。胡同、巷子、里弄一般都交错在居民区,但也有把商店开
在很窄的胡同里边的,但那些店一定也大不了,是小店,或买卖文具纸张,或买卖火柴蜡烛,更多的是买卖粮食,所以有“粮食胡同”。叫这个名字的胡同好像是各地都有,北京有,别处也有,还有就是“四眼
井”这个胡同的名字,北京有,别处也不少。若考证
起来,相信一定有意思。一条胡同里有四眼井?这比较少见,一般的情况是有一眼就足够了,除非大宅院非要坚持自己打井,如一条胡同里有十来户大人家,而且都要各自打井,一条胡同有十来口井,也不是没有这种可能。
“粮食胡同”一定与卖粮有关,卖粮就得有粮店,粮店的样子现在许多人都不大清楚了,一进门,首先是粮柜,粮食都在木制的粮柜里放着,玉米面,一
个柜;白面,一个柜;大米,一个柜;高粱面,又一
个柜;小米,当然也要一个柜。当年还供应豆类,每人每月一两斤,多不了,黑豆、小豆、梅豆或绿豆,随你喜欢买哪种,豆子又得要一个柜。柜子后边就是面袋,都码得很高,直顶到房梁。白面码白面的,玉米面码玉米面的,大米码大米的,还有挂面,也一摞一摞码在那里。起码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所有的家庭要吃饭就得去粮店买粮,家里要备有许多种面袋,放白面的,放大米的,放小米的,放玉米面的,放豆面的,大袋儿小袋儿各有各的用,也一定不能乱。我家有一个竹制的小孩儿车,当年母亲就经常推着
它去买粮,一袋又一袋,买多少,哪一袋放什么粮哪一袋放什么豆子都不会出错。当时每月供应多少白面大米或粗粮都是有规定的,买白面的时候,你可以买挂面,买了挂面你就别想再买白面,就供应那么多。
但你这个月没全部买完,粮店的人会给你存起来,想买的时候再买。粮店内部最特殊的景致应该是那几个从房顶吊下来的铁皮大漏斗,你把空面袋对着铁皮漏斗撑好了,负责称粮的就会把粮食从铁皮大漏斗给你倒在粮食口袋里。放粮食的木柜子到了晚上要打印子,一块大方木板,上边刻着字,要在面柜的面上一个挨着一个地打印子,这样一来,值夜的人就没法子打面柜子里粮食的念头,你要是去偷面,那面上的印子一乱,马上就会被发现。那块打印子的板子一定是要
锁在一个地方,一般人拿不到手。究竟谁在保管那个印模子,不得而知。粮店还卖一种粮,就是土粮,是从粮店地上扫出来的粮食,里边也许什么都会有,白面、玉米面、小米、大米什么的,这种粮食也不是一
般人都能买到的,必须是熟人。土粮买回去做什么,虽然被踩来踩去,但买回去还是一个字,吃!
有一年,我们胡同的粮店忽然运来了大批的玉米,是那种整玉米粒,运来,也不进店,都码在胡同外边的路边,一条路的两边都码满了,从西门外一直码
到了火车站。第二天,粮食部门的人来了,把一麻袋一麻袋的玉米粒都直接倒在了水泥路面上,人们这才知道是要在道上晒玉米。这一晒就晒了好长时间,下雨的时候就有人出来把玉米再堆起来,天晴了再摊开
,至今人们也不明白那是在做什么?那些玉米后来是不是又都给磨成面供应给了人们?或者是千里迢迢地去支援了非洲,但起码有一点是,不会去支援了美国。
许多胡同现在都消失了,许多胡同的名字到现在只是记忆中的事。但也有有心人,在废墟样的拆迁工地上到处跑,到处拍照,到处收集胡同牌子。朋友给我看他收藏的胡同牌子,让我眼前一亮的是“粮食胡同”这块牌,蓝地白字,洋铁皮搪瓷,亮闪闪的,一
点儿都没有生锈,想必当年挂在胡同口该是多么的醒目,现在却只有被收藏在私人家里,这真是让人怀念,让人多少还有那么点伤感。虽然我们现在吃粮方便多了,不用排队,不用拿粮本儿,不用再找人买从粮店地上扫起来的土粮。日子像是好了,但我们的心情为什么却总是不那么舒坦?为什么我们不舒坦?为什
么我们总是还要怀念?这也许也是一种动力?
这当然也是一种动力!
P001-003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