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书籍,假一罚四,放心选购。可开发票,24小时内发货。
¥ 26.5 4.6折 ¥ 58 全新
库存5件
作者朱剑, 朱光耀著
出版社江苏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8415880
出版时间2022-01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58元
货号4295443
上书时间2024-12-23
第一章中国书画鉴定理论与方法
经过长期的学术积累,中国书画鉴定已然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尤其是近年来中国书画在国际、国内艺术拍卖市场成交额的持续增长,更凸显了书画鉴定的重要性。作为书画市场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保证,中国书画鉴定的理论与实践自然也要与时俱进,以此来应对中国新时代艺术市场的新机遇、新挑战。
中国书画鉴定历史悠久,东晋时便有“买王得羊”的说法,羊欣为王献之的外甥,深得“二王”真髓,故有此言,由此可见当时人的书画鉴定意识。发展至今,中国书画鉴定已然不再是简单的书画交易经验的总结,而是发展成具备系统性、科学性的专业研究学科,其研究内容涉及美术史、艺术市场、考古学、美学、文艺学、文献学、心理学、材料学、化学、物理学、法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同时,书画鉴定学还具有鲜明的实践性,这就在具体实践中不断得到验证、提升。因此,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切忌纸上谈兵、坐而论道。
第一节 中国书画鉴定的心理机制
中国书画鉴定的心理机制值得首要关注,此缘于中国书画鉴定实践为鉴定者调动已有知识储备对鉴定对象予以判断的过程,涉及感知、记忆、相关信息提取及做出判断等心理学因素①。
鉴定的本质是判断真伪,所以存在着一个比照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鉴定者基于长期的视觉经验便会形成一个相对的“标准”依据①。这个比照标准,鉴定者鉴定一两张画当然是无法积累并确立,鉴定者一定要有海量作品过目才有可能形成,最好是观看保真度极高的图像资料或是现场观看展览作品。即便如此,这个标准依然不能保证其评判标准的客观性,因为根据认知心理学的知识,一个人辨识外界刺激信息的时候,不是完全地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地运用已有的各种记忆储备去比较、匹配并赋予其意义。此图像接受过程之于鉴定者,就是鉴定者在鉴定时脑子里应该有一个用来与眼前鉴定对象进行匹配的模型,此模型由鉴定者记忆系统中储存的各种信息构成。当面对鉴定对象时,鉴定对象的刺激信息进入鉴定者的脑中,于是鉴定者便调动各种模型与刺激信息进行匹配,然后找出最佳匹配模型进行识别,产生判断。此即鉴定者记忆系统中往往已经有了只属于自己的认知模型,他看到的,正是他想看到的也是能看到的东西。之所以是他想看到的、能看到的,是因为他脑中储备的匹配模型让他只可能看到这样的对象。由于鉴定者先入为主的思维定式不同,故而不同鉴定者即便是鉴定大家依然会存在“打架”的现象。如针对传为唐朝张旭的《古诗四帖》(图1-1),在有的鉴定家断定其为真迹的情况下,启功便从“避讳”的角度认为其为宋代之赝品②。
在收藏领域中,中国书画在国内外艺术市场一直炙手可热,因为其行情旺、风险小、增值快、效益大,致使其收藏价值经久不衰。然而,随着投资者的不断增多,字画价格也越来越高,市场上的书画造假也越来越严重。所以,收藏书画不仅要懂得欣赏书画的艺术,更需要懂得如何鉴别书画的真伪。本书对中国书画的鉴定和收藏历史与涉及的艺术现象进行系统梳理。在研究过程中,立足当下的中国书画鉴定实践及书画收藏中的诸多问题,以理论探讨与书画鉴定、收藏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提出了针对性的问题应对措施。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