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假一罚四】季风讲圣贤家训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假一罚四】季风讲圣贤家训

全新正版书籍,假一罚四,放心选购。可开发票,24小时内发货。

19.6 4.7折 42 全新

库存2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季风

出版社广东旅游出版社

ISBN9787557019976

出版时间2018-01

装帧其他

开本32开

定价42元

货号30752537

上书时间2024-12-21

朗朗图书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季风,知名教育专家,退休前曾是山东省某地区教委负责人,退休后主要从事国学类的研究与创作。先后出版过《北大国学课》《唐诗宋词里的趣事》《四书五经里的学问》《道德经里的智慧》《功臣的非正常死亡》《轻松学国学》《季风讲四大名著里的故事》《季风讲资治通鉴里的智慧》等图书,深受读者喜爱。《北大国学课》自2013年3月出版以来,连续加印十余次,名列全国历史类畅销榜前五名,新世界出版社2013年畅销榜第3名,2013年度全国最畅销的历史读物之一,2014年最畅销的国学类图书。《唐诗宋词里的趣事》《四书五经里的学问》《道德经里的智慧》在国内销量持续攀升,连续加印,目前繁体字版图书也已上市。

目录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 003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 006
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 ... 010
何以承其知遇恩,惟一勤字报吾君 ... 014
好学,谦学,而后博学 ... 017
第二章 / 颜之推家训:勉学治家,忠君爱国
以自身之过失,勉后代之学问 ... 023
何以治家?箪食瓢饮,节俭而不吝啬矣 ... 028
教子当循:趁早,疏远,拘礼,重气节 ... 033
声名之源——但求礼义仁德之道 ... 037
风烈懔然,长兄如父颜之仪 ... 043
青出于蓝,驰骋庙堂颜师古 ... 047
一门烈士三十人,不辱谥号“文忠” ... 052
第三章 / 谢安家训:雅道相传,硕学通儒
处变不惊真君子,生死之间现从容 ... 059
“硕儒称”“柳絮才”,谢氏学风誉江左 ... 063
治家之略:言传身教,赏游聚会 ... 066
第四章 / 范仲淹家训:先忧后乐,清正廉明
拜官赠母情谊切,未及上任思还乡 ... 071
当政:建学府,聘名士,精贡举,纳贤良 ... 076
以收成比俸禄,以恩赏惠穷苦,以清廉核官吏 ... 081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085
一朝入仕三十载,范家义庄八百年 ... 089
勤俭贤良:布衣宰相范纯仁 ... 093
第五章 / 欧阳修家训:尊崇孝悌,学贵以恒
立身,立功,以显父母 ... 101
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 103
以苇为笔沙为纸,苦学抄书继遗志 ... 105
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 ... 107
第六章 / 包拯家训:清心治本,直道谋身
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 ... 111
但行无愧之举,不畏强权压身 ... 115
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 ... 118
一曰正直,二曰刚克,三曰柔克 ... 121
忠孝节义:三代绵延惠后人 ... 124
第七章 / 苏洵家训:读书正业,重德修身
二十七,始发奋:一鸣惊人天下知 ... 129
年轻气盛出傲气,政坛沉浮塑傲骨 ... 133
二苏合力:一为生民立命,二为社稷立心 ... 137
淡泊偏远仕途路,乐享无味粗糙食  ... 143
水调歌头:兄弟亲和传佳话 ... 147
第八章 / 朱熹家训:宽仁济世,忠孝治家
见老者敬之,见幼者爱之 ... 153
仇者以义解之,怨者以直报之 ... 157
淡名利,忠君国,驱弊政,修正身 ... 160
慈、教、孝、友、恭、柔:治家之准则 ... 163
第九章 / 张英家训:厚德载物,敬慎谦和
张英“让路”:墙下有尺度,内里有乾坤 ... 169
节俭中济贫,节欲中养生 ... 175
才能过人张廷玉,配享太庙耀祖先 ... 180
张廷玉的为官之道:树大注意避风 ... 184
桐花万里,雏凤清声 ... 188
第十章 / 曾国藩家训:内外兼修,立人达人
百折不挠,宠辱不惊,取舍有致 ... 195
败人两字,非傲即惰 ... 198
不期科举走仕途,不可一日不读书 ... 201
严父训“三节”,恩师建自省 ... 204
何以保家?当以升官发财为耻 ... 206
立志先立人,立人先立学,立学先修身 ... 209

内容摘要
本书详细介绍了诸葛亮、颜之推、谢安、范仲淹、欧阳修、包拯、苏洵、朱熹、张英、曾国藩10位历史名人的治家之道,这些家训沉淀着丰富而又厚重的智慧,具有丰富的教育功能和深刻的生活意义。也正是由于这些家训的存在,才使得一个人、一个家族,乃至整个国家都拥有了灵魂,使得华夏文明亘古长青。
这是一部治家图书,也是一部修身指南。这些古圣先贤所留下来的家训给我们带来了谆谆教诲,也令我们感受到了一股浩然正气。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这正是我们所要牢记的,而这种高尚的情操也时刻激励着世人。

精彩内容
在他的淡泊名利上。当年父亲去世,兄弟们跟随叔父离开后,他自己避乱到了江东,之后就在东吴孙权手下为官。诸葛瑾任职时并没有因为自己才学出众而言行狂妄,反而更加谨慎小心。
孙权曾希望诸葛瑾能够说服他的弟弟诸葛亮来东吴做官,但是诸葛瑾并没有答应孙权,而是告诉他,诸葛亮不到东吴来正如
他不前往蜀国是一样的原因。诸葛瑾并没有为了自己在东吴的权势能够更上一层楼而答应孙权的要求,反是给出了一个非常精彩的婉转拒绝。他知道弟弟诸葛亮并不看重名声和权势,而是希望在明主面前施展才华。他也明白人各有志,因此不会做出令两兄弟为难的事情。
自叔父去世,诸葛亮带着弟弟在隆中耕作生活12年,直到他被刘备请出茅屋。在躬耕的12年中,曾有不少主君欣赏诸葛·007·亮的才华而想请他出山,但是诸葛亮全部拒绝了,他可以出山,但前提是心中的那位主公出现。
诸葛亮之所以有这样的表现,是因为他心中已经有了一个目标或者说是一个更加高远的志向,而在行动之前,他要选择一条最为合适的“路”。诸葛亮自比“管乐”:文能如管仲,武能如乐毅。他希望自己在将来也能如管仲、乐毅一般得到主公的重视,辅佐其建立一番功业,使自己可以淋漓尽致地施展才华,而不是深陷权势之争去钩心斗角。
当时,曹操、孙权以及袁绍等人的身边已经有了大批谋士和武将,若是此时投靠,诸葛亮的文韬武略根本没有完全施展的空间。即便一些主君钦慕诸葛亮的才华,并承诺了诸多优待,他也没有因为这些功名利禄而放弃自己最初的志向。
诸葛亮将一切送到眼前的荣华富贵全部淡然拒绝,不为这些利禄改变心志,直到刘备出现。当时的刘备,并没有属于自己的势力,除了自己的两个结义兄弟,其他的所有都要依靠荆州的刘表。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的时候可谓是一穷二白,而诸葛亮之所以会选择刘备,便是因为追随刘备的他能够实现自己的志向,能够使自己像管仲一样为刘备成就霸业,也可以如乐毅一般帮助刘备攻城略地,施展自己的文武才干。事实证
明,诸葛亮选对了人,他为刘备这个实力薄弱的后起之秀赢得了与强者比肩而立的地位,促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诸葛亮一生的志向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做一个能够辅佐君上开国立国的允文允武的能臣。刘备托孤之时,曾对诸葛亮·008·说:“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授意诸葛亮若刘禅有治国之能,便可尽心辅佐;若他不堪重任,诸葛亮可取而代之。因此,刘备逝世之后,也曾有人示意诸葛亮“废帝称王”。天下谁人不想做皇帝?可惜面对这样的诱惑,诸葛亮断然拒绝了,他的忠心只给汉家天下,他的野心只为实现志向。
因此,只一心一意地辅佐新帝,就如他之前能够甘于平凡只为等待一个明主实现自己的抱负一样。
诸葛亮的族弟诸葛诞在曹魏做官,为曹丕效力,对曹魏王朝忠心耿耿。后来司马氏一族意图谋反,曾经派人到诸葛诞所
驻守的地方诱劝他,但是诸葛诞没有同意,并反问来人:司马家族世代受曹魏恩惠,如何因为他人一点儿利禄就背叛主公?
并表示自己会为曹魏王朝竭尽忠节。诸葛诞在面对谋逆之臣威
逼利诱的时候,没有改变自己对曹魏王朝的忠心志向,最后城破被杀。
诸葛亮官拜丞相之后,生活还是一如既往的节俭简朴,他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为刘备守护江山上,对于功名利禄没有半点渴望。诸葛亮临终之前写给蜀汉皇帝刘禅的遗表上详细记录了家中所有的财产,为官二十七载,并没有多拿国家的一厘一毫。
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自幼聪慧过人,诸葛亮担心他因为太过聪慧而导致自己或主动或被有心人利用走上邪路,便给儿子写了数封家书,信中多次教导诸葛瞻要看淡名利,要坚守自己的心志,时刻牢记心中的志向,在实现自己的理想之前,不管是贫困还是荣华都不能动摇自己的心志。
·009·后来,曹魏军队攻打蜀国,诸葛瞻驻守绵竹,魏国的统帅在下令攻打城池之前曾经派人送信给诸葛瞻,并许他“若降者必表为琅琊王”。但是诸葛瞻谨记父亲的教诲,并没有屈从利诱,他奋勇杀敌,最终与不足18岁的长子诸葛尚带着忠君爱国的志向一同战死沙场。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