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假一罚四】屏南传统建筑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假一罚四】屏南传统建筑

全新正版书籍,假一罚四,放心选购。可开发票,24小时内发货。

262.8 5.6折 468 全新

库存22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主编

出版社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33568351

出版时间2023-02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468元

货号4388985

上书时间2024-12-18

朗朗图书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黄汉民,福建福州人,1943年11月生。1967年清华大学建筑学专业毕业,1982年获清华大学工学硕士学位。1982年至今在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工作。中国民居建筑大师,福建省勘察设计大师。

现任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顾问总建筑师。

曾任中国建筑学会常务理事,生土建筑分会副理事长,福建省建筑师分会会长,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首席总建筑师,华侨大学、福州大学建筑学院兼职教授。

主要建筑设计作品获奖情况:福州西湖“古堞斜阳”、福建画院、福建省图书馆、福建会堂等,荣获福建省优秀建筑设计一等奖;中国闽台缘博物馆,荣获中国建筑学会新中国成立60周年建筑创作大奖。

出版专著《福建传统民居》、《福建土楼——中国传统民居的瑰宝》、《客家土楼民居》、《福建土楼建筑》、《门窗艺术》、《福清传统建筑》(合著)、《尤溪传统建筑》(合著)、《南靖传统建筑》(合著)。主编《中国民族建筑(福建卷)》、《福建传统民居类型全集》。

范文昀,陕西咸阳关中人,1979年5月生。建筑设计师,南京大学建筑学博士,2014年创办坊·间建筑设计机构,与各大设计院合作过多个国家级规划设计项目。主创项目:福建三明万寿岩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三钢厂房改造利用工程(2015);福建平潭北港村活化利用(2017);福建平潭猫头墘村活化利用(2018);福建屏南厦地村(2014)、平潭东美村(2015)、屏南里汾溪村(2020)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规划。出版专著《平潭石头厝》(合著)、《福清传统建筑》(合著)、《尤溪传统建筑》(合著)、《南靖传统建筑》(合著)。发表学术论文《从“园冶”中看到的文脉与建筑营造》(2014,〈建筑师》杂志)、〈“我”眼中的王澍》(2013,〈建筑师》杂志)、〈不仅仅作为一种建造〉(2011,〈建筑师》杂志)、〈解体认知“园冶”》(2013,〈新建筑》杂志)、〈砖·石·词语之间》(2012,《新建筑》杂志)、〈天然石材的历史性言说片断》(2010,《新建筑》杂志)等。

张峥嵘,1967年5月出生,毕业于福建水利电力学校。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现任屏南县社科联主席,曾任宁德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屏南县摄影家协会主席。多年来致力于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是屏南县传统村落文化创意产业项目的参与者、见证者和推动者。完成《屏南降龙村摩尼文化新发现》、《新经济时代以文创推进乡村振兴的屏南实践与思考》、《文创推进乡村振兴“屏南模式”的研究一兼以屏南县龙潭村为例》、《文创助力乡村振兴机制研究——以屏南县为例》等社科课题;《文创激活古村——福建屏南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调研论文入选第22届中国民居学术年会论文集。主持完成屏南县厦地、降龙、前洋、前塘等村的中国传统村落申报工作。 



目录
本书以屏南传统建筑作为研究对象, 上篇将屏南传统建筑分为传统聚落、屏南土楼、土楼活化利用、屏南民居、祠堂书院、寺庙宫观、亭塔桥坊7个部分。下篇从结构入手, 分为承重夯土墙、坚固楼大门、层叠木结构、环周内通廊等24个部分。因 地制宜地从屏南传统建筑的建筑类型、构造方式、文化内涵、人居环境等多个方面对屏南传统建筑进行分析研究, 以全面客观的态度归纳总结屏南传统建筑的工程艺术价值、营造手法特点及其中蕴含的民族文化、民族智慧。

内容摘要

风起于青萍之末。屏南建县相对较晚(雍正十二年,1734年),至今280多年,但早有人居环境的经营,甚至有上千年汉人古村落的家族史(如漈头村)。当人口增长达到一定的规模,行政管理便应运而生,于是“析古田县屏山之南建为县治”(民国版《屏南县志》)。“康乾盛世”是我国近古最后一波、在各个方面稳定增长的时期,特别是商业经济,而人口随着经济的发展得到爆发。在古代,福建丘陵地带是北方汉人移民拓荒的“理想国”,这里有山有水就有生存的可能。在福建汉人移民史里可观察到,战乱时期举家搬迁躲避或投靠,和平时期各支脉从容开荒拓展族群聚落。屏南早期属古田县最偏远地带,处于鞭长莫及的半自治状态,还时不时滋生匪患。如今屏南蔚为壮观的全域生态型聚落就是这样从无到有形成的。

“小国寡民”“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理想国”,在福建丘陵地带中,很容易找到这类物理空间,特别是在鹫峰山脉福建省平均海拔最高的屏南县域。在古代,“县处偏隔”(民国版《屏南县志》)的屏南是典型的山地农耕县域。这种似乎静态的人居时空局面,只有现代化的外力才能打破其“一以贯之”的状态。这种静态局面并不意味着僵化,而是一种早熟的不受动摇的文化自守。古时候,人们用脚步丈量山水,各级古道如同当下公路网络,同样四通八达。屏南古驿道顺着古田溪与霍童溪两大水系生成对外交通干线,形成险峻的岭道。人们运用智慧,建造了成百上干座廊桥,廊桥或沟通溪流聚落,或横跨沟涧深壑,维系着各个聚落的日常互动。

作为聚落的主体建筑,屏南夯土民居或在山谷集聚,或在临溪小盆地营造,或在山巅坡地散落,自成一体。由于耕地极少,山林居多,住房用地需节约使用,使得屏南民居的建筑模式始终保持小三合院单元的成熟型制,以适应复杂多变的山地空间,而这种小单元化的建筑型制总能维系在古老的里坊制空间管制里。屏南地处偏远闽东北高山之上,很自然地沿袭北方的土木人居文化,从古城长安的里坊格局,到自成一体的闽地聚落,里坊制一以贯之地如化石般嵌入屏南传统聚落的生活空间。这种空间的营造,同时使用着北方古老的桢擀夯土工艺与精湛的木构构造手艺。

以三合院土木建筑为载体,当代屏南在古村落的活化利用方面已开拓出一条可能的

方向:超越空间界域的新生活方式已然成形。在如今急促发展的千年变局中,这种空间与技艺文化可否再次安顿人生,以此为起点,从而建构全新的华夏人居哲学,我们拭目以待,毕竟屏南是用这种模式进行乡村振兴进程的第一个吃螃蟹者。

鹫峰山巅的山水生活卷轴

顺着古田溪逆流而上,再沿着长桥溪入鹫峰山岭腹地进入屏南,这是屏南的西南门户。从宁德往上逆行,顺着自成体系的霍童溪(上游汇聚黛溪、金造溪、白玉溪及棠口溪),从向海的东南门户(忠洋村)可上山到屏南,往北衔接政和地域的洞宫山。这里山岭绵延不绝,鹫峰山脉成为闽中东北方的山岭屏障,在古代,人迹罕至,唯有秃鹫盘旋高空俯视人间。

无限风光在险峰,虽路途遥远,地势落差大,但这里的山林资源异常丰富,北方汉人一旦落地繁衍,北方的土木技艺容易在这里生根,建立起兴盛一邑的长久生活秩序。屏南县东南有近千年的古村忠洋村,西南有六百多年的古村长桥村,在屏南腹地背靠屏山之南的有双溪古镇,不远处有干年古村漈头。这些交通要道上的古村聚落不但水路发达,陆路也便利,农耕与商业并重,成为屏南山地人居聚落的重要节点,率先发展起来。随着人口规模的不断增长,寸土寸金、相对便利之地显然不够容纳人们的居住,于是卜居美穴之地时常提到议事日程。屏南山高,溪流众多,人们总能在清澈源头附近找到安身立命之地,有的甚至落到了高山陡坡险要之地,如寿山乡的白凌村山地聚落。

在“康乾盛世”,屏南聚落如满天星斗般出现。如屏城乡前汾溪郑氏家族,第二支的郑均志公迁往厦地,把自家庄园辟为依山傍水的小聚落,为此还口述了代代相传的选址故事:冬天寻牛几日,忽而梦中现身,竟然卧在山坡临溪的大石头上,周围白雪覆盖,唯有此处干燥,天亮寻找,果然找到如梦中所见情景。厦地村就此开创。每一个聚落的选址都有说得通的美丽传说,把此时此地的美好山水与农耕人文活动融合,编织一个可世代口述的故事,以此说明前辈选址的苦心,同时可以鞭策世代居住于此的后代,须敬畏身边的一草一木,通过灵性通道,拉近人神距离,做到天人合一,保一方“境”地的平安共荣。这种人居环境的生活哲学在屏南高山的人居环境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如在屏城乡里汾溪古村,村庄地处小盆地,四面环山,溪流如满月环流聚落,地势格局传说如仙人撒网,溪流里的每一块较大突出的石头都有说法;对面的案山是民居大堂对景的焦点,据说若有火星出现,就要警惕火灾发生。里汾溪水头一侧有一座小山包用作“靠山”,水尾种植的百年高大松林,用来锁水,以求锁住财富与活力;大山水套着小山水,引高处溪流入村,山水之间,街巷或横竖有度,或倚山势层层顺着等高线随机合度营造;用里坊制层层管理空间,独门独户的三合院不断复制,有的各自随机形成里坊入户空间。

这里,里坊式空间不但增加了公共空间的利用率,而且成为一般住户防御的基本手段。



精彩内容

本书以屏南传统建筑作为研究对象,上篇将屏南传统建筑分为传统聚落、屏南土楼、土楼活化利用、屏南民居、祠堂书院、寺庙宫观、亭塔桥坊7个部分。下篇从结构入手,分为承重夯土墙、坚固楼大门、层叠木结构、环周内通廊等24个部分。因 地制宜地从屏南传统建筑的建筑类型、构造方式、文化内涵、人居环境等多个方面对屏南传统建筑进行分析研究,以全面客观的态度归纳总结屏南传统建筑的工程艺术价值、营造手法特点及其中蕴含的民族文化、民族智慧。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