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书籍,假一罚四,放心选购。可开发票,24小时内发货。
¥ 22.5 6.3折 ¥ 36 全新
库存15件
作者主编崔艳茹
出版社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36171589
出版时间2022-06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36元
货号4193392
上书时间2024-12-18
第一篇课题研究
古典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古诗是中国文人千百年来的文化结晶,当中生动文雅的语言、深邃高尚的思想境界都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底色。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仍比较看重成绩,难免会急功近利,在教学中花大量时间强化答题方法、训练答题思路,把古诗词的教学只局限在背诵默写,而忽略引导学生理解与鉴赏,致命古诗词这一传承几千年的文化瑰宝的价值无法体现。长此以往,学生欣赏古诗词能力就会下降,既不利于今后的语文学习,也不利于核心素养的培养,更谈不上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在古诗词教学实践时,以“古诗词主题化”模式来教学能更好地串联课本中的诗歌,同时可以拓宽学生学习古诗词的范围,不唯课本,而且可以增加学习趣味,课堂中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由此笔者决定对古诗词主题阅读做更进一步的探索,并尝试总结出古诗词主题化教学的规律和策略。
一、研究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因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中明确提出了要“贯穿国民教育始终”的要求,并且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程、进教材、进课堂,以及教师培训等问题提出了具体要求。同时,《意见》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阐发、教育普及、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传播交流等方面”做出全面部署,力求汇聚全社会之力来推进。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领域。初中作为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语文教育工作者有义务指导学生学习、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初中语文教材中,古诗有上百首之多,但是分布比较分散,所选诗词虽然都是经典,但是每一篇课文所选的诗歌没有内在联系,篇与篇之间都是孤立的。因此学生学习一首古诗就仅仅掌握了这首古诗的风格、诗人的情感,时间一长就忘记了,下次再学同样主题的古诗时,教师又要重复之前的讲解,浪费大量的时间,学生学习的效果也不好。同时因为初中阶段有学业考试要求,决定了初中学习古诗词所占的课时量不多,课内的古诗词为4-5首,所占的课时量为2~3个课时,没有办法进行深入的拓展、延伸,学生只能囫囵吞枣,一知半解。学业评价上更是单一,根据广东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要求,古诗词在学业考试中仅占10分,只要学生会背、会写、能简单地理解诗句,基本上就达到考试标准了。这个评价标准,也决定了教师和学生都不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古诗词,导致学生根本无法用心去领略古诗词的美与提升文化底蕴。
但是,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要求基础教育落实“立德树人”和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文底蕴是排在首位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课程理念中也要求“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对于七至九年级的学生来说,阅读古诗文时要“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我们都很清楚,随着信息科技时代的来临和全球化的深化,各国的竞争主要是经济文化的竞争。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势必要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和国民文化自信,经典的古诗词教学是文化精神传承的主阵地,基于此背景,我们尝试进行“古诗词主题化”教学的探索。
……
初中阶段古诗词是培养学生传统文化底蕴的重要内容,是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积累的有效途径,因此古诗词教育是中学初中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现阶段,语文教学中我们要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但是在古诗词实际教学中,三维目标主要停留在知识与技能这个目标上,背诵、默写,围着中考的指挥棒在转。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两个目标涉及较少,学生不去领会诗词的意境,不去领悟诗词中传递出来的古典文化底蕴,不能发自内心的热爱传统文化,本书旨在改变这种教学模式。
本书主要是以初中语文教材的古诗为主,辅以课外古诗,从一首诗入手,然后输入同一主题的多首古诗,增加课堂容量,训练学生联想、合并、拓展的思维模式。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为人之道、处世方法,让学生更易理解古诗中的哲理。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