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书籍,假一罚四,放心选购。可开发票,24小时内发货。
¥ 27.3 4.6折 ¥ 59.8 全新
库存6件
作者张振祥著
出版社台海出版社
ISBN9787516834268
出版时间2022-11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59.8元
货号4321447
上书时间2024-12-18
张振祥,做过销售,从事过摄影,美食爱好者、爱旅游,喜欢看电影及各种书籍,在多年的生活历练中,懂得用宽容和感恩的心看待事情,善于自黑,是一个有情调、有格调的人。
孩子和父母,谁才是一张白纸
“之前我们都说孩子就像是一张白纸,或者是一块干净的画布,我们在上面画什么就有什么。这话到底有没有道理?”
提出这个问题的是我的一个朋友。她说前不久去参加了一个宝宝的满月宴,宝宝的妈妈和奶奶的话让她开始觉得这话有点儿不对味儿。
她说那位宝爸是美国留学回来的法学博士,宝妈是仲裁机构的一位科长,非常优秀的两个年轻人。而宝宝的爷爷奶奶都是教育工作者。席间,老两口儿抱着孙子挨个儿跟亲朋好友攀谈,接受他们的祝福,同时也享受着亲朋们投来的羡慕的目光。然后孩子的奶奶就忍不住开始规划起孙子的未来。
“我这大孙子一看就是当法官的料,我敢肯定他将来一定是个出色的法官。”
奶奶说这话的时候,脸上眉梢都挂着藏不住的喜悦和自豪。旁边的宾客也都连声附和,说:“张老师这话一准儿错不了,您能培养出来一个优秀的法官,就一定能再培养出一个当法官的孙子。再说了,这孩子的爸爸妈妈又都是法律工作者,这么好的基因,这么好的环境,您又这么会教育孩子,这不就三重保险了吗?”
宝爸看着老妈一脸的兴奋,也没好意思说什么。但是宝妈接过了话茬儿说:“妈,宝宝这才刚满月,也看不出什么来。而且,将来的事儿我们还是等宝宝长大了自己决定吧。”
儿媳妇的这句话显然是有些坏了婆婆的兴致,老人家有些不高兴地说:“话可不是这么说的,我跟你爸都是做教育工作的,我们明白这里面的道理。就教育孩子这事儿,你等他长大了再说就什么都来不及了。这孩子呀,他刚生下来就像是一张白纸,以后能变成什么样,就看做家长的怎么去塑造了。你总想着等等看,很容易就把孩子给耽误了。”
“不是,妈。我们的意思是想看看孩子将来适合做什么。”
媳妇还是想坚持一下自己的想法,但是这并不能改变婆婆的意见,婆婆说话的语气也更加严肃了:“你们年轻人可能理解不了,孩子是一张白纸的意思就是他没有什么适合不适合的。因为他是空白的,你在上面写什么就有什么,而且越小的孩子可塑性就越强。如果不趁着这时候去塑造他,等到他已经被涂上别的颜色的时候你才想改变他,可就真的来不及了。你看小阳子(宝宝的爸爸),他现在性格很好,习惯很好,学习工作都很好吧?如果不是我生下他就辞职,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塑造他的话,现在还真说不准能不能变得这么优秀呢。”
后来,在宝宝爸爸的暗示下,为了避免局面变得尴尬,宝宝妈妈主动结束了婆媳间的这次讨论。但是这次讨论却引起了这位朋友的深思。因为她知道一些这位婆婆现在不知道、以后也可能不会知道的真相。这位让妈妈以为成功塑造了美好人生的小阳子,确实很优秀,小学、中学、大学一直都是学霸,去美国留学期间也是拿奖学金的。而且在实习期间就已经在北京拥有了自己的一套房子,且不是靠家里。他性格很谦和,是一个阳光、温暖的人,没有有些精英身上惯有的那种高傲和冷漠,但是骨子里你能感受到他对底线和原则的坚持。回国以后,工作、恋爱、结婚、生子,一切都很美好。
但是,只有少数几个熟悉他的人知道,他并不快乐。他虽然很谦和,看起来很阳光,身边也有不少的朋友,但是他就是没办法像他们一样开心,哪怕是在大家以为他很开心的时候。因为这种待人接物的态度是妈妈规定的,妈妈说这样才会有更多的朋友。他没办法跟朋友开玩笑,朋友也没办法跟他开玩笑,虽然他很想那么做。因为妈妈从小就跟他说,你将来是要做法官的,而法官是不能乱说话的。他难得的开心就是偶尔在练歌房的短暂时光。他很爱唱歌,也很会唱歌,这是他小时候的梦想。可是妈妈说,对于一个将来要做法官的人来说,唱歌就是不务正业。所以,就算是已经升级为家长的他偶尔去唱歌,也不会让妈妈知道。相熟的朋友也曾经开玩笑地问过他,说你爸妈是怎么开启你这“开挂”似的人生的?他很严肃地回答:“打呀,往死里打的那种。”
这样的回答让朋友们觉得很是意外,更让他们意外的是,看起来一切都很好的小阳子现在已被诊断为轻度抑郁,这个情况恐怕他的母亲永远也想不到。
我总觉得我们的父母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是没有什么底线的,甚至已经到了毫无顾忌的地步。听完这个故事,这种感觉就更坚定了。尤其是这种有专业背景,有理论依据,关键还有“成功案例”的人。小阳子的母亲所坚持的观点,在很多人包括很多的教育工作者的心里都有着根深蒂固的赞同。那么,这种说法到底对不对?我们的孩子到底是不是一张白纸?
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开私人教学之风的孔圣人就提出过一个概念叫作“因材施教”。就是说要根据每个学生“材”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教育方式。为什么要因材施教?就是因为我们每个人的特质都是各不相同的。如果真的是一张白纸的话,那就不会有所谓的“材”的不同了,自然也就不会有因材施教的说法了。但是,孔子虽然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概念,却没能对“材”进行深入、系统的阐述。所幸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一直都在不断完善、丰富着这一教育理念。现代教育界所倡导的个性化教育和天赋教育,就是这一理念的进一步深入和延伸。个性化教育和天赋教育的基础就是承认人生来就带有独特的成长密码。我们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在内,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发现并合理引导,让孩子成长为自己本来就该有的样子。
我们的孩子到底是不是一张白纸呢?哈佛大学实验心理学博士、麻省理工学院认知神经学中心掌门人、被《前景》杂志评为“最伟大思想家”的史蒂芬·平克早已做出了明确的回应。他在著作《白板》当中说:“孩子并不是一张白纸,孩子出生就有自己的天性,他们天生携带着自己的倾向。……那种认为父母可以像捏泥块一样塑造自己孩子的观点,给儿童抚养方法带来了很大的问题,其中的一些方法明显违背了儿童的天性,甚至有些显得极为残酷。当一些母亲试图在她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做出权衡时,这种观点会限制她们的选择,而且父母会因孩子没有按照自己期望的方式发展而更加烦恼。”
所以,当我们看到或听到小阳子的故事的时候,真的应该为他感到庆幸。虽然小阳子是不快乐的,但是这真的已经是我能预想到的最好的情况了。起码他没有因为一些反抗而让父母抓狂,没有因此而让自己失控,更没有因为极端的对抗行为而酿成悲剧。这些让人觉得很遗憾的事情并不少见,而每一个令人惋惜的故事背后都有想要随意拿捏孩子的家长。
所以,当我们再次面临孩子到底是不是一张可以让我们随意涂写的白纸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想要跟家长朋友们说的是,千万不要再有这样的想法。相较于白纸,我更希望家长把孩子想象成一粒种子,它自身就携带着独特的成长密码。它在什么样的土壤中更容易发芽?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可以更加茁壮地成长?对温度和湿度有什么样的要求?是喜阳还是喜阴?这些问题其实早就有了答案,我们家长要做的就是要找到这些答案,给这粒种子营造一个适合它生长的环境,然后静观其茁壮成长。
需要补充的一点是,孩子的教育与和谐的亲子关系当中,又确实需要一张白纸。不过,这张白纸不应该是孩子,而是家长。为什么我们会那么容易相信孩子是一张白纸的说法?因为潜意识当中,我们当家长的很乐意去这么做。我们先入为主地给孩子设定一个成长模式,这样我们的家庭教育就变得简单方便多了,我们就可以理直气壮地按照我们所认为的那样,对孩子进行规划、改变和塑造了。如果结果不能如愿,我们还可以找出各种理由来把责任“甩”给孩子。
现在请记住:我们的孩子是一粒等待成长的种子,绝不是一张可以让我们随意涂抹的白纸。和谐高效的亲子关系需要家长放下拿捏孩子的执念,甘愿做一张白纸。尊重孩子本身所具备的独特的成长基因,辅助他成为更好的自己。
……
★要“陪”孩子成长,不要“替”孩子成长。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按孩子的特点,顺势而为,正面引导,让孩子在选择中成长、学会承担后果,而不是替他们规划人生,相信孩子能够处理好自己的事情。
★你必须成长,才能帮孩子成长。
家长不仅要尊重孩子,更要尊重他人,孩子在这样的环境长大,不仅会学会自尊,也会学会尊重他人,重建你和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做智慧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长!
★孩子成长的“梦想法则”,助力孩子一生的成长!
读懂孩子的心,把孩子的梦想当成一种法则去敬畏!很多时候,梦想不是用来实现的,而是在支撑起一个孩子生命的活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顺势成长,父母应充当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拉拉队,而非裁判员。
让孩子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独立做出选择和判断,自助学习,我们所需做的便是为这一切的发生提供条件和正面强化,适时予以引导,更像是顺势而为。
本书是一本家庭教育类型的书籍。在学生的学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心理焦虑的家长往往只能看到自己孩子身上的缺点、短板,那些成绩好、优点多、乖巧听话的孩子都成了“别人家的孩子”。作者认为,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都有其独特的优势与天赋,家长应该转变观念与角度,学会打开孩子的优势开关,让孩子顺势成长。书中包含理论依据、操作步骤和典型案例,逐步教会家长看到自己孩子的优势,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调动孩子的内驱力,进而培育出乐观、独立、正直、善良的优秀孩子。
斯蒂芬 平克(哈佛大学实验心理学博士、麻省理工学院认知神经学中心)
孩子并不是一张白纸,孩子出生就有自己的天性,他们天生携带者自己的倾向。
陶行知
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
莱布尼茨(德国哲学家)
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