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一罚四】活力·科研
全新正版书籍,假一罚四,放心选购。可开发票,24小时内发货。
¥
38.7
3.9折
¥
98
全新
库存13件
作者刘卫红主编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ISBN9787522503400
出版时间2021-08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98元
货号3803846
上书时间2024-12-18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刘卫红,高级教师,北京小学通州分校校长兼党支部书记,曾荣获通州区优秀教育工作者、师德先进个人、巾帼十杰,北京市健康促进学校先进个人、语言文字工作先进个人等称号。学校曾荣获北京市教育科研先进学校、北京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北京市基础教育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先进单位、北京市学校文化建设示范校、首都精神文明单位、北京市知识产权教育示范学校等殊荣。
目录
北京小学通州分校自2010年建校以来, 坚持走“科研兴教”之路, 营造全员科研、立体科研之氛围, 找准课题研究与课程建设、课堂教学的结合点, 以科研核心组这一精品科研带动学校全员科研, 引领各个学科教师都参与到校本教科研中来; 以“专家引领, 同伴互助, 自我反思, 行动研究”为主要活动形式, 使科研工作深入教育、教学各领域, 融入年级、学科全类别, 渗入课程、课堂改革实践。科研兴校是现代办学发展的趋势, 是提升学校和教师内驱力的战略思想, 学校将不断激发学校科研活力, 本书旨在促进教师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 发展新知识、培养新技能、形成新体系, 以适应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的需要, 为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的提升贡献力量。
内容摘要
本书是北京小学通州分校自建校以来在教育实践经验中总结和提炼的新理念、新经验和新方法等科研成果。内容包括该校如何在《通州区“十二五”教育科研发展规划纲要》《通州区“十三五”教育科研发展规划纲要》的指导下以科研为先导,按照“课程+课堂+课题”的发展路径,如何创新教育科研工作机制,如何坚持“三三”课题动态管理机制、“四个三”的科研模式,如何以“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行动研究”为主要活动形式等。是促进解决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真问题”,以及不断培养教师科研意识、提高教师科研能力、发挥教师的潜能的一个可借鉴案例。
精彩内容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活力课程构建与实施的实践研究刘卫红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一)选题缘由1.理论方面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与特点显示,当前世界各国注重促进学科融合,发展学生综合能力,以学生核心素养模型来推动和促进课程改革的发展成为重要方式。主要国家核心素养与课程体系相互关系呈现三种模式:核心素养独立于课程体系之外的美国模式,在课程体系中设置核心素养的芬兰模式以及通过课程标准内容设置体现核心素养的日本模式。通过归纳、借鉴国际上核心素养和课程体系的相互关系,分析国内课程标准改革面临的挑战,找准学校在课改进程中存在的问题,根据校情、学情实际,构建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活力课程体系,科学实施,实现学校育人目标,促进师生的可持续发展。基于这样的目的,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涉及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能力的要求,是个体能够适应未来社会、促进终身学习、实现全面发展的基本保障。学生的核心素养模型旨在促进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的教育模式生成,需要与学校活力教育教学实践相互结合。学生核心素养模型的建立归根究底是从过去重视教学当中学科知识体系的科学性和完备性,转向重视学生核心能力和素养的生成;从过去重视学生知识结构而忽视学生能力培养,转向促进学生能力提升和全面发展。本着这个目的,学校学生核心素养需要与活力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在核心素养理论的指导下,促进活力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发展,这样才能让学生核心素养模型更有效地发挥作用。2.政策方面近年来,我国一直以课程改革的方式来促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1999年“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01年开始的、实施已有十余年的新一轮课程改革,2012年各学科修订后的国家课程标准正式颁布,2015年关于落实《北京市实施教育部的课程计划(修订)》的实施意见等重要政策文件,均对课程的建设与推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实践方面学校建校6年来,基于“活力教育”办学特色、育人目标,结合校情、学情实际,构建了“必修+专修+选修+精修”的活力课程体系;为了更好地满足师生成长需求,让每一位教师实现最大价值,让每一位学生获得多元发展,开发了4大类、15个学科、60余门活力校本课程。在构建活力课程体系且协调发展的背景下,实施“四态”课程:姿态类课程、学态类课程、心态类课程、常态类课程,提升了教师的课程意识,最大化地发挥着校本课程的教育功能和教育价值,力求实现学生培养目标,即健康活泼的姿态、积极活跃的学态、乐观活气的心态、持久活润的常态。并不断挖掘课程资源、发挥团队优势,坚定不移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五好活力少年”。(二)课题研究的价值和意义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和对活力课程建设的不断实践,我们活力课程有了新的理解,即在课程建设中:一是要把国家的课程要求与学生的成长需求、教师的发展需求、学校的特色建设需求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活力课程帮助学生发展和培养兴趣,提升活力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个性发展和学生潜质的开发;二是要对三级课程进行整体思考,确保三级课程总目标的一致性。坚持国家课程标准,突出校本课程特色,促进学校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三是提升课程领导力和执行力,充分发挥学校课程管理的权利和作用。根据国家课程方案规定的课程结构、科目、课时,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制订学校活力课程规划和教学安排;四是课程建设和学校的办学理念、育人目标、特色形成、学校课程的整体建设结合在一起进行整体的思考和谋划,力求使国家、地方、校本课程最大化发挥其教育功能和教育价值,实现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办学质量的提升。实施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在于,通过构建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活力课程体系,深入实施过程中进行活力课程的开发研究、实施研究、发展性评价研究,以弥补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课堂生成性、探究性、动态性、综合性的不足,使学生更有效地学习,不断提升核心素养,实现个性发展,从而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基。二、文献综述(一)核心概念的界定1.核心素养《辞海》对“素养”的解释是,经常研习的涵养、修养。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指出,综合素养不是知识,不是技能,是个人获取应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以及兴趣、动机、学习策略。人文素养、科学素养、技术素养,是学生在今后工作、生活中所需要的核心素养。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褚宏启认为,核心素养是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是所有学生应具有的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或者说,核心素养是学生在21世纪最应该具备的那些最核心的知识、能力与态度。核心素养是以适应当今时代和未来生活人的发展为指向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水平。学生核心素养是从人的全面发展角度出发,按照学生发展规律规定一定教育经历后必须拥有的基本素养和能力,是经过一系列课程之后,学生所积淀形成的核心技能。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整个学校课程的灵魂,统整学校课程规划和建设的各个要素。在本研究中,学生核心素养是从人的全面发展角度出发,体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这一要求,按照学生发展规律规定了一定教育经历后其必须拥有的基本要素,素养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学习的结果,强调促进个人发展和形成运作良好的社会。2.活力课程(1)活力教育活力教育即充满旺盛生命力的教育。活力教育是培养学生身心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正能量的素质与能力教育。可持续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践行和升华,活力教育是适合孩子的教育,是以儿童健康活泼发展为本的教育。活力教育尊重人的天性,强化学生的自主意识,注重学生生命成长过程中的需求;活力教育注重教育的多样性和个性化,活力教育创设学生充分表现的机会和舞台,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涌动活力、全面而和谐,自由而充分,独特而创造的发展。(2)活力课程活力课程是围绕学校的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有效整合课程资源,建构三级课程体系,整体推进三级课程建设,力求实现国家与校本课程整合、教育与教学融合、学校与家庭、社会联合之合力,以活力教育理念为依据,以学生发展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技术素养为发展维度,以激发学生的认知活力、行为活力、情感活力为主体,而开发的课程。(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1.国内方面(1)核心素养的相关研究辛涛等人在《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模型的构建》一文中,通过总结质量标准建立的需要,梳理国家宏观教育目标,分析当前国际形势,提出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的概念内涵;并指出核心素养必须能够指导教师日常教学、促进教育评价、指引教育改革发展方向;在进行核心素养的遴选时要遵守素养可教可学、对个体和社会都有积极意义、面向未来且注重本国文化这三个原则。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的遴选应注重一贯性、发展性与时代性,其建立过程需要广泛征集教育利益相关者意见,要处理好核心素养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关系,让其更好地服务教学实践,要完善核心素养测量与评价体系,推进其服务教育评价领域。王烨辉等人《国际学生核心素养构建模式的启示》一文对英国、澳大利亚和芬兰等主要国家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进行系统分析比较,为我国当前的课程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有益启示。启示有三:一是立足学生发展,建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的学生核心素养体系;二是在学生核心素养体系的框架下,进行课程设计与改进;三是基于核心素养体系,建立系统的学业质量评价标准。夏雪梅在《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学校课程建设》一文中,以学生核心素养与课程的关联一致性作为划分标准,将当前的学校课程分成六种水平:水平1:无关联的单一课程;水平2:无关联的碎片课程;水平3:表面关联的课程;水平4:实质关联的课程;水平5:部分实质关联的课程;水平6:有质量的素养课程。以S学校的课程干预研究为例,呈现将一所处于水平2的学校提升至水平4构建实质关联的学校课程的路径。褚宏启在《我国学生的核心素养及其培育》一文中提出,我国应根据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要求确定核心素养,突出“关键少数”素养,并将核心素养具体化为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具体素质发展的阶段性要求。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从课程体系开发、教学方法改进、教师素质提升以及评价改革等方面着手。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