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价库存书】文史百谭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特价库存书】文史百谭

特价库存书,均为正版书籍,无笔记无使用痕迹,在仓库存放时间久。

6.3 2.2折 29 九五品

库存12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璧耀著

出版社上海文化出版社

ISBN9787553520148

出版时间2020-09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29元

货号3568461

上书时间2024-12-17

朗朗图书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商品描述
前言

前 言

《文史百谭》是一册普及我国传统文史知识的小书。笔者选取了一百个话题,和大家一起谈谈近年来在文史知识运用方面经常出错的一些问题,以期引起诸位对文史常识的关注,进而在运用中减少此类差错。

“文史”一词,初意原是文书记事,典出汉司马迁《报任安书》的“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和现在所说的“文史”意义有所不同。至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时序》所说的“其文史则有袁殷之曹,孙干之辈”,才和现在“文史”的意思大致相近。这以后的用例就多为此义,如《北史·山伟传》的“伟涉猎文史”,唐杜甫《送李校书二十六韵》的“十五富文史,十八足宾客”等。这些句子中的“文史”,就是现在一般所说的文学(或文章)和史学一类意思。

但是,“文”在古代,除了指称文学或文章之外,还常特指礼乐制度、礼节仪式,如《论语·子罕》:“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朱熹注:“道之显者谓之文,盖礼乐制度之谓。”这里的“文”,指的是礼乐制度,即用以彰显“道”的外在形式。又如《史记·高祖本纪论》的“故周人承之以文”,裴骃集解引郑玄曰:“文,尊卑之差也。”这里的“文”,按郑玄之说,就是礼乐制度在形式上所规定的等级差别。

近人章炳麟在《国故论衡·文学总略》中对“文”字有更明确的细说:“盖君臣朝廷尊卑贵贱之序,车舆衣服宫室饮食嫁取丧祭之分,谓之文。”章氏认为“文”除了制度上有明文规定的等级差别,还包括人类生活中各阶层有关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的一切相应礼节仪式的规定。而杨伯峻先生译《论语》“文不在兹”的“文”为“文化遗产”,其涵盖面就更宽泛了。

所以,“文史”的内涵,现在除了文学与历史的常用义之外,还多用来特指文化与历史,略偏重于典章制度与礼仪习俗等方面的文化和历史知识。《文史百谭》就是这么一本普及我国传统文化与历史知识的小册子。

世界上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与历史。这是一个民族的血脉,也是一个民族传统得以延续和传递的基本保证。张岱年先生在《中国文史百科·总序》中说:“一个对本民族的历史与文化知之甚少的人,在精神上便缺乏一种归属感;一个对自己的传统不懂得继承发扬的民族,便无法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胡适更是在留学美国的日记中写过这样的话:“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对中国的历史文化无知、对中国的文学艺术无知,可耻!!”(转引自梁枢主编《国学访谈·国学的源头》)他连用两个感叹号以表达自己强烈的情感。所以,我们必须对自己的文化和历史有所了解,在精神上要有一种归属感,不要成为一个对自己的民族历史文化一无所知,被胡适视为“可耻”的人。

但是,我们却曾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为地割裂过自己的文化与历史,以为是四旧是糟粕,曾经唾弃过,以为它阻碍了革命,阻碍了现代化,曾经被否定过。这种割裂民族文化和历史的行为,现在想来实在太愚蠢了。而这愚蠢的行为,就差不多影响了整整一代人!这被影响的一代人,对自己民族的文化和历史,或无知,或所知甚少。他们中的有些人,因此就对自己民族的历史文化缺乏亲和之情,在精神上也没有那种文化的归属感。正因为如此,他们在运用自己民族的文史常识时,便会因不明其内涵而经常出错:或望文生义,或张冠李戴,或知其一不知其二。

本书针对这种社会现状,选取了一百个传媒中经常出错的文史方面的话题,通过对这些话题基本知识的勘误、梳理与辨正,努力以较为简明的文字,使大家对一些常见的文史知识,有一个比较正确和全面的了解。

书中病例多取自《咬文嚼字》,所选的都是常用却又常错的文史类知识。这些病例基本出自书报杂志和电视剧,也有一些是电视节目主持人或百家讲坛主讲人口中出现的常识性差错。有不少差错,其实只要认真翻一翻有关书籍就能解决的,却似乎都没有去做,只是想当然地信口开河、随兴而讲,结果误导了听众和读者,留下不少瑕疵。

面对这些常识性差错,试图做一些弥补工作,为普及传统的文史知识略尽绵薄,希望能对读者诸君有所助益。书中所说容或也有不妥,那就有待读者和方家批评指正。

陈璧耀


【书摘与插画】

“世兄”不能用于平辈之间吗

 

[病例] “世兄”不是平辈之间的称呼,而是对朋友的儿子的称呼,即长辈对晚辈的称呼。
【诊断】
“世兄”是一种尊称,多用于长辈敬称晚辈,但有时也可用于平辈之间。
【辨析】
“世兄”作为敬辞,明清时多用于敬称座师(主考官)或房师(同考官)的儿子,“座师、房师之子,谓之世兄”(顾炎武《生员论》)。明清小说中多有此类用例。如《儒林外史》十回:“(鲁)编修原是(娄)太保的门生,当下见了(娄瓒),笑道:‘我方才远远看见船头上站的是四世兄……’”娄瓒是娄太保的第四个儿子。那时也常用于敬称朋友的儿子。如三十一回:“杜少卿慌忙迎出来,请到厅上拜见,说道:‘老伯,相别半载,不曾到得镇上来请老伯和老伯母的安。老伯一向好?’韦四太爷道:‘托庇粗安。新秋在家无事,想着尊府的花园,桂花一定盛开了,所以特来看看世兄,要杯酒吃。’”韦四太爷与杜少卿的父亲赣州府太老爷自小同学拜盟,是少卿的长辈,所以少卿称之为老伯,而韦四太爷称少卿为世兄,便是对朋友晚辈的敬称用法。这是世兄的基本用法。
但后来也用于有座师门生关系或世交的平辈之间的互称。如第三回:“张乡绅道:‘适才看见题名录,贵房师高要县汤公,就是先祖的门生,我和你是亲切的世弟兄。’”又如《红楼梦》二十六回:“宝玉道:‘我何尝不要送信儿,因冯世兄来了,就混忘了。’”这冯世兄之父与宝玉之父同朝为官,宝玉因有此敬称。可见,说“‘世兄’不是平辈之间的称呼”是不全面的。

 

链接:社交称谓中“兄”的泛亲属敬称用法

 

按我国传统的文化习俗,在社交泛亲属称谓中,凡被尊为兄的对方,一般是辈分低于自己或年龄小于自己的人。这是我国类亲属称谓传统中“舍低就高”的基本原则。以前的文人对此是很讲究的。
譬如胡适在与顾颉刚的来往书信中,多称顾为“颉刚兄”,因为胡年长于顾;顾则称胡为“适之先生”。又如俞平伯与周作人之间,周比俞大十多岁,所以周在信中多称俞为“平伯兄”,俞则称周为“启明先生”或“知堂师”,因周字启明,晚年号知堂。孙中山在与蒋介石的通信中,也尊蒋为“介石兄”。以兄敬称对方,经常也不拘性别,*典型的就是鲁迅称学生许广平为“广平兄”。如果对方的年龄比自己大,若非十分相熟,一般不宜以兄相称。



 
 
 
 

商品简介

《文史百谭》属“咬文嚼字文库·慧眼书系”,是一本普及我国传统文史知识的准工具书。作者选取了一百个实际语用中常见文史知识差错,详谈运用文史知识时的注意点,以期引起关注,在实际运用中减少此类差错的发生。书稿内容分为传统称谓谭、谦辞敬辞谭、礼仪习俗谭、干支历法谭、古代科举谭、古代职官谭、常用典故谭、国学常识谭。具体每篇分“病例”“诊断”“辨析”“链接”四部分。作者贴近语用现实,追本溯源,用大量例证和文史资料来讲解。链接部分的小知识颇具可读价值,能有益地补充读者的文史知识。



作者简介

陈璧耀,1947年生于上海,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资深语文学者。著有《古代文化常识百话》《唐宋诗名句品读》,主编《成语小词典》,参编《古代汉语三百题》等多种著作。



目录
《文史百谭》属“咬文嚼字文库·慧眼书系”, 是一本普及我国传统文史知识的准工具书。作者选取了一百个实际语用中常见文史知识差错, 详谈运用文史知识时的注意点, 以期引起关注, 在实际运用中减少此类差错的发生。内容分为传统称谓谭、谦辞敬辞谭、礼仪习俗谭、干支历法谭、古代科举谭、古代职官谭、常用典故谭、国学常识谭。具体每篇分“病例”“诊断”“辨析”“链接”四部分。作者贴近语用现实, 追本溯源, 用大量例证和文史资料来讲解。链接部分的小知识颇具可读价值, 能有益地补充读者的文史知识。

主编推荐

《文史百谭》是一本普及我国传统文史知识的准工具书。作者选取了一百个传媒里经常出现的文史知识方面的差错,和大家一起详细谈谈近年来在运用文史知识方面要注意的点,以期引起大家对这些文史知识的关注,在实际运用中减少此类差错的发生。


【内容简介】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