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价库存书】北非战场
特价库存书,均为正版书籍,无笔记无使用痕迹,在仓库存放时间久。
¥
9.2
2.4折
¥
39
九五品
库存4件
作者陈晓律, 张子恺著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ISBN9787508082905
出版时间2015-01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39元
货号2198547
上书时间2024-12-17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五品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埃塞俄比亚的危机以意大利人的狂欢而结束,与四年之后的大规模战争相比,这场危机只是一个小小的序曲,也许它在军事史上的地位微不足道,然而它确实预示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战争风暴就将袭击这片古老的大陆了。《北非战场》便讲述了这场大规模的战争,是由著名历史学教授钱乘旦先生和庞绍堂先生主编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场丛书”里的一本,由资深历史学教授陈晓律所著,它生动描述了著名的巴尔干战役、克里特战役等大型战役。
作者简介
陈晓律:历史学博士,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世界史学科学术带头人,中国欧洲学会历史分会副会长,中国英国史学会副会长,南京大学欧洲研究中心主任,江苏省世界史学会会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省部级基金项目和中欧合作项目近10种,获得教育部很好科研成果奖一等、二等各一项,有《英国文化模式溯源》《英国福利制度的由来与发展》等著作10余种,在《世界历史》、《史学理论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季刊)》(香港)等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
张子恺:南京大学历史系世界史专业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英国近现代史和欧洲史,参加过两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研究,在《世界历史》、《学海》、《苏州科技学院学报》发表过学术论文。
目录
本书描叙了二战中从意大利对北非的入侵到德军在意大利战场的投降为止的在北非战场发生的战争史实。全书史料翔实, 描写生动, 对著名的巴尔干战役、克里特战役、阿拉曼之战等大型战役作了绘声绘色的描写, 生动地展现了隆美尔、巴顿、蒙哥马利等名将的形象和风采; 同时, 对隆美尔和盟军统帅的战略战术也作了详细的介绍和精当的评价。
内容摘要
《北非战场》是由著名历史学教授钱乘旦先生和庞绍堂先生主编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场丛书”里的一种,由资深历史学教授陈晓律所著。本书描叙了二战中从意大利对北非的入侵到德军在意大利战场的投降为止的在北非战场发生的战争史实。全书史料翔实,描写生动,对著名的巴尔干战役、克里特战役、阿拉曼之战等大型战役作了绘声绘色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隆美尔、巴顿、蒙哥马利等名将的形象和风采;同时,对隆美尔和盟军统帅的战略战术也作了详细的介绍和精当的评价。本书是一部兼顾学术性和可读性的佳作。本书原稿于1996年收入“希望文库”,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和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联合出版,作者做了少量的修订工作,该书所属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场丛书”已纳入“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精彩内容
埃塞俄比亚的序曲历史不仅是吊诡的,同时也是相似的。那场后来发展为人类史上规模最大战争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其局部战争恰恰开始于当时世界中心的边缘地带。无论是1931年就已开始的中国人民局部抗日战争,还是30年代意大利对非洲的入侵,它们的主战场都并不在当时世界的核心区域。虽然非洲并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但是战争的烽火在非洲古老大陆的升腾,却早于欧洲本土
。
说起来,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原名为阿比西尼亚)并不算一件十分令人震惊的事,自19世纪下半叶意大利逐步完成统一以来,其对外进行殖民扩张的趋势便日益明显。然而,当后发的意大利开始积极向外扩张时,却发现这个世界早已不是那个“空的世界”。经历了19世纪末各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狂潮以后,意大利能够去开拓的空间已经极为有限,因而在这个愈发饱和甚或逼仄的餐盘中分得自己的一杯羹,势必要以牺牲其他殖民国家利益为代价。
而由于国力有限,意大利暂时无法直接向英法等传统
强国挑战,它开始将目光转向了埃塞俄比亚。
意大利想吞并埃塞俄比亚的企图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早在1889年,一个由意大利人支持的本地酋长,为了当上埃塞俄比亚的皇帝而与意大利人签订了一项让步条约,此后意大利人已开始习惯于以埃塞俄比亚的保护人自居了。1890年意大利人擅自宣布将埃塞俄比亚北方的部分领土与意属厄立特里亚合并,从而引发了埃塞俄比亚与意大利之间的武装冲突,进而发展成为第一次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埃塞俄比亚人于1896年在阿杜瓦战役中将意军击溃,经此一役,意大利出征的1.7万军队中,死伤1.1万人,被俘4000人。
而埃塞俄比亚军死亡人数在4000—5000人之间,受伤6000—10000人。意大利的战力之差,由此开始显露出来。当时德国政治家俾斯麦对此曾讽刺说:“他们(指意大利人一引者注)带着
满嘴蛀牙和极大的胃口,来到非洲大陆。”但奇怪的是,意大利人似乎并没有接受应有的教训,想直接控制埃塞俄比亚的意图和欲望反而越来越强。由于得到三大协约国的支持,埃塞俄比亚于1923年被接纳为国际联盟的成员,这意味着意大利想直接控制埃塞俄比亚的企图落空了。于是,意大利只好改变策略。1928年,墨索里尼同埃塞俄比亚签订了一项条约,根据这项条约,埃塞俄比亚在意大利控制的阿萨布港(Asab,阿萨布位于厄立特里亚东南部,是濒临红海的港口城市。)获得一
个自由区,而意大利则获取了修筑某些公路的特许权。意大利希望通过这个条约,逐渐把埃塞俄比亚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但未能如愿以偿。1916年以来,一直在埃塞俄比亚摄政的海尔·塞拉西(HaileSelassie)于1928年10月7日成为国王,并于1930年称帝。这位皇帝此后成为20世纪全世界最后一位握有实权的皇帝。他开始实行一
系列范围广泛的改革计划。在许多受聘提供技术援助的专家中,只有一个意大利人,因为皇帝的头脑是清醒的,他明白意大利人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于是,意大利人在经历了一种拍肩膀交朋友的过程后,真正的面目逐渐显露出来。和当年其他帝国主义者一样,它为自己入侵埃塞俄比亚找到了最高尚的动机。这种借口之一,就是埃塞俄比亚未能废除奴隶制,而它在加人国联时,曾许诺要废除这一野蛮的制度。
这时,意大利人开始行动了,它准备举着文明的火炬,给埃塞俄比亚带来和平并结束它的奴隶制。瓦尔瓦尔(Walwal)事件就是这种行动的第一个标志。
1934年12月5日,在英属索马里与意属索马里之间的瓦尔瓦尔绿洲,埃塞俄比亚护卫队和意大利军队发生了一次冲突。埃塞俄比亚声称这个绿洲位于埃塞俄比亚境内60多英里处,一
直被意大利人非法占领;意大利人则声称,他们占领这个绿洲已经多年,而且埃塞俄比亚也曾承认隶属于意大利的部落所占用的土地应归意大利人所有。虽然边界从未正式划定,但很多地图上却表明这一地区应该属于埃塞俄比亚。应该指出,在世界各国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之中,领土与边界问题是历史地形成的,在传统社会中并不存在着现代意义上的明确的国境线概念。而只是在近代欧洲的民族国家形成以后,国与国之间的边界的地位与作用变得日益明显。从很大程度上来说,明确的国境线只是一种欧洲概念,并不适用于那些尚未进入现代世……P1-3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