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价库存书,均为正版书籍,无笔记无使用痕迹,在仓库存放时间久。
¥ 11.6 2.3折 ¥ 49.8 九五品
库存5件
作者擎天编著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ISBN9787518034406
出版时间2017-07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49.8元
货号3899439
上书时间2024-12-17
什么时候人类开始使用“姓氏”的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国家,大约在5000年前的伏羲时期,“姓”就被定为世袭,并且由父亲传递,基本就和我们现在所使用的情况差不多。像今天我们所说的姓氏与常见的“以姓氏笔画为序”,就是把姓氏当成一个统一的概念。
历来认为中国人是先有“姓”然后才有“氏”的,事实上,姓、氏一直在都在我们的老祖先身上混合使用,姓和氏的关系也在变化。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姓氏便开始合在一起了。由于形式固定下来,子孙可以永久使用,便于形成一脉相传的家族,血统关系从此变得清晰。许多地区流传着修家谱的习惯,以致后人探讨自己的家族史时很容易据此找到出处。
你知道“姓”和“氏”并不是一回事吗
在古代“姓”和“氏”是有严格区别的,它们分别代表着不同的事物。“姓”起源于母系社会,代表着氏族的血统。“氏”是古代贵族的标志与宗族系统的称号,代表着功勋和地位。
在夏朝之前,姓氏是一分为二的,男子称氏,妇人称姓。氏是用来区别人的贵贱地位的,身份低微的人只有名字,但是没有氏。姓是用来区别婚姻的,因此有同姓、异姓庶姓的区别。
周代以后,姓氏被合二为一,而且不再被用来区别贵贱。即一个大家族世代居住在某地而获得了当地人的敬仰,那么这个家族的人就是高贵的。
秦汉以后,姓、氏就不再分开,或称姓,或称氏,或兼称姓氏。
到司马迁撰写《史记》的时候,姓和氏就已经合在一起使用了,一直沿用到了今天。
为什么古代用“子”称呼男子呢
“子”是对成年男子的尊称。在春秋战国时期,任何成年男子都可以称为“子”,而且都希望别人称自己为“子”,因为“子”还是一种爵位,所谓“公侯伯子男”也。但是,真正能让别人以“子”相称的,一般是两种人:要么是社会上公信力较高,如“老师”,要么就是较有道德的贵族。孔子、老子就属于前者。“子”也是古人对有贤德、有学问的男子的敬称,而且很多时候是对成年男子的敬称,例如墨子、孟子、庄子等。
一般的称呼方式是在姓氏后加“子”,就类似于我们现在所叫的“庄先生
(庄子)、孟先生(孟子)”等。
“苏轼”“苏辙”两兄弟的名字有何深意
按照我们常见的起名字的规矩来看,苏轼、苏辙、苏洵分明就像是兄弟三人的名字。但事实上苏轼、苏辙确实是兄弟,而苏洵却是他们的父亲。苏洵为何要给自己的儿子起这样的名字呢?
对于这个问题,苏洵在他的《名二子说》中阐释了其中的深意。大概意
思是说:一辆车包括车轮、车辐、车盖和车轼。其中,车轼在平常看起来是最没有作用的,但一辆完整的车却不能少了它。其次,车轼看起来是最张扬显露的,所以苏洵在给苏轼取这个名字时说“吾惧汝之不外饰也”,反映了当时苏洵矛盾的心理,既希望儿子的个性能充分发挥,又担心他过于张扬而遭人嫉妒,于是他又给苏轼起了个字叫作“子瞻”,意思是让他瞻前顾后,谨慎小心。
而对于另一个儿子苏辙,苏洵则相对比较放心,取名为“辙”,意思是让他跟着别人走。
虽然“辙”不像“轼”那样引人注目,却也不易遭人嫉恨。他们的父亲希望苏辙像车印一样能处理好福祸之间的关系,要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