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一罚四】安藤忠雄的房子
集团直发,全新正版书籍,假一罚四,放心选购。24小时内发货。
¥
215.4
7.2折
¥
298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美] 菲利普·朱迪狄欧 著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21745344
出版时间2022-08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298元
货号31509435
上书时间2024-12-15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商品简介
来自普利兹克奖得主、知名建筑师安藤忠雄的住宅设计集。 住宅(HOUSE),是安藤忠雄建筑的起点,他的成名作住吉长屋与成立工作室后的第一个作品福岛宅,都属于这一类型。从建于1973年的富岛宅,到建于2011年的位于墨西哥的蒙特雷的住宅,书中收录了28座住宅建筑,囊括未曾公开和未发表的作品,以超过30年跨度的建筑实践展现,带领读者直抵安藤忠雄建筑的核心理念。 书中收录安藤忠雄住宅设计的平面图、剖面图、轴测图、透视图、扩建研究草图与实景照片,大尺寸呈现,直观展现建筑构成与美,亦是珍贵的建筑资料收录。
作者简介
菲利普·朱迪狄欧,建筑历史学家,毕业于哈佛大学,获布朗大学博士,曾任教于罗德岛设计学院和新学院。1980—2002年任法国艺术期刊《艺术知识》总编,出版逾50部现代建筑学著作,其中包括安藤忠雄、诺曼·福斯特和理查德·迈耶的专论,其被译为中文译本的作品有《贝聿铭全集》等。
目录
住宅:我的建筑起源 安藤忠雄
欧几里得与光线:安藤忠雄的住宅 菲利普·朱迪狄欧
住宅
住吉的长屋(东宅) 日本,大阪,1975-1976
玻璃砖之家 日本,大阪,1977-1978
松谷宅 日本,京都,1978-1979,1989-1990(扩建)
小筱宅 日本,兵库县,芦屋市,1979-1981,1983-1984(扩建)
富岛宅 日本,大阪,1972-1973
大淀工作室Ⅰ 日本,大阪,1980-1981(Ⅰ期),1981-1982(Ⅱ期),1986(Ⅲ期)
大淀工作室Ⅱ 日本,大阪,1989-1991
大淀茶室(饰面板茶室) 日本,大阪,1985
大淀茶室(砖墙茶室) 日本,大阪,1985-1986
大淀的茶室(帐篷茶室) 日本,大阪,1987-1988
大淀工作室附属建筑 日本,大阪,1994-1995
中山宅 日本,奈良,1983-1985
六甲集合住宅Ⅰ期 日本,兵库县,神户市,1978-1983
六甲集合住宅Ⅱ期 日本,兵库县,神户市,1985-1993
六甲集合住宅Ⅲ期 日本,兵库县,神户市,1992-1999
TS大楼 日本,大阪,1984-1986
城户崎宅 日本,东京,世田谷区,1982-1986
李宅 日本,千叶县,船桥市,1991-1993
芝加哥的住宅 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1992-1997
平野区的町屋(能见宅) 日本,大阪,1995-1996
无形之家 意大利,特雷维索,1999-2004
4×4住宅 日本,兵库县,神户市,2001-2003
曼哈顿的屋顶小楼 美国,纽约州,纽约市,1996
马里布的住宅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马里布市,2003-2004
金门大桥的住宅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市,2004
韧公园住宅 日本,大阪,2007-2010
斯里兰卡的住宅 斯里兰卡,韦利加马,2004-2008
蒙特雷的住宅 墨西哥,蒙特雷,2006-2011
住宅时间线
内容摘要
“我心中一直有一个坚定的信念,那就是我的最终作品将是一座住宅。”住宅(HOUSE),是安藤忠雄建筑的起点。他一直试图创造一种人与自然可以交流的环境,在他的建筑中,人们可以感受到阳光、空气和雨。仅是光线和微风,甚至连雨水也可能进入的住吉长屋或许是最早体现他理念的作品。通过28座住宅,我们得以直抵安藤忠雄建筑的原点。
玻璃砖之家中,来自庭院的柔和阳光渗透到房间里;4×4住宅,一座在涨潮时浸泡在海水中的建筑……虽然坚固的混凝土墙给住宅营造了一种私密的、安全的氛围,但是,自然依然存在。“让生活融入自然,才是住宅的本质。”在建筑与设计之外,安藤关注居住在其中的人们:他们心中会留下怎样的世界?当住宅变得朴素、回归安静,它的精神属性就自然地显现出来,随之与建筑内外的人产生关联。或许当建筑开始与我们的生活对话时,安藤忠雄的房子,才真正获得了认同。
精彩内容
住宅:我的建筑起源安藤忠雄2010年,我在墨西哥完成了一个为期五年的住宅项目。该住宅总建筑面积约为1500平方米,坐落于国家公园的山脚,可以俯瞰墨西哥最大的工业中心之一蒙特雷市。
在向我展示了一个自然条件优越、令人心动的建筑基地后,业主要求房屋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在保护隐私的同时,还能借景生景。我思考着如何通过运用一个与地形对应的几何结构来解决项目的主要问题——创建一个既开放又封闭的住宅,并根据房间的私人或公共特性提供不同类型的空间。这促使我开发了一个长条的Z形体块,用一个上升的之字形通道,使生活空间与斜坡相连。
三层的平面设计在不同的层次上产生空间,这反过来定义了内部和外部区域之间的不同关系,并柔和地表达了私人和公共区域之间的动态空间顺序。我想要创造的是一个充满对立力量的房子,一个既开放又封闭、既恬静又活泼,而且能充分欣赏到墨西哥绚丽的原生态美景的房子。
我的建筑生涯从1969年开始到现在,已经五十多年了。起初我致力于家乡大阪的小规模城市住宅项目设计,而今我在海外从事多个大型文化综合体的设计。对比两种情形时,我感觉自己生活在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尽管时过境迁,周围发生了很多变化,但我对建筑的立场一直没有改变:这是一种深度思考的行为,是一种在每个项目的抽象和具体方面寻找最佳解决方案的探索。
我的方法通过房屋的设计得到了最清晰的展示。这些房屋保留了居住理念,解决了人类生活中的最基本问题。一所房子必须满足居住者在日常生活中的功能需求,同时,还应与房子所在地的自然、气候、历史和思想传统等多层背景密切相关。
面对这些压倒性的物理因素和背景因素,我试图创造一个以抽象为特征的自然元素,比如光;我想象用千变万化的自然片段,比如风或者框架景观,使空间散发和呈现不同的表情。越是静默的背景空间,越能使人感受到强烈而活泼的大自然气息。这就是我寻找更简单和组成元素更少的几何形体的原因。
住宅设计的实际情况是纷繁复杂的,而且往往与这种抽象的建筑相冲突。这是一场在对立元素之间寻找微妙平衡的斗争:场地的环境和最终构建它的几何结构;多样的功能需求以及必须包含这些功能的墙壁的纯建筑表达。在对赋予建筑深度的现实世界和赋予建筑力量的抽象世界保持一种正确认识的同时,我在寻找一种能允许两者共存的临界形式。
换句话说,我工作的驱动原理就是,使用最少的材料创造与自然交融的丰富空间,以及承载嵌入场景中的人们和历史的记忆。
在创作过程中,冲突越激烈,建筑就变得越生动、越富有活力。住宅是在这种斗争中诞生的最小的建筑类型,也是我的建筑起源。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我所参与的项目性质的变化,我很少建造住宅。即便如此,我每年还是会设计两三套住宅。这些项目不仅为我工作室里经验不足的年轻员工提供了学习建筑和获得实际工作经验的机会,还能防止我忽视自己的建筑本质和起源。
最近,我在斯里兰卡和印度以及上述墨西哥等地,着手设计越来越多的大型住宅项目,这些地方远离日本,气候也不尽相同。在这些项目中,我使用了像蒙特雷的住宅那样的Z形几何结构。它们与我之前设计的简单箱体相比,更具象征意义。
其中一个原因是,我有意识地尝试创新建筑表达,使它们能够成为所在地区独树一帜的景观。雄伟的外观也是为了适应房屋不断扩大的规模。为了更清晰地表达建筑背后抽象的概念,几何结构应该尽可能简单。也就是说,在超过一定规模之后,由箱体组成的简单组合物,在空间上和形式上都变得行不通。因此,我不得不寻找能够独立成立的几何结构,同时它们需要有过硬的建筑质量。
然而,最重要的是,这些形式所产生的空间,来自具体与抽象之间的冲突,定义了同时具有力量和深度的住宅。无论建筑基地在哪里,无论工程规模如何,这都是我设计的住宅不变的主题。
住宅最终应该是一个扎根于基地,反映出居住者精神的建筑。这也许会让我重新回到那些我更熟悉的地方,以更亲切的尺度来建造住宅。
事实上,我心中一直有一个坚定的信念,那就是我的最终作品将是一座住宅。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