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假一罚四】上海拉贝--饶家驹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假一罚四】上海拉贝--饶家驹

集团直发,全新正版书籍,假一罚四,放心选购。24小时内发货。

33.5 7.0折 48 全新

库存2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苏智良//王海鸥

出版社人民

ISBN9787010174402

出版时间2017-06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48元

货号3897134

上书时间2024-12-14

朗朗图书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被称为“中国辛德勒”的德国商人拉贝在南京大屠杀期间的人道主必行动广为中国人民所知。但是,有一位“上海拉贝”却知者寥寥。法国神父饶家驹是第一位为中国难民建立安全区的国际友人。1937年11月,饶家驹在上海创立战时平民救护的难民区——饶家驹区,延续至1940年6月,保护了30多万中国难民,被称为“难民之父”。
苏智良、王海鸥著的《上海拉贝--饶家驹》讲述一段尘封已久却影响世界的往事,一个二战时期最出色的难民区,一位博爱、睿智、奉献的“难民之父”。

作者简介
王海鸥,上海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硕士毕业,在校期间,在苏智良教授指导下,从事抗战时期上海难民区历史调查与研究,发表《南市难民区相关地点考证》、《饶家驹:伟大的“难民之父”》、《“难民之父”饶家驹》、《饶家驹与难民区相关问题再探讨》(第二作者)等论文。

目录
引子:饶家驹是谁
第一章  从法国到上海
  传教士饶家驹
  初登黄浦滩
  城郊之间的徐家汇
  不仅仅是神父
  难民救助的初步尝试
第二章  南市难民区的缘起
  中日大战烽火连天
  饶家驹与淞沪会战初期的难民救助
  为什么要建立南市难民区
  与中日双方的艰难交涉
  南市上空飘起红十字旗帜
第三章  难民区的管理与运作
  监察委员会
  众人拾柴火焰高
  收容所
  其他便民机构的设立
  日方与难民区
  共产党与难民区
  资金与物资的募集
第四章  难民们的日常生活
  民以食为天
  住房与衣着
  医疗和卫生
  读书与教育
  自救、义卖与经济
第五章  推广与影响
  难民救助的“上海模式”
  南京国际安全区的建立与磨难
  汉口难民区的尝试
  南市难民区的结束
  马德里、巴黎、柏林的实践
  永眠柏林
尾声
后记

内容摘要
。。。

精彩内容
 不仅仅是神父饶家驹认为,中国发生的天灾人祸,往往比其他国家来得严重,“这是因为中国幅员大,所以蒙受的灾难也较世界上其他国家来得大”。
近代来华的传教士特别注重文化和自然科学的素养,饶家驹也不例外。在徐家汇学习中文的同时,饶家驹还兼任徐汇公学(现为徐汇中学)的监学,教授法文和化学。徐汇公学是法国天主教在中国创办最早的教会学校,初创于道光三十年(1850年),大多由法意两国的神父主持校务,学校的内部组织及其管理方法,除具有耶稣会学校的风格外,还带有浓厚的法、意两国教育制度的色彩。饶家驹作为一名法国神父,在徐汇公学教书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此外,他还被聘为震旦大学英国语言与文学教授,教授英语和自然科学。震旦大学是天主教耶稣会与中国宗教领袖马相伯等在上海创办的著名教会大学,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成立。作为一个老师,饶家驹态度严谨,学生多怕上他的课,但这并不影响学生对他的喜爱,因为他待人十分真诚。在徐汇公学教书期间,饶家驹不幸失去了他的右手,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事情要追溯到1914年的5月,此月是圣母月,徐汇公学的师生们预备到佘山教堂去拜圣母,届时要燃放烟火。由于饶家驹是化学老师,因而学校命饶家驹制作一些烟火。上海连日的阴雨天气使得储备的火药潮湿,不易引燃,因而饶家驹在中午时分将火药晾晒在石头上,准备晒干后磨细来用。午饭后一点钟正是学生休息的时间,一些好奇的学生便来观看饶家驹制作烟火。饶家驹告诫学生们火药危险,让他们走远一
些。不料,在磨药的时候,火药突然爆炸,饶家驹猝不及防,右手被炸断,面部也多处受伤。所幸围观的学生站得比较远,爆炸只对几名学生造成轻微的伤害。事故发生后,立即有人打电话请红十字会的医生来救治。医生到来后,饶家驹不顾自己受伤最严重,坚持让医生先去救治学生。①饶家驹因此失去了右手,从此之后就变成了“独臂神父”。
饶家驹博学多才,精通多国语言,英、法、德等国语言尤为娴熟,在中国待的时间久了,他还学会了流利的北京话和上海话。他又擅长演说,举手投足、
只言片语都有感人的魅力。他非常关心学生的生活,曾资助不少贫寒的学生。他认为青年人是国家的希望,因此他特别注重对青年人的教育。他曾公开对震旦学生说:“干社会事业的人,应该多交际、活动,多识朋友和研究心理,因为社会是人的集团,在它里面服务,就非彻底了解它不可,否则事业便无成功的希望。”①饶家驹自己也是这么做的,所以他的朋友非常多,中日欧美各国的友人都有。
除了教书育人外,1914年至1934年间,饶家驹还担任虹口圣心堂的教区神父。虹口自清末起居住着数以万计的日本侨民,长期与日本侨民的交流,使饶家驹能说一口流利的日语,只是因为这里的日侨多来自日本关西地区,所以他的日语明显带有关西腔。在这里,饶家驹除履行常规的牧灵职责外,还给当地的葡萄牙人教授英语,为虹口“圣母昆仲会学校”的修士们提供精神指导。1917年,他被任命为上海公济医院(今为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的院长。此后至少有十年时间,饶家驹几乎天天都去公济医院探望病人。他还经常造访圣玛利亚医院——即广慈医院(今为瑞金医院),这也是一所天主教会开办的医院。在医院里,饶家驹不仅关心病人的身体状况,也十分注重病人的心理状况。1927年时,他在医院看到一个失去手臂的女孩灰心丧气,因此经常去看望她,并安慰女孩说:“我也只有一只手臂,但仍能正常工作”,劝慰她不必因此而难过。饶家驹的话使女孩重新鼓起了生活的勇气。在饶家驹的感染下,这个本来不信教的女孩后来领洗入教,并在智利结婚,有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①P19-22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