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直发,全新正版书籍,假一罚四,放心选购。24小时内发货。
¥ 26.4 6.3折 ¥ 42 全新
库存22件
作者主编马艳, 邓豪, 杨改红
出版社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9333725
出版时间2023-08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42元
货号4432098
上书时间2024-12-03
第一章体育概述
第一节体育的产生和概念
一、体育的产生
体育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和演进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需要是体育产生的根本原因。早在原始社会,人类为了生存而从事生产劳动,在生产劳动中又把走、跑、跳跃、投掷、攀爬等作为最基本的生活技能传授给下一代。这是人类教学的萌芽,也是体育活动的萌芽。在生产劳动和其他各种社会活动中,人们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形式,同时也在体育实践中逐步加深了对体育的认识,并形成了门类诸多的体育思想、观念与理论。
二、体育的概念
“体育”一词,据资料记载,最早是法国人于1760年在法国的报刊上论述儿童身体教育问题时首先使用的education physique,现在国际上普遍使用physical education泛指体育。它的本意是指以身体活动为手段的教育,直译为身体教育。sport一词一般认为源于拉丁语“disport”,它的本意是指离开工作去游戏、玩耍、进行娱乐活动等,后来逐渐形成具有新含义的一个概念,即竞技运动(竞技体育)。
体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体育称体育运动,是指大众体育,由群众体育、社会体育和竞技体育构成,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人的体质、促进身心健康、掌握运动技巧、娱乐身心、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社会精神文明为目的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狭义的体育亦称体育教育,是指学校体育,它是通过理论与实践传授知识、技能、技术,从而达到娱乐身心、增强体质、培养良好道德和意志品质的一种体育教育活动;它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过程,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广义和狭义的体育概念相互交叉渗透,互相影响、互相依存、互相促进,共同构成了现代体育的整体范畴。
三、体育的任务
(一)普及社会、学校体育活动,增强民众身体素质
人的身体健康受到遗传和后天的营养补充的制约,又受到参与劳动情况、生活环境、体育锻炼和生活规律的影响,因此在物质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的基础上,体育锻炼是增强体质最积极有效的途径。
1975年,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制定颁布了《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并在全国实施,提倡公民参加社会体育活动,增进身心健康。
1995年6月国务院印发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随后在此基础上,国务院先后于2010年2月和2011年3月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第二期工程(2001-2010年)规划》与《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两个连续性的文件,以保证全民健身工作的持续开展。这是我国群众体育工作的经验结晶和升华,目的是增强国民体质。
2014年6月11日,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教体艺〔2014〕4号)。该标准分体育工作规划与发展、体育课程设置与实施、课外体育活动与竞赛、学生体质监测与评价、基础能力建设与保障五部分,紧紧把教育教学、学生体质水平的提高作为高校体育工作的基本点和立足点,把高校体育发展规划、师资力量、资源配置、经费安排、工作管理和工作评价等核心重点都纳入了标准范围。同时该标准根据高校的自身特点,把增强高校的社会服务能力作为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一项基本功能,使高校的体育工作真正能够成为继承文化传统、实践文化创新的有效载体。
2019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该纲要提出,到2035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45%以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5平方米,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超过92%。该纲要部署推动体育强国建设,充分发挥体育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中的重要作用。
(二)丰富社会文化生活,推动精神文明建设
在物质文明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精神文明的重要性。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闲暇时间的增多,人们追求丰富的精神生活及全面提高生活质量已成为时代诉求。体育锻炼在提高全民体质的同时,也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需求。参与体育锻炼可以增加社会交往,欣赏体育比赛、体育表演,也能激发人们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使人们的身心得以全面发展。
本书分为理论篇、实践篇两篇,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将教育部最新颁布的《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的精神融入其中,充分体现“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书中融人大量新知识、新理论,内容精炼,结构实用合理,对健康、营养、体育锻炼与健康、体育锻炼的方法与规律等内容着重进行了阐述,力求使本书成为伴随学生成长并终生受益的良师益友。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