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假一罚四】汗青堂107:布匿战争罗马、迦太基与地中海霸权的争夺
  • 【假一罚四】汗青堂107:布匿战争罗马、迦太基与地中海霸权的争夺
  • 【假一罚四】汗青堂107:布匿战争罗马、迦太基与地中海霸权的争夺
  • 【假一罚四】汗青堂107:布匿战争罗马、迦太基与地中海霸权的争夺
  • 【假一罚四】汗青堂107:布匿战争罗马、迦太基与地中海霸权的争夺
  • 【假一罚四】汗青堂107:布匿战争罗马、迦太基与地中海霸权的争夺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假一罚四】汗青堂107:布匿战争罗马、迦太基与地中海霸权的争夺

集团直发,全新正版书籍,假一罚四,放心选购。24小时内发货,可开发票。

50.5 5.7折 89 全新

库存9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英]阿德里安·戈兹沃西

出版社广东旅游出版社

ISBN9787557026233

出版时间2022-04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89元

货号31413067

上书时间2024-11-29

朗朗图书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序 
导 言 
史 料 
1 对阵双方 
迦太基 
迦太基的军事制度 
罗 马
罗马军队 
公元前3世纪的战争 
第一部分 第一次布匿战争
公元前264—前241 年
2 大战的爆发 
3 陆 战 
西西里(公元前262—前258年) 
非洲(公元前256—前255年) 
西西里(公元前258—前241年) 
4 海 战 
公元前3世纪的海战 
初期交锋 
埃克诺姆斯之战 
围城与风暴 
最后一战:埃加特斯群岛之战 
5 结 局 
雇佣兵战争 
巴卡家族在西班牙 
罗马(公元前241—前218年) 
第二部分 第二次布匿战争
公元前218—前201 年
6 第二次布匿战争的起因 
战争的准备和计划 
进军意大利 
7 入 侵 
提契努斯河之战(公元前218年11月) 
特里比亚河之战(公元前218年12月末) 
特拉西梅诺湖之战(约公元前217年6月21日) 
“拖延者” 
8 坎尼会战与罗马的危机 
坎尼会战(公元前216年8月) 
进退两难的汉尼拔和坎尼会战的后续 
9 鏖战意大利 
塔伦图姆的陷落 
罗马的复苏 
梅陶鲁斯河之战(公元前207年6月22日) 
撤 离 
10 西班牙、马其顿与西西里 
西班牙(公元前218—前211年) 
第一次马其顿战争(公元前215—前205年) 
西西里(公元前215—前210年) 
11 西庇阿的崛起 
西班牙(公元前211—前205年) 
新迦太基(公元前209年) 
拜库拉之战(公元前208年) 
伊利帕之战(公元前206年)
12 非洲战役 
入侵非洲(公元前204—前203年) 
大平原之战(公元前203年) 
和谈与汉尼拔归国(公元前203 年秋—前202年春) 
扎马之战(公元前202年) 
结 局 
13 罗马,帝国的开端
总 结 
世界帝国(公元前201—前150年) 
罗马的政局(公元前201年—前150年) 
迦太基的复兴(公元前201—前150年) 
第三部分 第三次布匿战争
公元前149—前146年
14 “迦太基必须毁灭” 
马西尼萨的王国(公元前201—前150年)
罗马的回应 
15 第三次布匿战争
西庇阿重回战场(公元前147—前146年) 
16 战争的遗产 
多角度审视布匿战争 
注 释 
年 表 
附录Ⅰ 罗马共和国的政治系统
附录Ⅱ 执政官军队 
出版后记

内容摘要
公元前3世纪,罗马和迦太基展开了对两国之间的战略要地——西西里岛的争夺,布匿战争的序幕由此拉开。在接下来的百余年里,双方把战场扩大到了非洲、西班牙、意大利,展开了改变古代地中海地区政治格局的三场宏大战争。许多军事史的经典篇章在此期间诞生——从汉尼拔率领十万大军翻越阿尔卑斯山、通过坎尼一役把罗马推到毁灭的边缘,再到西庇阿在扎马之战大挫汉尼拔……布匿战争最后以迦太基屹立了三百多年的帝国在公元前146年的覆灭告终。
布匿战争是西方历史的转折点,如果罗马战败,那么罗马帝国在接下来的两千年里对欧洲乃至整个世界造成的政治、语言、法律等方面的影响可能会小得多,甚至罗马帝国可能根本不会出现。《布匿战争》兼具可读性和学术严谨性,生动地呈现了这场战争,也讨论了它深远的影响。

精彩内容
3陆 战在古代世界的战争中,陆军军队与海军舰队的行动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尤其是像第一次布匿战争这种战斗大部分发生在岛上、岛屿周围或海岸附近的情况。然而,将海军与陆军的活动分开考察,分别聚焦海上和陆地战场上的行动,能让我们更轻松地理解战争中的事件。这一章将描述陆地上的战斗。
西西里(公元前262—前258年)叙拉古为罗马在西西里的军事行动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基地,粮秣和各种补给可以都囤放在这里。麦撒那被保住了,被罗马人当作出兵的借口的目标已经实现了,然而史料表明,双方都没有就此收手并坐下和谈的打算。迦太基人认为,自己只是暂时失利,没有理由被迫同意罗马人从此永久进驻西西里,并在岛上组建一支强大的驻军。前者在西班牙征募了大批雇佣兵,其他部队则由高卢人和利古里亚人提供。对罗马人而言,除非迦太基人承认失败,愿意像希耶罗一样签订有利于罗马的和约,否则他们不会改变对迦太基的敌意。对于荣耀的渴望和对于掠夺西西里各个城市的财富的欲望最初吸引罗马人来到了这里,现在又给了他们将战斗继续进行下去的动力。波利比乌斯称,在希耶罗投降后,罗马撤走了四个军团中的两个,因为他们相信希耶罗的协助,以此减轻补给上的压力。后来,为应对迦太基的备战动作,两名执政官和四个军团在公元前262年再次被派往了西西里。1迦太基人打算把阿格里根图姆(Agrigentum,希腊语中为阿克拉伽斯[Acragas])这个位于西西里距离非洲最近一侧的海岸上大约中间位置的城镇作为主要基地。然而,公元前262年夏天,当罗马军队兵临城下时,迦太基一方新募集的军队却迟迟没有到来。两名执政官卢基乌斯·波斯图米乌斯·麦伽卢斯(LuciusPostumiusMegellus)和昆图斯·马米利乌斯·维图鲁斯(QuintusMamiliusVitulus)同时行动,他们的军队在合并后理论上有约4万人,并且在收获季(可能是六月左右)到达了城外。阿格里根图姆的指挥官是吉斯科(Gisco)之子汉尼拔,他让周围的许多居民都聚集到了城内。波利比乌斯告诉我们,此时城中人口猛增至5万人,然而他的卫戍部队人数却相对较少。汉尼拔拒绝在城墙外作战,这在罗马执政官眼中可能是懦弱的表现,因为起码在地中海西岸,有信心的守城者哪怕在人数处于劣势的情况下,通常也会率军在防御工事外与敌军交战一段时间。罗马人在离阿格里根图姆约1英里的地方扎营,随后,军中大部分人马都四散去收割附近成熟的庄稼。对于一支主要由农民和小农场主组成的军队而言,这是他们再熟悉不过的工作了。然而,这再一次暴露了罗马军队在后勤方面惊人的不足。罗斯(Roth)在他关于军队后勤的卓越研究中指出,这一时期的军队总是对长时间、远距离作战缺乏准备,无力供给一支人数庞大的军队,2而带四个军团在同一地区作战又几乎是罗马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此时只有少数驻守在营外的警备队,他们依照罗马军队还将沿用好几个世纪的标准,由配备武器的正规部队组成,宣誓绝不离开岗位,渎职的人会依照罗马严苛的军纪被处死。3汉尼拔趁这个机会发动了一次大胆的突围。在外搜寻粮食的士兵们彼此分散,而且很可能多数人都没带武器,所以难以有效地抵抗袭击,四散败逃。当迦太基军队攻至罗马军营时,罗马人的情况不容乐观,唯一的反击力量来自警备队,这些人尽管人数远远少于对手,但仍然奋力作战。罗马军队伤亡惨重,但最终还是击退了来敌,并且击败了另外一支已经攻入营防的迦太基军队,一路追击,将他们赶回了城中。经此一战,双方都心有余悸,在此后的行动中也变得更加小心谨慎。汉尼拔不愿再以损失兵力为代价冒险,因而不敢再主动进攻;罗马人也不再轻视自己的对手,日后在收集粮草时变得更有组织,并增加了许多兵力随队掩护。
在这一时期,攻取城池最容易的方式是奇袭或偷袭——在夜色的掩护下进攻,或从对方意想不到的方位进攻。如果守城者当中有内应帮忙,那么突袭成功的可能性就更大。城市内频繁的政治内斗容易滋生心怀不满的人,这种叛徒会愿意打开城门接应敌军,在守军意识到敌人的到来之前,就让攻城方占据战略要地。在布匿战争期间,因内奸出卖而陷落的城市的数量几乎与在传统攻城战中陷落的一样多,但是攻方其实很难提前计划这种偷袭,只能在机会出现时尽量把握。然而对于防守方,哪怕他们下了再多功夫,也很难杜绝内奸,甚至公元前4世纪的埃涅阿斯·塔克提库斯(AeneasTacticus)专门写了一本书讨论这个问题。罗马人在攻打阿格里根图姆时没有遇到内应暗中相助或发动奇袭的机会,摆在攻城队面前的只有两个选择:强行进攻或长期围困。
在古代战争中,攻城战是受技术因素影响最大的战斗形式。攻方要从防御工事的上方、中间或底下找到通过的方式。最简单的方式就是翻越,攻方的步兵将高过城墙的梯子搭上墙壁,然后往上爬,但是这种方法总是伴随着惨重的伤亡,而且除非城墙上没有守军,否则将很难成功。移动攻城塔的基本思路与此相同,这一器械能放下一架吊桥搭在敌方堡垒上,让士兵从桥上过去,同时塔顶的弓箭手或投石手可以提供掩护火力。其他攻破城墙的主要方式有用攻城锤把城墙撞出缺口,或挖地道破坏城墙。这些方法需要投入大量的准备工作、技术知识与人力才能让攻城锤这类器械越过所有防御壕沟抵达城下。在敌方做这些时,守方会一直用远程武器进行阻挠,挖对抗地道破坏对方的地道,并且出城发动突袭,烧毁攻城器械。双方会竭尽全力斗智,想尽办法克制敌军的行动。一旦城防被突破,技术就不再重要了,因为攻方的步兵此时需要涌入城中发起猛攻,但是依然可能遭受惨重伤亡,并且有可能失败。强攻大城市如此麻烦且胜负难料,因此都是深思熟虑后做出的决定。根据惯例,守城方只能在攻城锤第一次撞上城墙前才被允许按条件投降,在这之后,城市就只能任人宰割了。在这一时期,罗马军队缺乏足够的技术,不太可能攻克阿格里根图姆这样的大城市。4这意味着,在公元前262年,摆在两名执政官面前唯一行得通的选项就是长期围城,切断城市与外界的联系,直到他们粮食耗尽、不堪饥饿而屈服。如果城内有事先为应对围城而囤积的粮秣等必需品,那么所耗费的时间将相当长。然而,罗马的军队人数众多,足以对阿格里根图姆形成有效包围,他们开始挖掘沟渠,搭建小堡垒,牢牢围住了城市。两支执政官军队建起了各自的营寨以支援这道封锁线以及另一层向外的用于阻止敌人的补给队伍突入的防御工事。阿格里根图姆不像许多迦太基要塞那样拥有自己的港口,而是坐落于离海岸数英里的一处内陆高地上。如果它有自己的海港,那么罗马人将根本无法在没有舰船的情况下封锁那个港口,最终就不能编织严密的包围网。长期的围城会对攻方的后勤补给造成极大的负担,因为一支驻守不动的军队会很快将当地所有食物消耗一空。好在罗马的盟友为其提供了粮食和牲畜,这些补给就囤积在不远处一个名叫赫贝苏斯(Herbesus)的供给站,具体地点不详。5经过5个月的困守,汉尼拔开始担忧城中的给养,并开始请求紧急援助。迦太基人把新征的士兵用船运往西西里,在阿格里根图姆以北20英里的小赫拉克利亚(HeracleaMinoa)登陆集结,接受哈农的部署。波利比乌斯没有明确描述这支援军的规格,只在后来提到过当中有50头大象。狄奥多罗斯显然援引了菲利努斯的记载,称迦太基援军一共有60头大象、6000骑兵和5万名步兵。若此数字属实,那么哈农的兵力基本与围攻阿格里根图姆的罗马执政官军队及其盟军持平,甚至还略占优势。他采取的第一步行动是向赫贝苏斯发动突袭,夺取了罗马的补给站,切断了其前线与后方的联系。阿格里根图姆城下的罗马军团很快就因补给断绝而开始挨饿。在虚弱的状态下,士兵很容易生病,拥挤的军营又使疾病传播得更为迅猛。哈农信心十足地率领主力军离开了小赫拉克利亚,让他麾下的努米底亚轻骑兵打头阵,命令他们去与罗马骑兵交手,然后假装撤退。罗马骑兵果然中了圈套,莽撞地追了上来,努米底亚骑兵与主力军会合后,重整队形杀了个回马枪,冲散并重创了罗马骑兵,打乱了对方的阵形,并一路追击,杀到了罗马的战线,对其造成了重大损失。在第二次布匿战争中与罗马人作战时,这些出色的轻骑兵正是以类似的战术扮演了重要的角色。6在这场胜利之后,哈农率军移动到了距罗马人约1.25英里(10斯塔德)的地方,在一个名为陶鲁斯(Torus)的小山丘上建起了有坚固防御的营寨。佐纳拉斯称,哈农曾摆开战线,试图引罗马人迎战,但罗马慑于骑兵不久前的失败,不肯出战。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罗马人的粮食短缺问题愈发严重,两名执政官决定出战,但罗马军队突然高昂的信心反倒让哈农不敢正面交锋。这种犹豫不决的行动、将领们在没有必胜的把握时不愿开战,以及哪怕两军的军营相距不过1英里,一方也很难迫使另一方接受战斗,都是这一时期战争的常见状况。波利比乌斯没有详述这段时间发生了什么,只说了在长达两个月的时间内,双方的军营离得很近,但除了时不时用远程武器攻击对方,并未有直接冲突。最后,因为汉尼拔不断发送信息并燃火为号,强调城中粮食已经耗尽并不断有士兵叛逃,哈农才不得不与罗马人一战。罗马人的粮草同样即将告罄,于是接受了挑战,在两军军营之间的平原上摆开了战线。7波利比乌斯对这场战斗着墨不多,但迦太基军队的战线可能不止一条:第一线是步兵,第二线是用于支援前方的步兵和大象。迦太基人的这种安排可能是为了消耗罗马步兵的体力,削弱他们的阵形,破坏他们冲锋的势头,但这仅仅是猜测。罗马人可能排出了传统的三线战阵,骑兵位于两翼。经过长时间的交战,罗马人逼退并击溃了迦太基的第一线步兵。当这些雇佣兵溃散时,其余的部队也陷入了慌乱并四散奔逃。罗马人占领了迦太基军营,捕获了大部分战象。狄奥多罗斯称,哈农手下有3000名步兵和200名骑兵被杀,4000人被俘,8头战象当场毙命,另有33头失去了作战能力,不过这一数据也包含了之前骑兵交战中的伤亡。然而,他还说,罗马人在攻城和会战中一共损失了3万名士兵和540匹战马,不过他称,罗马总共招募了10万兵力。他似乎把总兵力和伤亡数字都高估了,但是后者是相对可信的。8佐纳拉斯提供了这一战役的另一个版本。他说,哈农希望配合汉尼拔来个前后夹击,但罗马人得知了他的计划,伏击了他的主力部队,并靠军营与包围圈内的警戒部队轻松击败了从城中出击的迦太基守军。佐纳拉斯暗示,战斗是在那天稍晚些时候开始的。弗隆提努斯(Frontinus)也这么认为,还把这一妙计归功于罗马执政官波斯图米乌斯。他之前一连几天拒绝应战,并要求军队留在军营附近。迦太基人以为罗马人避而不战甚至开始撤退,满意于自己展现了比罗马人更为强烈的斗志,但罗马人此时发动了突袭,将其一举击溃。我们不知道这些说法有多确切,但可以确定的是,这场战斗以罗马人的大捷告终。哈农此次对战象的运用在后世经常受到诟病,因为他没能让战象有效支援第一战线。然而,这是现存史料中最早的关于迦太基军队使用战象的记载,所以这时迦太基人可能还不习惯在战斗中使用战象,也不知道正确的战术。9而由于缺乏更详细的记载,我们无法确切知晓哈农的作战计划,或者究竟哪一环节出了问题。他军中各支部队无法有效地互相支援,也反映了迦太基的军队成分:士兵们大多是新近招募的,他们既没有时间学习如何作为一支军队协调配合,也没有时间熟悉自己的指挥官。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