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一罚四】山寨:中国式解构
集团直发,全新正版书籍,假一罚四,放心选购。24小时内发货,可开发票。
¥
35.6
6.4折
¥
56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德)韩炳哲|责编:常莹丽|译者:程巍|校注:毛竹
出版社中信
ISBN9787521748673
出版时间2023-01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56元
货号31596540
上书时间2024-11-29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韩炳哲(Byung-ChulHan)德国新生代思想家。1959年生于韩国首尔,80年代在韩国学习冶金学,之后远渡重洋到德国学习哲学、文学和天主教神学。1994年,以研究海德格尔的论文获得弗莱堡大学博士学位。2000年任教于瑞士巴塞尔大学,2010年任教于卡尔斯鲁厄建筑与艺术大学,2012年任教于德国柏林艺术大学。
西班牙《国家报》(ElPaís)誉其为“德国哲学界的一颗新星”。作品被译成十几种语言,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
清新的文风,清晰的思想,深察洞识,切确而犀利的论述,让韩炳哲对于数字时代人类精神状况的批判,显得尤为重要且富于启发。
目录
权 1
真迹 7
闲章 33
复制 47
山寨 59
注释 65
附录 韩炳哲著作年谱 71
内容摘要
中国思想从一开始就是解构的,因为它与存在和本质从根本上决裂开来。“道”(字面意思:道路)本身即是存在和本质的对立面。道是顺应变化的,而本质却是抗拒变化的。在无始也无终的过程中,或者说在道路上,“去—创造”和“非—实体”中的消极性使得存在变“空”。
对于中国思想来说,至关重要的不是有着绝对开始的创造,而是既无始也无终、既无生也无死的连续不断的过程。也正因为如此,东亚思想中既没有出现海德格尔那种对死亡的强调,也没有出现阿伦特那种对出生的强调。
过程和变化也主宰着中国的艺术史。那些不断改变着大师作品集,并使其不断适应新环境的再造或续作,本身就是大师级的作品。在中国,不断的转化即是一种创造和创新的方法。山寨运动将创新解构为“从虚无中创造”(“无中生有”),那么山寨就是“去—创造”。它把同一性与变化的差异,即把同一性与主动的、积极的差异化对立起来,把存在与过程对立起来,把本质与道路对立起来。以这种方式,山寨体现着真正的中国精神。
--------------------韩炳哲作品(第2辑)《山寨:中国式解构》(2023年1月出版)Shanzhai.DekonstruktionaufChinesisch.《超文化:文化与全球化》(2023年1月出版)Hyperkulturalit?t.KulturundGlobalisierung.《妥协社会:今日之痛》(2023年1月出版)Palliativgesellschaft.Schmerzheute.《不在场:东亚文化与哲学》(2023年3月即将出版)Abwesen.ZurKulturundPhilosophiedesFernenOstens.《禅宗哲学》(2023年3月即将出版)PhilosophiedesZen-Buddhismus.《什么是权力》(2023年3月即将出版)WasistMacht?
《仪式的消失:当下的世界》(2023年3月即将出版)VomVerschwindenderRituale.EineTopologiederGegenwart.《资本主义与死亡驱力》(2023年5月即将出版)KapitalismusundTodestrieb.《大地颂歌:园艺之旅》(2023年5月即将出版)LobderErde.EineReiseindenGarten.《沉思的生活,或无所事事》(2023年5月即将出版)Vitacontemplativa.odervonderUnt?tigkeit.《时间的香气:逗留的艺术》(2023年5月即将出版)DuftderZeit.EinphilosophischerEssayzurKunstdesVerweilens.
精彩内容
精彩句段中国思想从一开始就是解构的,因为它与存在和本质从根本上决裂开来。“道”(字面意思:道路)本身即是存在和本质的对立面。道是顺应变化的,而本质却是抗拒变化的。在无始也无终的过程中,或者说在道路上,“去-创造”和“非-实体”中的消极性使得存在变“空”。(P2)如此不断变化的过程,也决定了中国人的时间意识和历史意识。在他们看来,变化不以事件的形式发生,它不是爆发性的,而是暗含其中、不被察觉、连续不断的。(P2-3)对于中国思想来说,至关重要的不是有着绝对开始的创造,而是既无始也无终、既无生也无死的连续不断的过程。也正因为如此,东亚思想中既没有出现海德格尔那种对死亡的强调,也没有出现汉娜·阿伦特那种对出生的强调。(P3)过程和变化也主宰着中国的艺术史。那些不断改变着大师作品集,并使其不断适应新环境的再造或续作,本身就是大师级的山寨作品。在中国,不断的转化即是一种创造和创新的方法。[28]山寨运动将创新解构为“从虚无中创造”(拉丁语:creatioexnihilo,或译“无中生有”),那么山寨就是“去-创造”。它把同一性与变化的差异,即把同一性与主动的、积极的差异化对立起来,把存在与过程对立起来,把本质与道路对立起来。以这种方式,山寨体现着真正的中国精神。(P63-64)自然虽不具备创造性的天赋,但实际上它比最聪明的人类更具创造力。高科技产品往往是自然造物的山寨。自然的创造力源于不断变化、组合和变异的过程。进化遵循的也是不断转化和不断适应的模式。如果西方世界认为山寨不过是欺诈、剽窃和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那么它将永远无法企及山寨中所固有的创造力。(P64)权Recht黑格尔在《世界史哲学讲演录》中讲道,中国人有撒谎倾向。他指责他们是“极大的不道德”(gro?eImmoralit?t),认为他们没有荣誉心。“他们以撒谎著名,他们随时随地都能撒谎。”1[1]令黑格尔感到惊奇的是,即使欺诈行为曝了光,也没人对其加以指责。黑格尔接着写道:中国人做事“诡谲、巧妙”,“欧洲人和他们打交道时,非得提心吊胆不可”。显然,黑格尔并没有为中国人的“道德放任”找到合理的解释,因而将其归咎于佛教。佛教“把最高的和绝对的—上帝—认为是虚无”,并“把鄙视个性、弃绝人生,当作是最完美的成就”。因此黑格尔认为,在佛教“空”的消极性中有着虚无主义的那种虚无。他认为,这应该对中国人“极大的不道德”负责。黑格尔显然认为,虚无主义的那种虚无不能兼容约束力、终极和永恒,它与代表真理和真实性的上帝是对立的。
1译文引自黑格尔:《历史哲学》,王造时译,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年,第122页。黑格尔在他的时代背景下对中国有诸多误读,这在中国学界已有明确的辨析和批驳。作者引用黑格尔的言论,既是作为一个批判的靶子,也承认他指出的佛教“空”观念对中国文化传统影响甚深。——译者注(后同)中国佛教中的“空”实际上指的是“去—创造”(Ent-Sch?pfung;意为“去除—创造”)和“非—实体”(Ab-Wesen;或译“不—在场”)的消极性。这种消极性是“存在”的去实体化(unt-substantialisiert),使其变得虚无。所谓“实体”(Wesen/ousia)是持存的[2],它是经历了所有的变化和转折之后仍然保持不变的根基[3]。西方世界相信不变和持存是实体性的,这一信念也就决定了西方对道德的主体性,以及对规范的客观性的认知。与之不同,中国思想从一开始就是解构的,因为它与存在和本质从根本上决裂开来。“道”(字面意思:道路)本身即是存在和本质的对立面。道是顺应变化的,而本质却是抗拒变化的。在无始也无终的过程中,或者说在道路上,“去—创造”和“非—实体”中的消极性使得存在变“空”。
如此不断变化的过程,也决定了中国人的时间意识和历史意识。在他们看来,变化不以事件的形式发生,它不是爆发性的,而是暗含其中、不被察觉、连续不断的。那种发生于某个绝对时间点上的创造,在中国人看来是不可想象的。以事件形式标记的时间,其特征是非连续性。因为事件标志着断裂,它打开了一个突破口,从而得以进入变化的连续性之中。然而,断裂或者革命与中国人的时间概念却是格格不入的。这就是为什么中国思想无法理解废墟(Ruinen)。中国思想不认同以一次性事件为基础的同一性(Identit?t,或译“身份”)。[4]仅从这个角度来看,原创理念就不可能出现在中国思想中,因为原创性在极大程度上是以“开始”为前提的。但是对于中国思想来说,至关重要的不是有着绝对开始的创造,而是既无始也无终、既无生也无死的连续不断的过程。也正因为如此,东亚思想中既没有出现海德格尔那种对死亡的强调,也没有出现汉娜·阿伦特那种对出生的强调。[5]存在经过去实体化变成了道路。虽然海德格尔也经常使用道路这一意象,但是他的道路与道家的道路有着根本区别,因为他的道路不是蜿蜒开去的,而是深入向下的。正如海德格尔自己所说,他那著名的“林中路”(Holzwege)“往往杂草丛生,在无人涉足处戛然而止”。中国的道路与之不同,它是平缓的,始终斗折蛇行,没有“戛然而止”,不会深入“无人涉足”之处,也不会接近“神秘未知”之地。突兀和深入,两者都不是中国思想的特点。
在古希腊语中,无法到达或不可触及的地方被称为“阿底顿”(adyton)。阿底顿指的是古希腊神庙的内部,它与外界完全隔绝,是圣物的所在。隔绝、陡然中止是神圣性的标志。没有门窗的完全封闭,无法进入的深度或内在性,这些都与东亚思维格格不入。佛教寺庙的一个特点正是它的通透性,或四通八达的开放性。有些寺庙殿堂几乎完全由门和窗组成,不会将任何东西关闭在外。中国人的思维中不存在阿底顿。没有隔绝,没有封闭。没有任何东西是绝对的,即没有什么是兀然独立、截然分离的。然而,原创本身就是这种分离和封闭的一个变体。换句话说,阿底顿参与了独创性和源始性的构建。
中国人的思想在某种特殊的意义上来说是实用的。它不追溯实体或起源,而是顺应物(Dinge/pragmata)之自然。它注重识别事物变化的过程,讲究顺势而为,做出反应并从中受益。中国思想不相信固定不变的实体或原则。这种顺势而为、源于无实体(Wesenlosigkeit)和“空”的因势利导,在黑格尔看来,是狡猾的、不真实的、不道德的。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