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一罚四】琉璃琉器(精)
集团直发,全新正版书籍,假一罚四,放心选购。24小时内发货,可开发票。
¥
16.4
4.1折
¥
39.8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张弛
出版社作家
ISBN9787506389204
出版时间2016-05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39.8元
货号3565291
上书时间2024-11-29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我想,或许在外地,至少去年的江浙,老弛像开了天目一般变成了一个浑身通透的历史人,无论是两千多年前的琉璃琉器,还是昨夜的流里流气,通通在他法眼的关照之内……——狗子“北京病人”“西局局长”张弛最新长篇小说《琉璃琉器(精)》上市!
老弛写下吴越春秋和琉璃,也记录了酒食,互相贯穿,是个很有趣的东西。
作者简介
张弛:1960年出生于沈阳。
1979年开始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院。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长篇小说《北京病人》《我们都去海拉尔》,短篇小说集《夜行动物馆》,随笔集《像草一样不能自拔》《另类令我累》《发乎情,止于非礼》《错觉悟》。主编作家食谱《西红柿炒自己》《醋也酷》《北京饭局》,电影文集《灰化肥会挥发》。
导演电影《盒饭》。
目录
正文
内容摘要
张弛著的《琉璃琉器(精)》是一本颇具实验意义的小说,融虚构、文论与游记于一体。全书分《琉璃》和《琉器》两个部分,《琉璃》主要是讲春秋期间的事件,旁征博引,有正史也有小道消息。《琉器》部分说的是作者于2015年三四月份在太湖一带的旅行,吴越争霸兹发生于此,包括去看当地的古迹和博物馆,试图在实地找出一些蛛丝马迹,算是对《琉璃》的补充和消化。
精彩内容
1.苕溪范蠡在村子里先看到东施,向她问路。东施知道范蠡是来找西施的,心里自然不高兴,于是给他瞎指了一通。后来范蠡才知道,苕溪村分东村和西村。东村的叫东施,西村的叫西施。那天给他指路的就是东村的东施。但范蠡的心情没受影响,苕溪,他喜欢这个名字,溪者,缓而轻悄之流水。
东施效颦出自《庄子·天运》:“故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
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由于相貌丑陋就受到嘲笑,庄子似乎不太厚道,对东施也不太公平。
因为西施东施,村子里产生了矛盾。西施所在的西村河水在上游,东村在下游(中国的地理就是如此,永远是东边地势低,所以才有千条江河归大海,才有自古人生长恨水长东),所以苕溪村溪水的使用是分时间段的,从一大早开始,下游先洗菜,上游洗菜时,下游就洗衣服。但闹起矛盾时就不讲究了,上游的村民一大早就在水里涮便溺器。当然,如果西施出现在溪水旁,一切劳作都要停下来。总的来说,东村、西村本来相处得还算和谐。不管怎么样,因为东施和西施的原因,东村和西村产生了不和。西施不愿意看到这个状况,所以她巴不得赶快离开这个地方,她不想见到村民为她闹得不可开交,更不想见到东施无所不在的影子,以及东施对她无时无刻不在的模仿。
范蠡在村子里期间,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西施的父亲在砍柴时不小心砍倒了一棵属于东村的树,被东村的人扣下要求要么赔偿,要么用两张羊皮赎人。要知道在古代羊皮很贵,秦穆公曾经用五张羊皮换来百里奚。范蠡知道这件事后,便用自己车上的两张羊皮把西施的父亲赎了回来。西施的父亲虽然老
实巴交,跟任何人都无冤无仇,离开东村时,仍然被村里的地痞无赖踢了一脚,由于咽不下这口恶气,回家后还闹了一场大病。西施看了,更是闹心。
后来,就在西施跟范蠡离开村子来到村口时,无意中跟东施迎面撞上,这可能是俩人仅有一次打过的照面,从此西施东施天各一方。
2.《西施》想起写这个故事,是看了老邹写的一部歌剧《西施》,剧情大致如下:序曲从辽阔中拉开。在吴国被囚三年的勾践回到越国,在这幕戏的一段唱词中,出现了桑扈鸟。我特意查了一下,这种鸟像鸽子一般小,颈有花纹,俗称青雀。《诗经·小宛》中有这样的诗句:交交桑扈,率场啄粟。《左传·昭公十七年》中的官名除了用五鸟、五鸠、五雉外,还有九扈,少皞分别用它们命名“九农正”,也就是九个管农事的官员,希望他们能够扈民无淫,督促人们按时耕种。而桑扈就是九扈之一。当然,这是题外话。随着夫差缓慢踩着勾践的背下马,这场戏就结束了。但人们仍然不禁要问,夫差下马为什么不用小板凳,而是要踩在勾践的后背上。
接着,越人就开始了他们的报复计划,文种和范蠡来到苎萝村找到了西施,说明要把她送给吴国,拯救越国。西施没怎么过脑子就同意了,同村伙伴(也
是美女)郑旦要求一起前往。在越国经过一番培训后,转眼就到了出发的日子,西施和郑旦前去向勾践辞别,勾践顿时被俩人的美貌惊呆了,不由得唱了好几遍她们是那样的明艳,她们是那样的明艳。俩人到了吴国,夫差也有类似的反应,称西施为在火焰上嗞嗞作响的美人(这种奇特的比喻,听起来有些像烧烤),香草一样的美人,丝绸上的美酒,美酒中的宝石。
他显然是中了美人计,但措辞之拙劣,让我觉得有些难以苟同。
在得到西施后,夫差开始每天醉生梦死(其中,出现了响屐廊和响屐舞。响屐廊是姑苏台很重要的一
处建筑,据说那是西施和宫女们行走时发出声音的地方,想必是当时西施已经不为木屐不合脚所苦)。伍子胥为此大为不满,在一次宴会中要杀掉西施,却无意中杀死了郑旦,伍子胥为此最终也掉了脑袋。伍子胥一死,越国的机会来了。他们发兵攻打吴国,吴军大败,勾践如愿报仇雪恨。西施以为苦日子终于熬到头了,哪知却在王后的授意下,被文种投入滔滔江水。
老邹对一些剧情的处理,引起了诗人简宁的议论,他尤其不能接受西施是被王后害死的这样一个结局
。老简是我和老邹共同的朋友。他认为把西施说成是被王后害死的,削弱了悲剧的力量,真正害死西施而且能够害死西施的,恰恰应该是越王勾践本人。如此一来,这部歌剧就变成了赤裸裸对复仇的歌颂。我不是跟简宁一起看的,但我看的那个版本,应该跟老简
的出入不大,扮演西施的是女高音歌唱家幺红(她一
出来我一时错乱,还以为是杨贵妃呢)。在查找了一
些资料后,我认为剧中的文种有些过于阴险,而范蠡这个人物又过于窝囊和柔弱,丝毫不像传说中的那样神通广大,西施则被拔高了。再有就是一些技术问题,比如落雁这件事不应该安在西施的身上,因为还有王昭君在后面等着呢。
当然,我不否认这部歌剧从音乐到舞台美术都下了一番工夫。关键问题是,中国人到底有没有必要搞一部原创的西洋歌剧,就像它的说明书中强调的那样。毕竟,我们之前已经有了京剧以及很多其他地方剧种了。
后来从《邹静之戏剧集》中看到老邹的一个提示,说《西施》这部歌剧是表现一个女子和自己祖国的故事,其他人诸如范蠡、勾践、夫差和王后只是涉及。这似乎更像是老邹针对各种质疑做出的回答。对此老简仍然有些不依不饶,他认为这部歌剧还存在着一
些根本性的错误,譬如那时候的人是没有国家的概念的,特别是对西施这种居住在偏远地区的山村野女而言,国家的兴亡完全感受不到。而且,那时候所谓的国家,不过是一些在周王朝衰落后形成的号称诸侯国的政治共同体,跟现在的国家概念截然不同。但是简
宁认为贵族阶层就不一样了,本来养尊处优,一旦被打败弄不好就会被抓去当人质备受羞辱,因此才会有亡国的切肤之痛(此外,市民阶层在生计上也会受到一些战争的影响)。
P3-7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