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一罚四】光荣与梦想(共4册)
集团直发,全新正版书籍,假一罚四,放心选购。24小时内发货,可开发票。
¥
170.6
7.2折
¥
236
全新
库存4件
作者(美)威廉·曼彻斯特|译者:四川外国语大学翻译学院翻译组
出版社中信
ISBN9787508649993
出版时间2015-03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236元
货号3117850
上书时间2024-11-29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威廉·曼彻斯特的《光荣与梦想》作为经典传世图书,客观、精彩地记叙了美国从1932年罗斯福总统上台前后,到1976年尼克松总统任期内水门事件的四十年间美国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的全景式画卷,体现出历史发展的波澜起伏。此外,本书也着重体现了报纸、广播作为当时主要大众传播手段,对美国政治、生活所起的作用,所造成的影响。自出版以来,不仅仅在美国,对于中国读者,尤其是在知识分子、记者有深远的影响、崇高的地位。
作者简介
威廉·曼彻斯特,美国记者兼作家。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在美国海军陆战队服役,负重伤,获紫心勋章。战后先后在《俄克拉荷马日报》《巴尔的摩太阳报》等报任采访记者。1959~1968年间任康涅狄格州韦斯莱扬大学高级研究中心的研究员。1967年获哈儿马舍尔德研究所文学奖金。他既写历史、传记,也写小说。
主要著作有:《愤怒的城市》(1953年)、《季风的阴影》(1956年)、《洛克菲勒家史》(1959年)、《肯尼迪总统画像》(1962年)、《肯尼迪总统之死》(1967年)、《克虏伯的军火,1587~1968》(1968年)等。
目录
序曲 谷底
第一部分 应运而起(1932~1941年)
第一章 世事维艰
剪影:“大萧条”
第二章 罗斯福
美国人小像:埃莉诺
第三章 骚乱
剪影:20世纪30年代中期
第四章 罗斯福和民意所向
美国人小像:股票经纪人理查德·惠特尼
第五章 保守派卷土重来
剪影:20世纪30年代晚期
第六章 笼罩在原始恐怖的阴云下
美国人小像:诺曼·托马斯
第七章 黑暗中的曙光
剪影:战前美国
第八章 战争边缘的美国
第二部分 牺牲与变化(1941~1950年)
第九章 反击
剪影:太平洋战争
第十章 国内战线
剪影:国内战线
第十一章 小院丁香花开时
剪影: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欧战争
第十二章 新世界,新风向
美国人小像:红发佬
第十三章 胜利旗帜的光芒不再
剪影:战后
第十四章 哈里·杜鲁门时代的生活
第十五章 黑夜里哈里的一点儿英雄形象
剪影:20世纪40年代晚期
第十六章 疑虑重重的时代
美国人小像:爱德华·罗斯科·默罗
第十七章 坠入深渊
剪影:20世纪50年代早期
第三部分 种下恶果(1951~1960年)
第十八章 内讧不断
第十九章 向右转
剪影:艾森豪威尔时期早期
第二十章 对通用汽车公司有益的
美国人小像:玛丽莲·梦露
第二十一章 主席先生,主席先生
剪影:20世纪50年代中期
第二十二章 从容前行
第二十三章 追逐幸福
剪影:艾森豪威尔高峰
第二十四章 警笛声响起
美国人小像:埃德塞尔汽车
第二十五章 改革动荡
剪影:20世纪50年代晚期
第二十六章 将军归营
第四部分 终尝恶果(1961~1968年)
第二十七章 美国的新一代
剪影:20世纪60年代早期
第二十八章 号角的又一次召唤
美国人小像:彼得·卡尔·戈德马克
第二十九章 铭记勿忘
剪影:约翰·F·肯尼迪和林登·B·约翰逊
第三十章 权力的长臂
第三十一章 伟大梦想与梦之幻灭
剪影:约翰逊时代
第三十二章 走投无路
美国人小像:卡尔·赫斯三世
第三十三章 多事之秋
剪影:20世纪60年代晚期
第五部分 尼克松赢了(1969~1972年)
第三十四章 沉默大多数的崛起
美国人小像:医学博士本杰明·麦克莱恩·斯波克
第三十五章 牢骚满腹的大人物们
剪影:20世纪70年代早期
第三十六章 美利坚“分裂”国
美国人小像:拉尔夫·纳德
第三十七章 自尊丧尽
后记
致谢
大事记
内容摘要
这不是一本书,这是一个时代。
自1974年问世以来,《光荣与梦想》一直为无数人念念不忘。这部伟大的作品巧妙地浓缩了美国从1932-1972年的40年丰富历史。著名通俗历史作家威
廉·曼彻斯特以数任美国总统的执政与竞选为明线,从让胡佛颜面尽失的“胡佛村”“胡佛车”等、罗斯福史无前例的四次当选,一路说尽杜鲁门、艾森豪威
尔、肯尼迪,直至让尼克松下台的水门事件,同时不动声色地细致描画美国1932-1972年的40年社会发展历程,内容涵盖“补偿金大军”风潮、经济大萧条、
人权运动、麦卡锡主义、种族隔离制度、两次世界大战、原子弹研发、空间竞赛到冷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
曼彻斯特将美国这40年间的政治、经济、军事、
社会、艺术、科学、时尚、音乐、娱乐,甚至生活热点、妇女的服装潮流、口头语的变化、性观念的更迭全景式重现。曼彻斯特更将美国社会放在全球背景下描述,如此强烈的对比,勾起读者的强烈兴趣。
而最为读者推崇的是,曼彻斯特对新闻写作手法的大师级运用。他将宏大的历史大部头变成了一幕幕精彩纷呈的连续剧。他在大事时采用宏观视角,又在细节处多线并进,如电影中的蒙太奇手法,让读者穿梭于不同历史事件。在他的笔下,40年的点点滴滴尽现眼前,全书无处不在的历史厚重感和磅礴气势,与曼彻斯特恰到好处的幽默感相结合,让那一段久远的历史变得立体而鲜明。
正是因为这一切,《光荣与梦想》才被誉为经典,是一个时代的记忆。这是一本了解美国精神气质缘起的书,也是一本启迪了无数作者的经典,更是无数人的精神导师,是任何人都不能拒绝的思想盛宴。
精彩内容
第一章世事维艰1932年8月,一位《星期六晚邮报》的记者询问英国伟大的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此前是否出现过像“大萧条”这样的时期。他回答说:“有,持续了400年的黑暗时代。”如果视此为灭顶之灾,未免夸张,但这两个时期至少在一点上是共通的,即没人清楚人民为何受苦受难。
有人笼统地将其都归咎于“时势”,这是胡佛为了逃避责任的说法。其他人将“大萧条”与1929年的股市大崩盘混淆,“‘大萧条’以来我们还没有进过城”,或者他们会说“我去过,但是那是在‘大萧条’之前”。许多劳工竟被冠以消极怠工引发隐性危机的罪名,这是由全国制造商协会主席约翰·E·埃杰顿提出的:“许多对工作提出诸多要求的人,要么想罢工,要么就是根本不想工作,他们就是想利用这种境况鼓吹共产主义。”劳工们只能忍气吞声,原因在于40年前美国新教伦理的强大势力。虽然数百万人陷入了非常凄惨的境地,但可以确定他们并非咎由自取,社会工作者们再三强调失业者们忍受着自责的折磨。“我已经超过两年没有稳定工作了,”1932年2月,一个被房东赶走的人告诉《纽约每日新闻》的记者,“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像个杀人犯。我到底怎么了?我竟然不能保护自己的孩子!”基于从小接受的相关教育,这些人也曾经逐渐相信:你只要努力工作,就会成功。现在却无论表现如何一律失败,民众的士气逐渐低落。沃尔特·李普曼写道:“士气低落的人都孤立起来,不相信任何人、任何事,甚至不相信自己。”17年后,理斯曼在《孤独的人群》中解释了这种在危机下,性格内向的人陷入困境时的痛苦:“如果屡次失败毁了他对未来成就的希望,那么他内心的力量可能再也抵挡不住外界的压力。他会感到极度内疚,因失败和不足鄙视自己。”那个时期的报纸都在报道,人们宁愿自杀也不愿意靠救济苟且偷生。爱米尔·涂尔干创造了一个特殊分类,“利他的自杀”指的是这些人选择自杀,而不成为社会的负担。
这一切应该归罪于柯立芝到胡佛时期繁荣“新时代”的基础不稳固。从某个角度看,“大萧条”似乎是工业革命最后的挣扎,也为技
术革命的到来留出一个间隙。“一战”后,多种大规模生产的技术结合,将每工时效率提高了40%以上。大量的货物产出明确需要消费者购买力的相应提高,也就是说,需要涨工资。但在20世纪20年代,工人的收入并没有随着生产力的提高而增长。在1929年这个黄金年,据美国著名智库布鲁金斯学会的经济学家计算,一个家庭年收入要达到2000美元才能满足最低的生活需求(超过60%的美国家庭在这一水平线下挣扎)。总之,购买力完全赶不上商品的产量增长。
当时人们认为产量激增毫无问题,“一个优秀的销售员什么都可以卖掉”,这体现出当时的愚钝,这意味着当有钱人(其中许多人并不富裕)在炒股时,热心的推销员就鼓励其大规模炒股。
并不算富裕的人被说服,无论如何先买下产品,再通过信贷过渡。
信贷经纪人四处贷款,股市终于不堪重负而崩盘,推销员经手的百万宗小商业交易款就此打了水漂,因为这些推销员敢卖任何东西给那些无偿债能力的人。这也结束了“新时代”的繁荣,国家完全应付不了随之而来的恐慌。上一次大范围的经济危机发生在1893年,自那以来,美国的工业化程度使得回归农场已不可能。胡佛恰好在灾难前夕当上总统,这本身就是自讨苦吃。时任商务部长的他一心只关注生产力,却毫不关心缺乏购买力的危险。他卸任总统以后很久才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一边只有几千人……却享受了绝大部分的生产成果;另一边超过20%的人,却只得到了很少的一部分……”从股市大崩盘到1932年(“大萧条”最惨的一年),大家都坚信,对于经济螺旋式的加速下滑,应该采取使之复苏的措施。然而,事实匕所采取的措施反而使之下滑得更快。为了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不得不维持价格,于是销量下滑,因此只好用裁员的方式削减成本,导致这些失业者也丧失了购买力,使销售进一步下滑,从而导致更大范围的裁员,引起购买力的全面收缩。结果,工人的贫困导致了农民的贫困,反过来,农民的贫困又加剧了工人的贫困。“任何一方都没有钱购买另一方的产品。”一位俄克拉何马州的证人在国会小组委员会上证实,并解释了此恶性循环,“因此,在同一个国家,同时存在生产讨剩和消费不足的问题。”P39-41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