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一罚四】江西红色文化
集团直发,全新正版书籍,假一罚四,放心选购。24小时内发货,可开发票。
¥
21
4.7折
¥
45
全新
库存8件
作者编者:舒醒|责编:胡青松
出版社百花洲文艺
ISBN9787550034716
出版时间2019-11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45元
货号30828732
上书时间2024-11-29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本书以江西红色文化中的精神文化研究为主线,在以史实为基础的前提下系统梳理和论证了安源精神、八一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和方志敏精神的形成,并以凸显精神特质为出发点提炼其精神内涵。本书旨在展示中国革命精神尽管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其各组成部分之间具有的共性与个性,且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及倡导“文化自信”的新时期,依然具有的时代价值。
目录
总论
一、红色文化的产生
二、江西红色文化的内涵
三、江西红色文化的特征
四、学习江西红色文化的意义与作用
第一章 安源精神
第一节 中国工人运动摇篮的形成
第二节 安源精神的内涵
第三节 安源精神的时代价值
第二章 八一精神
第一节 中国人民军队摇篮的形成
第二节 八一精神的形成与内涵
第三节 八一精神的时代价值
第三章 井冈山精神
第一节 中国革命摇篮的形成
第二节 井冈山精神的形成与内涵
第三节 井冈山精神的时代价值
第四章 苏区精神
第一节 共和国摇篮的形成
第二节 苏区精神的形成与内涵
第三节 苏区精神的时代价值
第五章 方志敏精神
第一节 方志敏的革命实践
第二节 方志敏精神的内涵
第三节 方志敏精神的时代价值
第六章 江西红色文化的当代价值
第一节 江西红色文化的政治价值
第二节 江西红色文化的教育价值
第三节 江西红色文化的经济价值
第四节 江西红色文化的开发利用
后记
内容摘要
本书以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彰显资政育人价值
为宗旨,立足现有研究成果,深入挖掘江西红色文化的内涵与价值,提炼江西红色文化的精髓,充分展示江西红色文化的独特魅力,使之成为江西红色文化资源向教育教学资源转化与江西红色文化品牌深度开发的基础。充分开发和利用江西红色文化资源特有的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使之成为各级各类学校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来源,并服务于公民道德体系建设,成为培养民族精神和陶冶情操的重要文化资源,成为教育人民和年轻一代的鲜活素材。
精彩内容
第一章安源精神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立即投身于实际革命运动,首先集中力量从事工人运动。在党组织的发动和领导下,中国工人阶级的觉悟很快得到提高,工人运动开始出现蓬勃兴起的局面。从1922年初开始,到湘赣边区秋收起义爆发,中国共产党一直坚持在江西的斗争。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安源工人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光辉夺目的一页。
无论是其斗争形式、内容还是产生的社会影响都是历史性的,在中国早期的工运史上独树一帜,奠定了安源在中国工人运动中的摇篮地位。
第一节 中国工人运动摇篮的形成从1921年下半年开始,上海、武汉、广东、湖南、直隶等省市和航运、铁路、采矿等行业相继爆发工人的罢工斗争。从1922年1月到1923年2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形成了以香港海员大罢工为起点的第一次高潮,前后持续时间达13个月之久。在此期间,爆发的罢工斗争达100多次,参加罢工的工人达30万以上。工人运动的迅猛发展,锻炼了工人阶级队伍,巩固了党的阶级基础,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和工人阶级在全国的政治影响。为了加强对日益高涨的工人运动的领导,加强工人阶级的内部团结,中国共产党于1922年5月上旬以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的名义,在广州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这次大会是中国工人阶级第一次全国性的盛会。到会代表来自12个城市,共173人,代表着110多个工会和34万有有组织的工人。大会总结以往工人运动的经验,接受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把反帝反封建作为工人运动的基本目标。大会讨论并通过《八小时工作制案》、《罢工援助案》、《全国总工会组织原则案》和《惩戒工界虎伥案》等十项决议案,并公开发表《全国劳动大会第一次会议宣言》。宣言分析了中国工人阶级遭受痛苦的根源,指出摆脱痛苦的道路,号召全国工人阶级团结起来,削平行帮,消除隔阂,不分地域,不分党派,不分男女老少,联合成—个阶级战线,反对国际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大会决定在全国总工会成立以前,委托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为全国工会的总通讯机关,并负责召集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
党的二大对工人运动给予密切关注,大会通过的《关于“工会运动与共产党”的决议案》要求:各地党组织集中力量组织产业工人工会,如铁路、海员、五金、纺织工会等;工会工作必须把工人阶级的目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工会应该为改善工人的生活和劳动条件而努力;同时还必须领导工人开展斗争。党的二大后,工人运动继续高涨,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就是在这一背景下爆发的。
一、二十世纪初安源的社会状况萍乡县位于江西省西部,东靠宜春县、安福县,南邻莲花县和湖南攸县,西接湖南省醴陵县,北连湖南省浏阳县。1916年,全县总人口为59万。19世纪末以前的萍乡生
产力低下,经济发展落后,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业和手工业是萍乡社会生产的主要形式。除从事农作外,农民还兼
营小煤窑、石灰、陶瓷、造纸、鞭炮、夏布等开采业和手工业。清代中期,萍乡发现了较多的煤矿,各地小煤窑开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