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一罚四】这是艺术吗?
集团直发,全新正版书籍,假一罚四,放心选购。24小时内发货,可开发票。
¥
31.7
3.6折
¥
88
全新
库存3件
作者【英】西蒙·莫利(Simon Morley)
出版社四川美术
ISBN9787541093388
出版时间2020-08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88元
货号30958991
上书时间2024-11-29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摒除流派、运动等繁琐分类,与19件经典的现代艺术作品对话本书通过与一位艺术家的某件艺术作品对话,试图通向该艺术家的其他作品,或抵达更广阔的艺术世界。这里不仅有亨利·马蒂斯的《红色工作室》、巴勃罗·毕加索的《老玛克红酒瓶、玻璃杯、吉他和报纸》、勒内·马格利特的《空面具》,还有弗里达·卡罗的《剪头发的自画像》、草间弥生的《无限镜屋—阳具原野》等。本书并非向我们展示如何去看作品,而是帮我们用这些作品去“看”。
◎作者有多年美术馆的现场讲解经验西蒙·莫利曾在伦敦各大博物馆和画廊(比如泰特不列颠美术馆和泰特现代美术馆)做自由讲师和导览员,并担任相关课程或研讨会的负责人。作者深知读者欣赏现代艺术的困惑所在,因此,本书写作尝试以读者的切身体验进入作品本身,从多维度审视、拷问和逼近艺术本身:杜尚的《泉》何以能被称为艺术品?那些简约到几乎没有形式的作品究竟该如何欣赏?现代艺术作品还具有恒久性吗?
◎七个关键单刀直入,轻松打开现代艺术之门“七个关键”的问题书写模式,以一种多维的、分析的、去中心化的言说方式谈论现当代艺术。这种书写者对作品的敞开,化解了现代艺术令人望而却步的高冷氛围,同时也挣脱了传统或客体化的艺术欣赏方式的束缚。历史、生平、美学、体验、理论、质疑和市场,每个关键词都有自主权,同时也与其他关键词合作。本书教给我们一种在现当代艺术的语境中,真正去“体验”和“观看”艺术的有效方法。
◎精致小开本,方便携带的现代艺术指导书32开的精装小读本,简约雅致的内文排版,精选高白胶纸张,方便携带,营造舒心阅读体验。带上本书去逛现代艺术展吧,它教您举一反三,就现代艺术之美提出更多有趣的问题来。
目录
导论
亨利·马蒂斯
巴勃罗·毕加索
卡济米尔·马列维奇
马塞尔·杜尚
勒内·马格利特
爱德华·霍普
弗朗西斯·培根
马克·罗斯科
安迪·沃霍尔
草间弥生
约瑟夫·博伊于斯
罗伯特·史密森
安塞尔姆·基弗
芭芭拉·克鲁格
比尔·维奥拉
路易丝·布尔茹瓦
李禹焕
多丽丝·萨尔塞多
注释
人名对照表
图片版权信息
内容摘要
现当代艺术往往因其自我表现力、独创性和抽象的表达而令人望而却步。本书从历史、生平、美学、体验、理论、质疑和市场七个维度透视现当代艺术中知名度很高却不容易被理解的19件作品,为人们提供了解释现当代艺术中看似奇异且常常令人费解的感性层面的工具。解读现当代艺术的七个关键,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高度实用且普遍有效的艺术解释和欣赏的方法。
精彩内容
那些具有创新性、自我表现性和挑衅性的现当代艺术通常令人费解,似乎要拒人于千里之外。然而,现代艺术的奇思异想和尖锐的批评性也是其最吸引人之处,因此特别需要专家的解读。《这是艺术吗?》是一本解读现代艺术的普及性读物。
作者西蒙·莫利并没有从人们熟悉的艺术“运动”或“主义”出发,而是从历史、生平、美学、体验、理论、质疑和市场这七个关键问题入手,详细阐释了19位艺术家的代表作,作品包括各种不同的媒介、风格、题材和观念,从毕加索的拼贴到安迪·沃霍尔的丝网版画《大电椅》,从路易丝·布尔茹瓦的“大蜘蛛”雕塑到罗伯特·史密森的景观装置《螺旋形防波堤》。在原有的西方“正典”之外,这本书的中文版还增加了日本艺术家草间弥生、韩国艺术家李禹焕和哥伦比亚艺术家多丽丝·萨尔塞多。这些作品代表着不同的时代、地域、种族、性别和社会文化背景,呈现出全球化语境下现当代艺术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在这七个关键问题中,“生平”的关键在于展现艺术家的个人经历和艺术思潮之间的关系。在分析马蒂斯的《红色工作室》时,作者把他与野兽派运动联系起来。他提到尽管艺术评论家路易·沃克塞勒将马蒂斯贬低为“野兽中的多纳泰罗”,后来的艺术史还是认同了马蒂斯和他的追随者们的大胆创新。这种创新甚至超越了19世纪末的印象派,因此马蒂斯和野兽派成为现代主义的开端。“历史”的关键在于揭示艺术创作的历史背景和传统渊源。在对罗斯科的《栗色上的黑色》的分析中,作者以“崇高”这个美学概念为线索,追溯了抽象表现主义与浪漫主义艺术之间的传承关系。 “美学”的关键在于分析艺术作品的形式因素。比如,作者在分析基弗的油画《奥西里斯和伊西斯》时,不仅从材质、笔触、媒介等方面分析了作品形式上的创新以及它与德国的浪漫主义和20世纪初表现主义之间的风格关联,而且指出这幅破碎的、具有宏大建筑性结构的画面呈现了人类社会正在面临的极度危险。“体验”的关键在于强调作品对观众的情感和心理影响。从体验角度,作者认为影像艺术家比尔·维奥拉的创新在于把人们在现代社会中的日常体验与传统的宗教信仰结合起来,他的作品《信使》给予观众的感官体验,远远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传统绘画。 “理论”的关键在于探索艺术作品的理论渊源,以及从哲学上探讨艺术作品的深层意义。作者发现,观念艺术家博伊于斯认同德国哲学家鲁道夫·斯坦纳的观念,认为现代的工具理性导致了西方现代社会的堕落,因此提倡用有想象力、创作力的感性的艺术改变冰冷的、令人窒息的、理性的现代社会。在1972年的一张海报上,博伊于斯写下了“我们是革命者”的口号,希望“人人都是艺术家”,用艺术介入社会。“质疑”的关键不仅在于对作品评价,而且包括社会批评。在这一部分,作者往往会质疑学术界和市场共同营造的光环,因为正是光环掩盖了艺术的真正力量。比如,在对弗里达·卡罗的《剪头发的自画像》的分析中,作者指出,卡罗作品的社会意义经常被她传奇般的人生经历所掩盖,比如她与墨西哥壁画家里维拉的情感故事往往被用作女性主义观念的图解。然而,在墨西哥激烈的政治斗争背景下,卡罗作品所具有的革命性却很容易被忽视。“市场”的关键在于探讨艺术作品的交易和商业价值。通过考察杜尚的《泉》的收藏记录,作者注意到“达达”这种前卫艺术的争议性:西方古典和现代主义的爱好者通常不认同“小便池”这类作品,而只有当代艺术的收藏者才会认同这件现成品的美学价值,并考虑到它的哲学内涵。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