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一罚四】激进之踵(精)
集团直发,全新正版书籍,假一罚四,放心选购。24小时内发货,可开发票。
¥
26.2
5.5折
¥
48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羽戈
出版社山西人民
ISBN9787203106043
出版时间2019-01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48元
货号30429236
上书时间2024-11-29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目录
引言 激进之踵?/001
一、戊戌年的派系与思潮?/009
二、长于素王:康有为的革命性?/022
三、“保中国不保大清”?/031
四、康有为的转向:从革命到改革?/040
五、革命的改革?/046
六、“保大清不保中国”?/054
七、华德里飞砖?/062
八、革命派谭嗣同?/067
九、谭嗣同的转向:从革命到改革?/075
十、谭嗣同之死?/083
十一、梁启超的转向:在改革与革命之间?/089
十二、唐才常之死?/096
十三、戊戌六君子排名政治学?/102
十四、戊戌第七君子?/109
十五、袁世凯的囚徒困境?/115
十六、慈禧反对变法吗??/121
十七、新旧之间的翁同龢?/127
十八、光绪的心法与政法?/135
十九、假如由张之洞领导戊戌变法?/141
二十、戊戌变法的遗产?/148
附录?/155
一、慈禧:知识与国运?/156
二、光绪:身体与政治?/171
三、翁同龢:君子误国?/178
四、过渡者张之洞?/189
跋?/195
主要参考文献?/201
内容摘要
激进是一柄双刃剑,有人视之为潮流,有人则视之为旋涡,在后者眼里,中国从近代向现代转型,所感染的一大病症即可形容为“激进之踵”。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告别革命”的呼喊声中,对激进主义的剧烈批判构成了中国学界与舆论界的主流。可是,如果不能洞察激进的起源,如果不去追究“说什么激进”背后的“为什么激进”,如果不愿设身处地去追索为什么众多国人会投身激进之河,那么不管后世的批判多么慷慨激昂,多么痛心疾首,都无法驱散激进的身影……
精彩内容
二、长于素王:康有为的革命性(节选)现在我们进入正题,谈谈戊戌变法的主角康有为。他的名字改过两次,初名有为,应试之时,改作祖诒,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考中进士,复名有为,字广厦,号有好几个,包括长素、明夷、更甡、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等。每个号都有其寓意,如西樵山人对应他在西樵山(广东四大名山之一,今属佛山南海区)隐居读书的青年岁月;更甡系蒙难之后所取,表示二世为人,与谭嗣同的字“复生”意涵相仿;游存叟指向长达十六年的海外流亡生涯(他有一方印,印文奇长,曰“维新百日出亡十六年三周大地游遍四洲经三十一国行六十万里”),民国二年(1913年)归国之后,曾在上海愚园路购地建房,名“游存庐”,《游存庐落成诗》云:“自有天游入非想,默存独乐始于今。”这则可引出其晚年之号天游化人,此时他所思所想,不再济世救人,而是心游天外。
这些号中,最著名的一个,自然还是长素。这也应是他使用最早的一个号—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梁启超撰《南海康先生传》,只提此号,不及其他。那么这个号有什么意思呢?最流行的解法认为,长者,超越也,素者,素王也,素王者,孔子也,合在一起,即超越孔子。孔子是无位之王,在其之上,只能是有位之王,由此足见康有为的志向或野心何其巨大。
好玩的是,康有为不仅希望自己超越孔子,还希望他的弟子超越孔子的弟子,试看他给五大得意弟子—号称“康门五哲”—取的号:大弟子陈千秋号超回,超越颜回;梁启超号轶赐,超越端木赐(子贡);麦孟华号驾孟,超越孟子;曹泰号越伋,这个伋,有二解,一说孔子的孙子孔伋,一说孔子的弟子燕伋,反正都是圣贤;韩文举号乘参,按唐德刚言:“把曾参当马骑也。”听起来,各个要超凡入圣,超迈绝伦,事实上,只怕这些弟子都不曾拿老师的恩赐当回事,譬如梁启超,似乎从未使用过轶赐之号。(刘成禺《洪宪纪事诗本事簿注》曾戏称梁启超为梁迈赐:“梁迈赐先生,善变人也。”)关于长素,另有一种善意的诠释,认为出自南朝颜延之《陶徵士诔》“弱不好弄,长实素心”一语。此处之素是纯净、纯洁的意思,长素可解作“成人之后保持赤子之心”,正有一番雅意。但是,如果我们洞悉这一诠释的来历,必定不以为然。光绪二十年七月初四日(1894年8月4日),余联沅上折参劾康有为,主攻方向是《新学伪经考》,其中拿长素之号说事,称“康祖诒自号长素,以为长于素王,而其徒亦遂各以超回、轶赐为号”。光绪下旨,令两广总督李瀚章查明,梁启超听闻消息,四处活动,托人游说李瀚章,以致李瀚章的回奏,对康有为大加回护,不仅称道其“溺苦于学,读书颇多”,并云“其以长素为号,盖取颜延年文‘弱不好弄,长实素心’之意,非谓长于素王。其徒亦无超回、轶赐等号……”,一场祸事,就此化为无形。不过这样的政治辩护,显然不合康有为性情,他一贯工于心计,与赤子的坦荡全不相干;何况他自少时便以圣人自命,志在比素王还高一档的圣王,赤子之流,岂能入其法眼。
马永康曾考证康有为的名、字、号来源,关于长素之号,他提出了第三种,也是最原始的解释,即康有为自己的说法。宣统元年底,康有为致梁启超信中云:“盖自冠年学道,得素位而行之义,因以自名。故一生行事,力为其难,而又未尝苦行,不染不舍,以为究竟。汝习与吾久,岂不识之耶?”(宣统元年十二月十七日,1910年1月27日)同年另一封信中,他明确了取号的具体时间:“此旨自廿一岁大悟彻得来,因以素为号,行此三十三年矣。”(宣统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910年2月4日)所谓素位而行,出自《中庸》:“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大意是君子应安于自己所处的地位,做自己应该做的事,不要生非分之想。这一命意,当然十分光明正大,不过康有为一生行事,恐怕远远谈不上素位而行,而屡博出位,惊世骇俗。此外还要注意,如果康有为早于二十一岁那年便取“素位而行之义”为长素之号,为什么三十三年后才对外阐发,为什么连其最亲信的弟子梁启超都不晓得呢?当他向梁启超追问“汝习与吾久,岂不识之耶”,反而有些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意思。所以我推论,这种解释不可当真,哪怕出自康有为本人之手。
对照这三种解释的来龙去脉,可知第一种何以最为流行,因为它最契合康有为其人,最易呈现康有为的性情与心志,从而最能为舆论所接受。长于素王之说,在晚清并非秘密,而是公开的谈资。如章太炎自编年谱,曾谈到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他在上海办理《时务报》期间与康有为一派的冲突:“春时在上海,梁卓如(梁启超)等倡言孔教,余甚非之。或言康有为字长素,自谓长于素王,其弟子或称超回、轶赐,狂悖滋甚。余拟以向栩,其徒大愠。”末尾提到向栩,东汉人,《后汉书》称他“少为书生,性卓诡不伦”,“有弟子,名为颜渊、子贡、季路、冉有之辈”,其行径恰与康有为相仿,不过向栩曾官居侍中,贵重已极,则非康有为所能及。
有人会说,章太炎与康有为属于论敌,他的话未必可信。那么我们再举一例。戊戌变法期间,有一位刑部主事叫唐烜,不仅与康有为毫无瓜葛,与朝中各大派系亦无勾连。他留下一部日记,其中记载了对康有为的观感:“……原名康祖诒,字长素,即祖述尧舜之义,长素云者,孔子为素王,而伊之神圣则又过之。”“其弟子辈,亦多以四配十哲自命者,若汉唐宋明诸大儒,视之蔑如也。”(光绪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1898年7月18日,《唐烜日记》)—“四配十哲”指在文庙陪祀孔子的弟子,清朝增至十二哲。这是局外人的见闻,极具证据效力。另如刘体智《异辞录》云:“有为字长素,不知其何所取义;京城士夫习闻其言孔子之教,以为长于素王也。因而启超及顺德麦孟华悉被以嘉名,曰超回、曰轶赐。”可视为对晚清舆论的一种描绘。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