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一罚四】中国农村减贫研究
集团直发,全新正版书籍,假一罚四,放心选购。24小时内发货,可开发票。
¥
23.7
7.0折
¥
34
全新
库存7件
作者刘坚 主编
出版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一
ISBN9787509513408
出版时间2009-05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4元
货号20705257
上书时间2024-11-26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本书试图把中国农村减贫事业放在30年改革开放的宏观背景下进行分析,突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努力探索中国农村体系的完整框架,找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制度、增长方式、宏观政策和专项扶贫计划之间的有机联系。二是努力从总结工作经验上升到理论探讨,用发展经济学的一般原理对现有扶贫战略、政策和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总结出一般规律。三是努力做到内容丰富,资料翔实,使其成为热心扶贫事业、愿意了解扶贫历程的朋友们可以查阅的参考工具。
目录
绪论
章 改革开放——中国发展的宏观环境和减贫体系
一、改革开放之前的中国
(一)经济结构
(二)人口和就业
(三)自然条件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展的主要成就
(一)宏观经济快速发展
(二)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三)减贫成绩显著
(四)人类发展指数升高
(五)千年发展目标进展顺利
(六)社会基础设施系统逐渐完善
(七)民族自治和融和
三、中国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一)发展不平衡问题
(二)贫困问题依然严峻
四、中国特色的反贫困体系
(一)有利于穷人的经济增长模式
(二)政府主导的开发式扶贫体系
(三)农村社会安全网
第二章 缓解贫困——中国跨世纪的伟大工程
一、减贫战略的阶段特点
(一)1978—1985年,制度变革下经济增长引发的大规模缓解贫困
(二)1986—2000年,政府主导下的开发式扶贫
(三)2001年以来,开发式扶贫与多项惠农减贫政策并举的整合阶段
二、减贫目标的实现
(一)贫困人口减少
(二)贫困群体生存需求的满足
(三)贫困群体基本公共服务消费的满足
(四)劳动力素质提高
(五)贫困群体发展的区域条件得到改善
三、减贫成就的影响-
(一)对弱势群体的赋权,促进社会公平
(二)推动经济发展
(三)和谐社会关系
(四)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五)对全球反贫困贡献巨大
第三章 经济增长——中国减贫的动力机制
一、宏观经济增长与减贫
二、有利于穷人的经济增长政策-
(一)中国农村土地制度
(二)农村分配政策和农产品流通政策
(三)农村劳动力流动政策
(四)农业生产支持政策
(五)区域发展政策
三、经济增长的减贫效应
(一)中国经济增长的历程
(二)中国经济增长对减贫的作用
四、农业增长与减贫
(一)农业部门经济发展趋势及对中国扶贫的影响
(二)农业部门发展与减贫的未来政策选择
五、乡镇企业发展与减贫
(一)乡镇企业发展对农村减贫的贡献
(二)乡镇企业发展对目前及未来农村减贫的作用和挑战
(三)非农就业和减贫
六、城市化与减贫
(一)城市化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村减贫的历史评价
(二)城市化进程中的扶贫行动面临的挑战
七、相关经济因素与减贫的关系
(一)收入分配和减贫
(二)国有企业及乡镇企业改革和减贫
(三)通货膨胀及农产品价格和减贫
(四)贸易市场化和减贫
八、城乡经济发展、经济转型与中国的扶贫
(一)从统筹城乡的角度全面设计今后的扶贫策略
(二)选择有助于解决贫困问题的、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发展战略
(三)审慎评估农业在农村扶贫中的作用
第四章 政府主导——中国反贫困的领导、组织和保障
第五章 社会参与——中国反贫困资源调动的重要补充
第六章 自力更生——中国缓解贫困的立足点
第七章 开发扶贫——中国缓贫的战略措施
第八章 全面发展——中国减贫的可持续性
第九章 国际合作——减贫资源和经验的分享机制
第十章 任重道远——新世纪我国农村贫困和反资困的新特点
内容摘要
本书试图把中国农村减贫事业放在30年改革开放的宏观背景下进行分析,突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努力探索中国农村体系的完整框架,找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制度、增长方式、宏观政策和专项扶贫计划之间的有机联系。二是努力从总结工作经验上升到理论探讨,用发展经济学的一般原理对现有扶贫战略、政策和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总结出一般规律。三是努力做到内容丰富,资料翔实,使其成为热心扶贫事业、愿意了解扶贫历程的朋友们可以查阅的参考工具。
精彩内容
章 改革开放——中国发展的宏观环境和减贫体系
从1949年至今,中国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1949--1956年底,通过对农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中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和较为完善的国民经济体系。二是1957—1978年底是计划经济体制阶段。这一时期资本密集型的重工业优先、“赶美超英”和集体化为主要特征的经济发展战略,加上社会政治发育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和“闭关锁国”政策使得中国发展脚步停滞,错过了二战以后国际发展的个黄金时期。中国国民经济在1978年底处于崩溃的边缘,期间中国的人类发展指数居于全球倒数第四。三是1979年至今是中国的转型发展时期。1978年底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时期,通过中央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农业经济向制造业和服务业、封闭式经济向全球一体化经济等结构性转型(世界银行,2004年),中国经济开始出现高速增长,国家综合国力迅速提高,国民经济高速发展,贫困人口数量急剧减少,社会文化呈现出多元化,国家发展环境十分稳定。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稳定的高速增长,使中国从全世界为贫困的国家跨入到了中等收入国家行列。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迈克尔·斯彭斯教授2007年在复旦大学举办的“上海论坛2007”上提出,中国经济发展的高速度具有长期性,至少还可以保持20年。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中国的综合国力已居世界第四位,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在“以华盛顿共识”为参考的拉美发展模式和东欧发展模式相继出现问题的国际背景下,中国的快速发展给全世界处于转型时期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新的思路。2004年5月英国著名思想库伦敦外交政策中心发表库伯雷·默博士撰写的题为“北京共识”的论文。该文对中国20多年的经济改革成就作了全面理性的思考与分析,指出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不仅适合中国,也是适于追求经济增长和改善人民生活的其他发展中国家。目前:以“北京共识”、“中国模式”以及“中国道路”等为关键词来讨论中国发展的文献和研讨会等日益增多。
以市场机制为核心要素的经济发展战略到一定阶段以后,就很难能够通过涓流效益自动惠及穷人。1985年,当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边际效应发挥到的时候,中国政府开始考虑政府主导的专项扶贫措施,于1986年成立了国务院扶贫办,开始了有组织有计划的政府专项扶贫行动,补充以追求效率为要务的经济发展中对公平的效用不足以及对弱势群体的排斥。从1986年至今,中国政府相继出台了《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等一系列重要的扶贫工作指导文件,投入1500多亿元的财政资金,对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进行专项扶持。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