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假一罚四】叩访档案(L)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假一罚四】叩访档案(L)

集团直发,全新正版书籍,假一罚四,放心选购。24小时内发货,可开发票。

22.2 7.4折 30 全新

库存5件

广东东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郭红解 著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ISBN9787010077260

出版时间2009-03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0元

货号20549850

上书时间2024-11-26

朗朗图书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本书展现了一位亲历中国档案从封闭走向开放历史进程的见证者二十多年来“叩访档案”的心路历程,以历史为背景、文化为视角解读各种档案现象,揭示档案与社会、历史、人生的联系。
    个体的“叩访”是群体“叩访”的一个组成、一种脉动、一方折射。从作者的“叩访”中,可折射出新时期中国档案工作的发展,折射出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变化。

作者简介
郭红解,“老三届”。自1982年起在上海市档案局工作,曾任上海市档案局研究室主任、办公室主任,《上海档案》杂志主编,《上海档案志》副主编等职。长期从事档案宣传、档案理论研究和档案行政管理等工作。在报刊上发表随笔、论文30余万字,力图以“第三只眼”来看档案现象

目录
自序
纵横论档
  神秘之门叩开之后
  从《青春美丽档案》想到的
  从杏花楼月饼配方藏秘说开去
  圆明园不再安宁
  档案的悲哀
  到档案馆来旅游,如何?
  由“茶文化节”想开去
  从“科技史料走进博物馆”说开去
  再谈档案的悲哀
  “通才”、“通材”及其他
  档案馆和他的“邻居”们
  走出“兰台”
  让档案史料读物走近普通市民
  感悟米卢和他的“快乐足球”
  为普通人“记录历史”鼓与呼
  档案馆的“公共空间”
  从档案进入拍卖市场说起
  “文化反哺”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刘翔背后的档案支撑
  “泛档案”现象析
  对连战寻根之旅档案“发现”的发现
  析档案馆文化
  为冯骥才们的“文化行为”所撼动
  档案馆的“文化身份”
  档案人的“文化自觉”
  析公共档案馆
  建设面向社会的档案讲坛
  从法邮大楼到档案新馆
  可否修订《档案学词典》
  “爬坡上坎”精神赞
  档案人员的社会角色及其责任
  对“城市记忆”的解读
  挽留“老字号”
  档案与你同行
  抢救“灾难记录”
人生留档
  蓝色的伞流
  赵祖康先生与档案
  访巴金
  三峡——一个悠悠的梦
  叩访档案
  拼缀异国文化碎品的人
  我的老照片
  走进电台直播室
  《星期五档案》及其他
  上海老街
  走近“香格里拉”
  岁月的驿道
  2000年的祝福
  生命当头的一片绿荫
  真心英雄
  五月的激情
  初叩津门
  心安是福地
  《上海档案》百期感怀
  留住城市文脉
  相逢在“寒舍”
  那一片“新天地”
  消逝的风景
  聚散之间
  直面“非典”
  老厂的记忆
  “光明”情结
  “德大”的记忆
  打浦桥的“文化版图”
  活下去,并且要记住
  收藏“生命记录”
  另类知青的咏叹调
  有信的日子
  输液室
  年味
  新年新生活
海外览裆
  访加散记
    一、会见国际档案理事会主席
    二、档案馆的大厅有如宾馆的大堂  
    三、跨越国界的“档情”
    四、文档一体化管理已承袭35年
    五、古老和现代的成功“嫁接”
    六、异国他乡遇故人
    七、魁北克的冬夜
  巴黎印象
    一、巴黎的震撼
    二、在巴黎,有一片宁静的地方
    三、巴黎淘邮记
  北欧纪事
    一、岩石下的档案馆
    二、世界名校的档案员
    三、嘉士伯酿酒公司陈列馆
  澳新见闻
    一、别具一格的维多利亚州档案馆  
    二、丰富多彩的昆士兰州档案展
    三、和谐合作的达尼丁文献机构
    四、傍海而建的奥克兰海事博物馆  
  印度、土耳其掠影
    一、你好,孟买
    二、难读的德里
    三、横跨欧亚的伊斯坦布尔
    四、寻访古城以弗所
说档评刊
  档案期刊的社会性
  《档案》的优势所在
  拱破原有的思维定式
  站在历史与未来的连接点上
    ——《山西档案》十岁寄语
  困惑和诱惑同在
    ——《档案与建设》十岁断想
  远亲不如近邻
    ——给《浙江档案》的同仁们
  以小见大由浅人深
    ——写在《济南档案》创刊十周年之际
  《湖南档案》及其当家人
  有感于档案期刊“变脸”
  路,在脚下延伸
    ——写在《上海档案》出刊100期之际
  档案期刊的资源配置
  档案期刊的社会定位
  档案期刊的环境建设
  我们共同走过的路
    ——写在《浙江档案》出刊300期之际

内容摘要
本书展现了一位亲历中国档案从封闭走向开放历史进程的见证者二十多年来“叩访档案”的心路历程,以历史为背景、文化为视角解读各种档案现象,揭示档案与社会、历史、人生的联系。
    个体的“叩访”是群体“叩访”的一个组成、一种脉动、一方折射。从作者的“叩访”中,可折射出新时期中国档案工作的发展,折射出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变化。

主编推荐
郭红解,“老三届”。自1982年起在上海市档案局工作,曾任上海市档案局研究室主任、办公室主任,《上海档案》杂志主编,《上海档案志》副主编等职。长期从事档案宣传、档案理论研究和档案行政管理等工作。在报刊上发表随笔、论文30余万字,力图以“第三只眼”来看档案现象

精彩内容
自序
纵横论档
    从《青春美丽档案》想到的
    偶翻《新华文摘》,一个醒目而动人的标题跃人眼帘:《青春美丽档案》(载《新华文摘》1990年第5期),作者是著名作家陈祖芬。这不能不引起我的怦然心动:青春、美丽何以同档案结缘?作家陈祖芬何以把创作的视线投向这曾经是神秘兮兮的领域?我急不可耐地读了起来。
    这确实是个美丽的故事:大连佳地针织厂的王守刚,为使“佳地”服装打进北京,打进国家运动队,他为体育界人士免费提供系列化服务,量身、裁剪、缝制,并由此建立起他的“青春美丽档案库”,收集了国家体操男女队全体队员的“三围”(胸围、腰围、臀围)等数据和国家花样滑冰男女队、国家技巧男女队等人的身材数据。队员年年长,数据常常改。佳地针织厂利用这些数据生产了佳地运动服。中国体操女队队员身穿佳地服参加了第23届奥运会,马燕红、吴佳妮、陈永妍等联合签名写信给佳地针织厂,说这次“是我们穿中外体操服以来满意的一次……能在第23届奥运会上发挥水平……是和你们生产的体操服分不开的”,等等。
    掩卷沉思,感奋不已。感奋之一,档案意识已在中国公众头脑中滋长起来。这个王守刚,不过是佳地针织厂的一个普通的销售人员.但他从实践中意识到建档的重要,并自觉地建立起了这个颇富魅力的“青春美丽档案库”,从中又获益匪浅。如果有更多的企业,更多的生产、经营、科研、管理人员都有这样的档案意识,那么,企业的发展前景将更为广阔壮美;感奋之二,枉社会传播媒介中起着重要作用的作家、记者、编辑的档案意识正在日益增强。作家陈祖芬是以写报告文学见长的,这次,她寻找到了一个全新的对生活的楔入角度,将艺术思维的犁铧插进了一片未经艺术踏勘的土壤,为人们认识档案工作敞开了一扇五色缤纷的新窗。如果有更多的作家、记者、编辑向档案领域投注关照的视点,那社会档案意识将跃升到一个崭新的高度。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