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直发,全新正版书籍,假一罚四,放心选购。24小时内发货,可开发票。
¥ 16.8 6.7折 ¥ 25 全新
库存269件
作者朱熹 著,王华宝 译,吕祖谦 编
出版社山西古籍出版社
ISBN9787805989464
出版时间2008-04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25元
货号20505521
上书时间2024-11-26
《近思录》依次辑录北宋新儒家周敦颐(濂溪)、程颢(明道)、程颐(伊川)、张载(横渠)四人关于大体而切于日用的语录,而朱熹作为编选者之见解自然也多有反映,故此一书实可囊括北宋五子及朱子一派学术之主体。朱熹《近思录前引》曾述编撰意图说:“惧夫初学者不知所人也,因共掇取其关于大体而切于日用者,以为此编。总六百二十二条,分十四卷。盖凡学者所以求端用力,处己治人,与夫所以辨异端、观圣贤之大略,皆粗见其梗概。”
《近思录》十四卷,总成于淳熙二年(1175),起初只言其大纲,而无目录。朱熹说:“《近思录》逐篇纲目,一、道体;二、为学大纲;三、格物穷理;四、存养;五、改过迁善克己复礼;六、齐家之道;七、出处进退辞受之义;八、治国平天下之道;九、制度;十、君子处事之方;十一、教学之道;十二、改过及人心疵病;十三、辨异端之学;十四、圣贤气象。”(《朱子语类》卷一五)现在通行的《近思录》十四卷目录,为朱熹再传弟子叶采撰《近思录集解》在朱熹上述纲目的基础上加以订立。此后相袭沿用,把《近思录》分门别类为道体、为学、致知、存养、克治、家道、出处、治体、治法、政事、教学、警戒、辨异端、观圣贤等十四卷。这基本上体现出朱熹的设想。
束景南先生在《朱子大传》中分析说:“全书总分四部分,卷,论太极之理的本体论和性论;二至四卷,论敬知双修的认识论与修养论;五至八卷,论大学之道;九至十四卷,杂论儒家之学。概括了四子的政治观、人生观、教育思想、反老佛异端思想等,具体而微地构造出了以实用伦理人生哲学为核心的二程理学体系。”
《近思录》全书十四卷,凡622条,选语出自四子著述共27种。所选语要的条数多少依次为程颐、程颢、张载、周敦颐。因为二程著述相对较多,所以在《近思录》中所占的比重也较大。
《近思录》的内容编排,每卷均以周敦颐为始,继之以二程兄弟,张载为后。虽然张载较二程兄弟为年长,似乎应该先于二程兄弟,但在朱熹心目中,周敦颐是理学的开山祖师,是理学的奠基者,程颢、程颐提供了理学的主要理论建构,张载则是理学思想的必要补充。《近思录》没有收录北宋另一位著名理学家邵雍(1012-1077,字尧夫,赐康节,人称康节先生)的言论,这是因为邵雍之学基本上为《周易》理数之学,道家气味太浓,却极少涉及儒家特别重视的仁义等基本问题。《近思录》全书只有一处提及邵雍(《近思录》卷五《克治》)。从这个意义上说,《近思录》并不能全部辑录北宋理学家的主要论点,而是经过朱熹慎重考虑而有取舍、有简择的节选本。
《近思录》编辑原则主要是根据朱熹的哲学理念及其道统观。全书紧紧围绕“性理”之学,以周敦颐的《太极图说》为*,表达了儒家由太极一阴阳一五行一万物化生的宇宙论生成模式,而后再至圣人确立人道法则的人生论,全面、完整地体现出宋儒性命义理之学的思想体系,集中阐述了儒家内圣外王修养实践功夫论,成为指导儒家学者开物成务、内圣外王的范本,此书实为“性理”诸书之祖。《近思录》一书可称是后人了解宋代理学基本构成的重要选辑著作。
《近思录》的分类编排、次序规模以及所体现的理论体系,充分体现了朱熹“集大成”的理论设想,从中可以看到朱熹综合北宋五子之学的理论努力,也可以从中看到朱熹自己的理论体系的基本轮廓。
朱熹(1130.9.15-1200.3.9),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晦翁、考亭先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南宋徽州婺源(今属江西省婺源县)人。19岁进士及第,曾任荆湖南路安抚使,仕至宝文阁待制。为政期间,申敕令,惩奸吏,治绩显赫。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人们曾用这样的话赞美他:“集大成而绪千百年绝传之学,开愚蒙而立亿万世一定之归。”乾道三年(1167),偕学生林用中、范念德从福建赶赴岳麓书院,与张栻会讲三月,会讲的主要议题是“太极”和“中和”,然后同游南岳。朱张会讲,盛况空前,学生多达千人之众,其声势为全国之,史称湖湘学派自此之后,才去短集长,臻于成熟。淳熙十二年(1185),他还动员衡州官府重修石鼓书院,提出把书院办成德行道义之实的教育机构的方针,使书院教育走上正轨。在石鼓书院复兴后,应湖南提刑宋若水之请,撰写了一篇名垂千秋的《石鼓书院记》,由张栻亲书,后人镌制成石碑,置于石鼓书院内,使“石鼓有声于天下”。他一生三次监南岳庙,但都只是遥领食俸,并未亲临南岳。明万历中(1587-1598),与李宽、韩愈、李士真、周敦颐、张栻、黄干同祀石鼓书院七贤祠,世称石鼓七贤。
吕祖谦(1137-1181),字伯恭。婺州(金华)人。祖吕好问,(1064-1131)字舜徒,南宋初年“以恩封东莱郡侯”,始定居婺州金华(今属浙江)。当时,学人多称其伯祖吕本中(1084-1145,字居仁)为“东莱先生”,吕祖谦则称为“小东莱先生”。到了后世,一般均称吕祖谦为“东莱先生”了。
前言
序
卷一 道体
卷二 为学大要
卷三 格物穷理
卷四 存养
卷五 改过迁善、克己复礼
卷六 齐家之道
卷七 出处进退辞受之义
卷八 治国平天下之道
卷九 制度
卷十 处事之方
卷十一 教学之道
卷十二 改过及人心疵病
卷十三 异端之学
卷十四 圣贤气象
附录
一、序跋
二、《四库全书总目》三种
三、主要版本概况
四、《近思录》名言警句
《近思录》依次辑录北宋新儒家周敦颐(濂溪)、程颢(明道)、程颐(伊川)、张载(横渠)四人关于大体而切于日用的语录,而朱熹作为编选者之见解自然也多有反映,故此一书实可囊括北宋五子及朱子一派学术之主体。朱熹《近思录前引》曾述编撰意图说:“惧夫初学者不知所人也,因共掇取其关于大体而切于日用者,以为此编。总六百二十二条,分十四卷。盖凡学者所以求端用力,处己治人,与夫所以辨异端、观圣贤之大略,皆粗见其梗概。”
《近思录》十四卷,总成于淳熙二年(1175),起初只言其大纲,而无目录。朱熹说:“《近思录》逐篇纲目,一、道体;二、为学大纲;三、格物穷理;四、存养;五、改过迁善克己复礼;六、齐家之道;七、出处进退辞受之义;八、治国平天下之道;九、制度;十、君子处事之方;十一、教学之道;十二、改过及人心疵病;十三、辨异端之学;十四、圣贤气象。”(《朱子语类》卷一五)现在通行的《近思录》十四卷目录,为朱熹再传弟子叶采撰《近思录集解》在朱熹上述纲目的基础上加以订立。此后相袭沿用,把《近思录》分门别类为道体、为学、致知、存养、克治、家道、出处、治体、治法、政事、教学、警戒、辨异端、观圣贤等十四卷。这基本上体现出朱熹的设想。
束景南先生在《朱子大传》中分析说:“全书总分四部分,卷,论太极之理的本体论和性论;二至四卷,论敬知双修的认识论与修养论;五至八卷,论大学之道;九至十四卷,杂论儒家之学。概括了四子的政治观、人生观、教育思想、反老佛异端思想等,具体而微地构造出了以实用伦理人生哲学为核心的二程理学体系。”
《近思录》全书十四卷,凡622条,选语出自四子著述共27种。所选语要的条数多少依次为程颐、程颢、张载、周敦颐。因为二程著述相对较多,所以在《近思录》中所占的比重也较大。
《近思录》的内容编排,每卷均以周敦颐为始,继之以二程兄弟,张载为后。虽然张载较二程兄弟为年长,似乎应该先于二程兄弟,但在朱熹心目中,周敦颐是理学的开山祖师,是理学的奠基者,程颢、程颐提供了理学的主要理论建构,张载则是理学思想的必要补充。《近思录》没有收录北宋另一位著名理学家邵雍(1012-1077,字尧夫,赐康节,人称康节先生)的言论,这是因为邵雍之学基本上为《周易》理数之学,道家气味太浓,却极少涉及儒家特别重视的仁义等基本问题。《近思录》全书只有一处提及邵雍(《近思录》卷五《克治》)。从这个意义上说,《近思录》并不能全部辑录北宋理学家的主要论点,而是经过朱熹慎重考虑而有取舍、有简择的节选本。
《近思录》编辑原则主要是根据朱熹的哲学理念及其道统观。全书紧紧围绕“性理”之学,以周敦颐的《太极图说》为*,表达了儒家由太极一阴阳一五行一万物化生的宇宙论生成模式,而后再至圣人确立人道法则的人生论,全面、完整地体现出宋儒性命义理之学的思想体系,集中阐述了儒家内圣外王修养实践功夫论,成为指导儒家学者开物成务、内圣外王的范本,此书实为“性理”诸书之祖。《近思录》一书可称是后人了解宋代理学基本构成的重要选辑著作。
《近思录》的分类编排、次序规模以及所体现的理论体系,充分体现了朱熹“集大成”的理论设想,从中可以看到朱熹综合北宋五子之学的理论努力,也可以从中看到朱熹自己的理论体系的基本轮廓。
朱熹(1130.9.15-1200.3.9),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晦翁、考亭先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南宋徽州婺源(今属江西省婺源县)人。19岁进士及第,曾任荆湖南路安抚使,仕至宝文阁待制。为政期间,申敕令,惩奸吏,治绩显赫。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人们曾用这样的话赞美他:“集大成而绪千百年绝传之学,开愚蒙而立亿万世一定之归。”乾道三年(1167),偕学生林用中、范念德从福建赶赴岳麓书院,与张栻会讲三月,会讲的主要议题是“太极”和“中和”,然后同游南岳。朱张会讲,盛况空前,学生多达千人之众,其声势为全国之,史称湖湘学派自此之后,才去短集长,臻于成熟。淳熙十二年(1185),他还动员衡州官府重修石鼓书院,提出把书院办成德行道义之实的教育机构的方针,使书院教育走上正轨。在石鼓书院复兴后,应湖南提刑宋若水之请,撰写了一篇名垂千秋的《石鼓书院记》,由张栻亲书,后人镌制成石碑,置于石鼓书院内,使“石鼓有声于天下”。他一生三次监南岳庙,但都只是遥领食俸,并未亲临南岳。明万历中(1587-1598),与李宽、韩愈、李士真、周敦颐、张栻、黄干同祀石鼓书院七贤祠,世称石鼓七贤。
吕祖谦(1137-1181),字伯恭。婺州(金华)人。祖吕好问,(1064-1131)字舜徒,南宋初年“以恩封东莱郡侯”,始定居婺州金华(今属浙江)。当时,学人多称其伯祖吕本中(1084-1145,字居仁)为“东莱先生”,吕祖谦则称为“小东莱先生”。到了后世,一般均称吕祖谦为“东莱先生”了。
卷一道体
本卷共51条。摘录北宋四子论述。性之本原。道之体统。等的言论,苞括太极、理、气、心、性、仁等基本范畴和理论命题,阐述他们的宇宙生成论、理气论、人性论等思想,是北宋理学的思想纲领。本卷是理学的基础理论篇,为难懂,朱熹在给吕祖谦的信(《答吕伯恭》)中说:。看(近思录》,若卷未晓得,且从第二、第三卷看起,久之后看卷,则渐晓得。。濂溪先生曰: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
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L6)。惟人也得其秀而灵。形既生矣,神发知矣,五性感动而善恶
分,万事出矣,”。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故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
故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又曰:“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大哉《易》也,斯其至矣!(《周子全书》卷一《太极图说》)。
[1]濂溪:人称周敦颐为濂溪先生。无极而太极:一本作。自无极而为太极。理学家据此异文,解释不一,引起争论。朱熹将。无极而太极,解释为。无形而但有理。是就无中说有认为无极是用来形容太极的,太极就是世界本原,并非太极之上还有个无极。为后世理学家所沿用。无极,原为儒、道、释均使用的一个概念,指原始的宇宙本原。周敦颐以。无极。为本体。但未明确说明与。太极。的关系。后来朱熹的解说影响。太极,是中国古代哲学用以说明世界本原的范畴。早见子(周易。系辞上),指宇宙衍生的总根源。周敦颐对此没有明确解释,而后理学家对此解说不一,有以邵雍为代表的。以数说太极。的,有以朱熹为代表的‘以理说太极。的。有以张载为代表的。以气说太极。的。
[2]根:根源。
[3]两仪:指天与地。《周易。系辞上)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
P001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