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假一罚四】甄家轶事
  • 【假一罚四】甄家轶事
  • 【假一罚四】甄家轶事
  • 【假一罚四】甄家轶事
  • 【假一罚四】甄家轶事
  • 【假一罚四】甄家轶事
  • 【假一罚四】甄家轶事
  • 【假一罚四】甄家轶事
  • 【假一罚四】甄家轶事
  • 【假一罚四】甄家轶事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假一罚四】甄家轶事

集团直发,全新正版书籍,假一罚四,放心选购。24小时内发货,可开发票。

28.4 5.7折 49.8 全新

库存29件

广东东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段玉龙, 杨丹著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ISBN9787518451005

出版时间2024-11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49.8元

货号4725734

上书时间2024-11-26

朗朗图书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作者介绍段玉龙:北京广播电视台播音指导,正高级职称。北京卫视科学文化教育节目《大先生》主持人,北京新闻广播新闻科普栏目《照亮新闻深处》制作人、主持人。现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理事,曾荣获第二十八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十二五”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工作先进个人,北京市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 杨丹:广播名程涵。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学士、电影学硕士。北京广播电视台主任编辑、资深广播节目制作人,参与制作多部“五个一工程”广播剧。《甄家轶事》编剧,中国第一部商业广播剧《杀破狼》编剧,喜马拉雅出品广播剧《三体》编剧。 绘图作者介绍高志明:资深媒体人,二级美术师。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数字视觉设计与呈现专业委员会委员。电视包装行业资深从业者,带领团队参与多项重大活动和新闻报道项目,并获得多个奖项,包括金帆奖一等奖、亚洲电视奖最佳报道奖、北京国际电影节短视频单元一等优创作品等。 李玉凯:平面设计师,多年从事品牌策划、商业空间设计、平面应用设计、产品及包装设计、衍生品开发等相关工作。 刘政昊:毕业于北京印刷学院,从事影视包装制作与插画工作。曾获2021年全国红棉奖年度视觉设计奖。

目录
本书是一档短小精悍的科学辟谣微广播剧, 通过甄家三兄妹“甄好骗传谣, 甄好信信谣, 甄知道辟谣”三人幽默风趣的对话, 在3分钟的时间里, 破除生活中常见的谣言, 使听众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收听短剧, 并收获正确的科学知识。

内容摘要
本书是北京广播电视总台科学辟谣微广播剧《甄家轶事》第1~3季的精选漫画集。通过甄家三兄妹“甄好骗传谣,甄好信信谣,甄知道辟谣”的幽默小故事,破除生活中常见的谣言。 本书从“能吃吗(食品类)”“能用吗(物品类)”“能信吗(综合类)”三个角度,精选出70个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并深受听众喜爱的辟谣小品,以漫画的方式风趣描绘,凸显科学辟谣核心信息。 每一节辟谣故事都是一段轻喜剧。在这些有趣的“甄家轶事”中,读者能轻松了解正确的科学知识,不再盲目信谣传谣,甚至有可能成长为“甄知道”,主动科普辟谣。更具视觉冲击力的漫画人物与故事场景,使辟谣内容生动有趣,便于读者系统了解辟谣知识,强化记忆。 书中每一节辟谣故事都配套一个音频,扫码可听对应的微广播剧,有助于进一步增强阅读体验,强化科学辟谣的效果。

主编推荐
本书是知名科学辟谣微广播剧《甄家轶事》的精选漫画集。通过甄家三兄妹“甄好骗传谣,甄好信信谣,甄知道辟谣”的日常趣事,破除生活中常见的谣言。
《甄家轶事》科普微广播剧曾获得2017年北京市广播电视总台创新节目金奖,目前已播出到第6季,听众逾百万人次。
本书通过漫画方式将深受听众喜爱的辟谣微广播剧视觉化,将科学辟谣知识汇集成册,每一则辟谣故事配一个微广播剧二维码,便于读者想看就看、想听就听。

精彩内容
什么才是好的科普作品?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不过,在科普圈内外有一种被很多人认可的观点,认为“科学的准确性”是评价科普作品好坏的唯一标准。对此,我实在不敢苟同。 我是一名生命科学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同时也有着十余年参与科普工作的经历。作为科研人,我似乎实在不该不重视“科学的准确性”。的确,持上述观点的人当中,有相当一部分都是科研人员。 当他们创作科普时,总是生怕哪句话说得不严谨、不准确,对不起自己“科研人”的名头。结果就是,科普写得越来越像是教科书和科研论文。 你大概会说:这有什么错呢?科普就应该有着准确的科学性!的确,假如科普作品当中讲的科学知识都是错的,那它根本就算不上是科普。 但是我们也别忘了,“科普”当中可是有两个字,除了“科”,还有“普”。何谓“普”?我以为其一是指“普通”,要把晦涩难懂的科学语言转变成每个普通人都能听懂、读懂的普通语言。其二则是指“普遍”,要让最广泛的受众都能读到、听到、看到我们的科普作品。 说了这么多,似乎都跟这本书没什么关系。其实,两者大有联系! 本书的作者也说了:“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辟谣都比造谣困难得多。当然了,这里面的原因是复杂的,比如辟谣者只能依据科学和事实,造谣者却可以信口胡编,自然要省事得多。不过,现在的老百姓也不那么好骗了,很多老年朋友都对各种推销的、卖药的,有着警惕之心。可为什么他们当中的一部分人最终还是心甘情愿地掏钱买些无用之物呢?我认为,这恰恰是因为那些造谣的人比辟谣的人更懂得“普”这个字的重要性,所以才能“创作”出传播效果一流的“谣普作品”。无论是以售卖产品为目的的,还是以骗取流量为目的的,这些造谣者都把传播效果视为生命,为了传播效果,其他一切皆可牺牲。所以他们会绞尽脑汁去构思,要如何把伪科学包装成“普通人”能听懂的“普通话”;他们会费尽心力去琢磨,要如何才能让更“普遍”的人群都能读到、听到、看到他们的谣言,并且兴趣盎然地把谣言读完、听完、看完,不舍合卷,意犹未尽,甚至还在各种家庭群、同学群、朋友圈里推荐给自己的亲戚朋友。正因为如此,谣言才会一传十,十传百。 遗憾的是,我们的科普人却往往会忽视这个“普”字的问题。有的创作者只关心自己的科普作品中会不会被别人挑出科学错误来,还有的创作??科普创作当成任务,甚至是负担,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错”的心理来创作科普作品,又怎会在乎有多少人看了他的科普,有多少人接受了他科普的知识呢?可叹,长此以往,科普人在造谣人面前是毫无胜算可言的。 所幸,并非所有的科普人都不重视“普”的问题。北京广播电视台的段玉龙和杨丹等所做的广播节目《甄家轶事》,就是一种很优秀、很成功的科普形式。如果你听过他们的节目就会知道,每一期节目不一定都是开篇明义的,往往会花不少篇幅来铺垫故事,引听众入局。当我们身陷其中时,已经欲罢不能了,就算听到一些不太理解的科学名词,谁又舍得换台呢?谁不想知道“甄好骗”和“甄好信”的“悲惨”结局呢?能用普通的故事、普通的语言,让更普遍的听众接受,并且心甘情愿地听完,这在我看来就是最成功的科普节目! 不过,毕竟广播这种传播形式有它的独特性。万一要是错过了节目,在网络上回听也并不太方便。如此看来,《辟谣真有趣》这本书的出版就显得更有意义,让我们可以一口气看完这么多期节目。而这本书漫画的形式也老少皆宜,非常适合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这些科学知识,远离那些科学谣言。 另外,我也推荐有志于从事科普创作的科研人来读读这本书,学一学如何用故事和人物来承载科学普及的目的,学一学如何做一些文字的铺垫,抓住你的读者,让他们把你想要普及的科学内容读完。 倘若我上面的文字还是没能说服我的科研同行们,那么我不得不在这本科普书中塞入唯一一个数学公式:100×0<1×100意思是说,你的科普作品里有100分的科学知识,但是没有任何人能够看完它,那么它的科学传播效果就是0;假如你的科普作品里只有1分的科学知识,但是故事很精彩,有100个人看完了它,那么它的科学传播效果就是100。显然,后者远远大于前者。 况且,我向你保证,《辟谣真有趣》不仅仅是有趣100分,其中的科学绝对也是100分。相信你会像我一样把这本书读完,并且不舍合卷,意犹未尽。 叶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科普工委秘书长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科普中国”形象大使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