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直发,全新正版书籍,假一罚四,放心选购。24小时内发货,可开发票。
¥ 23.3 4.0折 ¥ 58 全新
库存11件
作者孙莺编
出版社上海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7138957
出版时间2020-08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58元
货号3531918
上书时间2024-11-26
序
记得鲁迅说过: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但鲁迅不拒饮咖啡。早在北京时期,鲁迅就上过咖啡馆,1923年8月1日鲁迅日记云:“上午往伊东寓治齿,遇清水安三君,同至加非馆小坐。”到了上海时期,鲁迅上咖啡馆的次数就更多了,1930年2月16日鲁迅日记云:“午后同柔石,雪峰出街饮加菲。”同年4月16日记云:下午“侍桁来,同往市啜咖啡”;同年6月5日又记云:“午后同柔石往公啡喝咖啡”,等等。当然,这些都不是单纯的喝咖啡消遣,但至少可以说明,鲁迅也视咖啡馆为会友谈事的一种较理想的场所。
近代以来,咖啡馆在上海作家的日常生活和文学创作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应是不容置疑的。咖啡文化在上海现代都市文化中所扮演的特别角色,我在20多年前写的《咖啡馆》《“公啡”咖啡馆》《“上海珈琲”》《上海的咖啡香》等文中就有所论及。然而,那时由于资料搜集手段有限,难以丰富、全面和多样,论述就难免提襟见肘,不够深入。因此,当我读到这部新编的《咖啡文录》时,真是喜出望外。
《咖啡文录》主要汇集1887—1949年间,中国特别是上海作家、文化人和普通作者所写的关于咖啡和咖啡馆的各类文字,分为“海上咖啡馆”“域外咖啡馆”“春宵咖啡馆”“印象咖啡馆”和“文艺咖啡馆”五大类。围绕咖啡和咖啡文化这个话题,该书所收可谓古今中外,无所不谈,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虽然还不敢说已经一网打尽,八九不离十却是肯定的了。
当时上海的作家和艺术家,尤其是留过洋受过咖香熏陶的,如何描述上海大大小小的咖啡馆,如何呈现上海的咖啡文化,这是我*感兴趣的。本书作者中,不仅有我所已知的现代文学史上写咖啡的高手,如田汉、张若谷、马国亮、周瘦鹃、曹聚仁、史蟫(周楞伽)、何为、冯亦代等,田汉就有剧本《咖啡店之一夜》,张若谷一本散文集干脆以《珈琲座谈》命名,更有林语堂、庐隐、张竞生、王搏今(王礼锡)、邵洵美、刘薰宇、华林、徐仲年、柯灵、戈宝权等,也均有关于咖啡的文字存世,这是我以前所不知道的。
从20世纪20年代末到40年代末,上海北四川路上的“公啡咖啡”和“上海珈琲”、老西门的“西门咖啡”、霞飞路上众多白俄开设的咖啡馆如“文艺复兴”和DDS,亚尔培路上的“巴塞隆那”和“塞维纳”等都是新文学作家经常光顾之地。已经公布的作家傅彦长日记中一再记下他到咖啡馆广交文友的情景,而鲁迅与左翼作家多次在“公啡”开会筹备成立左翼作家联盟,邵洵美记他在巴黎“别离咖啡馆”结识另一位诗人徐志摩,畅销小说家张资平开设的蒋光慈、叶灵凤等常去的“上海珈琲”,张若谷、曹聚仁等先后出没的“文艺复兴”,还有冯亦代写夏衍在静安寺路DDS里疾书他的“蚯蚓眼”杂文……都已在新文学史上记录在案。咖啡馆不仅是“都市摩登生活的一种象征”,同时也是推动新文学发展的一个有力的孵化器。
不仅是新文学家,擅长旧体诗的文人墨客也青睐咖啡馆,不妨照录一诗一词以见一斑。诗为“小报状元”高唐(唐大郎)1947年写的七律《咖啡座上》:
花气烟香互郁蒸,今来静坐对娉婷。
三冬恒似中春暖,一饮能教百虑乘。
枉以诗名称跌宕,已专殊色况飞腾。
当时欲说心头事,而我心如录重刑。
词为旧体诗词名家林庚白写于1933年的《浣溪沙·霞飞路上的咖啡座》:
雨了残霞分外明,柏油路畔绿盈盈,往来长日汽车声。
破睡咖啡无限意,坠香茉莉可怜生,夜归依旧一灯莹。
总之,《咖啡文录》是迷人的。它咖香氤氲,忠实地记录了20世纪上半叶以上海为中心的国人对舶来品的咖啡这种饮料的认知、接受和喜爱,展现了文学艺术如何与咖啡和咖啡馆结缘,成为海派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赏读价值和研究价值。一卷在手,能与前人共享咖啡的芬芳浓郁,领略近代以来的中国咖啡文化史,不能不使作为读者的我欣喜。故特写此文感谢“海派文献丛录”的主编张伟兄和《咖啡文录》的编者孙莺小姐,并郑重向爱好咖啡的广大朋友推荐。
陈子善
2020年6月1日于海上梅川书舍
作者:董乐山
我在前不久写了一篇关于旧上海的西菜馆的短文,编辑同志写信来建议我再写一篇关于旧上海咖啡馆的情况。其实旧上海咖啡馆的情况不如西菜馆的材料多,主要是因为吃西菜是为了尝新鲜,因此就到处去一试;而喝咖啡是为了会友聊天,因此为图方便或者为了享受情调往往经常去一两个场所,话由就不多了,似乎没有什么可写的。但是为了要纠正以前一篇文章的一处误记,就再续此一篇。
我离上海太久,年龄徒增,记忆不免衰退,又无上海朋友就近可以询问,因此在以前的一篇谈西菜馆的文章中把“文艺复兴”误记为“巴拉拉加”了(它们究竟是两家,还是一家?我仍无把握,希望老上海指正)。文艺复兴是家西菜馆,下午也卖咖啡,在它马路对面,则是一家有名的咖啡馆,叫“DDS”的。除了霞飞路上这一家,静安寺路上沙利文的斜对面也有一家“DDS”。这两家算是上海*著名的咖啡馆了,里面都是火车座沙发。要了一杯咖啡,你可以泡上一个下午或者一个晚上,服务员绝不会给你脸色看。如要吃蛋糕,女服务员就会端上一个树型蛋糕盘,上下三层,每层放各式小蛋糕几块,你可任选,吃几块付账时就付几块的钱。吃蛋糕是用叉子在盘子上切着一小块一小块送到嘴里吃的,因此不会像现在的电视剧中那样用手抓起整块蛋糕塞到嘴里,以致嘴边尽是奶油,丑态百出,显得没有教养(还有咖啡杯旁的小勺是用来搅拌糖和奶油的,绝不是用来一小勺一小勺喝咖啡的,搅毕放在杯旁的碟上,要喝,则要端起杯子喝)。
除了这几家,沙利文和凯司令下午也卖咖啡,但由于不是火车座而是餐桌,因此没有人在那里久泡。泡咖啡馆的有不少话剧界和文化界的人,他们喜欢常去的地方是亚尔培路(今陕西南路)回力球场对面的赛维纳,每天一到下午你去那里准可找到熟人。但那里的咖啡和蛋糕并不出色。当时上海*好的蛋糕是再往南走,快到上海电影院的转角处,有一家叫“文都拉”的意大利蛋糕,那里出售的蛋糕,尝后令人赞口不绝。
南*路的吉美厨房和它附近的一家马尔斯西菜馆,也卖咖啡,但前者顾客主要是美舰水兵,后者是外侨居多。在南京路上国际饭店旁边的西侨青年会下面,也有个喝咖啡的地方,里面的特色是蛋糕,它既不是大裱花蛋糕,也不是小块蛋糕,而是叫Iayer’ s Cake和Iog' s Cake的,前者是多层蛋糕,切着卖,后者是圆木型卷筒蛋糕,也是切着卖的,是地道的美国式蛋糕。
当时的咖啡都是现做现卖的,因速溶咖啡尚未问世。为了要品一品现烤、现磨、现做的咖啡香味,静安寺路哈同花园西北角斜对面有个好去处叫CPC。落地的玻璃窗,你就是站在外面的马路边就可以看到里面在把烤好的咖啡豆磨成粉末放在酒精炉上烧煮,香气扑鼻,禁不住要进去喝杯,喝完还买一包带回家去喝。但不知怎么,自己烧的总不如那里的香。喝咖啡主要恐怕就是喝氛围,喝情调吧,否则在西摩路(今陕西北路)小菜场旁路边摊上喝一杯所谓“牛奶咖啡”不就得啦?
精选晚清至新中国成立前上千篇有关咖啡文化文章中百篇,让读者尤其是“咖啡爱好者”感受咖啡文化的魅力,这些文化涉及咖啡豆的来源,咖啡烹煮器具,咖啡烘焙方法,名人的咖啡情结,咖啡文化趣味等,感受时代文化变迁中的咖啡情怀,将时尚与经典怀旧完美结合,感受生活的美好多姿。精选晚清至新中国成立前上千篇有关咖啡文化文章中百篇,让读者尤其是“咖啡爱好者”感受咖啡文化的魅力,这些文化涉及咖啡豆的来源,咖啡烹煮器具,咖啡烘焙方法,名人的咖啡情结,咖啡文化趣味等,感受时代文化变迁中的咖啡情怀,将时尚与经典怀旧完美结合,感受生活的美好多姿。
孙莺
讲述咖啡文化,复刻民国之美
独家披露一段鲜为人知的民国咖啡秘史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