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直发,全新正版书籍,假一罚四,放心选购。24小时内发货,可开发票。
¥ 67 6.1折 ¥ 109 全新
库存62件
作者周子书, 唐燕著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563921
出版时间2022-08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109元
货号4197292
上书时间2024-11-26
第一章 地瓜前史 016
第二章 发起调研 072
2.1 鼓励青年团队 077
2.2 用人类学看社区风景 083
2.3 调研的六个步骤 098
2.4 多样的艺术化投票方式 103
第三章 设计美学 124
3.1 两种基础设施 126
3.2 设计前的概念讨论 136
3.3 地瓜美学 144
3.4 原则与功能 148
3.5 地瓜的视觉形象设计 189
第四章 空间运维 204
4.1 空间的共用、共享、共创和共治 207
4.2 地瓜活动策划方法论 222
第五章 城市即人 256
第六章 愿景组织 328
6.1 地瓜的愿景 330
6.2 地瓜的使命 332
6.3 核心价值观 334
6.4 自我自驱力 336
6.5 自我批判 338
附录 340
参考文献 341
地瓜君感言 342
地瓜社区的荣誉 360
致谢 361
一封十年后才能打开的信 364
文/周子书
从2013年的毕业设计《重新赋权——北京地下室的转变》,到2015年成立地瓜社区(以下简称地瓜),再到2022年的今天,我长期在社区的共享空间领域开展实践和研究。这个自下而上的社会创新项目,一路走来并不是一帆风顺。我甚至一度得了焦虑症,有一年的时间无法正常地工作。隐忍、孤独、坚持、务实、创新,是我们在成长过程中学到的最宝贵的财富。所幸,地瓜在团队的坚持以及无数朋友的关心下渡过了一次又一次的难关。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唐燕老师的鼓励和帮助下,我终于鼓足勇气,将过去九年的点滴思考与实践记录成书。在清华大学出版社张阳老师的建议下,我们希望总结提炼出地瓜过去的经验,用朴素的语言,以工作手册的形式将地瓜介绍给更多的社区一线工作者,以及广大的“社会设计与社会创新”的研究者与实践者。
任何事物都是在“社会过程”中不断演进,地瓜的经验也一样,它只代表了在特定时刻的思考与行动,并非“永恒不变”。地瓜在不断的折腾中,汲取历史的养分,并将不同的社区相互连接在一起,如同块茎系统,没有开始,没有结束,每一个地方都是加速度。
地瓜强调“空间自组织”,通过对社区闲置空间的改造,为社区的居民赋予能量和权利,从而产生影响并带来变革,使他们能以新的生活方式参与到社区的变革中来,重组社会空间和社会资本。地瓜尊重每一位社区居民和参与者贡献的共享知识,尽管每一个人的话语和知识结构不尽相同,但这就是多元的社区文化,差异才能形成“势”和动能,差异的链接才能带来新的生产力!因此,在本书中我也想尽量突出地瓜的参与者贡献出来的“差异性知识和观点”。作为地瓜的推动者,我在书中起到一个串讲人的作用,我试图将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和不同的话语组织到一起。其中有我对地瓜的提问与思考,有我最好的搭档韩涛教授与我的对话,有政府工作者在地瓜调研的观察与总结,有社区居民的反馈和建议,也有团队成员与志愿者的真实感想,更有观察者唐燕副教授从城市规划的角度给地瓜的新启迪。如果读者能从这些“差异性”中重新生产出新的知识,那么本书就真正实现了其价值。
在开始之前,先和大家分享我在书中的几点思考,作为导读。
1. 改造的核心不是空间,而是社会交互的模型。
第一章“地瓜前史”介绍了2013 年年底开始我在北京地下室做的社会实验项目——如何通过技能交换,帮助当时居住在地下的“北漂”拓展自己职业发展的可能性,从而能早日搬出地下室。这个历时半年的项目帮助当时的我理解了社会设计的要义,设计的重心要从空间转移到人,从功能模型转移到社会交互模型。
2. 发出你的声音的同时,也要聆听他人的声音。
第二章“发起调研”介绍了地瓜社区在建造以前是如何发起、观察、组织和调研的。当面临关系极其复杂的社区以及众多利益相关者时,地瓜是如何用艺术化的投票形式和恰当的沟通语言,在不同话语的社区居民之间创造了富有吸引力的发声渠道与交流平台,为下一步设计工作的展开打下坚实的基础。
3. 设计不是它看起来怎么样,而是它如何运转。
第三章“设计美学”介绍了地瓜的设计理念和标准。分别从社会化空间(空间本身对社会关系的强化)、交互性美学(空间背后的逻辑与故事)、本地化场景(避免机械化的复制)及批判性思维(在危机中发展新思维)四个方面展开对地瓜设计的思考。同时也介绍了地瓜的品牌建设情况。
4. 耕者有其“共用”田。
在第四章“空间运维“中,受到空间动力学的启发,我认识到改造空间不是我们的目的,而是要寻找人们使用空间的动力。这种动力应该超越传统意义上的社区商业。我认为,挖掘社区自身的生产力并将之放大,才是社区空间发展的根本。地瓜要做的就是帮助每一个人在家门口实现自己的价值。
第五章“城市即人”全面介绍了地瓜在成都市金牛区曹家巷社区展开工作的全过程。从选址、调研、设计、运营、组织融合等多维度展开了具体的分析,特别突出“以人民为中心”展开设计的核心理念,强调“你的未来才是社区的未来”。
5. 只有将更多的空间开垦为“田”,为人们创造更多的工具,才能实现规模化的生产与分配。
在第六章“愿景组织”中,我一直在思考这些问题——如果没有空间,地瓜是什么?地瓜能创造什么价值?地瓜的核心驱动力是什么?如果说创新的本质是资源的重组与再分配,那么地瓜实现再分配的机制是什么?地瓜自身的组织如何实现进化?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北京地瓜被迫临时关闭并寻找新的转型方向。在过去的七年,虽然举步维艰,但地瓜一直在认真做事。因为我们知道认真做每一件事情的意义,就在于看到它的成功与局限。持续行动的目的不是为了复制成功,而是为了突破局限,寻找新的出口,然后一直这样下去,直到领悟生命的要义。
我要再次感谢每一位曾经为地瓜的成长付出过汗水和泪水的挚友,我们正在中国一起创造一个奇迹。因为不可能,所以才值得我们去做。
地瓜社区起源于2013年的北京花家地地下室改造项目,于2015年正式创立,目前已结出四个“地瓜”。它通过对社区闲置空间的设计、改造和再利用,创造“平等、温暖、好玩、创新”的社区共享空间,让很多人在家门口实现了自我价值,给当代中国社区带来意义非凡的变革。被评为“2018年度Beazley全球**设计之一”,斩获“DFA亚洲**影响力设计全场大奖”等国内外多项殊荣。 在《地瓜社区:共享空间营造法》中,地瓜社区创始人周子书系统介绍了地瓜社区的由来、发展历程、设计理念、功能组织、工作方法、运营思路、价值观、愿景,以及背后的动人故事,并详细解说成都曹家巷地瓜诞生的全过程。此外,本书还收录34位相关人士娓娓道来的讲述,包括地下室居民、社区居民、政府工作者、设计师、学者、地瓜团队成员等,以期呈现多元视角。《地瓜社区:共享空间营造法》为我国社会设计与社会创新、社会工作、社区营造、城市更新等领域提供了有益借鉴。
周子书,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副教授、社会设计教研室主任,地瓜社区创始人。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视觉传达硕士,英国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叙事空间设计硕士,曾任中国美术馆设计师及策展人。
唐燕,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城乡规划设计、城市更新、城乡治理等研究,出版有Urban Regeneration in China、Chinese Urban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城市更新制度建设:广州、深圳、上海的比较》《城市设计运作的制度与制度环境》《创意城市实践:欧洲和亚洲的视角》《文化、创意产业与城市更新》《控制性详细规划》《德国大都市地区的区域治理与协作》等著作。
★斩获多项国际大奖的地瓜社区首次成书,创始人周子书以朴素而充满激情的语言,讲历程,谈观念。
地瓜社区2019年被美国Parsons设计学院选为全球20个最佳社会创新案例、2018年被评为年度Beazley全球最佳设计之一、2016年荣获DFA亚洲最具影响力设计全场大奖……地瓜社区创始人周子书从自己在英国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的毕业设计谈起,将地瓜社区的创建缘起、发展历程、设计理念和运营经验等分享给广大读者,融合了喜悦和困惑、思考和感悟的这份总结能让你较为全面地了解地瓜社区。
★超越地下空间,引领以人为本的城市微更新实践,倡导社会性规划设计,鼓励居民参与,探索面向未来的城市空间生产方式。
地瓜社区在地下空间营造中植入更多价值内涵,树立了社区地下室改造的阶段性标杆,引领和撬动着同类行动的持续发生。同时,其对空间的人本思考实际已经超越了地下,开始探索面向未来的城市空间生产方式,将“空间(space)”改造成有温度的“场所(place)”。
★汇聚不同话语,提供多元视角,34位相关人士真诚讲述,“你的未来才是社区的未来”。
周子书老师作为串讲人,将不同的利益相关者组织起来,发出自己的声音。包括地下室居民小区保安BC、奥体中心的扫地大姐,社区居民诺亚爸爸、张鹏,雕塑家匡峻,学者韩涛和唐燕教授,志愿者大狗,地瓜团队成员高静、紫玉,等等。质朴的话语、真挚的情感,带给人感动和思考。
★平等、温暖、好玩、创新的社区共享客厅,丰富的社区活动,这是来自地瓜的引力。
白天,这里是老年合唱团练习的地方,也是茶馆、咖啡馆,还能办公、自习;下午,妈妈们来这儿做瑜伽;晚上,这里又成了青年人的小酒馆。这里还是图书馆、共享玩具屋、私人电影院、开放排练厅、共享会客厅、地下创意基地、薄厚理发店、亲子馆、茶铺、糖油果子店……同时,“神笔马良”“地瓜包子分你一半”等活动也激活了社区,让邻里关系更加紧密。地瓜引力的背后,是独特的价值观和活动策划方法。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