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假一罚四】中医学
  • 【假一罚四】中医学
  • 【假一罚四】中医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假一罚四】中医学

集团直发,全新正版书籍,假一罚四,放心选购。24小时内发货,可开发票。

42.3 5.6折 75 全新

库存40件

广东东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主编魏睦新, 韩旭

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76605549

出版时间2023-02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75元

货号4324220

上书时间2024-11-26

朗朗图书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商品简介

本书在第一版的基础上,对教材的结构、体例等进行修改,增加了大量图表以及彩色图片,内容涵盖中医学基础、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等。



目录
本教材针对以往教材编写成功经验的基础上, 组织一批国内长期从事西医院校中医教学的专家教师, 从学科群的角度对中医教材的知识进行整合重组。应用现代教育理念, 遵循知识学习规律把传统中医知识的灌输和创新思路的培养结合起来, 研究学生的现有知识结构, 吸收各版教材的长处, 在保证知识体系传授的前提下, 增加了中医体质调理和中医养生的内容, 对教材的编写理念、结构、体例、内容等多方面进行了探索性改革, 体现了明确对象、以人为本、生动形象和注重培养创新能力等一系列特点, 力求达到系统性、科学性、完整性和生动性、创新性的完美结合。

内容摘要

第一章绪论

中医学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医疗实践和生活实践中积累而成的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她既古老又充满生机,千百年来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实践,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医学还是中国优秀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伟大的宝库,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第一节中医学发展简史

中医学源远流长,她植根于中华文化土壤,充分吸收了同时代科技文化成果,有着鲜明的人文特色,其发展与时代发展紧密相连。

一、中医学起源

早期人类为了生存、躲避寒冷、觅食充饥,有了最简单的劳动。在逃避敌害、与野兽搏斗或在部落战争中,常有外伤发生。对受伤部位本能的抚摸、按压就是最早的按摩止痛术和止血术;以泥土、树叶、草茎涂裹创伤,久而久之产生了外治法和外用药;打磨劳动工具,使用锋利的砭石切开脓疮即是外科的雏形;用石针、骨针刺激某一疼痛部位,这就是针术的萌芽。总之,人类的自助救护行为是中医药学形成的重要起始点之一。火的发现与使用,使人类由茹毛饮血的野蛮时代进入熟食的文明阶段,并促进了大脑发育。作为一种治疗手段,用火烤石片温熨疼痛之处,点燃树枝、草根进行局部灸,逐渐形成了“熨法”和“灸法”。采集植物根茎、果实、花叶充饥,有时无意中解除了某些痛苦,而有时则出现呕吐、腹泻乃至昏迷或死亡,经过无数次反复实践,发现了许多草药。《淮南子·修务训》记载:“神农氏……尝百草……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中药以起源于植物的居多,故称“草药”“本草”。陶器的发明及应用,为多种药物组成复方并煎熬成汤液创造了条件,因此古书记载的“伊尹始创汤液”,是汤液剂型的鼻祖。

中国医药学起源的历史,就是劳动人民长期为生存和生活与疾病作斗争反复实践的创造史,是在劳动实践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

二、中医学的形成与发展

随着人类自身智能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带动了社会经济和社会文明进步。医疗行为逐渐由生存救护发展到有意识、有目的,乃至有组织的主动性活动;由单一的经验积累逐步升华到理论构建,在古代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指导下,跨越了一个又一个发展阶段,形成了中医药学独特的理论体系。

(一)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中医药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是以《黄帝内经》(又称《内经》)的成书为标志的。《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经典著作,大约成书于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包括《素问》《灵枢》两部分,它以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为理论指导,系统阐述了人体生理病理以及对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养生等,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它的内容十分丰富,包括了脏象、经络、病因、病机、诊法、辨证、治则、针灸及汤液治疗等,在阐述医学理论的同时,还对当时哲学领域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诸如阴阳、五行、气、天人相应、形神关系等,进行了深入探讨。一方面,《内经》以当时先进的哲学思想为指导推动医学科学的发展;同时又凭借医药发展的成果,丰富和提高了哲学理论,把先秦以来的哲学思想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内经》中的许多记载在当时都处于领先地位。例如,在人体结构研究方面,对人体筋骨、血脉长度、内脏器官大小及容量的描述,基本上符合实际,如《内经》认为食管和肠的比例是1:35,现代解剖学的比例是1:37,两者非常接近;在血液循环方面,认为“心主身之血脉”,血液是在脉中“流行不止,环周不休”的,和实验医学的观点惊人地相似;在疾病发生方面,强调“正气”的主导作用,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在疾病的防治上,倡导“防重于治”,提出“治未病”的观点;养生保健方面首倡“保精、养气、御神”,这些理论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内经》至今仍被奉为中医学经典。

《难经》是继《内经》之后中医学的又一经典著作,它采集《内经》精要质疑问难,全书共设81个问答,所以又称为“八十一难”。内容涉及脏腑、疾病、经络、针灸等方面。尤其是脉诊和奇经的论述,具有创见性,同时对命门、三焦提出了新观点,从而补充了《内经》的不足。

《伤寒杂病论》为东汉末年伟大的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为中医临床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该书后分成《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分,分别讨论外感热病和内伤杂病。书中分为若干条目,每条先介绍临床表现,然后根据病机分析认定为某种证候,最后根据其证候确定治法及处方用药。以六经辨证为纲治外感,用脏腑分证治杂病,开创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先河,确定了临床诊治的基本原则和大法,为后世历代医家之楷模。

《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一般认为成书于东汉时期,全书收载药物365种,根据功效把药物分为“养命以应天”的上品、“养性以应人”的中品和“治病以应地”的下品,提出药物寒热温凉四性、酸苦甘辛咸五味的性味学说,确立了中药的理论基础。

总之,历经先秦、秦、汉时期,中医药学无论在人体结构、生理、病理、诊法、辨证及治则、治法等基础理论方面,还是在运用中药于临床等各个领域都有丰富的经验和知识积累,逐步构建和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为后世中医药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精彩内容

本教材针对以往教材编写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组织一批国内长期从事西医院校中医教学的专家教师,从学科群的角度对中医教材的知识进行整合重组。应用现代教育理念,遵循知识学习规律把传统中医知识的灌输和创新思路的培养结合起来,研究学生的现有知识结构,吸收各版教材的长处,在保证知识体系传授的前提下,增加了中医体质调理和中医养生的内容,对教材的编写理念、结构、体例、内容等多方面进行了探索性改革,体现了明确对象、以人为本、生动形象和注重培养创新能力等一系列特点,力求达到系统性、科学性、完整性和生动性、创新性的完美结合。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