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直发,全新正版书籍,假一罚四,放心选购。24小时内发货,可开发票。
¥ 168.4 5.7折 ¥ 298 全新
库存11件
作者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 编
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
ISBN9787509676011
出版时间2020-1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298元
货号3580125
上书时间2024-11-26
70年来,中国经历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巨变,也经历了从重启次工业革命到引领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追赶过程,这为中国管理学研究和管理实践提供了丰富的场景和广阔的创新空间,也为中国管理学者讲好中国管理故事、构建中国管理理论、传递中国理论声音、完善管理理论体系提供了鲜活的素材。70年来,中国管理学界借鉴东西方管理学界积累的知识和成果,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思想、理论、方法和工具,结合中国管理的实践,以中国情景诠释和创新管理理论,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模式,并汲取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中国传统管理思想,正在全球管理学界对中国式管理做出新的诠释。但是,摆在中国管理学者眼前的一个突出问题是,中国在国际上未能产生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模式,这需要中国管理学者进一步去探索。此外,随着经济新常态的到来,如果发挥“管理出效率”,通过管理思想、管理理论、管理方法和管理工具的创新来驱动新时代中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也是摆在理论界和实务界面前的现实问题。为此,为进一步总结70年来中国管理实践和理论,构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管理理论,促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管理理论的不断创新和管理学科的进一步发展,支持中国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我们将2019年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年会主题设定为“中国管理学七十年”。
70年来中国管理学的发展与中国发展的历史进程息息相关,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特征。
管理学是一门来源于实践且用于指导实践的学科,也是一门经世济用的学科,这决定了管理学的发展必然要与现实密切联系和融合。70年的中国管理学发展,也深深地契合了管理学发展的这一逻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基于中国工业基础薄弱的基本现实,为促进经济恢复和实现工业化,党和国家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重点发展重化工业,并且以国有企业这一具有显著制度优势的模式来开展相关的经营活动。加之受苏联的影响,我国在改革开放前建立了完善的计划经济体制,社会管理、政府管理、工厂管理等都表现出鲜明的计划特色,“自上而下、整齐划一”成为这一时期管理的基本特征。与之相对应的是,管理理论也主要围绕如何进一步完善计划经济体制的相应探索,例如在工厂管理方面的“鞍钢宪法”“大庆经验”等。尽管在改革开放前,由于计划模式导致了社会的僵化、生产的低效等一系列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正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实现了国家的稳定,建立了全覆盖的社会管理系统,也打造了完善的工业基础和产业体系。
1978年开启的改革开放,不仅启动了中国经济领域的市场化改革,社会领域、政治领域等方面的改革也在不断推进和深化。经济领域从个体户、村镇企业、乡镇企业的崛起以及港台企业、外资企业的进人为开端,到加人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企业发挥比较优势融入全球价值链,再到党的十八大以后培育世界一流企业以及商事制度改革的深化,中国经济迅猛发展,创造了丰硕的物质财富。为满足实践的需要,企业管理也从单纯的工厂管理朝着更具现代意义的企业管理方向演化,管理的专业化、科学化、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中国企业管理的成功实践也影响着全球企业。此外,与经济领域改革相呼应的是,政治领域、社会领域、文化领域等方面的改革不断深化,管理模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政府改革从原来注重“精兵简政”朝着“简政放权”的整体方向演进,分权成为政府管理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在党的十八大以后,不断深化的商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推动了政府职能的转变。在社会管理方面,管理的基本模式也从单方治理朝着多方治理和社会自治的方向演化,成为政府管理的有益补充。与改革开放后管理实践变革相对应的是,管理学真正成为一门“显学”,从企业管理、行政管理、社会管理到各个细微领域的管理,都出现了一些对中国实践的总结和高度凝练,形成了中国特色管理学理论。
从计划经济时代到市场经济时代管理实践的变化,凸显了中国管理实践对现实问题的有效回应,透视了中国管理学理论与管理活动的高度契合性。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管理学发展也从管理实践中得以分离出来,成为一门显学,也成为中国学科体系的重要内容。
中国管理学的发展一方面来源于对国外先进理论的学习借鉴,另一方面来源于根植中国本土的持续创新。
1911年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一书的出版,宣告了管理学正式成为一门科学;从1918年法约尔创办法国管理研究中心开始,管理学正式成为一门学科。西方管理思想和管理学教育已走过百年历史,在理论和实践上都走在我们前面,这为中国管理学者和管理者借鉴国外先进管理理论、指导中国管理实践提供了可能。总体来看,70年来中国学习借鉴国外管理学经历了学习苏联到学习欧美的两个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中国自然地选择了学习社会主义阵营的苏联模式,从社会管理到行政管理再到工厂管理,借鉴了苏联成熟的计划经济体制和管理模式。尽管学习苏联模式后来导致了管理僵化、效率和灵活性损失等问题,但毋庸置疑,这种模式为经历百年动乱的中国重塑了社会秩序,奠定了改革开放后中国发展的稳定局面。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开启了与欧美日发达国家和地区交流和合作的大门,中国的学习对象也从苏联向欧美日转移,西方先进的管理思想、方法、工具被大量引入,成为助推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除了对中国管理实践的促动之外,中国学者对西方的学习也促进了中国管理学研究的发展,更加科学、有效的研究方法被引入,中国管理学研究开始与全球对话,成为管理学理论中国情景的重要检验场景。
在借鉴和学习的同时,中国管理学者也在不断创新,构筑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学理论,为日益多元化的全球管理学理论贡献力量。例如,“鞍钢宪法”就是对苏联“马钢宪法”的扬弃和发展,并成为全面质量管理和团队合作的早期探索;1984年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开始推广的现代化管理“18法”,就是结合中国实践所凝练的现代化管理方法:一直为中西方学者所关注的“关系”理论,被认为是中国对世界管理理论发展的重要贡献。70年来中国的发展,尤其是管理实践的发展,是中国管理学者和管理者结合特定历史背景从实际出发艰苦奋斗和发挥智慧的结果,既是对国外先进经验的借鉴,更是自身不断探索、创新和迭代的过程。
中国管理学理论与学科发展相得益彰,是中国管理学者传承创新的重要载体。
管理理论的发展离不开实践,但同样也离不开管理学科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中国管理学学科也在曲折中发展,成为推动管理学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1949年上海交通大学设置的工业工程系和1950年中国人民大学创建的工厂管理系是早孕育生产运营管理的教学单位,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展管理学教育的早期尝试。后来由于全面学习苏联,在1952年院系调整后,管理科系及专业纷纷取消停办,仅有“生产组织与计划”与“工业企业管理”两棵“幼苗”得以保留,工科大学设立“生产组织与计划”课程,文科大学设立“工业企业管理”课程,成为中国管理学学科仅存的硕果。
改革开放后,管理学科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以1978年钱学森发表《组织管理的技术——系统工程》一文为标志,管理学科开始恢复。
《中国管理学七十年》是2019年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年会—一“中国管理学七十年”的研究成果集,旨在进一步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中国管理学的实践和理论,构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管理理论,促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管理理论的不断创新和管理学学科的进一步发展,支持中国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论文集分为三篇,收录80篇研究文章,分别从“七十年伟大成就与管理学发展”“新时代中国管理理论创新研究”“高质量发展要求下的管理研究”三部分来总结研究成果。
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The Chinese Institute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原名中国工业企业管理教育研究会,创建于1981年。1995年3月经国家民政部批准,改名为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是专门从事企业管理领域的学术与研究交流、教学与培训、咨询服务以及书刊编辑出版的全国性社团组织。
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的业务主管单位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单位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作为全国性的社团组织,研究会承担的任务是:开展企业管理理论研究和学术交流;向政府反映企业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总结和推广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进行管理咨询服务;组织协调全国大专院校企业管理教材的编写和教学经验交流;开展企业家经营管理知识培训和国际间学术交流;等等。著名经济学家马洪先生曾担任研究会名誉会长,全国人大原常委、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原主任、著名经济学家陈佳贵先生曾担任研究会会长,现任会长为著名管理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原副所长黄速建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研究员担任研究会理事长。
研究会成立以来,已组织召开学术研讨会50余次,年会25次,理事会议30次,组织编写企业管理教材20余本。研究会已组织培训中层以上管理干部3万多名,组织企业家出国考察以及组织大型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多次。研究会不仅为我国大中型企业培训了许多优秀的经营管理人才,而且曾就高等管理教育的改革、成人教育的发展等问题向国务院和中央有关部委提出了一些重要建议,多次受到中央领导的好评。
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现设有研究咨询部、教育培训部、会员协作部、国际交流部和秘书处五个职能部门。研究会的会员单位遍布全国各地,现有理事单位230多家。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我国企业管理和管理教育,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理事会力争把研究会办成管理科学的发展中心、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的交流中心、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活动中心。
篇 七十年伟大成就与管理学发展
中国创新范式演进与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创新理论
研究回顾与思考
企业开放式创新:内涵、模式与支撑体系
支撑经济发展的多路径组合
——基于跨国数据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国有股权与CSR响应:效率与制度视角的结合
环境复杂性与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创新
企业二元式创新战略导向的知识权力基础与动态情境考量
效用冲突型绿色技术创新:一种前沿创新及研究展望
基于数据挖掘的审计模式创新研究与应用
企业基因问题研究综述
论中国管理学的过程思维
我国社会企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障碍及未来趋势
面向有意义创新的知识协同:系统模型与整合框架
中外企业使命陈述的对比研究
——基于语言学方法的定量分析
组织变革阻力模型构建研究
基于整体性治理的突发事件应急联动机制构建研究述评与展望
新生代员工帮助计划在产业组织中的价值探究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供应链金融研究进展
网络定向广告研究现状及展望
基于品牌原型战略的海派文化价值观新发展:构念与定位
生态人假设与生态管理
第二篇 新时代中国管理理论创新研究
上市公司制衡对企业价值影响
——民营企业实际控制人显性控制下的实证分析
CEO变更视角下业绩反馈与企业冗余资源调整研究
——来自高新技术企业的经验证据
基于国有企业股权拐点的国有股持股比例优化方向研究
距离、并购经验、公司治理与我国企业海外并购效率研究
企业衰落与创新行为的关系研究
——基于冗余资源与CEO任期的调节效应
资源编排视角下制造企业价值创造演化:李渡酒业2002~2019年纵向案例研究
股权制衡、上市公司自主性与公司绩效研究
——来自沪、深A股的经验证据
C2M模式驱动产业互联网发展的路径研究
——基于酷特智能与复星集团C2M模式的双案例分析
平台数字技术下创新氛围对创新行为的影响
——市场角色认同为中介
得鱼还是得熊掌?使命漂移视角下社会创业导向与企业成长关系研究
国际资本开放的结构性差异研究
——基于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分析
金融危机后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变化及其风险研究
——根据美国商业银行金融危机前后流动性变化及其风险
对比分析
家族企业高管海外背景与企业对员工的社会责任关系研究
抱残守缺与小富即安:业绩期望差距对家族企业
传承后创新的影响
家族化还是“去家族化”?国内家族上市公司价值的经验分析
家族企业跨代创业该如何获取竞争优势?
——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分析
亲缘关系与家族企业CEO薪酬契约
——基于差序格局视角
个体层企业家精神形成的“资源-态度-机会”模型
……
第三篇 高质量发展要求下的管理研究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