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价库存书】允执厥中
特价库存书,均为正版书籍,无笔记无使用痕迹,在仓库存放时间久。
¥
8.3
2.4折
¥
35
九五品
库存85件
作者何志平著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ISBN9787516628188
出版时间2016-10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35元
货号2748031
上书时间2024-11-2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五品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允执厥中(精)》是香港知名人士何志平先生发表在《明报》专栏“允执厥中”的文章的合集。
何志平先生身居海外,心系华夏,衷情于中国传统文明,浸润多年,含英咀华,成就此书。其论说常从细微入笔,而弘扬奥义,多有微言妙义。
本书既是他的文章集,记述了他的文化人生;也是一本心忧天下,梦着未来,为中华文化复兴高歌的诗篇。
作者简介
何志平,香港中华能源基金会常务副主席、秘书长,医学博士,香港知名社会活动家。
早年留学美国,主要从事眼底病手术研究,获得包括理学士、医学博士、哈佛大学医学院临床眼科院士、美国眼科学院院士及美国外科学院院士等资格,是国际知名的眼科教授,同时在音乐、人文科学、博雅教育等方面颇有造诣。
曾任职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外科(眼科)讲座教授。香港回归后弃医从政,担任香港特区政府临时市政局议员、香港艺术发展局主席。2002年至2007年,担任香港特区行政会议成员及政府民政事务局局长。2007年荣获金紫荆勋章。
在香港回归前,任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委员,并从1993年起,连续20年当选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2013年,担任全国港澳研究会理事。
2014年3月,获邀担任联合国秘书长的高级能源顾问。2014年7月,获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邀请,担任可持续运输高级别咨询委员会顾问。2016年3月,获委任联合国互联网管治论坛多持份者咨询组织顾问。
目录
本书是作者在香港《明报》上所开设的专栏“允执其中”的文章结集。文章谈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与领悟, 主要是对儒家思想的体会, 以及这些体会对现在的社会、国家建设的启示。限于报纸的篇幅, 每篇文章都很简短, 约1000字左右, 但对读者仍然有所启发。
内容摘要
《允执厥中(精)》是作者何志平在香港《明报》上所开设的专栏“允执其中”的文章结集,全部文章均已发表在《明报》上。文章主要谈作者对中国传统
文化的学习与领悟,主要是对儒家思想的体会,以及这些体会对现在的社会、国家建设的启示。限于报纸的篇幅,每篇文章都很简短,1000字左右,但对读者仍然有所启发。
精彩内容
允执其中,悟而执迷北京故宫中和殿内乾隆皇帝御笔匾日,“允执厥中”,出自《尚书·大禹谟》载“人心惟危,道心惟
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南怀瑾话此十六字乃尧舜心传,以论天理人欲,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但凡历史衍位、政权转换、领袖下台,皆口传心授,意欲人心危险难测,道心幽微难明,只有自身一心一意,精诚恳切秉行中正之道,方可治理好国家。几千年来,文人术士褒贬不一。很多人认为,“允执厥中”,宋儒可说,士人也可说,然唯独皇帝不可说。因皇帝金口玉言,四字一出,即意味着禅位,甚至亡国。
或许恰喻人有三心,人心、道心与肉心(心脏)。
人心也叫妄心、识神、秉性、习性,后来而有,思善思恶,躁动不安,人谓“心猿意马”;道心也叫良心、元神、自性、佛性,是人的天赋本性(性本善),先天而存,无形无相,永恒不灭、清静无为,纯洁妙明,不易发现;肉心是器官,是人体中最重要的组织部分。允执厥中,究竟是在人心、道心与肉心的哪个位置?多数人必说,不偏不倚,中庸之道。
我说,哪个位置都不对,应该只是其中的任何一
个部分。这一部分因学而异,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因时代而异,更因心境而异,需经得起岁月考验,超乎于个人利益,摆脱出生存之本。重点不是“中”,乃“执”。执着是勇气,是痛苦,更是福气,是痛并快乐着。倘若人生没有了执着,反倒不如不活;与其执迷不悟,不如悟而执迷!
载《明报》2011年1月14日一字当先,记之日“允"母亲是客家人,勤俭节约,恪守礼仪传统。幼时与弟争食,母亲常以典籍“孔融让梨”训诫教化,尊老爱幼,礼让为先。及至长大,远渡美国,母亲又以“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赠之。一晃人生已过天命之年,此十六字终日如影随形,参悟至今。
联想当年,尧舜禹传奇故事。当尧传位予舜,舜传位给禹,代代相传的不仅是天下百姓的重任与华夏文明的火种,更重要的是谆谆嘱托传播以“心”为主题的十六个字箴言。自此,尧舜时代,鼎盛春秋。统
治者以身作则,修正心灵,文明治世,教化万民;五风十雨、麦收双禾,麒麟在野、凤凰鸣山,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从而潜移默化,造就了尧天舜日,太平盛世。《四书·中庸》载,“子日:舜其大知也与!
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足见祖辈仁德为本的聪明睿智。
“允执厥中”,允字当先。允乃信,则是平心静气、静观执守,不离自性。人生路上,人人为寻幸福安乐,或匆忙奔波,或追名逐利,大喜,大悲。到头来蓦然发觉,生活所需的外在东西实在不多,追寻的世界简单明了。树木青葱,花儿艳红,天空湛蓝,云儿洁白,狗儿温顺,行人悦色,没有大屋名车,没有红酒佳肴,有的只是这些最平凡不过的事物,与闲适
的心境、清新的环境,以及心里的平安、祥和。
允,是自己对自己的承诺!
允,是自己对大地的坦然!
允,更是自己对本性的交代!
新年伊始,我能感受到天地间“允”的和谐与喜悦。衷心祈愿新的一年,每个人都可重拾这种心境,保存这种心境,看天地万物,阅世间种种,览尽人间百态。
载《明报》2011年1月21日传统文化之现代性2010岁末,与几位老友茶叙。聊起近日内地两端文化事件,一则河北魏县,明文宣导“德孝治县”理念,日后干部选拔任用须提供父母德孝意见证明;二则山东、湖北门三令五申,话删减后的《三字经》、《弟子规》,方能举荐给学生,所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友们哗然!友甲认为,若连父母都不孝顺,何谈对国忠诚、对民负责?友乙不然,所谓家丑不可外扬,父母为子前途,常违心成全,不可信。友丙则论,国学精华理应继承,但学生无分辩能力,当中歧义或可扭曲其价值观,剔除也妥。既然学,就学最好!丁
友反驳,删减版本岂可领悟全文,等于直接扼杀学生
理解判断事物的能力!
我苦笑,无奈。纵观整起事件,初衷良好。皆着
眼立足传统文化经典,让其服务、应用于现代社会。
却因各方质疑驳斥,陷于全面被动。是考虑不周?亦或标准经不起推敲?不管本意如何,全部单一放大国学经典的价值,人为割裂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社会的有机联系。大国崛起,文化复兴。复兴,绝不是简
单的文本回归,更不是一味的仿古临摹。世界四大古老文明,除中华文化五千年绵延不断外,其余都淹没无存。中华文化之所以流传,正因一代一代的中华儿女深悟要义精髓,进而判定自若,消融升华朝代更迭、外来文化与宗教的屡屡衍变。生活在今天的我们,21世纪的每一个人,更应沉稳淡定,汲取现代社会的现代元素,在传统理念与现代文明的交流、碰撞中,互以借鉴,互为补偿,互而提升。每一个人,都须学会运用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价值观,来解决当今社会、
生活、工作中所遇到的种种纷争与问题。亦即随着时代的发展,围绕传统文化价值观,赋予其“现代性”,方如汩汩清泉,源源万世。是为,古为今用,古为活用。古老的东西、文化,倘不能活化吸收,为今人所用,不如束之高阁,供之博物馆。
若此,可谓现代性!
载《明报》2011年2月4日P1-8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