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价库存书】阅策四语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特价库存书】阅策四语

特价库存书,均为正版书籍,无笔记无使用痕迹,在仓库存放时间久。

33.6 2.3折 148 九五品

库存29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金旺著

出版社中国文联出版社

ISBN9787519046248

出版时间2021-07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148元

货号4438572

上书时间2024-11-24

朗朗图书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李金旺河北省宁晋东陈村人,1957年参军,历任战士、排长、秘书、独立团副政委,中央芭蕾舞团党委主要领导(分管政工、党务),红旗越剧团党委书记,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系主任,中国曲艺家协会办公室主任(兼管人事、老干部并主编《曲艺通讯》等)。热心社会工作,上学时长期任班长、学生会副主席兼共青团委宣传部部长,是第四届全国文代会特约代表、中国文联机关第三届党代会代表、中直机关书画协会会员、中国曲协机关党总支委员兼老干部党支部书记。带领党员积极参加纪念建党90周年党史知识竞赛,成绩满堂红,获组织奖,所在支部被评为中国文联机关党委的先进党支部。曾在报刊发表各类文章和书法作品,著有《文化人事管理简论》《盘古一宣统中国历代帝王功罪录》,以及合著《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学概要》《女娲一隆裕中国44位女皇和执政女后》《风雨半生》等。



目录
本书是一部研究《战国策》的文集, 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为“阅前语”, 是阅读《战国策》原著准备活动的简况。《战国策》是文言, 精炼深奥难懂。为加深理解, 作者读原著前, 搜集阅读了一些相关资料, 为学习、欣赏的导进。同时, 随手作了简摘, 并整理抄存备忘。这是阅读正文前做的, 故称“阅前语”。第二为“简散语”和“感思语”。作者读原著时, 将感想信手写在了书眉或书边行缝间, 整理厘定成文, 共四百余篇, 每篇都由首尾两篇组成。首篇是散摘漫记, 叫“简散语”。尾篇是根据内容编写的顺口溜, 叫“感思语”。首篇和尾篇文体有散韵之异, 内容之外, 将首尾篇视为一体, 便是一个完整的战策。第三为“阅后语”, 是阅读《战国策》引起的感悟联想。《战国策》是古圣能勤学善思的结晶。世上没有重复的史事, 学思方能知会, 因此, 作者通过研读此书从多方位阐释勤学善思以自勉。

内容摘要

当人们看到《战国策》这本书的书名时,就想知道何者是《战国策》。要想比较深刻地了解《战国策》,就应该知道何者为战国。什么是战国呢?学者们的回答是,战国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代的名称。它大致是上接春秋,下为秦朝。周元王在公元前475年即位,即周元王元年,就进入了战国时期,到秦国统一中原(公元前221年),这段时间,大约是二百五十余年,史称战国时代。战国时期社会的主要特点是,各诸侯国之间争战不断。强国用军事、政治、外交等手段,夺得人、地、物等。秦、楚、齐、燕、韩、赵、魏七国曾各雄霸一时,史称战国七雄。由于连年战争,社会混乱,老百姓深受战乱之害。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政治是全局,军事和外交是为政治服务的工具和手段。当时,各诸侯国虽然名义上都算是周朝的侯国,都属于周朝管辖,实际上都是相对独立的实体,各自为政,政治、军事、文化等,各行其是。以实体为基础,社会开放,政治思想多元,各诸侯国能互相交往,思想文化、理论交流频繁,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繁盛局面,对于思想文化的发展繁荣有很大的促进。百家主要是儒、道、法、墨、名、阴阳、纵横、杂、农、医等各家。这里的“百”不是绝对数,而是“多”或“各”的意思。超过“三”便可称多,千以下都是百位,百的量级比较宽。百家争鸣在春秋时期就开始了,到了汉代,仍有余续存在。历史的发展、断代,不像豆腐,特别是由春秋到战国的继续,犬牙交错,不是一刀能齐断的,断中有连,续中有断。思想、政治、文化、科学的断代,复杂更甚。对于这段历史,《三字经》里有很通俗、形象、明快的表述:“周道衰,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各国都欲显示威力,并推崇游说,外交活跃,这就是战国。那么,什么是《战国策》呢?回答是:它是一部关于战国时期中华各国历史情况的重要实录,主要内容是战国游说之士、纵横家的策谋和传说。战国末期至西汉初,纵横家们曾按照当时政治斗争的需要,把历史上的权变和游说故事以及说客们的书信及游说辞,汇集起来,编成各种小册子,供学习、模仿。到西汉末年,刘向对这些流传下来的小册子,进行了全面的校订和整理,“裒合诸记,并为一编”,书成三十三篇,以国别为基础,以时间为顺序排刊。因为内容主要是记录战国时游说之士辅其所在国的策谋活动,所以定名为《战国策》。东汉末年,高诱为其作注,此后,集本和注本同时流行。北宋时二本均散佚,集本尚存二十一篇,注本仅存八卷。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著名学者曾巩多方收集、补充、编订完书。今世的《战国策》三十三篇传本,都是由曾巩本蜕变而来。流传本主要有二:一是南宋剡川姚宏校本;一是缙云鲍彪注本。鲍彪改易原文,离合篇章,重新编次,释疑解滞,详加注释和补正。元朝吴师道为鲍彪本作补,使其流传较广。清朝嘉庆年间,吴县黄丕烈得宋椠姚宏本,他参照吴师道本,详审考定,撰札记三卷,为世所重。

《战国策》从西汉成书,传之东汉、唐、宋、元、明、清,经高诱、曾巩、姚宏、鲍彪、吴师道、黄丕烈等学者、名家、高手整、补、修、注,已非原貌。此书具有很高的史学和文学价值,是一部战国时期纵横家的言论总集,也是一部贯串着纵横家思想的战国时期的史料汇编。它是体现了战国时期的时代特点和纵横家们思想倾向的文学名著。它亦文亦史,是我国古代光辉灿烂的文化典籍。可是,这样重要的一部文化瑰宝,历来颇遭非议,甚至被视为异端,几近消亡。

历代学者对《战国策》贬多褒少,如刘向说:《战国策》不可以临国教化。曾巩认为:《战国策》是邪说,他搜集、整理佚书,是为了禁邪而将它明于天下(《战国策目录序》)。曾巩说整合的目的是为禁止,理论上不大通,从实践上看,是保存了《战国策》,并使其延续和传播。南宋的叶适认为,《战国策》大部分内容是市井小人的“儇陋浅妄之夸说”,斥其搅乱了正统道德(《学习记言》)。清代的陆陇其撰写了《战国策去毒》一书,说唯恐它(此书)“坏人心术”。李梦阳认为《战国策》是“畔经离道之书”。

历代学者多否定《战国策》的政治思想,但是,却非常欣常佩服其文笔。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将《战国策》的文笔与扬雄、班彪的文笔并提。宋代的李文叔称颂它“文辞骎骎乎上薄六经而下绝来世”……



精彩内容

本书是一部研究《战国策》的文集,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为“阅前语”,是阅读《战国策》原著准备活动的简况。《战国策》是文言,精炼深奥难懂。为加深理解,作者读原著前,搜集阅读了一些相关资料,为学习、欣赏的导进。同时,随手作了简摘,并整理抄存备忘。这是阅读正文前做的,故称“阅前语”。第二为“简散语”和“感思语”。作者读原著时,将感想信手写在了书眉或书边行缝间,整理厘定成文,共四百余篇,每篇都由首尾两篇组成。首篇是散摘漫记,叫“简散语”。尾篇是根据内容编写的顺口溜,叫“感思语”。首篇和尾篇文体有散韵之异,内容之外,将首尾篇视为一体,便是一个完整的战策。第三为“阅后语”,是阅读《战国策》引起的感悟联想。《战国策》是古圣能勤学善思的结晶。世上没有重复的史事,学思方能知会,因此,作者通过研读此书从多方位阐释勤学善思以自勉。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