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价库存书】出好货
特价库存书,均为正版书籍,无笔记无使用痕迹,在仓库存放时间久。
¥
8.5
2.4折
¥
36
九五品
库存8件
作者韦玮著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8019019
出版时间2016-11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36元
货号2770405
上书时间2024-11-2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五品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24间店铺,24篇故事,经历时间的曲折,爆炸的工业社会,飞快的城市步调,它们仍然细水流长地保有「手」的温暖,与「老」的细致,用顶到底的认真──「顶真」精神,淬炼出一件件「好货」,仿佛按下「复原键」,让你我重新体会台湾一世、两世、甚至三世人,专注于一件事的坚持与感动。
《出好货(细节淬炼老品牌的24个故事)》作者韦玮。
作者简介
韦玮,写新诗写评论写报道,搞文学教写作玩文创,没定性的双重摩羯座。在别人学国标的时候跳Hip Hop,跳了两年街舞又学起太极拳。幼时在宜兰冬山被外公外婆带大,目前是台中媳妇;但因长居台北,所以自认为是台北人。
做过杂志主编和出版部主任,主持过广播节目,玩过广告文案,现任文创记者。《诗评力》创办人、《联合报》缤纷版、《国语日报》《幼师文艺》专栏作家。
目录
老品牌也能很时尚, 老器物也能走伸展台! 不变的手艺精神, 相同的情感流转, 「师傅」代代传承, 「好货」重新包装! 24间店铺, 24篇宝岛职人的灵魂故事制墨厂、打铁店、棉被行、糊纸店、碾米厂、灯笼店、唐装旗袍绣花鞋……哪些人还会坚持以双手搥打、抛磨、缝制而出? 经历时间的曲折, 爆炸的工业社会, 飞快的城市步调, 仍然细水流长地保有「手」的温暖, 与「老」的细致。 韦玮踏访各处时, 所见的不仅是老师傅对于手艺的坚持与骄傲, 更是以顶到底的认真──「顶真」精神所淬鍊而出的器物, 那样的器物, 因而保有彻底的完好与美善, 保存不朽的情感流转, 在世代的喧嚣之外, 看见台湾的可爱。
内容摘要
二十四间店铺,历经岁月的锤炼和打磨,工业化社会爆炸式的发展和城市步调的飞速前进,它们依然保留了“手”的温暖与“老”的韵味,用顶顶认真的精神,淬炼出一件件“好货”。
二十四篇故事,仿佛按下了“复原键”,让你我重新体味台湾一世、两世,甚至三世人专注于一件事时的坚持与执着。他们把这种精神融入血脉,代代相传,成为永不枯竭的活泉。
《出好货(细节淬炼老品牌的24个故事)》作者韦玮。
精彩内容
从龙山寺捷运站一号出口右转,走西园路,再转入广州街,面对着龙山寺,右边的巷子就是西昌街。
西昌街很长,我沿路经过观光夜市、贵阳街、长沙街、内江街,街面愈来愈窄;即使还早没遇上观光人潮,也能感觉到是从热闹的商圈进入了商家散落的住宅区。 寻找老艋舯此刻不是散步在有着古意盎然的日式建筑的幽静巷弄里,我也不是个文人雅士,不妨把自己想象成是“田庄人”!唯有如此,那一点也不窗明几净的“老艋胛咸粥店”才能吸引我进入;也唯有如此,我才能拥有比平常更敏锐的洞察力,观察到往来在这街上的人们,有着比多数台北人更热络的眼
神、更轻松的步伐。
行经这几个街廓,除了龙山寺,还会看到“艋胛青山宫”。在医疗水平低下的农业时代,田庄人、渔民把“保平安”的事托付给神祗,供奉青山王,也安定自己的心。贵阳街上还坐落着有着“亭仔脚”闽南式建筑的“老明玉香铺”,传统生活上的需求——或者说是心灵上的依托,把寺庙、香铺、金纸店、糕饼
店紧紧结合在一起。即使昔日繁荣的艋胛码头风华褪尽,“艋胛大拜拜”仍旧年复一年地举办,沉香的烟
不只飘荡在人间,还袅袅上升直达天庭,让民心民意祈求的恬淡、平静夹带着“闹热”驻留在此。
街头,消失的打铁街一路到底,却是到了西昌街“头”。西昌街,巷“尾”是青草巷,街“头”原是打铁街,为了拓宽环河南路,1973年拆除了连接着它的西昌街部分房舍。
如今最前头几号的西昌街门牌已寻不到,昔日的二十
几间打铁店也仅存一家“三秀打铁店/五金行”。
打铁店铺主要打造犁田用的犁头等农具,所以旧时又称“犁头店”;也因为绝对少不了锻铁的烘炉,也叫“铁匠炉”。打铁是与民众生活密不可分的行业,涉及的层面相当广,从生活用品剪刀、菜刀、刨刀
、锅铲、门环、门插、火钳、灶门,到耙、犁、铲、
锄、镰、柴刀、外形似鸟嘴的竽塔掘等农具,还有锚(锭)、船钉、鱼叉、蚵刀、壳仔刺、螺仔勾等渔具,应有尽有。
当台湾社会由农渔业时期进展到工业发展时期,打铁这项传统手工艺也日渐衰颓。对“三秀”而言,危机也是转机。为应对这样的变迁,如今三秀的老板张秀荣和兄长决定将营业范围从农具扩大到建筑。上个世纪80年代营建业兴起后,张秀荣不再遵循传统打铁店的路子,转为专营建筑五金,在营建业界打出了名号,这是三秀与其他打铁店不同的地方。
当錾子烧得火红小小的店面,从门口望去,各式工具零件和铁制农具琳琅满目。做土水时所使用的槌、镐、刮刀、錾(凿)子、敲棒、“厂”字形勾则是张秀荣师傅锻铁的主要工具。只要是建筑用的机械五金,都能在三秀买到。“巷仔内”的人更知道可以把用钝的錾子拿来修理。“錾子”不是钻孔用的小电钻的钻头,而是挖马路的大电钻前头的笔形铁具,一端如削利的笔尖。作为一个打铁师傅,张秀荣最常做的“功课”便是重新锻铸錾子。
一个中年男子拿来一大袋物件,往地上一倒,竟
是三四十支錾子。我好奇地问:“怎么这么多,你是工头吗?”他羞赧地笑着:“没有啦,我是帮大家拿来修理!”张秀荣快速地计算着支数和工钱,满满一
堆,费用竟然才八九百元新台币。
“张师傅,这么多支,你要修到什么时候啊?”张秀荣得意地笑了:“我自十二岁跟父兄学起,现在六十六岁,已经打铁四十多年;有人打了三十多年的铁,那才算小学毕业的级数啦!这些只要给我一小时就够了!”看着张秀荣翻动煤炭、抽风将炉火烧旺,錾子开始烧得火红……P2-5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